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的草书写法 斯人已逝是什么意思?

发布日期:2024-10-04         作者:千千百科网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林散之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林散之草书,希望对你有用!

林散之草书欣赏

  

   林散之草书1

  

   林散之草书2

  

   林散之草书3

  

   林散之草书4

   林散之先生人物生平

   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 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读书。自此至十三岁,七年间读完《百家姓》、《千字文》、孔孟的经典及《左传》、《古文观止》、《诗经》、《毛诗》、《唐诗》等,又习作文、属对、作诗,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十二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课余又写生,或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人物,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

   林散之十四岁时其父病故,家庭生活艰难。此后,他发奋求学,先从和县陈姓廪生读书,继去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十六岁时因疮疾返乡。诗文请教廪生范柳堂,书法从师范培开,并习武强身,十八岁应聘在和县姐丈家教书,并从张栗庵学诗方文辞,尽读其藏书,书法亦获其指授。十九岁娶赵姓女,次年,赵氏病故。二十一岁时大病垂危,幸张师精医道,获救。二十二岁被全椒富户盛家选为婿,妻盛德粹贤淑达理,善治家,使其专心文艺,相伴数十年,感情甚笃。

   林散之二十三岁时分得祖产水田近四亩,宅后山地数亩和原住房十间。又购周围荒岗,辟为果园,并植大量树木,名其居日?散木山房?。是时,其诗书画已颇有名声。

   二十六岁时,他着手编著《山水类编》,至二十九岁时完稿。三十二岁时,经张栗庵介绍,辞去教书工作,赴上海从黄宾虹学画山水,至三十四岁,因家中经济困难,还乡,仍教书。当年秋,家乡水灾,他挺身而出,义务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拥戴。

   1934年,林散之三十七岁。遵黄宾虹教导,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游,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两百首。次年撰成《漫游小记》,连载于上海《旅行杂志》。1936年游虞山、扬州等地。1937年游黄山,得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

   1938年,家乡为日寇侵占,林散之举家逃难,数年间,随身携诗稿、碑帖与笔墨纸砚,流浪中仍作诗书画不辍。1945年抗战胜利,他不胜慨叹,曾作诗十九首记之。

   解放后,林散之于1951年被选为江浦县人代会,作为国家干部在江浦工作、生活了十二年。其间于1956年出任江浦县副县长,1958年当选为南京市政协,1959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 委员。1963年,他正欲退休时,江苏省国画院聘其为专职画师,迁居南京,与画家钱松岩同住一幢两层楼房,林宅在楼下。从此,专心书画创作,成果日丰。

   1966年林散之六十九岁时,夫人病逝,林悲拗万分,顿使双耳失聪。是年,?“”?运动爆发,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来往于南京、扬州、乌江儿女间,如此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1970年春节除夕,他在乌江镇浴池洗澡,不慎跌人开水池中,全身严重烫伤,救治四个月始愈,右手五指粘并,幸被抢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因自号?半残老人?。

   197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拟编发?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特辑。评选中,他的草书条幅《毛主席 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是时他七十五岁。次年元月,《人民中国》第一号出版,其作品单独列于特辑首页,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对其书推崇备至。是年3月,他自江浦重返南京。

   1975年,他应荣宝斋之邀去北京,以其诗集《江上诗存》手稿奉请赵朴初、启功教正。赵为作颂诗,启为撰序文,给予极高赞誉。 四年后,南京教师进修学院为之刊印三千册,从此流传海内外!

   由于林散之在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重大的社会影响, 1978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书名大震后,他创作更勤,应人索请或参加展览,大量作品流传四方。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法展,他均出以精品。此外,1980年,先后在南京、合肥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四十件。1982年,又在南京举办其祖孙三代书画展。

   数年间,林散之又创作了多幅巨制。如1980年他八十三岁时以丈二宣整幅作草书横披《自作诗?论书》,雄肆苍浑。1987年他九十岁时又以丈二宣整张作行草书条幅《自作诗?看长江大桥工程》,端秀苍劲。同年又为峨嵋山重修金顶书?金顶?二字,字径约二尺。又为福建妈祖庙以隶书写?和平女神海峡之岛?八个大字,每字均用整张四尺宣写成。其巨作之雄风雅韵,感人至深,叹为观止。

   197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其草书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 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合册。1981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画集》。1985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林散之诗书画 选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法选集》。1986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其草书《论书诗卷》。

   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道访华团拜访林散之,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同年,北京《了望》 周刊四十七期发表《草圣遗风在此翁》评介文章。林散之?当代草圣?之称从此传颂四方。

   林散之暮年患脑动脉及全身主动脉硬化,多次住院疗养,每当稍有好转,他便吟诗或作书、作画。1988年九十一岁时,他向故乡江浦县捐献历年书法精品一百七十件、画四十幅及所藏古砚两方,江浦县为建书画陈列馆于求雨山

   1989年7月病重。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命数将尽,一天上午起床后突要纸笔,写下?生天成佛?四字。至12月6日,与世长辞,终年九十二岁。

斯人已逝是什么意思?

  斯人已逝:斯,发语词,勉强可以翻译成“那个”。已,已经。逝,逝世。用于表示一个人已经死掉了,委婉的说法。

  斯人已逝 生者如斯,更多的是在鼓励活着的人不要被过去的悲伤所击倒,仍然要努力的生活下去。

  这句话并非古语,应该是后人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

扩展资料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刘基?《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元结?《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太平天囯?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馀,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斯人

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

  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张旭的人物生平

  大约垂拱元年(685年)或稍前,张旭出生在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年长后,张旭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开元初年或稍前,张旭书艺已成,并为吴道子所钦慕,吴道子遂向张旭求教笔法。

  开元十三年(725年),张旭在洛阳,大约担任左率府长史。此时,张旭的书法已臻高境,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之后,张旭又担任金吾长史,世人因而多称其为“张长史”。

  好了,关于“逝的草书写法”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逝的草书写法”,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