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隶书写法 隶书陋室铭作品

发布日期:2024-09-21         作者:千千百科网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 总结 。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希望你们喜欢。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欣赏: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1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2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3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4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作品隶书5

   《诫子书》简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原文:

   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ji?ng)复何及!

   《诫子书》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激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后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候再学习哪来得及!

隶书陋室铭作品

  隶书陋室铭作品鉴赏如下:

  汉隶陋室铭,以曹全碑之汉隶字体为蓝本书写,七分熟手工宣纸,字高约45毫米,幅宽350毫米。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隐喻,对比,白描,用典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出笔顺笔画

  出笔顺笔画:笔画数5? ,笔顺为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出,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chū,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从里面到外面,又可引申为离开,发出,拿出、交纳,支出,出产、生产,出现,显露等义。

  会意字。商代文字作图1,从“字符A”(像足形)、从“字符B”(像坎穴)。古人穴居,图1字像人离开坎穴。所从“止”旁,在战国文字中讹变为“字符C”。秦代文字有两种写法:小篆作图10,隶书作图9,楷书的“出”字即由后者演变而成。

  本义是从里面到外面(跟“入”相对)。可引申为离开。如:《玉篇·出部》:“出,去也。”又可引申指发出。如:《商君书·更法》:“于是遂出垦草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又指拿出,交纳。

  如:汉曹操《抑兼并令》:“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又指支出。如:汉桓宽《盐铁论·贫富》:“量入为出,节俭以居之。”又引申指出产,生产。如:《荀子·富国》:“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如:《荀子·对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又引申指出现,显露。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引申指超出,超过。如:《孟子·公孙丑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隶书对联:守愚不知世路险,治教方明立德难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重负,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无。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期公日日忧。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大抵选他肌骨好,不傅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入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路。  生不认魂,不认尸。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假若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见客莫向前,做客莫向后。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生有命,富贵在天。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自闲。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信了肚,卖了无。  他人睍々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富。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急,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一人有庆,兆民感赖。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乍富不知新受用,骤贫难改旧家风。  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鸟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亦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人贫志短,马瘦毛长。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义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头凉。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万事省先定,浮生空自忙。  千里送毫毛,寄物不可失。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急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愁月影斜。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汉朝人用的是什么字体?

  使用隶书字体。

  汉代书法承往瞻今,是书法在变革中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使汉字趋向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用笔,为后来出现的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坚实基础。

  隶书有古今之分,古隶指秦隶,汉隶则被称为今隶。隶书也有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故事,据说秦朝小官程邈在云阳狱中为打发时间而钻研字体,将当时通行字体篆书的圆转改变为方折,使书写方便,易于辨认,是为隶书缘起。

  至东汉时期,隶书进入了形体娴熟、流派层出的阶段,留下100多种汉碑,成为后世学习隶书的典范。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时期,隶书最为鼎盛,成为正式的官方字体。

扩展资料

  隶书的结构特点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百度百科-隶书

邓石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他的艺术及书法是什么样的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代表作品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也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笔法斩钉截铁,结字紧密,得踔厉风发之势。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总观其四体书法,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邓石如又是篆刻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他以小篆入印,强调笔意,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书法篆刻相辅相成。邓石如的印章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色。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刘墉陆锡熊:“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曹文埴:“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包世臣《艺舟双楫》:神品第一

   赵之谦:“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邓氏作品

   题字作品

   安徽怀宁县城北大龙山下白麟板的邓家大屋内,有一副以楷书书写的计有146字“龙门”长联,即:

   沧海日、赤城霞、峨媚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姻、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副署为“题碧山书屋”的门联,为清代中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撰并书。此联气势恢弘,构思奇特,有如南朝文论家刘勰所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之神奇。

   上联摄景,五彩纷吴;下联取文,绮章叠秀。上下联气脉连贯,一气呵成。景物典型,文事精粹,语言雅丽,含蕴深长,委属对中之杰构,联里之箐华。

   此对联之所以盛传不衰,除上述之外,与作者善于运用列锦修辞手法也有关。

   列锦修辞法是以名词或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语句,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情。

   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题苏州寒山寺碑廊

   事业垂千古;馨香荐四时。——墨迹

   座上南华秋水;屏间北苑春山。——自题

   万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唱中鹤一声。——自题

   开卷神游千载上;望帘心在万山中。——自题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自题

   涉水跋山,来泻两行寒士泪;临风对月,常怀一片故人心。——挽曹文埴

   周围积奇石几层,月色夹空,如窥古涧;其地有高松百尺,绿荫翳日,时到异人。——题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草堂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述怀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 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自题草堂

   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

   ——自挽

   篆刻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我书意造本无法》、《*读古文 日闻异言》、《家在四灵山水间》、《意与古会》、《笔歌墨舞》、《城一日长》、《灵石山长》、《春涯》、《半千阁》《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文图)

   书法

   《游五园诗》、《篆书文轴》、《篆书中堂》、《隶书四条屏》、《隶书七言联》、《隶书节录文心雕龙》、《陈寄鹤书》

   诗文

   《登岱》

   岱秩巍巍秉节旄,峻嶒直上走猿猱。一无所限唯天近,百不如人立脚高。

   过眼云烟失齐鲁,增封诸岳视儿曹。尊岩莫讶风尘迹,终古乾坤几布袍。

   《完白山人寄鹤书稿》完

   完白山民邓石如顿首,奉书为启,陈寄鹤事。此鹤之主人闲有岁月可证者,已百三十有零岁,历公卿之门四。据宛陵张涵斋太史焘《古鹤行诗》,滇南中丞孙公曰秉刻之金陵藩署中,叙此鹤先在常熟蒋家,次居吴兴沈家,后归德清徐家。京口农部袁礼堂以千金聘归三十六峰山馆中,此百三十有余岁可屈指而计者。其前之岁月,则不可得而考矣。山民游于袁公家有年,农部之子廷极命鹤谓山民曰:“此尔主也。”谓鹤与山民宜,遂以赠山民。山民年垂耳顺,得此为老伴,洵旷事也。嘉庆元年秋,舟过金陵,孙中丞悦之,欲聘山民鹤,兼以灰鹤二赠山民。此海雀也,非鹤也。与鹤为奴,鹤不受也。却之,载吾鹤归。山民家徒壁立,食指甚繁,每一砚四方以活妻子,恐鹤遭野人之厄,遂择地而寄鹤于集贤关僧舍中。虽禅室荒陋,而林木蓊郁,竹树交翠,关隘险固,山石嵯峨,为达天衢之冲要道,又皖城龙脉所特起。僧欲仗佛力创兴之,以扶持行道,培护风水,其志诚深远矣。离山民居遥不三十里,担粮饲鹤,月有常例。虽待此鹤也,亦隐以待僧矣。因向僧唤鹤训而祝之曰:“尔乃胎禽浮丘,著经云门,鼓翅华表,飞声负霄汉凌云之志,恐终非贫家有也。尔有遐心,亦听尔之翱翔寥廓,可不尔羁也。今属尔寄于僧,以修尔龄。僧托于尔,以辅成其名。尔无负山翁寄鹤之意,以徜徉于此。此地有修竹古木,可庇荫尔;有古佛青灯,可忏悔尔;有灵幡宝盖,可威仪尔;有法座经坛,可庄严尔;有蹲狮伏象,可护持尔;有萝月松风,可徘徊尔;有山花野卉,可纾尔步;有溪泉潺湲,可濯尔羽;有积石漫山,可厉尔喙;有苔华绣砌,可逞尔狂;有高梧重重,可张尔盖;有苍藤垂垂,可排尔幢;有钟鼓镗鞳声,可遂尔海峤搏风盘礴乎青云之志;有风雨草木摇撼声,可触尔引领高唳,若有捍卫牧圉之任;有山禽鸣噪声,可助尔群下相融物我,熙熙共乐林泉之度;有车马行迈声,可慨其尘途仆仆,尔则梳翎戢羽,矫首而游观;有冠盖往来,贤士大夫之憩止,可念其干旌在野,载驰载驱,长路迢迢,趑趄日夕,益显尔之清旷劲逸,孑然而孤标。凡山中四时之致,雪月花风之候,阴晴雷雨之辱,尔得默领其常变。尔其钦承吾训辞。”

   又曰:“僧归尔伴,僧出尔守。月白风清,听经点首。毋徒饮啄,端洁毛羽,他日太清衣裳楚楚,岂不尔驾骑,尔遨游。贯无十万,难上扬州。我居不远,于焉卅里。尔若怀归,龙山凤水。尔其谛听吾祝词。”祝毕,鹤四顾惶然,若有逸志。乃慰之曰:“尔来前,尔其安于此矣。”鹤遂皈依于佛。虽皈依佛,鹤仍为山翁之鹤也。僧拟其名,余曰:“是昂藏物,非可以几名辱之也,惟佛可以使之。”遂更其名曰佛奴。寄鹤之地莫此若也,怡鹤之情莫此适也。鹤耶僧耶,其相助为理耶。山民家无担石储,前曾以十金助僧创寄鹤亭,施茶以济行人。昨秋枯旱,犹以钱十千佐僧架此东轩,今修竹万竿,清阴满座,过者可凭涤烦嚣也。今闻僧言,阁下花骢住此,鹤舞阶下,从官称庆,以为官阶一品之兆,直指日事耳。左右不察,爰遣厮卒束缚以去,送至署中。僧号于途,鹤厄于卒,不闻轩车之迎,而有囚系之辱,物之报人以嘉祥者,顾身受如是之困乎?从此莲幕宾朋,竞赏芸窗不聘之禽,而使冷院枯僧,日?颜于寄鹤之山翁矣。山民知阁下意万不如是,不过近侍之人图此以邀赏赉耳。亦或梅开东阁,暂借娱情,张琼筵以咏花,命羽觞而醉客,不有?翟?翟之白鸟,其何足以畅此雅怀。乘兴招之,尽兴挥之,则鹤不日仍归山民。亦或政闲遐赏,睹物怀人,慕古人琴鹤之风,以益励其清廉,而光照皖国。山民得为治下之民,亦与有荣焉。若徒手而有之,山民能负袁郎中赠鹤之意乎?亦负惭于此鹤也。且起外议谓太守夺山人鹤之名。若以草野冒渎尊严而罪之,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故历陈古鹤之始末,与僧人、山民同此心事,特用缕述上陈,不胜恐惧悚惶之至。山民再顿。

   又书后自记一则云:“鹤寿不知其纪,人寿修短,极之不过百年。均宇宙之寄物耳。此鹤寄于公卿,寄于山民,寄于僧佛,又寄于太守。太守也,僧佛也,山民也,公卿也,皆寄于鹤耳。鹤寄于人耶?人寄于鹤耶?然人鹤之寿虽有长短不齐,亦终当还宇宙也,于我何有哉!余长年仆仆四方,自有此鹤,归时不过以为耳目一瞬之玩,究未尝与鹤性灵相周旋也。作此书成,用鹤、恋鹤、训鹤、祝鹤,吾何得忘情于鹤。顾此虽亦无负于鹤,而心中有不释然于鹤者。存书以存鹤,可谓有鹤而无鹤,无鹤而有鹤也。鹤兮,鹤兮,不待吾他日碧水苍山偕游观于冥漠耶?奚去之遽也?

   艺术鉴赏

   简介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安徽怀宁人。有人把他归为皖派,更多的人因为推崇他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为“邓派”。

   邓石如幼年时家境贫寒,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已说:“我少时末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这样一位读书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全靠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锻炼。他十七岁后,就开始以书刻自给。三十岁后,通过友人介绍,陆续认识了南京梅缪 三兄弟等友人,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所以,当时人评他的四体书法为清代第一人。

   邓石如时代,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之时,但他绝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以自已雄厚和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已刚健婀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邓石如的雄风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大家。可惜他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作品介绍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句出苏轼《后赤壁赋》,是邓石如的代表作之一。艺术构思最忌平均呆板,他在书法理论上曾提出的“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这方印可以说是这种观念的生动体现。“流、断”二字繁写增其密度,以密衬疏。“江”字与“岸、千、尺”三字相呼应,笔势开张,大片宽地又正好与“断”字相呼应,加上流、有、声”之繁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用刀既不同于皖派,也不同于浙派,而是使刀如笔,宛转流畅,刻出了他刚健婀娜的风格。

   “我书意造本无法”一印,在细白文刻法上,可说前无古人,戛戛独造他把宋元圆朱文的刻法,发展到这种细白文的刻法,印中文字的方圆曲折,完全视印之形式随机搭配而出,而这种白文的线条,最能体现出他书法的笔情墨趣和以刀当笔的金石风味。

   “*读古文,日闻异言”,风格同上印,虽然刀法上不及上印挺劲,但章法上却是苦心经营。全印八个字分三行,疏其中行而密其左右,是这方印的特色。

   “家在四灵山水间”全印七字,一如其书。此印的章法正好与上印相反中间密而左右两边疏,紧密处不使人感到窒息,疏处则绰绰有余。绘画大师黄宾虹受此影响,在他画论中也有“疏可走马,密可透风”的说法。

   “灵石山长”、“春涯”二印,对角疏密呼应,朱白相映,全印笔酣墨饱,充满着圆浑、朴茂之感。一方印往往有一个基调,相比下来,“春涯”加栏的白文印,由于转折间略见的功力。艺术大师丰子恺曾说,篆刻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因此,“非有精微之艺术修养,不足与语也”。这些精辟的见解对我们理邓石如的艺术当有很深的意义。

   书法解读

   自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乾嘉年间邓石如出,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邓石如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作篆方法,充分运用毛笔的特长来表现篆书的笔意,使书写上的提按、起笔收笔的笔触意态更加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也打破了过去那种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影响所及,蔚为风气。

   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安徽怀宁人。终生布衣,以鬻书刻印自给。一生精研书法篆刻,而以篆书的成就为最高,有开创性的贡献。篆书以《石鼓文》、《泰山刻石》、《峄山碑》、《开母石阙》为法,并融合汉碑额婉转飘动的意趣,字形方圆互用,姿态新颖,笔力深雄,婀娜多姿,体势大度,用笔灵活而富于变化,骨力坚韧,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又篆从隶入,隶从篆出,自成一家风范。清代以后篆书家无不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二百多年篆书艺术风格的丰富多彩,大家辈出,这辉煌的景象实有邓石如为其开端。

   书于嘉庆元年以后的 《邓石如篆书册》,笔力遒练,骨力如棉裹铁,体势沉着,运笔如蚕吐丝,尤其是融入了以隶笔作篆的意味,可视为邓石如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之作。在临习此帖要仔细观察和深入体会其用笔多变的笔法特征。就起收而言,既有逆起驻收,内敛含蓄,也有逆入平出,轻松流畅。其弧画的行笔,或用提转之法以见圆畅,或用顿折之法,以见方劲。这些在用笔方面的微妙变化,都是要临到位的,切不可在临习时一带而过大而化之的。一定要做的孙过庭所言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结字方面,《邓石如篆书册》是在努力追求均匀的布白方法,因而使得每个篆字都显得平稳而安详,但在空白处,则垂脚曳尾,从而形成疏宕与坚实,空灵与丰厚的对立统一。在处理好均匀和疏密布白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线条的平行、对称、相抱以及相背的关系。此外,要临好邓石如的这本篆书字帖,线条的参差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小篆线条之间的参差安排,往往是制造生动的关键所在。清人王澍云:“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这应该是我们书写小篆时要牢记的。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是谁的名言

  房彦谦。原句出自于隋朝魏征的《隋书·房彦谦传》。

  原文: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

  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白话译文: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

  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

  六三六年(贞观十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隋书的帝纪、列传和其他四朝史同时完成,合称“五代史”。

  今天关于“贫隶书写法”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贫隶书写法”,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A+
标签: 贫隶书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