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师的字能见到些功底了,只是临摹的有两点刻意。第一,隶书字形偏扁,横长竖短,这是隶书最基本的一个特点,也是现在人最容易区分书体的方法之一。因为隶书当初是写于竹简,为了节省空间,演变出来的,而张迁碑由于布局的需要,书者长其形而不失其韵,你的老师临碑却以形似为第一要义,这过于刻意,也有失隶书风采;第二,临摹碑帖者,都会故意运笔造成石斧穿凿,年长风化的碑帖感,与一般纸帛上的字体相区别,甚至有人认为下笔如碑感的人才是真行家,其他人是外行,我觉得不是,因为碑帖感也不是古人的书法造诣,完全是载体的问题,这样的刻意完全没必要,你的老师写的字收笔就过于刻意,下笔却又不管这些了...导致字体失衡...
对于你的话,练书法其实和跟谁没什么关系,书法不是教出来的,多观帖、临帖、比较、感悟、自然会有所成就的...不看字帖自己写是什么意思?书法只要入了门,无论你是多么厉害的书法家,写得多么好,也不可能不看字帖...不仅要看...还要尽可能的多看...你既然以前学过,知道怎么写,那么老师对你用处不大了...你有自己对书法的个人体会最好,没有体会也会有感觉...这些就是每个人独特的笔意...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你以后要做的只是观帖,在看别人的字的时候慢慢地将糟粕去除,将精华提炼,使得日渐精纯,这便是精益求精...习字切忌不可怀着创造性的心理去练...你只要多参考不同流派字体,集百家大成,自然可以创出独特的字体...但是闭门造车没听说过...唐伯虎世称“书画双绝”...可是一辈子书法也没能脱开赵孟頫,绘画也没能脱开仇英...就造诣来说,比起那俩人还是清新有余,深邃不足...所以说,习字无捷径可言...要一步一个脚印...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的隶书既然从刚开始学就是张迁碑的风格...如果你坚持以此来打基础...那么自然你以后写的隶书都会有张迁碑的风格在里面...就算你以后帖观摩的多了,糅合百家之长,也还是会有张迁碑的影子的...至于你说的想下笔就写出隶书...而不需要临摹...这个应该说练多了自然会记住的...或者哪怕你有意识的记忆这字形和笔法也可以...开始时候就像默写...而且你试一下就会发现...你记住一个字...默写一遍...再对照字帖...会从差别中发现很多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久而久之...你的观察会十分敏锐和细致...而再当你运笔成书的时候...你会有种仿佛潜意识的感觉,那就是你的手仿佛一杆称一样,每写一笔的力道有多大,能写出什么感觉来都有一种了然于胸的感觉...这时候你对笔力的把握就可以说入了门了...写出的字也是脱胎换骨,仿佛筋强骨健的感觉...至于你说需要老师来指正么,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因为...第一,你已经学过...怎么用毛笔写字你是知道的...那就埋头苦练就行了...第二,老师有自己的风格,名家也就罢了...一般的教师要是教你教的多了...把你带上了不入流的路子可就难改了...第三,何必专门请老师啊,可以参加些毛笔协会什么的,有大把高人你可以请教,那样受益更多...也可以让你真正踏入这行...总之,书法靠天分,更靠努力...还是多练最重要...其他的其实没那么重要...
张迁碑隶书字体书法作品
张迁碑是我国著名的隶书代表作品,它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如今,张迁碑的隶书作品得到许多人的欣赏与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张迁碑隶书字体书法作品。 张迁碑隶书作品欣赏《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于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省泰安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整个碑的书风雅拙、质朴。《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现存最早拓本为明拓本(?东里润色本?),藏于故宫博物院。
好看的张迁碑隶书
《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碑高九尺五寸(2.92 米),宽三尺二寸(1.07米)。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字径3.5厘米,隶书;碑阴刻立碑官吏四十一入衔名及出资钱数,共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共四十一行三百二十三字,隶书,字径3.5厘米;碑额篆书题?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人因以篆目之。
张迁碑的原文
好了,今天关于“迁隶书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迁隶书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