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因字赋形灵活多变,每个汉字笔画的大小、多少、长短不等,书写时须依据其字的特点和自然形态,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及字的大小的形状。
上覆宜宽出神韵,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重心不偏不倚。上实下虚,相映成辉。横短竖长的中流砥柱,中间贯穿竖画的结字,要使竖画正而直,写的略长些为宜,以突出竖画在结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写的稳重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隶书的特点:
隶书的笔画饱满,展现出字体的力度和生动感,给人以磅礴、豪迈的艺术印象。一般以实笔取势,并不强调提按,点画末端沉着劲敛。用笔以方笔和圆笔结合,增加古朴和厚重感。笔锋逆入平出,转折处形方而笔圆,起笔时藏锋逆入,收笔时不回锋,以空势收住,唯有撇画在收笔时回锋顿笔。
隶书中的点,一般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与方向,将其视为同方向笔画的前段,即“截线成点”,横向点与横画起笔类似,竖向点与竖画起笔类似,左下方向点与撇画起笔类似,右下方向点与捺画起笔类似,收笔则形态各异。
可大致分为圆点、方点、重点、轻点、线状点、带钩点、下沉点、上浮点及平点、竖点、斜点、上挑点等。书写点画时需要“一点生动,两点向背,三点呼应,四点连贯,多点参差。”
隶书有哪5种字体?
隶书的5种字体:一、秦隶
秦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过渡字体,相传由程邈所创。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撇、捺、挑、勾等的笔划,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例如小篆的圆形笔画很难写,古隶就把它写成平直方正的田,就好写多了。而且它放弃了小篆随实物画出来的象形文字的形体。
使得在秦代以前象形兼表义的文字转变为表义兼表音的文字,并使从这以后二千余年来的汉字形体开始定型。
二、汉隶
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 ,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汉隶的特征为:有波磔,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如《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
三、八分书
八分又称为楷隶。其字体似隶而体势多波磔。相传为秦时上谷人王次仲所造。
关于八分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或以为二分似隶,八分似篆,故称八分;或以为汉隶的波折,向左右分开,“渐若八字分散”,故名八分。
四、草隶
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率写法,流行于后汉至西晋间,特点是存隶意,但少顿挫,多圆转连属。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章草、今草,近代出土的西北汉晋简牍上常可看到这种书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书法求新求变,草隶风潮因此再起,流派纷呈,代表人物有崔学路、张海等。
五、魏隶
魏隶是介于魏碑与汉隶的交界体,盛行于三国曹魏时期。它的字形基本上承袭汉隶,但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
其特点是较汉隶方严规整,结体、运笔都比汉隶矜持滞重,故而缺乏汉隶那种古雅雄逸的自然风韵。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啦隶书写法”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