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所示:
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甲”一直是最小的天干,所以“甲”字经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
“甲”的拼音是jiǎ,读作第三声,可以组词为“铠甲”、“甲方”、“甲壳”、“甲亢”、“甲烷”等词语。
甲字笔画顺序
甲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甲的笔顺写法如下图所示:一、甲的释义
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
2、第一,居第一位。
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
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
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二、组词
甲虫、甲鱼、指甲、披甲、铠甲等。
词语释义
一、甲虫 [ jiǎ chóng ]?
昆虫有硬翅的一类,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瓢虫、天牛、金龟子等。
二、甲鱼?[?jiǎ yú?]?
鳖的别名。
三、指甲 [ zhǐ jia ]?
手指或脚趾尖上所生的角质物。
甲怎么写
甲的笔画是:竖、横折、横、横、竖。甲,汉语常用字,读作ji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即《说文解字》:“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引申为天干序位第一位的位号,后引申为居第一位等。
甲,象形字。像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其上常有交错的纹路,或由鳞片连缀而成。“甲”的字形在甲骨文中最初有两种写法,如图1和图2。
二字最初有别,后者用于“上甲”之类的人名,前者用于干支。图1的“甲”字其形容易与“十”字混淆,于是后来多借图2字形来表干支,以至于图1这种写法到战国以后即不传。
“甲”字在战国楚系文字中有两种异体,但这两种异体字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了。秦系文字将中间一竖拉长作“甲”,此后沿袭这种形体,隶变后楷书写作“甲”。
扩展内容:
《唐韵》、《集韵》、《韵会》:古狎切,《正韵》:古洽切,并音夹。草木初生之莩子也。
《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开坼,莫不解散也。《后汉·章帝纪》:方春生养,万物孚甲。注:叶_白皮也。
又十干之首。《尔雅·释天》:岁在甲曰阏逢,月在甲曰毕。《易·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书·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礼·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_类曰甲。《战国策》:臣万_之魏,而甲秦楚。释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国之上也。
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注:第,馆也。甲,言第一也。苏轼《表忠观碑》:吴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又始也。《书·多方》:因甲于内乱。注:甲,始也。
又科甲。《正字通》:汉有甲乙丙科,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_,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顺帝阳嘉元年,增甲乙科员。
又《尔雅·释言》:甲,狎也。注:谓习狎。《诗·_风》:虽则佩_,能不我甲。《毛传》:甲,狎也。朱注:甲,长也。言才能不足以长于我也。
甲骨文的甲是什么写法?
“汉字”二字均无甲骨文写法。此二字最早见于金文。如下图所示: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扩展资料: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
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好了,关于“甲字的写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甲字的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