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又称行押书,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书写时简易、流畅。行书产生于汉代,盛于两晋南北朝。行书的点画常常强调游丝引带,行云流水的特点。行书经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变革,使其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
王羲之的行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特色,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王献之行书风格婉转妩媚。唐代行书名家李邕,风格雄浑遒丽,代表作有《岳麓寺碑》、《李思训碑》。“宋代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擅长行书,并往往在行书中流露自己的感情和意趣。
元代赵孟的行书风格温文尔雅。明代董其昌的行书章法疏朗、风格淡雅秀逸。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伸缩性较大,体变也很多,它借助于楷、草的体势来运用笔法,也就是起笔如楷,运笔如草,点画应接,笔断意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从而形成了俯、仰、正、鼓的各种生动的姿态。
其特点是非真非草,不纵不拘,不疾不徐,用笔灵活、生动。行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效果与其他书体比较有优势地位,一直为后人所喜爱。
行书的写法
行书的写法如下:行书,是一种 书法 统称,分为 行楷 和 行草 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 字体 ,是为了弥补 楷书 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 草书 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 艺术性 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书写起源: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
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
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其的行书写法
其的行书写法参考如下:写好行书的方法
1、懂得行书的笔法。
前面说过了,行书的笔画不完全同于楷书,它的有些笔画可以“一笔带过”,但是,在“带”的过程中,却要遵守一定的笔法。行书的笔法在楷书上省略了某些笔法,如起笔处的回锋,在行书中就可以用尖笔来代替,有些笔画的出笔也可以用尖笔来代替,并不需要做收笔回锋的动作。
行书中的主要笔法包括: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藏锋等。其实这也是书写一个笔画的基本过程,但它又包括了上述笔法在行书之中。
2、表现灵动感。
灵动是行书的主要特征,如果把行书写得太过死板,就会变成楷书,就不能叫行书了。灵动感从哪里来?一是要学会用腕力。写字时不能太过僵硬,解决僵硬的问题主要还是在腕上,平时要养成一个用腕的习惯,学会用腕,做事就有巧劲,写字也是一样的,如果闲下来可以在空中练习这样的习惯。二是要在点画的基础上,接住气息。
行书的点画本来就是有动态的感觉,加上每个字都要表现出这种气息,气息有了,风格也就有了。如“行云流水”,所指的就是气息。两个点画、两个字之间都要接得住,这样的话,气息就活了。
3、要多看帖、多临摹。
看帖,是学习前人的笔法与字形的过程,通过看帖,能增加我们感官能力,让人的大脑思维跟进前人字帖。临摹又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手头的书写,让自己的认知能力化为书写能力,长此以往,就能达到手、眼并熟的效果。
4、字形原则。
学习行书除了点画以外,还有就是它的字形,点画精致,字形到位,就会认为行书达到了非常漂亮的状态。字形特征如何把握?一是大小区别。不论是哪个古人,包括王羲之的行书在内,都没有把每个字写得一样大小,这一点是区别书法好与不好的标志。
二是收放原则。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字写得很收,或很放,只有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的时候,才被认为达到了妙处。三是疏密有度。在行书书写中,密的笔画要密起来,疏的就让开张,这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王羲之李字行书怎么写
行书“李”字的写法是:行书简介: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的起源:
1、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此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2、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行书的书写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结构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代表人物: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王羲之李字的行书写法:
李
狼图腾字的行书写法
上图为王羲之体的行书“狼图腾”写法。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马的行书写法
马的行书写法如下:1、第一笔横折,横笔略扛肩,折笔往内收,掌握好倾斜度不要太大。在书写中要注意“横折”“竖折折钩”的折笔倾斜度,以保证字的重心稳定。
2、第二笔竖折折钩,竖笔略往左倾斜,和右侧折笔不平行,第一个折笔(横向)扛肩和上方横笔扛肩基本平行,长度大约被上方折笔末端平分,最后一个折笔略带弯曲度,勿长,钩要小,指向左上方竖折的转折处。
3、第三笔横略长,离上方笔画较近,这一笔要往上靠些,右侧和竖向笔画不接。
行书简介: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事的行书写法
事的行书写法如下: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它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行书以其流畅、潇洒的笔画特点而著称。行书字体结构简练,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它注重笔画的连贯性和节奏感,每个笔画之间相互衔接,形成紧凑的篆刻风格。
与楷书相比,行书更加潇洒自由,笔画更有力度和变化,展现出一种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美感。在行书中,笔画的粗细、长短、轻重都有很大的变化。字体的结构整体比较紧凑,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给人一种随意而自然的感觉。
行书的笔画常常以一气呵成的方式书写,流畅且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墨香。学习行书需要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力度,以及字形的比例和平衡。通过反复的练习和领悟,可以逐渐掌握行书的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书作品常见于书法碑帖、诗词书画等领域,它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行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表达出书法家个人的情感和气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行书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字体,它以流畅、潇洒的笔画和紧凑的结构而闻名,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美感。学习行书需要耐心和热爱,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领悟,可以逐渐掌握行书的技巧,创作出优美、富有艺术感的作品。
好了,今天关于“它的行书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它的行书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