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合格,同意验收.用草书怎么写好看
问题二:帮我写一下“评价客观,基本符合”这几个字,要有草书的感觉 你好!下面为你提供三种草书“评价客观,基本符合”八个字的写法供你学习:
1.“狂草”写法:
2.“毛体”草书写法
问题三:宋凤鸣草书怎么写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刘田依草书作品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衍生与发展 怀素书法作品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
问题四:草书的特点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草书的结构特点
1)简约为本,以点代画若以楷书的结构点画为标准,行书则是有增有减,增是指游丝,减是行书的减略写法,而草书却主要用减法,如“浮、器”等,以一点代数点数画;如“行、思”等,以一画代数画。2)跳跃参差,极尽变化草书是整篇地看,整行地看,至少上下左右的字结合起来看。实际有时草书会两、三个字 连为一气,成为一种“综合结构”。所以每个字不一定讲重心平稳,只要气足势全即可。字形字态应五花八门,极尽变化之能事。3)小圆大圈,连绵跌宕草书点画多曲,且好用使转笔法,忌横平竖直,加以游丝牵引.故其点画线条运动,多圆弧形.为求行笔流畅,故多圆圈。特别是连绵草数字一笔,圈圆交错,难分彼此。4〉草有草法.约定俗成草书结字有的从篆隶来,有的符合楷、行之法,有的是草书特有的结字方法,称草法。其中 包括异体、别体的草写。草法是约定俗成的.有一定基本规律。
除了草法外,草书的笔顺与行书、楷书不同,这也是造成草书结构特殊的原因之一,总之,草书要求结字布白虚实变化多端。
草书的用笔特点 草书因分章草、小草、大草三大类,故谈及草书点画,应将此三种草书的用笔分开。小草与大草的用笔属于同一范畴,故章草点画略而不述。小草与大草的用笔变化是无穷的,孙过庭说:“草贵流而畅”。也就是说,写草书要流动而畅达。所谓流动是用笔要灵活,不可拘束。一支笔顺用、逆用、正用、侧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纯任自然,任意挥洒。放得开、收得住,牵丝出于自然,用笔仍有顿挫。所谓畅达,就是能凌空取势,纵横驰骋,无滞无碍。既有真书的凝重,决不能――笔带过,用笔浮滑,又不能缭绕失度,徒增繁复。总之,草书的用笔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和特征:用笔简化,点画变异、互连,环转、减少顿挫,行笔顺序可以颠倒,偏旁替代极复杂等等。由于一千多年来的继承和发展,草书的用笔已自成体系,有些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能有错,故对点画的写法应有极正确的辨认能力。 (一)线条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元素 汉字的点画由粗细、长短、曲直等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线”即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元素。故有人直接称书法美为线条美。直线条给人以雄健、挺拔、刚劲之感,曲线条给人以圆浑、变幻、柔和之感。然而毫无变化的直线条乃显僵硬,而过多的弯曲、过度的弧形则显得软弱无力,都会让人想到“丑”。书法艺术家则善于将内心深处的感情以“线”的形式抒发出来。艺术家心中的 *** 有时似咆哮的大海,喷薄的火山;有时也会似涓涓的流水,委婉的琴声。由......>>
问题五:于右任标准草书符号的基本信息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作者:于右任 于媛书号:978-7-5082-6245-1开本:16装帧:平装定价:22.00元出版日期:2010年3月
问题六:于右任标准草书符号的介绍 草书是抽象性最强的书法艺术,被历代书家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欣赏者众且爱好追随者广。于右任标准草书是最规范、最有公约性的草书,也是最受欢迎的草书入门课本和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本书将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精华“一网打尽”,除重点收录于右任标准草书符号的权威版本外,还将详细标注了标准草字出处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双勾本”,以及于右任最后厘定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定型版“台湾本”,一并收入,不仅是草书初学者的难得教材,也是值得方家鉴赏、交流与收藏的珍贵版本。
问题七:草书的介绍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问题八:硬笔书法的格式要求 和毛笔字一样 横式 竖式 扇面 只是尺寸略小 可以A4 A3 或者正常的信笺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哗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问题九:有没有什么手机输入法支持行草和草书的,比较规范的,视别程度较高的。 就是说在输入时直接写草体,备选 10分 目前正在研究怎样将原样输入移植到输入法中,但单纯的行书输入法已经出来了,隶属于结构输入法,还可以输入其他国家的文字
问题十:书法的基础是什么!它有哪些要求? 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
垂的田字格正确写法
垂的田字格正确写法具体如下:垂字的拼音是chuí,是上下结构的汉字,由上半部分亠和下半部分巾组成。在田字格中,垂字的上半部分亠位于上半格的中间位置,下半部分巾位于下半格的中间位置。垂字的笔顺是:横、竖、竖、横、横、提、竖。
拓展知识:
垂字的部首是巾,表示与布帛有关的事物。垂字的总笔画数是8画,其中上半部分亠有2画,下半部分巾有6画。垂字的基本含义是东西一头挂下,如垂柳、垂钓等。此外,垂字还可以表示低下、垂落等含义。在词语中,垂字常与头部、头发等词语搭配使用,如垂头丧气、垂发等。
1、垂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
垂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也是汉字学习的基础之一,对于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垂字的田字格正确写法需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止位置和长度,以及上下结构的位置关系。同时还需要掌握基本含义和常见搭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汉字。
2、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3、象形变为象征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上下草书怎么写
上、下的草书写法,如下图: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草书分类:
1、章草笔画简约,有萦带连接,与今草相似。但其结体平正,用笔劲涩,笔画中有波磔,特别是捺画的起笔与捺的末笔,明显的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且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排列整齐,与今草、狂草有明显的区别。
2、今草即一般所说的草书,它是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形迹,并在章草和楷书的基础上加快行笔,增加圆环勾连而成。
张怀瓘《书断》中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正是章草与今草不同体势和运笔的概括,代表作如崔瑗《贤女帖》。
3、狂草创始于唐朝,唐人张旭是狂草的开山祖,故有“草圣”之称。后来的和尚怀素亦是狂草大家。狂草比今草更加简便快速,且笔势更加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
古人谓其形体“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真是“众巧而百态,无尽不奇”。作者可借其抒发奔放激越之情,或寄以驰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但由于其省笔多,形体与楷、行二体相差太大,故较难辨认。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草书
树字草书怎么写好看
树字草书好看写法如下:1、观察字形:首先观察树字的字形,了解树字的草书写法的特点。
2、确定主笔:树字的主笔是横、竖、撇、捺四个笔画,其中横和竖较长,撇和捺较短。因此,在草书中,需要将主笔进行夸张处理,以突出树字的稳重感。
3、书写笔画:在确定主笔之后,开始书写树字的各个笔画。其中,横画要写得平直有力,竖画要垂直向下,撇画要短而平,捺画要向上卷曲。
4、连笔处理:在书写完笔画之后,需要进行连笔处理,将各个笔画连接起来。在连笔处理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5、调整细节:最后,对树字的草书写法进行细节调整,如调整字的大小、粗细、倾斜度等,使树字的草书写法更加美观。
草书的特点:
1、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把汉字的结构进行简化和压缩,减少了笔画数量,使得书写更加流畅和迅速。
2、流动而多姿:草书字体具有流动感,线条曲折多变,刚柔相济,形态万千。
3、省时省力:草书简化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减少了书写时间和书写力度,更加省时省力。
4、具有艺术性:草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字体,其线条和结构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毛笔书法草书入门
古人曾这样概括 草书 ?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毛笔书法草书,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草书欣赏毛笔书法草书1
毛笔书法草书2
毛笔书法草书3
毛笔书法草书4
毛笔书法草书5
书法入门:草书技法常识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书谱》。)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
①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 收藏 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惊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②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这里用两个竖点来处理,恰与上面的草头两点相呼应,既省了笔画,又协调统一。谏字的两点一个是竖点,一个是斜长点,既有所变化,又突出了气势,形成均衡之势。
③三笔点:所、峰、体、端、挫、态、心
草书的笔画相连也体现在点的运用上。比如三点水连成一条竖画,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写成不向上挑的竖面。孙过庭的写法比较认真,三点都交代出来了。
体、峰的三点写法相同,都是第一点单独写,后两点相连,但都相互呼应。所、峰、挫、态的三点写法都相近。引带关系清楚。但心字的写法比较开放,第一点露锋点成圆笔后,再转锋向右下过渡,稍稍停顿后再向右上挑,然后转锋,顿笔后向左边出锋收笔,整个过程既清楚,节奏又鲜明,形态也很好。
2.横
草书的横画都不是很平的横,而且也不宜过长。写法往往根据字的结构而定。灵活变化,不拘一格。
①亦、态、息、点
前面讲过,草书的特点是点画相连,而且以点代画、以画代点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以上四个字都是以画代点的字。
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横画听取代,点的下面四点也是如此、态和息都是以横画代替心字的三点,但写法都不相同,态的横画起笔重按,而收笔较轻,形状像三角,息字的横画厚重,起收都回锋重按,形状梯形,其凝重的笔触与上面灵动的笔画形成对比。
②一、古、工、丁、士、七、是
一字如一条扁豆,两边露尖,全身饱满,毫不板滞。而古字起笔一顿,十分有力,再向右侧行笔时有个小弧度,最后则轻按收笔,这一笔与下面的口相协调,照应得体。
工字横画多有变化,上面一横较规范,下面则与上面的竖笔相连,形成一条弯曲的弧度,强调了对立变化。
士字和七字的横画部是露锋起笔,但士的横画显得稳重,在它起笔后立即加重按笔,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与下边的一横形成鲜明对照。
而七字的起笔则充满动感,起笔轻按并向右下画出一个孤;线,然后再向上行笔,最后重按收笔,这很大的起伏既充满活力,又与下一笔竖弯相呼应。
是字的横画写法与上面几个字的横都不同,它起笔重按并露锋,行笔很有力,收笔也回锋重转,整个横画像个平放着的S,但又和上下笔画相呼应,笔断意连,因此十分自然。
3.竖
①顷、纠、诮、往、也
草书中以竖笔代替其他笔画的情况也很常见,以上五个字都是这种情况。
②便、针、布、引、轩、於
草书因行笔速度较快,而且富于动感,因此,笔直的竖画在今草中不多,在狂草中更是极少。而中锋运笔的基本要求就是写竖画的也较少见。便字的竖画是中锋运笔,起笔露锋,上笔回锋成垂露。
针、布两字的两个长竖均为侧锋运笔,这从墨迹、线条的形态变化便可看出,起笔时笔锋都向左侧指,然后向右下转去。
引字也是明显的侧锋行笔,由于按得较重,上端显得很饱满,向下逐渐细小,最后出锋收笔。
轩字和上面的便字都是垂露,到下端后回锋收笔,但轩字是侧锋行笔,因此富于动感。
於字的竖画起笔收笔均采用回锋转笔,两端都不露锋芒,线条又十分粗重,因此显得很沉着、强健,与右边纤细多变的笔画形成对比。
4.撇
人、少、见、右、答
以上几个字的撇都各不相同,人字像箭头,少的飞白笔意如枯藤、树枝,见、答两字如笔杆般直,在字的撇向左上抛并带出横画,各有形质,富于变化。
5.捺
①反、史、萃、敷
这4个字的捺笔均与上笔相连带,但收笔都又各有所别。如史字收笔为重顿后略出锋芒,反字都藏锋不露,萃字向下撇钩,敷字转笔向上回钩。真是随机应变,巧妙自如。
②文、尺、弊、伏
捺在草书中的写法也多种多样,随使转变化而变化。如文的捺笔为藏锋起笔,向下行笔时线条由粗细,收笔时出锋,显得婀娜多变。尺字的捺恰与文字相反,起笔出锋轻按,再逐渐加重行笔,最后转锋收笔。弊、伏字的捺都处理为点,弊为短点,伏为长点,其长短变化均根据字的结构而定,弊字下面写得比上部小得多,因此点也小;而伏字是左右组合的字,处理为长点方与字形相吻合。可见,草书的一点一画,都是视需要而定,而不是任意涂抹的。
③迷、回、近、道、追
这五个字的走之均长捺,但都各不相同。如迷字的捺向下后转再回锋向上略挑,而回这字则向下捺既急转行笔,直至该收笔时突然向上重挑出锋,颇似章草的走之。近字轻捺一下,都是出锋起收笔,十分灵巧。道字的捺很像蜗牛抬头,收笔处拐个小弯出锋,很显生动。追字的捺与原字相连,一气呵成,收笔时转向左下出锋,写成强有力的钩。
6.挑
抗、胜、孰、据、挥
草书的挑笔也写法不一,有的连带,有的不连。如抗、孰、挥上下都与其他笔画相连接。而胜字则成为向右上的挑点,据字的挑势较明显,也很饱满。
7.钩
①横钩
穷、学、赏、百、气:
穷、学、赏都是宝盖写法,也都上下连带。而气和百的横钩笔画都相同。
②竖钩
乎、用、图、伪、时:
以上都是右竖钩。乎、用、图均为方笔钩,外角尖锐、有力,有的角度较小,有的角度较大。伪字为圆笔钩,时字的钩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③戈钩
识、威、或、哉、成:
戈钩的处理形状也多种多样。识字的钩是较清楚、规范的。威字的钩则变为重重的捺笔,而或字的钩很像碑刻中的棱角分明的捺笔,都没有出钩。哉字和成字则恰恰相反,把戈钩变成倒钩,向左上钩了。
④背抛钩
规、绳、风、龟、既、究。
规字的背抛恰好相反写成,背抛变成了向下回钩。绳和风的钩都差不多相同。龟字的钩向右出,既字在收笔前略微向回钩,形成不大的钩。究字的钩则直向上挑。
8.转折
①转
画、有、南、速:
画、有、速在转时笔画提按交代清楚,有轻有重,南字转得较快,都是圆笔转。
同、图、属、多:
同、图、属、多等字的转都是方圆相济、圆中寓。图、属两字是转中带折,如图的折笔即外口的最后转折处,属字的折笔上边两横的连接笔处。
③折
行、调、书、际:
行的右上角、调的右半部周的右上角都是折笔,书的3个转角和际的耳刀旁都是方折笔。
今草的结构
草书的结构原则是以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写便捷而为目的。尽管历史上各家草书的结构不尽相同,但草法的规律却基本一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因此,它的结构规律是严格的,正如前一节草书识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结构 方法 。
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
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书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在点画那一节中,我们已经作过介绍。
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
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 随笔 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3.气势贯通,挪腾变化
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因此,草书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
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
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上面点画一节中,其实说的就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笔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大,显得肉乎乎的。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有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因此,草书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草乘使转,不能成字?。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了。
要真正掌握草书丰富多变的笔法,就要严格按照草书的结构特点去琢磨笔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为越草越好,结果把手练坏了。
临帖和读帖
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就是对于古代优秀书法遗迹?传本碑帖的临摹的学习。书法艺术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要想学会并掌握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认真地、科学地对古代碑帖进行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当前,少数青年人不愿花费苦功去临写碑帖,而去一味照搬所谓现代书法,搞些除了自己之外谁也难以辨读,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创新,根本舍弃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组成要素,从而走上了歧途。
任何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创作规律,因此也就有其特定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不掌握这些规律,不学会这些方法,就无从去了解它,更谈不上去驾驭它。历史上得以流传至今的碑帖、法书名迹等都是有着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的宝贵遗产,也是古代大师们在立足书法规律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经久不衰。
对于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只有老老实实地通过临摹碑帖,才能学会它,并且在完全掌握,并能够背临后,才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而如果方法不当,或本人悟性不够时,也未必能够离开碑帖进入创作,也就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再去创出新的风格了。
碑帖是我们学习书法艺术的最好老师。再高明的老师也只能教会你执笔、运笔、临摹、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指路的作用,真正要临好、学好书法,还得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优秀的古代碑帖,是我们的无言之师,我们手头拥有一批碑帖,可以随时翻阅、临摹和查找生字,通过它,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既方便,又省时。
临摹碑帖的第一步是要选好碑帖。究竟选什么帖为好,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由于脾气、秉赋和兴趣不同,每个人对碑帖的理解也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结束语
初 学书法 ,用惯了铅笔、钢笔、圆珠笔之类的硬笔,乍用柔软的毛笔,手颤抖,点画软弱,力不从心,结构也不甚合乎法度,这时有的人就心灰意懒,认为自己没有写字的天赋,就此搁笔了。实际上,这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此时切不可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必须立定脚跟,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嘲讽,用功愈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能驾驭这桀骛不驯的软毫笔,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便不是初学,而是有相当坚实基础甚至在书法上卓有成效的人,也必须无间临池。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断无成效。我本人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忆昔学书之时,每日黎明即起,染翰挥毫,寒暑无间,十数年间不可谓不勤不苦,楷书功底也算较深厚了。一次因公出差,半月未动笔墨。返京后一学员说?武?字之钩总写不好,我胸有成竹地调墨掭笔书写范字,立刻感到手生,第一次未写好,第二次竟仍未写好,直至第三次才写成功,不禁面有愧赧之色。自此以后,每次外出必携纸笔,日日;临池,从无间断。
宋朝诗人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学做诗不要只在技法上寻章觅句,更要注重诗外功夫的修养。学习书法,不妨可以说:?功夫在书外。?书法离不开文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懂点文字学知识对于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篆书,是有益的。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书者具备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便于阅读古代书法理论著述,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水平,了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这对于学习书法无疑是大有稗益的。黄庭坚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杨守敬在论学书应具备的条件时,也十分强调?学富?,他说:?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这话很有见地。
学习书法,具备一定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鉴别、欣赏能力高,就能趋优避劣,趋美避丑,不断缩小手低与眼高的差距,不断提高书艺;鉴别、欣赏能力低,良莠不分,出手即俗,甚至会出现以丑为美,扬丑弃美,致使丑怪丛生的现象。因此学书者可读些美学书籍,以提高美学修养,增强艺术鉴赏力。
一切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学习书法还应注意从书法的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如篆刻艺术以刀代笔,以石代纸,运巧思于方寸之地,变化万端,奇妙无穷。懂点篆刻知识,对于吸取?金石气?,对于章法布局也大有补益。其他如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也能充实书法艺术的内容。 传说 唐朝书法家张旭观看舞蹈家公孙大娘剑舞而得其神,于是草书大进。这个 故事 颇能 说明书 法艺术与其他妹妹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掌握了基本技法以后,要想进一步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应书外求之,注视字外功夫的修养,就字论字就会受到局限。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交流思想,通达感情,创造了语言。语言受时间和空间所限,不能传之久远,文字则应运而生。文字产生之初,不过是一种象形记事的符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字不断充实完善,?六书?形成。而我们祖先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中美的因素,并使之发扬光大,经过几千年、若干代人的探索、挖掘、弘扬,逐步形成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今天书法艺术已愈来愈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爱戴。学习书法,只有从用笔、点画、结构、章法、墨法、气韵等方面师承传统,才能窥其门径,进而登堂入室。而有些人将我国精深博大的书法艺术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中国人都会写中国字,聚墨成形,信笔作字,自认为已入书法之门;也有人楷书功底尚未深厚,不明草法,不知草诀,即奔龙走蛇,无端牵连,任意缭绕,故作新奇,时出怪笔,自诩为标新立异、破体创新,实则丑态百出,俗不可耐;还有人受异国某某流派影响,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却信手涂抹,满纸污浊,还自鸣得意;更有人走回头路,回到远古时期依类象形的阶段,画一些非字非画的东西,标榜为书画同源、古为今用、现代书法,而一些报纸、杂志不加分辨,加以鼓吹,致使初学者迷途失路。俗话说?得病容易治病难?,初学者一旦染上此类追狂逐怪之恶疾,便难以治愈,有志学书者不可不警惕。
需要申明的是,我并非排斥、非难?现代书法?。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味追摹古人,抱残守缺,而应与世推移,跟上时代潮流。我只是反对那种丢弃基本功、蔑视传统、任笔成形的所谓现代书法。因为这种书法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毫无相通之处,并且易将初学者引入左道旁门。
情况属实这4个字的草书怎么写?
情况属实这4个字的草书如图所示,这是怀素的草书字体。可以按照下图临摹练习。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扩展资料: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
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
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参考资料: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
在硬笔书法中, 草书 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硬笔优秀草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硬笔优秀草书书法欣赏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1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2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3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4
草书的起源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 简笔画 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 文化 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 爱好 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
《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故有此别论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 方法 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
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
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着的标准草书。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 传说 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着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章草?传世的法帖,计有史游《出师颂》、《淳化阁帖》中张芝书、皇象所书《急救章》、索靖的《月仪帖》等。虽传刻至今,但法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足供为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资料。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後汉张芝(伯英)所创始。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後,独步无双。?张怀《书断》说:?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继能。伯英得崔杜之法,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未,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草也。?由是而知,?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速写?章草?而成的。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自序说:?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使转之运益;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之致者,最为得之。?按?重形,去波磔。?二语,可说是?今草?的特征,也是?今草?益趋简捷的所在。
好看的硬笔书法草书作品
草书是我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这种字体风格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欣赏与喜爱。现如今,草书的硬笔书法得到人们的肯定。下面是我整理的好看的硬笔书法草书作品。 精美的硬笔书法草书作品欣赏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优秀的硬笔书法草书作品
章草 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 皇象《 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 王羲之《 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 张旭、 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 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的简史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 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 李斯作 小篆?、? 程邈作隶书?以及 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 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 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 屈原属草藁?、? 董仲舒 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 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 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 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 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 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 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 书体。
《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 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 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 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 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 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 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 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 章法之章与 章程书、 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 张芝和东晋王羲之、 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 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 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 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 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好了,关于“垂的草书写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垂的草书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