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读音:lǜ、lù。
绿(拼音:lǜ、l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糸,录声。“绿”本义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蓝颜料和黄颜料配合时即呈绿色。古时谓之青**。“绿”也作动词,表示“使……变绿”或“呈现绿色”。
甲骨文中已有“绿”字,其字形作图1,左部为“糸”字,右部为“录”的古文字形。战国文字中作图2-5,字形有所繁化。小篆字形(图6)将上部构件简化,而隶书、楷书又将字形进一步简化,成为上〔图A〕下“氺”的组合。简化字将左边的“糸”变为了“纟”。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绿”是一个以“糸”为形,“录”为声的形声字,释义为“帛青**也”。形旁“糸”,本义是“细丝”。
帛青**也是说丝织品呈现介于蓝色和**之间的颜色,这是“绿”的本义。颜色是很抽象的概念,必须借助丝织品等载体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绿”用“糸”作形旁表义。
绿,也往往以色代物,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洗却枝头绿上尘”,前句的“绿映红"就是绿叶映红花;后句的“绿上尘”就是绿叶上的灰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说暮春时节草木枝叶繁茂而花却萎谢了,“绿”借为草木枝叶。上述三个“绿”,都是借颜色代事物。
绿是草和树叶茂盛时期的颜色,也给人以抽象的色彩联想:春天、新鲜、大自然的生命、安全和理想。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汉语中出现了一批包含有“绿色”的词语,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食品、绿色革命、绿色文明等。
好了,关于“绿隶书写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绿隶书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