德 字的书法写法 德字魏碑写法

发布日期:2024-10-04         作者:千千百科网

  德字行书写法介绍如下:

  写好行书的方法

  1、懂得行书的笔法。

  前面说过了,行书的笔画不完全同于楷书,它的有些笔画可以“一笔带过”,但是,在“带”的过程中,却要遵守一定的笔法。行书的笔法在楷书上省略了某些笔法,如起笔处的回锋,在行书中就可以用尖笔来代替,有些笔画的出笔也可以用尖笔来代替,并不需要做收笔回锋的动作。

  行书中的主要笔法包括: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藏锋等。其实这也是书写一个笔画的基本过程,但它又包括了上述笔法在行书之中。

  2、表现灵动感。

  灵动是行书的主要特征,如果把行书写得太过死板,就会变成楷书,就不能叫行书了。灵动感从哪里来?一是要学会用腕力。写字时不能太过僵硬,解决僵硬的问题主要还是在腕上,平时要养成一个用腕的习惯,学会用腕,做事就有巧劲,写字也是一样的,如果闲下来可以在空中练习这样的习惯。二是要在点画的基础上,接住气息。

  行书的点画本来就是有动态的感觉,加上每个字都要表现出这种气息,气息有了,风格也就有了。如“行云流水”,所指的就是气息。两个点画、两个字之间都要接得住,这样的话,气息就活了。

  3、要多看帖、多临摹。

  看帖,是学习前人的笔法与字形的过程,通过看帖,能增加我们感官能力,让人的大脑思维跟进前人字帖。临摹又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手头的书写,让自己的认知能力化为书写能力,长此以往,就能达到手、眼并熟的效果。

  4、字形原则。

  学习行书除了点画以外,还有就是它的字形,点画精致,字形到位,就会认为行书达到了非常漂亮的状态。字形特征如何把握?一是大小区别。不论是哪个古人,包括王羲之的行书在内,都没有把每个字写得一样大小,这一点是区别书法好与不好的标志。

  二是收放原则。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字写得很收,或很放,只有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的时候,才被认为达到了妙处。三是疏密有度。在行书书写中,密的笔画要密起来,疏的就让开张,这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德字魏碑写法

  德字魏碑写法,如下:

  魏碑字体介绍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其中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清朝康有为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德字草书的写法

  德字草书的写法如下:

  1.方正挺拔写法:横平竖直,笔画清晰,力度均匀,整体方正挺拔。每一笔都有明确的起始和结束点,字形端正。这种写法注重结构的稳定和准确。

  2.汹涌有势写法:充满力度和气势,笔画间有波浪式的起伏和连贯。整体字形动感强烈,给人以汹涌、奔腾的感觉。

  3.悬钩飘逸写法:字的横画和上面的横钩有一定的弧度,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形状流畅自然。笔画间的连接处充满变化和灵动。

  4.疾速飘逸写法:字的笔画快速、流畅,笔画之间连接自然流畅,整体呈现出疾速奔流的感觉。注重写字的连贯性和生动感

  5.蜿蜒曲折写法:每一笔都带有明显的弓形和曲线,笔画充满变化和曲折,给人以扭曲、柔美的感觉。整体的字形优美迷人,具有艺术魅力。

  以上只是德字草书的几种常见写法,每种写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会因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写字技巧而有所差异。

扩展知识

  草书是汉字的其中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百度德字有多少种写法

  德字写法有以下几种:

  1、甲骨文。

  2、金文,篆书,隶书。

  3、楷书,行书,草书和标准宋体。

扩展资料:

  我们从当代印刷体、电脑体中一眼看出,“德”字的“心”上面有一横,似乎没什么争议的。但是,我们在字帖里或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所看到的“德”字却基本都是没有横的。

  “德”字的写法,字中少一横或多一横,其原因并不简单,它反映了这个字在我国文字书写史中的演变过程。除甲骨文较难搜索外,“德”字最早的写法,见于周代的青铜器《麦彝》,“双人旁”的半边,只写个“四”字,上无“十”下无“一”无“心”。

  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中,其写法已与后代的写法相近,但“德”字中间无一横。这种写法从先秦至汉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简、帛书以及汉隶、魏碑中,“德”字中间无一横的写法都一贯未变。

  唐高祖李渊曾写过一篇《为男世民祈疾疏》,其中“合家大小福德”的“德”字中间即无一横。此碑文拓片现收入《中国书法史国录》中。从历代经典书法碑帖中发现,楷书偶有横画(比如颜真卿等),行书几乎见不到有横。

  可见,“德”字中间多写一横,在唐中期始见。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学秦小篆变势变体,在他书写的篆书《千字文》中,“德建名立”的“德”字,在字中间添写了一横。这是“德”字有一横的始见。李阳冰这个“小动作”,可视作“始作俑者”,不久书法家史惟则在《荐福寺碑》中,

  “德”字也加了一横。于是,中唐时期,篆书中出现了 “德”字加了一横的写法,只是书法中出现标新的异体,在典章文献中并不通用,如唐碑《郭府君墓志碑》,字体为楷书,写“大唐武德七年”,“德”字中无一横,可认为这是唐代通行文字书写的范例。

  可见,“德”字的这一写法,从唐初至明末清初,均循旧例未变,延至明代仍可以找到佐证。明代官方《永乐大典》第十七卷中的“德”字,无一横,又如宣德年间官方铸造的写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均无一横。

  再如明南京城墙数百块砖文上,及府县官员及窑工姓名,凡写“德”字均无中间一横。由此可见,从先秦到明代的官方规范中,“德”字中间是没有横画的。

  “德”字之中无一横的写法,沿至清初,事情来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颠覆。康熙49年(1710年),下旨编《康熙字典》,谕曰:“勒为成书,垂世永久”。

  康熙55年(1716年)书成,大学士、陈邦彦在序中写道:“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在《康熙字典》中,收入的德字,赫然是有一横的“德”字。

  这样的结果是,从清代开始,原来作为异体字的有横“德”字,变成了官方规范,颠倒了过来。“德”字加一横,也成为了民间通例。

  但对书法家的书写则并不限制,比如邓石如、成亲王永瑆、再如清代全聚德题字等,可见,清代写无一横的“德”字,只限于书法家的“特殊写法”。这一规范,沿袭至今。

书法中“德”到底四下面有没有一横?

  “德”字正确写法见上图,下面是有一横的。

  “德”字释义

  德,由彳(chi)、惪(悳:十、目、一、心)组成。

  彳: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小步也,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惪(悳):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从直从心。

  十,指代直线,正确的标的方向。

  目,十下是一双眼睛,表示目光瞄准、直射之意。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心,一下面是心,遵循本性、本心的意思。

  德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德字的各种书法字体

  德字的各种书法字体如下:

  1、我们从文字的始祖甲骨文开始,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字外部是“行”字,“行”字是象形字,是指交叉的道路,正如我们现在的十字路。在甲骨文“德”字的中间是眼睛的形象,眼睛上面还画了一条直线,表示人在走路时要看清方向,走在路的中间,以免碰到杂物或摔跤。

  2、到了周朝的金文,则在眼睛的下面加了一个“心”字,意思也很明显,就是不仅要眼正,心也要正,虽然眼睛直盯前方,但心猿意马的话,还是容易出事的。我们从上面的“德”字的写法中可以看出,“德”字外部的"行"字由完整的左右两边变成只有一边,由复杂变成了简单。

  3、我们再来看看“德”字隶书的写法,上图中第一个是帛书中的写法,也是汉代隶书的手写体,心字的最后一笔比较夸张,说明书法的审美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也可以看到,“德”字左边的双从旁也有写成单人旁的时候,后面的两个隶书中间也加了一横画。

  4、上面篆书和隶书中间有一横画的清代人写的,我们再来看看魏碑中“德”字写法。魏碑是南北朝的字体,嘉强在查找时发现从南北朝开始“德”字中间就有了一横画。就是上图中的第三个字。

  5、上图中第三个字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中的“德”字,中间也有一横画。所以从魏晋开始“德”字就逐渐演变成多加了一横画,从上面的两个加了横画的“德”字来看,应该是出于补充空白的需求。

德字行书怎么写好看

  “德”字行书写法如图:

  德

  

  拼音[dé]

  部首:彳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撇、撇、竖、横、撇、竖、横折、竖、竖、横、横、点、斜钩、点、点

  释义: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

  2.心意,信念。

  3.恩惠。

  4.姓。

  组词:

  1.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2.耆德硕老[qí dé shuò lǎo]

  盛德高年的人。

  3.减师半德[jiǎn shī bàn dé]

  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4.好生之德[hào shēng zhī dé]

  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5.德重恩弘[dé zhòng ēn hóng]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德字的书法名家行书作品:

  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好了,今天关于德 字的书法写法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德 字的书法写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德 字的书法写法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A+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