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的基本笔画书写
短横:露锋入笔,按笔右行、提笔下按、回锋。注意要有三个棱角写出来
中横:露锋切笔入笔,下按后顺势右行,提笔下按、回锋。类似于一个四边形。
长横:一种是露锋入笔、一种是藏锋入笔。需要注意中间最细,起笔处较中间粗,收笔最粗。区别于颜体,收笔不要出现疙瘩,很自然的收笔。要匀称平滑,这是欧体的特征。其实在欧阳询的书写中,横画是没有向上拱的趋势,而是直接平直的。这样处理一是为了降低难度,二是为了符合现在书写艺术的需要。当然两种写法都不为错,如果严格来讲,还是按照欧阳询写法为好。
竖画:垂露竖、悬针竖。两者的区别就在与结尾,悬针竖结尾注意要稍稍按笔后再提起,垂露竖也一样,只是垂露竖收笔较快而以。
短竖的写法和长竖基本一致,只是起笔后,稍向左倾。
点
点画不要按照相关教材上讲的,如有的教材说“逆入、右行、提笔、回锋、收笔”,这样的方法不是写字,而是在画字。一个点就有这么麻烦的写法,已经吓退了很多书法爱好者。其实这个点就一笔写成,露锋入笔,按笔下行,边走边提,左侧饱满的肚是用毛笔带出来的。当然这里无法用更清晰的问题阐述清楚。
注意:要有三个角一个肚。
左点:露锋入笔,按笔下行,提笔下顿,回锋。有时候根据字的需要,收笔可以出峰。最上面的角相对锐利一些。
行书书法结构必背口诀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例字
:田、白、回、向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例字
:五、古、直、质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例字
:喜、吾、娄、安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例字
:会、合、金、命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例字
:天、父、文、支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例字
:主、王、生、正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例字
:易、母、力、乃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例字
:丕、互、立、并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例字
:页、自、因、固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例字
:木、米、朱、未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例字
:染、粟、架、桑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例字
:乙、已、包、乞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例字
:卜、了、月、土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例字
:兼、煎、兴、羔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例字
:冷、次、洪、海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例字
:亦、赤、然、点
17.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例字
:马、鸟、焉、为
18.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例字
:伊、侈、使、便
19.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例字
:川、升、卯、邦
20.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例字
:审、官、富、宫
21.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例字
:至、皇、孟、盖
22.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写字的繁体毛笔写法是什么?
写字的繁体毛笔写法,如下图:写拼音:xiě
注音:ㄒ一ㄝˇ
部首:冖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5画
释义:
1、用笔作字:写字。写作。编写。
2、描摹,叙述:写生。写实。写照(画人物的形象;描写刻画)。轻描淡写。
相关组词:
手写[shǒu xiě]?
用手写;亲自记录:口问~。
书写[shū xiě]?
用笔写。如:「书写对联」、「书写横批」。
写作[xiě zuò]?
(动)写文章:~技巧。
誊写[téng xiě]?
(动)照底稿抄写。[近]抄写。
抄写[chāo xiě]?
照抄原稿写下来。
填写[tián xiě]?
(动)按照要求,在表格、单据等的空白处,写上应写的内容:~报名表。
撰写[zhuàn xiě]?
(动)写作:~论文。
毛笔的笔尖就叫笔锋吗,还有书法力什么叫中锋。请书法家 回答
毛笔的笔毫部分只有笔尖是有弹性的,上方的笔腰则支撑着它的弹性,不论把笔锋如何打开、铺展、拧转,不论处于什么方向,或写了多么粗的笔画,它还是可以弹起来,回到最初的状态。就像一把雨伞,可以打开,也可以收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芭蕾舞者 的脚尖,能立起来,也能放下去,持续在变换,也一直保持在平衡中,就像我们的笔尖在持续的书写中不会变形、分叉,失去它最基本的形态。想想看,如果在书写的时候,要不停地回去蘸墨,或者去墨碟里调整笔锋,那么书写就谈不上连贯性了。过去那么多的公文、经书和著作都要依靠书写留存和传播,如果不能连续快速书写,显然是不适用的。
书写好的人的毛笔显得很好用,很灵活,很顺畅,蘸一次墨可以写一行字,而不用不停地蘸墨。
笔的好用与否总是相对的,重要的是,每每一笔写(按)下去,手还能将它提起来。因为有这个提起来的动作,就不会有过多的墨留在纸上,也可以让毛笔“弹”回原本的圆锥状,连续书写。
笔毫是圆锥状的,意味着它可以有无数个 面,每一个面都可以用于书写,也都可以回到最初的形态,因此古人有 “八面出锋”的说法,八是个概数,意思就是每一面都是这样。会写字的人会根据笔画的方向,以及上一笔的落点,用笔毫的各个角度来书写,书写的效率因此而提高,每一笔的起落之间也有映带牵连的气象。
正确的书写方式叫作“正锋”,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线条的质量状态,其中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叫中锋,一种叫侧锋。
“中锋”是正锋的基础,就如蔡邕的描述,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便是书写的时候,要让笔尖尽量垂直向下,笔毫的中心始终行进在线条的正中间,压力会聚焦在笔画中心,由此向四周延展。所以,中锋线条的主要特征就是均匀和对称,有厚实的体积 感。秦代的篆书,比如《峄山刻石》中, 看到典型的中锋用笔,其中线条圆实、有厚度,是一种粗细一致的圆笔线条,所以人们也称之为 “圆笔中锋”。
峄山刻石
看唐代的楷书,会看到颜真卿的书写方法较魏晋时代有所变化,宇迹显得厚重敦实,那便是因为他继承家学,更强调字里的中锋用笔,由此而来的点面厚度便呈现出了这种感觉。
颜勤礼碑
也可以这样理解中锋:毛笔无论如何动作,都能平衡笔锋,控制住它的中心,就好像射中靶心一般,即所谓 “中”锋。清末之后,很多书家把中锋变成了一种绝对的法则,会比较强调 “笔笔中锋”。过于绝对的执着可能是有问题的,但在用笔上,中锋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正锋的第二种可能的形武是“侧锋”。中锋的运笔方式是 “锋行画中”,侧锋便是 “锋行画侧”笔尖可以偏移方向,不是一直处于笔画中心,但在质量的挪移中,在动态之中,那个重心始终还是平衡稳定的,这是一种有点微妙的感觉。所以,侧锋不是一种笔锋彻底偏向一侧的状态,那样便是病笔了。
相比起来,它的实现比中锋难度更大一些,后者是一个相对不变的过程,而侧锋则需要保持动势里的平衡。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如果说中锋是保持中正直立的状态,那么侧锋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左右前后地做各种动作,但重心始终在中心上,不至于因失去平衡而偏倒,依然保有一种稳定厚实的质感。
侧锋行笔,因为笔尖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呈现出了笔墨轮廓不对称的方笔形态,在篆书之后发展出的隶书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用笔。隶书是一种很典型的用侧锋来塑造线条的书体,《张迁碑》《礼器碑》,还有一些汉简,都大量呈现了潇洒而富于表现力的中侧锋转换的技巧。
张迁碑
虽然圆笔和方笔的产生没有绝对的先后, 但在学习方笔之前,打好圆笔的基础非常重要,因为方笔是在圆笔基础上的一种衍生。
有人会把中锋理解为 “写得粗”,但其实这不是粗细的问题,而是一种质地的需求。我们会用 “圆、通、厚”来形容好的线条,这样的状态来自笔锋的垂直用力,如果没有功夫,再粗的线条也是扁平的,手里功夫在,即便线条细如发丝,也是浑圆有厚度的,有筋骨在里头。另外,如果在书写过程中笔画失去了平衡和质量,出现失控,就是一种病笔了。
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练习篆书和隶书来奠定最初的线条基础。以篆书练习圆笔,以隶书练习方笔,它们的风格朴拙高古,在审美上有高度,但在找术上又相对简单。篆隶就好像练武术时候的桩功和马步,基本功扎实了,再学后面的书体,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而且之后的楷、行、草等不同书体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可能,也都产生于方圆相加的笔法变化之中。
方笔有棱角,见精神,显得硬朗,圆笔则显得厚而圆,有一种敦实的质感。
虽然中锋、侧锋各有共名,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就像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一样。书写是个变化丰富又归于平衡的过程,经过了拆分难度的练习阶段,写到后来,每一笔都是又方又圆的,线条在运动中,会始终处于中侧锋的复合变化中,从王义之、王献之的字到唐代的楷书、行草,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古人说,好的字方圆兼备,有一种中和的美。
书法规范字体是什么
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一、简介: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二、楷体的演变与发展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扩展资料
传统书法字体的分类
传统书法字体包括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
一、行书字体
1、释义: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2、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等。
二、草书字体
1、释义: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2、代表作:唐代张旭 《肚痛帖》、《古诗四帖》,唐代怀素 《自叙帖》等。
三、隶书字体
1、释义: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代表作:《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等。
四、篆书字体
1、释义: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代表作: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等。
五、楷书字体
1、释义:也称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
百度百科-书法字体
百度百科-楷书
书法瘦金体基本写法
瘦金体基本写法如下:点画:由凌空取势,切入纸面。右下顿笔后向左出锋,背部要有一个弧度,内部直。与水平面成45°角左右。出锋的速度稍快一些。出锋之前的顿笔稍微重一些,大概力度自己把握即可。可以反复写几次体验。
横画:笔锋切入纸面(无需逆入),笔尖向上,笔杆朝后倒,右行至末端,笔尖先向上,然后用力向左下下顿,出锋带钩或者回锋,顿点处要与起笔处平行。这个笔画要多次反复练习,尤其是中间部分要表现出弹性的感觉。
竖画:竖画为垂露感,又如鹤腿,露锋下笔,斜切纸面,落笔的时候要干脆。笔尖朝左,向下顿笔。然后提笔顺势向下行,至末端处笔尖先向左上,然后向右下顿笔,向上回锋收笔或出锋带钩。这一笔画也要不间断的多次练习,才能达到心手相应的地步。
撇画:撇画相对其他笔画简单一些,书写时要干脆,如柳叶利剑。落笔时斜切纸面,笔尖向左,笔杆向右倒,向左下方用力撇出,笔画由粗至细,干净利落,与水平面成45°角左右。手感问题可以在练习中慢慢感觉。
捺画:捺落笔时,先由左下向右上起笔,然后转锋向右下,至底部时稍停蓄势,然后用力向右方弹出捺尾。这个笔画比较有特色,大家在写之前仔细的体会一下在下笔。
挑画:露锋起,切入直面,笔尖朝左,笔杆朝右。由左下向右上,用力挑出,利落如剑,与撇的位置和写法对应,运笔速度要快。
如何形容书法
如何形容书法
形容书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用笔
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 “善于笔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肉。”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二、结构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法是主要的,是书法美的基础,但单独的笔画美不能直接构成书法的美。如果字的排列如一堆乱柴火,似一盘散沙,必然会使人眼花缭乱。以汉字为表现物件的书法艺术是以整个字出现的,因此以笔画为组成材料的汉字结体美是极为重要的。“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关。”。这句话出现在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中意思是说写字的时候,如何掌握字的结构是最难的,每一笔的位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每一个字的笔画应该如何结构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再优美的笔画,只有附着在合理的“骨架”上才能“锦上添花”。假如结构先已“失常”,就是用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笔法,这字也无法组合成漂亮的造型。 “一从证得黄金律,便觉全牛骨宽。”一旦掌握了结构的规律,写字的时候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挥洒自如。黄金律是启功先生总结出的一套不同于传统的把米字格的中心点作为字的重心的结字方法,它是把一个正方形方格纵横各画十三个正方小方格,字的重心在“其上其左俱为五,其下其右俱为八”,的这四个交叉点上。
三、章法
章法是书法作品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章法与笔法、结体一起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这正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别于日常写字的一个重要标志。章法就是安排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使一幅字显现出整体美的法则。不同的字型有不同的美,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意思是,篆书崇尚婉转圆通,隶书须要精巧严密,今草贵在流畅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不同书体都有不同的形质与情性。苏轼说“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谨”。指的是写楷书时,不仅点画要精到,更重要的是把点画写得和谐、优美、有趣味、有神态,真书写得灵动。
四、“形”与“神”
书法中“形”与“神”的统一,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之一,形是神的所生之地,因此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历代先贤都十分注重形的刻画,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就提到:“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意思就是每写一个字,都要通过这个字的造型来反映出这个字所应反映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而且不仅仅是形似,更应该神似。卫夫人把书道的本质,定性为客观事物物理之美,是典型的道法自然者的体现。
五、韵
提到书法的美,就不能不说草书的动势之美。索靖的《草书势》对用结体的变化来表现动态美作出了如下描述:“骐骥怒而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以及“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草书结体就如奔跑中的运动员一样,竭力打破平正稳定的体势,或上体前倾,或上部后仰,这种前倾或后仰打破了平正稳定而产生了动态美。
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篆、隶、楷、行、草
而根据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内涵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所以书法的特点因时与人之变而异,不可笼统论定!
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均以楷书著称,却各具风格;
宋四家:苏、黄、米、蔡虽皆以行书盖世,却各不相同……
在此只能简单概括以下有代表性的书体:
(1)篆书: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型,后人称之为"小篆",字型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
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3)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4)行书: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5)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如何形容钢笔书法节奏明快轻捷;
线条细劲匀圆;
笔势流利畅达;
造型清雅秀美。
如何形容练书法的女人墨秀、帼墨、玉毫、竹韵、娟秀、 秀美、 仅供参考!!
怎样形容书法蚕头燕尾
铁画银钩
龙飞凤舞
笔走龙蛇
鸾飘凤泊
鸾翔凤翥
龙蛇飞动
票若浮云
矫若惊龙
力透纸背
行云流水
跌宕多姿
劲骨丰肌
仙露明珠
春蚓秋蛇
蜂腰鹤膝
……
圆润
遒劲
古朴
灵动
沉稳
厚重
疏朗
飘逸
浑厚
……
书法好怎样形容大家风范。
所谓大家,主要指历代最有名气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米芾,董其昌,何绍基,文征明等大家。
有名人风范,得XXX真传。如:得启功真传。
再如:他的瘦金体可以假乱真。
以上都是赞扬,形容书法达到一定高度,走的路正。
如果说他的字真是别具一格,有独创精神,龙飞凤舞等词就含贬意了。因为书法和其他领域不同,古人已经过两千年的代々相承,总结,达到炉火纯青的巅峰,谈继承和发展两方面,继承是主体,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精力也达不到历代名家之一的水平,即便是达到了相差无几的水平,在所继承的历代名家的字型中去改革一部分就会面目皆非,失去审美。
现代的名家也都是在努力继承历史上某一大家,说字写的象现代某某,而某某自己还在不断去攀历史高峰呢。
所以形容书法好,只有拿古代大名家做比,才是真心夸其书法之好。
到此。
形容书法四字成语
形容书法四字成语举例:
笔走龙蛇
近义龙飞凤舞、字走龙蛇
释义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用例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龙飞凤舞
近义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释义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用例抬头看见北墙上挂著四幅大屏,草书得~,出色惊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挥洒自如
近义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心手相应
反义东扶西倒、捉襟见肘
释义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用例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的写了一百多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力透纸背
近义大笔如椽、笔力千钧
反义轻描淡写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用例意在笔先,~。(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形容书法的对联 下笔如金龙出水……收手似彩凤归林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
大力可能通纸背……尖毫仍觉吐花香
五色艳争江令梦……一支春暖管城花
升平润绵淮西颂……翰墨因缘宝晋斋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形容书法的诗句清平乐
《书 画》
朝书暮画,
斯如骑战马。
*** 笔笔注点划,
应知情义无价。
志书上朔秦汉,
能否来者不见。
行时哈冻挥汗,
泼出满纸云烟。
十六字令
书,
楷隶劲草控不住,
溯秦汉,
字字风和雨。
《达 意》
笔墨挥洒韵味,
捷思闪烁光泽。
形容书法好的词汇大家有什么好的词语,也欢迎补充。
通用
成竹在胸、浑厚功底、元气淋漓、形神兼具、遒劲有力、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力透纸背。
草书
点画飞扬、风神俱全、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随遇而变、独出机巧。外形竦削飘逸超迈、沉着痛快、天真自然、真情流露、绝不矫揉造作。
楷书
雄秀端庄、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亦有锋芒、弯度均匀、(结构)中宫宽绰、四周形密、(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润色开花。
行书
大气磅礴、多力筋骨、结构沉着、骨筋刚硬、用笔细腻、结构多变、遒美健秀、匀衡瘦硬、斩钉截铁、点画爽利挺、骨力遒劲。
隶书
圆劲有力、方正端庄、稳健厚重、方中见圆、饶有筋骨、饱满取势。
篆书
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结体严紧、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
书法是不可能有速成的,必须有长期的累积,才会有好看的字型。字写不好看,用什么词来形容都是假的。
书法中有哪几种字体
书法有五种字体,分别是篆书字体、隶书字体、楷书字体、行书字体和草书字体。1、篆书。
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篆书,是早期汉字的自然体现。其笔法简单,笔画流畅;其形有意,其书有趣。练习书法,宜篆书为始;待行云流水,隶书自见;继而行书,再而楷书。书法爱好者,不求千篇一律,随个性,久则明。
2、隶书。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3、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4、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5、草书。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质字草书怎么写好看
质字草书写法可以去网页链接详细查看。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
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好了,今天关于“书法质的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书法质的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