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书写撇捺怎么写
书写撇捺怎么写书写撇捺怎么写,现如今很多人希望在空闲的时候拓展一下个人兴趣,我们说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书法,但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毕竟情况大不相同,书法入门看似容易要精通还是比较难的,下面看看书写撇捺怎么写。
书写撇捺怎么写1斜撇: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短撇: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也有叫做平撇的),如“千、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和撇点有时可以互换,特别是在字的左下部位出现时,往往写成撇点,如“真、典、只”等字(参考撇点写法)。
竖撇: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带风字头的字(如风、凤、凰、凡等)的竖撇弧度更大,需注意区别:
捺画和撇画最能展现一个字的风采,也是体现书写风格特征的笔画,捺画犹重于撇画,也是一个字中最难写的笔画之一。
一般的书法教材大多把捺画典型地描述为:由轻而重、一波三折,至捺脚处顿按、改变行笔方向,平向出锋。其实,从形成书家风格来说,捺画的写法(形态)非常之多,有的如柳叶、有的如弯刀,有的如青草,有的如嫩芽,可谓神态各异,变化细微。行书和草书捺笔的不同写法,吸收到楷书中,便形成了这种有特色的`笔画,这也正是形成书家不同书写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有的书法教材还有一种反捺,我们将其归于长点(代替捺)。
斜捺: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出尖。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方向行笔。
书写撇捺怎么写2撇捺具体写法:
1、平撇
短小平缓,起笔稍顿,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渐提笔出锋,行笔要快,总体看来坡度平缓,近乎直线。
2、斜撇
斜撇是最常见的撇,有长的,有短的,不管长短,斜撇都宜直不宜弯,起笔稍顿,向左下行笔,坡度要大,既不能太直,又不能过于弯曲,由重到轻,由慢到快,逐渐变细,收笔出尖。粗的地方按,细的地方抬,就会写出粗细的变化。
3、竖撇
先竖后撇,起笔稍顿,先写一段竖,再向左弯轻抬笔出尖。
4、斜捺
起笔较轻,从左上向右下行笔,改变方向平向右顿笔出捺脚。(轻—重—轻)
5、平捺
起笔平行写出一小横,再向右下行笔,后改变方向平向右顿笔出捺脚。
位置不同写法不同
一、撇捺在上部和中部时
撇捺在上部和中部时,应该撇低捺高,注意这个幅度极小。一般的初学者保持撇捺齐平就行了,但是作为高手,要做到险峻,捺应该微微高于撇划。
二、撇捺在最下面时
当撇捺在最下面时,也就是位置最低的地方是,一般撇高捺低,这个幅度也是极小的,外行人不容易注意到。
书写撇捺怎么写3笔画书写方法
横法
1.平横 粗细不一,以细笔居多。写法为:逆笔向左按笔铺锋,按住笔锋右行,收笔处笔锋弹性恢复直立,并将笔锋按住,如“江、东(东)”两字。
2.波横 一般在字中做主笔。写法为:逆势向左按笔铺锋,稳住笔锋右行,至右半段后逐渐向右下按笔铺锋,再逐渐向右上收锋,形成“雁尾”。为了与后面的波脚取得平衡,有时起笔要粗重些,形成“蚕头”。波横的形态变化较多,要注意其长短、粗细、曲直等差异,如“古、至”两字。
竖法
1.长竖 长竖写法与平横大致相同,只是运笔方向不同而已,笔画有曲直、粗细的变化,但不示弱。写法为:逆笔向上铺锋,按住笔锋下行,行笔要稳,收笔时按住笔锋。长竖在字中常常作为主笔,起支撑作用。如“樵、升”两字。
2.短竖 短竖写法与长竖相同,有斜有正。正者为直竖,斜者则有曲有直。写法为:逆笔向上铺锋,按住笔锋下行,最后收笔,笔锋收拢,直立于纸面,并按住笔锋,如“十、草”两字。
撇法
1.平撇和斜撇 平撇多直,斜撇有直有弯,写法与竖的相似。平撇的起笔多逆锋,斜撇的起笔多顺锋;逆锋者由粗至细,顺锋者由细至粗,如“香、家”两字。平撇有时也写成横,如“低”字。
2.竖撇和竖弯撇 竖撇的写法为逆锋起笔,转锋向下行笔,稍带弧弯,至中段转向左下出锋收笔,笔画扎实凝练,如“月”字。竖弯撇的写法与竖撇相近,向下行笔至中段时转笔向左下,有一定的转折变化,最后回锋收笔,如“犬”字。
捺法
1.斜捺 笔画粗细起伏较大,起笔略轻,然后逐渐加力,再顺势向右上收锋,收笔果敢凌厉,既厚重又富有动感,显得舒展飘逸,如“人”字。斜捺多与撇搭配,呈均衡之势,如“来”字。
2.平捺 平捺与斜捺除存在角度的差异外,还具有斜捺所不具备的一波三折之势,写法与波横较为接近,起笔有蚕头,运笔有提按,后半段写法与斜捺相同,笔画较长,常常作为字的主笔,存在于走之底中,如“近、还(还)”两字。 提法
1.提 隶书提画的写法与横相似,多略向右上斜。其写法为:逆笔向左下铺锋,按住笔锋向右上行笔,收笔出锋,但不宜太尖,如“把”字;而真正写成提的往往是由点变化而来,如“寸”字;单人旁的撇也往往由提笔代替,如“何”字。
2.竖提 隶书的竖提与我们日常书写习惯很不一样:竖短提长,竖常作斜竖,形似撇折。其写法为:逆笔向右上铺锋,按住笔锋向左下行笔,再转换为提,收笔出锋,如“祗”字。有时也可以将竖提断开书写,如“低”字;或者写成竖折,如“比”字。
点法
1.撇点、捺点、提点 撇点的写法为:逆笔向右上铺锋,按住笔锋,向左下收锋,如“黄”字的下部左点。捺点的写法为:露锋入笔,按笔铺锋,收笔力到笔尖,如“黄”字的下部右点。提点的写法为:逆笔自左下按笔铺锋,按住笔锋向右上收锋。提点多用于字左,与其右边点相呼应,如“凉(凉)”字左下两点。
2.横点、竖点、侧点、出锋点 横点类似短横,比短横更短,写法与短横相似,如“寒”字的下两点。竖点类似短竖,写法为:逆笔向上铺锋,按住笔锋下行,再迅速收锋,如“家”字上点。
侧点写法类似于竖点,其写法为:逆笔向左上铺锋,按住笔锋向右下收锋;上粗下细,常用作三点水旁的首点,如“深”字。也有上细下粗的,起笔露锋,再逐渐加粗,最后回锋收笔,如“无(无)”字的左点。出锋点写法与竖点相近,只是收笔时向左下出锋,呼应下一笔画,如“高”字。 折法
1.横折 包括连笔横折和断笔横折。连笔横折又有方折和圆折之分。方折只要将横的收笔转换为竖的起笔即可,要注意竖部分的长短、正斜变化,如“相、音”两字。圆折基本上是篆书的写法:横画行笔至折笔处顺势圆转,转换为竖的写法,要圆中带方,如“君”字。断笔横折在隶书中极为常见,有交接与否之别;横竖断开,但笔意连贯,自然流畅,如“信、合”两字。
2.竖折 与横折相反,先竖后横,将竖的收笔转换为横的起笔,注意竖横夹角的不同,如“山”字。
3.撇折 隶书中的撇折基本保留了篆书的写法,笔画粗细均匀,尽管有方有圆,但均婉转流畅。运笔时要尽可能保证笔锋直立,使线条圆实有力,如“海、妆”两字。
钢笔隶书入门の指导篇
一、钢笔隶书的点画
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有人说隶书。点如木楔。看来是有其道理的。如下图所示:
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
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
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
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
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如下图所示: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六)、折,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如下图所示:
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
(七)、钩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配合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如下图所示:
(八)、挑,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别之处。如下图所示:
二、钢笔隶书的结字
掌握了隶书的点画特点之后,进一步则要研究隶书的结字规律,了解结字特点。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因字立形,各自成形,偏旁错落,形断意连,点画避就五个方面去分析:
(一)、因字立形隶书的总体势为扁方形,以左右八分取势,波磔分明,舒展自然。但并不是所有的隶书都必须写成扁的,也就象楷书所有的字并不都是方块形状一样。汉字的笔画有多有少,要写得顺乎自然,就必然有长短大小的变化,这便是因字立形。
如汉摩崖《石门颂》中的颂、定、谷、受、以、更、铭、石因其笔画较少,加上波挑,波磔的夸张和变化,所以横势扁方特点较突出而鲜明。如图所示。但象书、晏、骂、事、阳、躬、隆、域等字,笔画较多,横画亦多,所以写得较窄而长,八分势不明显。如图所示。还有《石门颂》中的命,升等字,竖笔写得更长更夸张,有趣味性。因字立形不只是《石门颂》古朴夸张之结字特点,而且是所有汉碑的结字特点之一。如下图所示:
(二)、各自成形隶书结字不但要求每个字的重心平稳,而且要求每一个字中的偏旁均能独立存在,而不欹斜。这是由于它是从篆书独立偏旁演变而来的缘故。如下图中的请,动、输、鲜、计、职、君、意等字,其上下左右偏旁都各自成形,而楷书则不具备这一特点。一个字若上下左右都能独立成形,这样组合成一个字就要平稳了,这正是隶书的端庄、朴素、典雅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三)、偏旁错落隶书的偏旁既能独自成形而又错落有致,丰富多变,给人挪移生动之感。
如《石门颂》中的者、必、义、节、截、毒、屈、空等字,错落变化,生动有趣。如者字,将波挑断开,位置错开,这一移便增添了一份生气。如必字,波挑和波磔对应交叉,三点随意点下,颇有趣味。义字变异大,却不换原形,节字,缩上放下。截字自然随意,毒字亦缩上放下,正斜映衬,令人爱之。屈字上展下缩,左包之势显明。空字将宝盖展开,完全盖尽,有篆书之意趣。如下图所示:
(四)、形断意连汉字每个字都是由点画的连续书写而成,因此,在书写时就产生运笔的笔势,点画与点画之间呼应相顾,血脉贯通。隶书的点画呼应和楷书一样,画断而意连,似断还连,形断神连,虽没有象草书那样的牵丝,但精神意趣是紧密相连的。笔画间毫不孤立,呼应相顾,配合默契。所以,我们在临习隶书碑帖时,一定要注意笔势的往来,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做到形断意连,形神兼备。如下图所示:
(五)、点画避就要使每个字写得都具有不同的形态、活泼、生动、优美,就要讲究点画之间的避就关系,要主次分明,轻重有别,隶书中点画避就有较多表现,有的收敛,有的放纵,各有意趣;你让一点,我进一点,穿插呼应,配合密切。如下图的道字,上部首字收敛,下部的走车放开,用波磔表现,修长而舒展。至字,上小下大,下部的土字,第一横收用短平横,第二横放用波磔横。其字,上大下小,第二横长而下部点宜缩,子字竖弯向左伸展而横收敛,则字左下而右上,上下错开,而趣味生焉。清字三点水敛而靠左上,以让右部之青字。功字左部之工字缩以让右部之力字。拾字提手旁让右部之合字。
(六)、变化生新隶书结字又善用笔画的增减和字形的变异来变化,结字奇特,耐人寻味。如下图朔字变两点为横。直字上下断开,中下部用点相连,罔字左右变为对应直画,垂字省上—横,下部变为山字,其字上部多加一竖画,年字中间变化为—横一点。在字省去左竖。师字省去左上一撇,右上又多加一点。弘字右部变厶为口。原字上部多加一点。
隶书写法
隶书的间架结构,横平竖直,笔画均匀,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隶书有几个特点:
一、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二、燕不双飞,蚕不双设;
三、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意思是说,横和捺不必笔直,可以有起伏波折,书写分为三个阶段(顿、挫、提),即起笔一顿,折挫向右,收笔一提;在主要一横,或主捺主勾处来写蚕头燕尾(又称雁尾),在一个字中只有蚕头燕尾各一笔(但并非每字必有蚕头燕尾);笔画可粗可细,粗处重浊一些,细处轻清一些,写短横短坚要快提停笔,不能顿笔,要使画端像斩钉子、截铁块一样坚硬有力,不能重描修饰。
隶书较之其它书体,对称形式更多;外形轮廓较方,内面转折略呈圆形(所谓“外方内圆,如龟如鳖”)。尚有扁方式(高宽之比约为2:3)、梯形、多体形等。
(源于网络)
怎么区分楷书和隶书?
1、点画的连贯性不同:隶书的点画不能兼顾艺术和实用两方面要求,楷书的连贯性较强。
2、书写效果不同:
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而楷书字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
3、起源不同: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楷书起源于汉末,流行于唐代。
4、结构性不同:
隶书的一横左右两端粗细大致相等,撇与捺都是上细下粗,所有笔画左右两半的笔墨分量基本均等,因此,结体比较简单,只要横平竖直,就能保证分间布白的均衡和匀称。
5、历史发展不同: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其中魏碑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隶书百度百科-楷书
硬笔书法隶书字帖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隶书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书法隶书字帖欣赏硬笔书法隶书字帖1
硬笔书法隶书字帖2
硬笔书法隶书字帖3
硬笔书法隶书字帖4
硬笔书法隶书字帖5
钢笔隶书的写法
硬笔书法更多的都是写楷书和行书,因为楷书与行书实用性强。 其它 书体写的人很少,篆书、隶书、 草书 更讲究是艺术性的东西。今天说一说隶书硬笔的书写法则。
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1、点。
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有人说隶书。点如木楔。看来是有其道理的。
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2、横。
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3、竖。
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4,波挑。
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5、波磔。
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6、折。
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
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
7、钩。
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配合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
8、挑。
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别之处。
好了,关于“提隶书写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提隶书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