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之字写法 这是行书中什么字体?越详细越好!

发布日期:2024-09-19         作者:千千百科网

  欧体基本笔画如下:

  点之形态千变万化。永字八法中称“点为侧,如鸟之幡然侧下”。侧是倾斜之意,因此写“点”应取倾斜之势,如石侧立,险劲而雄踞。欧阳询《八诀》称“点如高峰之坠石”。这说明点的笔法之峻,笔势之险。

  点在笔法上务必取侧势,从一分笔到二分笔到三分笔,然后再从三分笔到二分笔到一分笔,有起有收,不可懈怠!

  1、竖点近似短竖,然而它却是一个点的形态。如:“帝”、“玄”、“宫”、“实”四字的上部均为竖点。

  2、撇点近似短撇,它在字的点部位,用撇的笔法写成。如:“武”右上撇点、“深”字三点水中的上中两点、“炎”右边两撇点、“典”左下撇点。

  顶上点:一般用在宝盖头上,这类点的写法有点像短竖,逆锋向上起笔并横切再调中锋向下行笔,最后收尖。

  欧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实际产生时间可能更早。欧字在“六书”中属于形声,从欠、区(ōu)声。欧本义指呕吐,读ǒu。这个意思后来用“呕”表示。在现代汉语中,“欧”主要用作音译字用,如欧洲、欧姆等,读ōu。也用作姓氏,又用于复姓“欧阳”。

这是行书中什么字体?越详细越好!

  欧体

  编辑

[ōu tǐ]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中文名

  欧体

  创始人

  欧阳询

  类 别

  楷书

  年 代

  唐

  目录

  1创始人介绍

  2笔法理论

传授诀

八诀

结字三十六法

  3代表作

  1创始人介绍编辑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2笔法理论编辑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八诀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1]

  结字三十六法

  一、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三、顶戴 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叠、垒、药、鸾、惊、鹭、髻、声、 医”之类, 《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四、穿插 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 弗、井、曲、册、兼、禹、禺、爽、尔、襄、甬、耳、奥、由、垂、车、无、密”之奥, 《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盖错。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六、偏侧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 丈、矢、互、不”之类。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 又其妙也。《八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七、挑? 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八、相让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 “糸”旁、 “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辩”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辛”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又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此类是也。

  九、补空 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如“袭、辟、餐、赣”之类,欲其四满方正也,如《醴泉铭》“建”字是也。

  十、覆盖 如“宝、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著,上长下短。

  十一、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十二、黏合 字之本相离开者,既欲黏合,使相著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鉴、非、门”之类是也。

  十三、捷速如“风、凤”之类,两边速宜圆揽,用笔时左边势宜疾,背笔时意中如电是也。

  十四、满不要虚 如“圆、圃、田、国、 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

  十五、意连 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十六、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雨’头,“穴”头,“家、荣”字头,“奢、金、食、逢、巷、泰”之类是也。

  十七、垂曳 垂、如“都、卿、卯、拜”之类,曳,如“水、支、欠、度、更、走、民、也”之类是也。

  十八、借换又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又如“秋”字为“?”,“鹅”字为“?”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所谓“东映西带”是也。

  十九、增减 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字为“?”,“建”字为“?”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字为“?”,“美”字为“?”。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

  二十、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仇、转”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二十一、撑拄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如“千、下、于、丁、手、可、 弓、司、予、矛,永、亨、亭、宁、卉、巾、草”之类是也。

  二十二、朝揖 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顾,两文成字者为多,如“邹、谢、锄,储”之类,与三体成字者,若“弼、斑”之类,尤欲相朝揖。《书法》所谓“迎相顾揖”是也。

  二十三、救应凡作字,一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八诀》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是也。

  二十四、附丽 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形、影、 飞、起、超、饮、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奥,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二十五、回抱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是也。

  二十六、包裹谓如“团、圃”打圈之类,四围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 “匮、 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类是也。

  二十七、却好 谓其包裹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

  二十八、应接 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八”自相应接,三点者如“忝”则左朝右, 中朝上,右朝左,四点如“然、 热”二字, 则两旁二点相应,中间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 宇以大或小者,如“门?”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谓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后一捺,“宁”字只在末后一竖钩,“欠”字一拔,“戈”字一点之类是也。

  三十、小大成形 谓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势也。东坡先生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结密,小宇宽绰,则尽善尽美矣。

  三十一、小大大小 《书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狭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难与“国”字同大,如“一、二”字之疏,亦欲字画与密者相间,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或曰:“谓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称。”亦一说也。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写字,欲其合而为一亦好,分而异体亦好, 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于疏密大小、长短阔狭亦然,要当消详也。

  三十三、左小右大 此一节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结字,易于左小而右大,故此与下二节,著其病也。

  三十四、左高右低 左短右长 此二节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谓单肩。左短右长,《八诀》所谓勿令左短右长是也。

  三十五、褊 学欧书者易于作字挟长,故此法欲其结束整齐,收敛?密,排叠次第,则有老气。《书谱》所谓“密为老气”,此所以贵为褊也。

  三十六、相管领 欲其彼此顾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2]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 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封面

  2,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 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 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 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 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 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葡、萄、蜀、葛

  8, 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 倾,折角内收。如:句、匀、勿

  9, 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20张)

  10,画长撇短 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

  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落款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騵

  22,三合者,中间务正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如:章、意、素、累

  25,左边小者宜齐上 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画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如和、知、细

  27,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 在字的四周出现相同的笔画,应排列整齐,大小相当,形成包围。如:嚣、器

  28,内四叠者,布置匀密 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 乜、此

  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如:武、成、或

  33,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如:恩、息、必、志

  34,伸勾贵抱持 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围的部分。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勾之势,退缩斯宜 左右结构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如:鸠、辉

  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如:鸟、马

  38,上平之字,宜齐首 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

  39,下平之字,宜齐足 笔画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叠趯者,当或挑或驻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如;冠、寇、宅

  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 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 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48,左右占者,中宜逊 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49,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50,上下占者中小,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1,纵腕宜典劲 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如:风、飞、气

  52,横腕贵圆隽 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53,纵撇恶鼠尾 竖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避免末端细而无力。如;庭、居、底

  54,联撇恶排牙 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要有大小变化。如:友、及、反、皮

  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 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依次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56,三点法,一下点提锋与上点驻笔相应 三点的写法,第三点的出锋应与首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 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 老字头中竖是字的中心。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纭 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缜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挤杂 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 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 倾斜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心位置,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 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 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 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下之势,左右相称 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捺脚双脚齐平,左右对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而勿肿 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而勿臞 笔画较少 形体较长的字,笔画要适当加粗,切忌细长无力。如:了、寸、才、卜

  71,疏而丰之 笔画少的字,就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密者匀之 笔画繁多的字,笔画间要相互迎让,布白均匀。如:赢、鼎

  73,堆叠者,消纳之 三角同型的字,在笔画的运用上要有变化。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者,清晰之 由下而上堆积起来的字,笔画要合理安排,伸缩有度,繁而不乱。如:糜、零、靡

  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 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如:丁、宇、亭

  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 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如:远、还、逮

  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长点)。如:矢、契 、莫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在一个字中,左竖短,则右竖不宜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 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自己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

  82,排摹之画,如工之镂物乃佳 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那样才叫精美。如:赫、鹧、鬻(yu)

  83,从卩之字,准此 带单耳旁的字,横折钩宜短,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印、叩、却

  84,从邑之字准此 带右耳旁的字,弯钩稍大,长竖应为悬针,直挺下垂。如:郊、郑、邻

  85,从埠之字准此 带左耳旁的字,弯钩稍小,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 如:阪、陔

  86,从葵之字准此 带登字头的字,撇伸捺展,两脚齐平,舒展盖下。如:登、凳

  87,从祭之字准此 带祭字头的字,撇直捺伸,左低右略高,宽展盖下;如:祭、蔡、察

  88,从众之字准此 带乑字底的字,上为短撇,中位垂露竖。如:聚

  89,从豕之字准此 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90,单人旁字准此 从单人旁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双人旁准此 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92,带竖弯钩字准此 带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包

  3代表作编辑

  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

  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九成宫书法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书法鉴赏:

  尺寸:碑高247厘米,宽120厘米

  碑文24行,每行50字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九成宫此碑文,往往使许多初学者产生误解,一打眼看似很简单,觉得容易上手,但是,写上几年就知道,能写出欧阳询这个水平,实在非属易事。大家可以这么想,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自从欧阳询辞世以后,历代不乏模仿追慕者,但是,不要说超越,就是比肩的都没有出现过,许多人写白了头,也就还是在照猫画虎,仅得其形,未得其神韵。史上学欧者众多,包括近代以学欧扬名者不在少数,但临帖临的形神兼备的没有一个。于是,有些人就退而求其次,把欧楷面前加上了自己的姓氏,号称某某氏欧楷了,这也是一种无奈!中国书法经数千年文化积累,绚烂多姿,底蕴宏大!真的不需要创新,能继承已经不错了,更不要说像某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创新、创新!回视书法历史,你会发现你所谓创新的一笔,早已经湮没在古人的笔墨之中了

欧体叶字怎样写

  欧体叶字,如图:

  欧体介绍:

  欧阳询可谓是初唐书法史上具有独特书风的一代大家,他历经三朝,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人生阅历,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欧阳询从小就对书法非常着迷,早期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后期又融入了六朝北派书法余韵,博采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其“秀骨清相”而达到了“自成一家”的艺术高度。欧阳询在楷书、隶书、草书等书法字体上均有造诣,其中尤以楷书为最,他的楷书作品体势纵长,结构独异,笔力险劲,后人尊称为“欧体”。

  好了,关于“欧体之字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欧体之字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