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的草书写法 赵壹非草书原文和翻译

发布日期:2024-09-28         作者:千千百科网

  一、“吴”的草书写法

  二、“吴”的字源演变

  “吴”是“娱”的本字;“吴”是“吴”的异体字。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妖”的本字,表示女子妖娆起舞。吴,甲骨文=(口,吟唱)+(夭,即“妖”,女子妖娆起舞),表示唱歌跳舞,助兴娱乐。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夭”(妖,妖娆起舞)写成“夨”(侧着头部),表示侧首而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夨”写成“夭”。

  隶书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夨”(夭)写成“失”。有的俗体隶书误将“失”写成“夫”。而俗体楷书则误将隶书字形中的“夫”写成“天”,导致面目全非。

  古籍多以“吴”代替“吴”。当“吴”的“吟唱娱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女”另造“娱”代替,强调女子与歌舞的关系。

  造字本义:动词,且歌且舞,助兴娱乐。

扩展资料

  “吴”的组词

  一、吴语 [ wú yǔ ]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上海、江苏东南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二、吴歌 [ wú gē ]

  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三、吴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四、吴头楚尾 [ wú tóu chǔ wěi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五、宋画吴冶 [ sòng huà wú yě ]

  宋画,指宋元君的画。吴冶,吴人干将、莫邪夫妇善铸剑。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百度百科-吴 (汉语汉字)

赵壹非草书原文和翻译

  原文/1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於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於是後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

  释文/1我所在的汉阳郡(今甘肃境内)有士人梁孔达和姜孟颖二人,都属当代贤哲。然而他二人对张芝草书的仰慕甚至已超过对孔子和颜渊的仰慕。梁孔达摹写张芝的草书给姜孟颖看,都是边念诵着张芝的文章,边一板一眼地临写,不敢有一丝怠慢。因此晚辈後学们也都很敬重他,等他写完全篇後,每人都拿走一卷,视为不轻易示人的珍藏。我担心他们弘扬草书是有悖正统且趋於流俗,此也并非弘扬大道及有益於世风,加之又想起张芝曾讥笑蔑视过罗晖与赵袭,所以我想来谈谈草书的原委始末,权作对罗晖和赵袭的慰籍,并期望梁孔达和姜孟颖也能罢手。

  原文/2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消邪,人无其畔,妖不自作,诚可谓通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忻忻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於矜伎,贱彼贵我哉!夫草书之兴也,其於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

  释文/2我看张芝(又名张有道)给太仆朱宽所写的信,说正气可以消除邪恶,人们若无罪过,邪恶也不会自行跑来,此也就真可以说是信守大道-保持真性,安守命运-乐於天道了。至於张芝褒扬他所师法的前辈杜度与崔瑗,蔑视後来的罗晖和赵袭,且颇有自鸣得意之状,莫非对自己的书艺过於自负,轻人重己麽!当初草书的兴起,难道很古麽?(我觉得草书)上不是(庖羲氏)仰观天象所得,下不是河洛二水所吐的河图洛书,中不是人间圣贤所造。是因秦代末年时,刑罚严酷法律严密,官家的公文繁琐冗长,你来我往的战事又多,军事公文往奔传送,紧急文件满天纷飞,所以出现了潦草的隶书,为赶时间提速度而已,只求简便快速地传达指令,但此并非圣人所推崇的主旨。

  原文/3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慢扶拄择,诘屈龙乙,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竟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之际,每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

  释文/3但(草书)贵在删繁就简,变复杂为简单,目的就是为简便而简便,并不是正常规范的写字方式,所以当时人们都赞成的理由是:能临时就急行事。而如今学习草书的人,不考虑当初是求就急简便的目的,武断以为就是杜度和崔瑗的笔法,甚至视如龟龙般神圣。且以为其笔划的大起大落,曲折多变,是草书不能缺少的。而八岁以上的孩子,只要开始上学,写的都不是仓颉-史籀所创造的字,反以杜度和崔瑗的字为样板。民间个人往来书信时,每每也说:因时间关系,所以字写得草了些云云。草书原本是简易快速,如今反觉得难写或写得很慢了,这也就失去太多草书的本意了。

  原文/4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於斯,後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於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

  释文/4大凡人,气质秉性不同,体力精力各异,心有粗细之分,手有笨巧之别,而字的好坏,如何能强求呢?亦如长相有美丑,岂是一学就能与人家一样呢?过去美人西施患了心痛的病,手捂胸口而紧蹙眉毛,而一群愚昧者也去学她,反而越学越丑。赵国女子擅长舞蹈,举手投足妩媚娇艳,效仿的人不但什麽也没学会,反因不知如何而爬着走了。杜度-崔瑗-张芝,都是有超凡脱俗-绝世才华的人,在博闻强记的闲暇之时,写字只是随手的事儿。可後人学习并仰慕他,却只致力於写字,以为就是钻研艰深,仰慕高难,甚而忘记辛苦疲劳,日夜不停地练,连饭都顾不上吃;十来天就写坏一枝笔,个把月便用尽数丸墨;衣领与袖口全都被墨蹭黑,嘴和牙也是黑的;即使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也不踏实,也要以手指做笔在地上写着,或拿着草秸在墙上划着;臂肘磨穿了,皮也硌破了,指甲也折断了,两腮也凹陷了,依旧坚持不懈;但所写出的字,并没多大长进,亦如仿效西施的人一样反而越学越难看,也像模仿赵国女子舞蹈的人反而不会走路了。

  原文/5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微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於政,而拙无损於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夫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扪虱,不暇见天。天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於虮虱,乃不暇焉。

  释文/5而且这些写草书的人,不过是些掌握雕虫小技的人而已。加之乡里并不以写字技艺作为本领来衡量,朝廷也不以此来科举取士,博士更不以此作为讲评考核,四门科目中也没有写字一科,招贤纳士也不会关注你字写的好坏,业绩考核也与写字无关,即使字好也与政无补,字坏也不妨碍治国,由此说来,写字其实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专注自我的人,必缺大眼界;志向太小的人,必无大作为;如同低头捉蝨子,哪有机会看天;而你看不见浩天广地,只专注在小虫子上,也就什麽也看不见了。

  原文/6第以此篇研思锐精,岂若用之於彼圣经,稽历协律,推步期程,探赜钩涤,幽赞神明,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於邪说,侪雅乐於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宏大伦之玄清。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後生,不亦渊乎?

  释文/6即使(梁孔达摹写张芝的)这篇草书再钻研精心,(我看)还不如用在对儒家经典的钻研上,诸如对天文历法的考察研究,推算一下天象运行的时间周期,探寻思索其中奥秘,潜心解读宇宙神明,观察天地的心境,推究圣人的情怀。解开疑惑的问题,理清俗儒的争执,用正道来驳斥邪说,让雅乐来拨乱郑声,倡导和谐至上的德行,弘扬顺应天道的大法。退可以恪守节操-留下英名,进能够尊崇君主-辅国治平,以此安身立命,也可成为後人学习的典范,其意义不是更大更深远吗!

怎样欣赏草书或草书作品的优劣?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欣赏书法,而且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教你如何欣赏草书,希望可以让您对草书有更深刻的了解。

  书法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几千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它在中国人的心中犹似音乐在西方人的心中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因为它极具个性化,让人难以捉摸,所以历来就有如何欣赏的问题。唐孙过庭曾感慨万千地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辙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竟然会有好的看成坏的,坏的看成好的。尽管历代对书法欣赏问题论述甚多,但往往用语简赅,词藻华丽、骈文玄奥,读后使人徒感高深,难以理解。所以,直至今日,书法欣赏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所共同注目和感兴趣的问题。“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也说:“作画难而识画更难,天下之作画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作为形象艺术的绘画的鉴赏尚且如此之难,那么,属于抽象艺术的书法作品识之就更难了。为此,有必要谈谈草书艺术的欣赏问题。

  书法欣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要从一根根线条和空间布白中理解书法家的思维,情感,技艺,品性,修养是不容易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得出公正和确当的评价。但是由于欣赏者的修养不同;品性不同;志趣爱好不同,对艺术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审美力的高低,包括时代的隔阂,无端的偏见等;都可以使欣赏的主观看法与作品的客观实际不十分符合。即使以论书十分精辟而著称的米芾,在评唐朝颜真卿的书法时也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贬得更甚时说:“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也。”此处所谓的古法,是以魏晋、二王的法式为坐标。对颜真卿的“变法出新意”之举,自然是不满意的,这是审美观不同所带来的偏见。明朝沈度被永乐帝朱棣称为“我朝王羲之”,蒙受恩宠。比为右军,其实际相去甚远,自是溢美,永乐帝有篡位之嫌,犹恐文人谤已,所以有此笼络文人之言,以示朝出圣贤,巧妙地标榜太平盛世。这种有意拔高的评赏,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也是不会公正的。清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一书,影响很大,有“尊碑卑唐”之论,乃是为提倡碑学而作出的偏激之词。南北朝碑固然有其非凡的价值,唐楷又何可轻薄,尽可以互为补充,殊途同归。任何艺术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存在,完全不必抑此扬彼,故作贬褒。以上仅是举例,说明品评书法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推而广之,在书法欣赏中更不能随心所欲,妄加论断。当今碑学,帖学时有争论,其实,帖学极尽幽远绰约之美,如清风、如彩霞、如幽篁,如碧溪,可得春风荡漾,沁人心肺之乐;碑学极尽雄健旷达之美,如崇山,如原野,如林海,如长江。高山大川有雄旷之美,小桥流水得幽静之雅,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这是渊源流泽、地理环境、风俗习性、审美情趣等因素所形成的。世界上缺少那一种美都不行,没有阴柔就无所谓阳刚,没有阳刚也无所谓阴柔,这就叫相辅相成。当然,爱好可以不同,但品评应该公正。欣赏书法实际上是欣赏者的心理与书法家的作品在进行交流,是二者间的一次心灵的撞击和合作。这种交合沟通绝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书法家的作品要技巧纯熟,意图明朗。欣赏者对书法艺术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要了解历代书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点笔墨技巧,有一点历史知识,包括多看多写这两方面,不然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奥是难以洞察的。那么,怎么才能具体理解和欣赏富于变化,具有生命力的书法艺术呢?简言之,可以从“形质”和“性情”人手。

  书法作品是书家手中的笔在纸上运动时的真实记录,任何细微变化都一览无遗地袒露在纸上,成为通常所称的墨迹或笔迹。在墨迹中色含着两种因素,一种是“形质”,一种是“性情”。形质是指点画的外形和内质,字的构成,它包括线条、重心、笔势三要素。同时,书法作品又体现作者之精神、气质,故其面貌因人、因时而异,这种艺术个性的流露谓之性情,它包括气韵,风格,墨趣之要素。性情则人各有别,千变万化。欣赏书法若能抓住“形质”和“性情”这两点,那就是抓住了核心问题。

  形质完备即是点画的外形和内质都符合笔法和字形结构的原理,即成有法之书。具此基础,才有可能使性情得到充分的表达。因为,性情是书法家内心的独白,其中包含作者的气质、禀赋、个性、修养、学问、识见、品德以及情绪的变化等,不是单靠功力所能达到的。“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当形质和性情达到和谐统一时,作品才具有个性风格,方有艺术性可言。当然,形质和性情是相互渗透和促进的,众人临同一本帖而面目各异,即是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的性情。而优秀的书家必须有意识地将深邃的情感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从而形成具有艺术个性之风格。

  欣赏书法实质也是学习,欣赏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口深了,从而也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所以说,要提高创作能力,必须提高欣赏能力,反之,自己的艺术水平上升了,那么欣赏和实践能力也就能交替上升。所以,书法欣赏又不单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重要环节。孙过庭说得好:“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可以断言,具有相当造诣的书家,必是具有相当鉴赏力的评论家。

  书法是技巧和意境相结合的艺术,是颇具特性的艺术。欣赏时,要有一定的艺术想像力,要大胆地张开艺术想像的翅膀,在作品中自由翱翔,透过外形质朴、自然,毫无雕饰的一个个汉字,观察到其内在蕴藉的美。也可从外形的“妖娆”和故作妖媚,以及外形“强悍”故作刚狠,外形“脱略”故作潇洒中,发现其肤浅和缺乏高尚情趣。王羲之看书法的点画时就将其与自然界的生态万物相联系,如将一横看成为“如孤舟之横江渚”。若能如此充满遐想地来欣赏书法艺术,则我们的文化生活将丰富多采,精神生活将充满激情。人们之所以如此需要书法艺术,如此热爱书法艺术,乃是因为书法艺术能给人高尚的美的享受。

  清刘熙载曰:“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行草书尤其是狂草书体束缚性最小,可变性最大,最能体现书家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情的宣泄。草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朦胧、变幻乃至狂热的美,所以欣赏书法是享受艺术,享受生活。

  书法艺术的欣赏需借助于视觉,览其表象,深入内核。需玄鉴精识,从形见其神、钩沉揽玄,追虚探微。草书之美,多半隐匿在形态的中间或后面,线条是外形,是具象的,但线条表现出来的理念和情趣是抽象的,要能在具象中抽取其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才不至于在欣赏时览其浅表而略其神韵。因为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并非是客观世界中任何——种形象,如图画中的亭台楼阁、茅屋小桥,梅兰竹菊,飞禽走兽等等。书法之美当然来源于自然,但它不是自然的直接写照,而是弃去表象,抽其内质。如将一横称为千里阵云,一点称为高峰坠石,一竖称为万岁枯藤,戈称为百钧弩发,一捺称为崩浪雷奔等等。以上所形容的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将这些现象与一点一画联系起来,是需要丰富想像的,并不是写一横真的像画天上的云。现在有—‘些书法家,将画与书法强拉在一起,这种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只知具象不知抽象,是将艺术庸俗化和肤浅理解了。抽象是造型的根本。著名文学家韩愈称草圣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一切的自然现象在张旭的草书中都可以体会出来。然而,看张旭的草书,真正存在于纸上的只是线条而已,这就是韩愈在欣赏张旭草书时所产生的移情作用。

  韩愈的高度的抽象思维,将线条看成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以韩愈的欣赏水平,他看到了书法艺术的抽象美。正因为书法具有抽象之美,所以评述书法也常以抽象之法。如苏东坡称颜真卿“细筋入骨如秋鹰”。赵构称米芾“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董其昌称右军“如凤翥鸾翔”、称米芾《蜀素帖》“如狮子捉象”;肖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没有一句是谈书法的笔法、结体、章法,但他们确实是在评述书法。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抽象的评述。我们可以对书法的用笔,结体等分解得十分精细,但仍无法找到最确切的语言将书法二字讲得十分明白,仍感到说不情、说不透,所以就有了种种海阔天空的形容。欣赏者只谈感受,不谈具体,感受是对书法艺术的入神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且听孙过庭所作的比拟赞叹:“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威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此即是“艺”,即是“书法”。

非草书原文和翻译

  非草书原文和翻译如下:

1、原文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

  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消邪,人无其衅,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欣欣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于矜忮,贱彼贵我哉!

  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兴手,可强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

  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正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

  夫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仰而贯针,不暇见天。乃不暇焉。第以此篇研思锐精,稽历协律,推步期程;探赜钓深,幽赞神明。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于邪说,侪雅乐于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宏大伦之玄清。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

2、翻译

  与我同郡(今甘肃天水县)有两个读书人梁孔达、姜孟颖,都是当代的硕彦贤晢,然而他们仰慕张芝的草书却超过了对孔子、颜渊的仰慕。梁孔达写信给姜孟颖时,都还口里诵念着张芝的文章,手里效法着张芝的书法,毫无倦怠。

  于是许多有志向学的晚辈竞相仰慕这两位贤者,其书写创作后,每人拿走一卷,当做是珍贵不轻易示人的珍藏。

  我害怕他们背离正统,趋于流俗,这不是弘扬大道、振兴风俗的作法,又想到当日罗晖、赵袭曾经受到张芝的讥笑、贬低曾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因此特地为大家说明草书的来源始末,以此来安忍罗晖、赵袭,停息梁孔达、姜孟颖所带起来的不良风气。

  我私下曾观览过张有道写给朱使君的信,信上说正气可以化除邪恶,人若自身没有疏失,音信,即衅指瑕隙,则妖妄邪恶的事情是不会自己发作的。这真可以说是笃信正道,抱持真性,知晓天命,乐天行理的人了。至于他褒扬杜度,贬低罗晖、赵袭,欣然自得,自以为善,这岂不近乎于夸耀自己,看轻他人,贵重自己了吗?

  草书的兴起,难道是接近传统的吗?对上来说,它既非天象所垂示的自然现象;对下来说,它也不同于水里涌现的河图洛书;对中来说,更不是圣人所创造的。大致说来,是因秦代末年,刑罚严峻,法网严密,官方文书繁琐冗长,战端齐发,军事文书来往迅速,紧急公文又急又多,到处飞送,所以才产生潦草的隶书隶草。

  纯是为了应付急速的需求,简便容易的传达指令,并不是圣人的功业。它只是贵于能够删省烦难,减少繁复更加简洁,一心只求能容易书写,容易认知,并非正规的书写方式。所以古书对此称赞道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便宜行事。

  然而学草书的人,没考虑它走向简易的用意,径自认为杜度、崔瑗的书法,等于上古龙马所负的图、洛水之龟所显示的象。

  七八岁以上的人,如果任由他们涉猎学习,都抛弃了仓颉、史籀所造的正规文字,而争相以杜度、崔瑗的草书为楷模。张芝在他私人书信互相往来时,还写道几乎是个人一想到就写,时间正好很紧迫仓促,所以来不及用草书写。写草书本来是为求简易而迅速,反而变得既困难又缓慢,真是大大地失去它的意义了。

  每个人的气血、筋骨都不相同。心思有粗、精密之别,运笔技巧也有巧妙、钝拙之异。因此书迹的美与丑,端赖作者心思与运笔技巧的不同,怎能勉强得来?就像人的容颜有美丑之分,怎能因为学习而使其相像呢?以前西施心痛时,捧着胸口皱着眉头,许多愚人效法她,只有增加他们的丑陋罢了。

  赵国的美女善于舞蹈,走起路来真是漂亮迷人,而学习她们的人不得要领,反而失去原来走路的步法,变得只会在地上爬行。你看那杜度、崔瑗、张芝,他们都有超越凡俗,无人可继的才华,以博学之余的一点点休闲时间,放手在草书中游乐创作,后世的人仰慕他们,却专心致志地学习草书,钻研艰难,仰望高度,忘了疲劳。

  而且草书对人来说,大致只是琐细才艺罢了,地方不以之考较才能,朝廷不以之科试取吏,博士不以之讲考核学生;察举孝廉的四科不要求它写得完善,中央征聘贤者,不问他此中的道理;考核绩效升迁时,也不察核他字体的才艺。就算写得好也不能通晓政情,写得不好也无损于治事。由此说来草书难道不是琐细的才艺吗?

  专注于内的一定会外部有所缺漏,用心在小地方的一定会疏忽了大地方。抬头穿针,便无暇看天空,低头抓虱,便无暇看地面。

  天地那么广大,却写草费尽心思、用尽精神,不如将心力放在七种经书上用来稽考历法、协调律吕、一步步走向预期目标。探讨钓勒其中幽微深奥的道理,暗中助行圣光明的旨意。观览天地的本心,推究圣人的情怀。

  分析疑义使归于平正恰当,清理争议,在邪说之中能依止于正道之上,在郑声之中能向雅乐看齐,兴起和睦的至大德行,宏扬玄妙清和的伟大。如此则失意时可以明哲保身,留名后世,得意时可以尊崇明君、平治天下,以此著名于当世,永为后代借鉴,影响不是很深远吗?

书法字帖的草书体

  索靖《月仪帖》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月仪帖》以十二月令制为尺牍,故称。但传至今日,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月仪贴》字数逾干,其书法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

  索靖(239-303),字幼安,张芝之姊孙,敦煌(今属甘肃) 人,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等。因曾为征西司马,故人称“索征西”。年轻时就洛阳太学,为“敦煌五龙”之一,博通经史。与潘岳、顾荣等同僚一道,为时人所尊敬。迎讨河间王颐安之乱时受伤而卒,封安乐亭侯,谥曰庄。索靖擅章草书,传张芝法,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曰“银钩趸尾”。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传索靖有《出师颂》、《载妖》、《七月》等帖,并着有书论《草书状》-篇传世。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代张怀瓘评其书曰:“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颜真卿,709年生,785年逝世,京兆万年(今陕西)人。字清臣,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们又称之为“颜鲁公”。祖籍唐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有文学才能,他的书法受家庭和外祖家殷氏的影响,同时得到张旭的指导,他又广泛地向历代书法名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汲取营养,经过融会贯通,创造了出类拔萃、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成为代表有唐一代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中国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为颜柳。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所以又有“颜筋柳骨”的称谓。颜真卿的行草书具有既凝练浑厚,又有纵横跌宕的特色。他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并传世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比较多,著名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季明文稿》公认为真迹外,其余作品真伪尚有不同意见,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祭侄季明文稿》为草稿性质的遗迹,书写自然,手稿满纸涂改,却表现出颜真卿书法的神韵。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勤礼碑》,1922年出土,字画完好如新,是颜真卿碑刻中最能传达出原迹面貌、神气的碑刻。其书法雄迈清整,为晚年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颜真卿书法刻成法帖的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丛帖大都有颜真卿的作品。单帖有《争坐位帖》、《奉使帖》、《送裴将军诗》、《小字麻姑仙坛记》、《送刘太冲叙》等。其中以《争坐位帖》最为著名。此帖为行草书,是根据真迹上石,西安碑林;此帖为他的手稿,信手挥笔,纵横跌宕,笔墨淋漓,是不经意的杰作。米芾认为有篆籀气息,为颜真卿的书法第一。专门汇集颜真卿书法的法帖有宋刻《忠义堂帖》,共收集颜真卿书法作品45种,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宋拓孤本。

沁_春雪草书作品

  葛学功作品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好了,关于“妖的草书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妖的草书写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