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的作品还有哪些 陆九渊和陆游关系

发布日期:2024-09-22         作者:千千百科网

  唐宋之时,只要是文人,就是诗人。

  陆九渊是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理学大家朱熹齐名。

  陆九渊诗作所存不多,诗作读起来一点都不深邃,生活气息弥漫。

  选读几首:

  《应天山》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

  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

  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枝。

  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

  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

  这是一首押仄声韵的五古。用字简单清丽,叙述明白如水。

  蝉

  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

  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绝,格律严谨。

  再看一首七绝:

  《题慧照寺》

  春日重来慧照山,经年诗债不曾还。

  请君细数题名客,更有何人似我顽。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五删”部的七绝,格律严谨。

  作品内容更加通俗,就是记叙了自己被慧照寺和尚求题诗的一件事。因为求诗者颇有诚意,陆九渊又实在写不出什么,就把这个过程写了下来。

  那些以为心学祖宗的诗就会像佛偈、道家诗一样高妙无比的朋友,只怕要失望了呢。

陆九渊和陆游关系

  陆九渊和陆游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分别是两位不同的历史人物。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号象山先生,也被称为“陆子”。他创立了“心学”,强调“心即理也”,强调“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王阳明等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则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歌造诣很高,被誉为“诗坛巨擘”,他的《钗头凤》、《临安春雨初霁》等作品广为流传。

  因此,陆九渊和陆游是两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陆九渊有什么思想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 教育 家,陆九渊开创了心学一派,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当时的朱熹都属于儒家学派,只不过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陆九渊有什么思想,希望你喜欢。

   陆九渊的思想

   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陆九渊认为人的心与理都是天赋的,是永恒不变的,封建社会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人心之中本来就与生俱来的,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穷此理,尽此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难免会被外界的物欲所蒙蔽,因此就会失去了本心,于是心就不灵了,理就不明了,这就需要积极的通过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切磋琢磨,鞭策自己,这样就可以恢复心灵的本来面目,使得心灵能够灵便,道理能够明确。所以修养的功夫应该是求助于内的,而不是求助于外,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应该做到?立乎其大者?﹐?知本?﹐是?明本心?。说到读书﹐陆九渊认为最应该读的书是《大学》﹑《中庸》﹑《论语》 和《孟子》,这种思想与朱熹的思想恰好是相反的,所以朱熹与陆九渊曾经有过两次著名的 辩论 ,一个是鹅湖之会,另一个是南康之会,两次辩论两个人都申明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是两个人的切磋,后来朱熹劝人兼取两家之长。

   陆九渊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与后来的王阳明一起被称为?陆王学说?,是 历史 上著名的一代思想家。

   陆九渊著作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的文字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陆九渊的弟子们编的语录,这些对可以称得上是陆九渊著作,这些陆九渊著作流传至今的也非常的多,现在有一部研究陆九渊理学的丛书叫做《陆九渊集》,收录了陆九渊存世的所有的著作。

   在这部收录了所有陆九渊著作的《陆九渊集》中包括信札(卷一至卷一七)、奏表(卷十八)、记(卷十九)、序赠(卷二十)、杂著(卷二十一至二十二)、讲义(卷二十三)、策问(卷二十四)、诗(卷二十五)、祭文(卷二十六)、行状(卷二十七)、墓志铭(卷二十八)、程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一)、拾遗(卷三十二)、谥议(卷三十三)、语录(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五)、年谱(卷三十六)。

   在陆九渊著作中陆九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朱熹的相同之处是两个人都属于唯心主义,但是不同的是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张学习应该是互相切磋,互相琢磨,以明辨自己的内心,陆九渊认为一切的伦理纲常都是从每个人的内心中演化出来的,这些道理和规则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也就是说封建的伦理纲常是人心所固有的,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陆九渊认识的局限性。

   陆九渊著作流传至今的作品最全面的集著就是《陆九渊集》,对于那些想要了解陆九渊和研究陆九渊学说的人来说,这部《陆九渊集》是最全面的。

   陆九渊简介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字子静,号为?象山?,因为陆九渊的书斋名字为?存?,所以世人又称之为?存斋先生?。

   陆九渊的父亲有很多的儿子,当陆九渊出生之后父亲想要将陆九渊送与别人抚养,陆九渊的哥哥陆九思正好也生了一个儿子,于是陆九思让自己的妻子喂养陆九渊,而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喂养,于是从此之后陆九渊视自己的兄嫂如同父母一般。陆九渊天赋极高,三四岁的时候就问自己的父亲?天地间何所穷际?之后更是十分的好学,陆九渊的好学主要是喜欢思考问题,之后到书中寻找答案,所以在早年的时候陆九渊就发现其实古代的很多圣人的思想都是不相同的,有很多的矛盾之处。

   陆九渊在1172年中了进士,之后逐渐的入仕,曾经先后做过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主簿、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主簿、国子正、敕令所删定官等职,1186年,提出了任贤、使能、赏功、罚罪的医治国家的?四君子汤?,1191年,出知荆门军(管辖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在陆九渊管辖期间政绩显著,当地的社会风气大变。

   陆九渊除了在朝廷中做官之外还积极的设坛讲学,开创了心学一派,成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学生可以说遍布江西和浙江两地,最为著名的学生有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1175年,陆九渊与朱熹在铅山鹅湖寺进行了关于?心?和?理?的大辩论,之后又有了南康之会,两次的大辩论可以说奠定了陆九渊的学术思想的基础。

   1193年初,陆九渊逝世于荆门任上,陆九渊死后送葬的队伍多达数千人,朝廷谥号为?文安?。

   陆九渊之墓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1193年去世之后被安葬在了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东山之上,现在这里已经是著名的 旅游 景区,陆九渊之墓地青山绿水,很多崇慕陆九渊的人都来到这里凭吊这位南宋时期的一代大家,陆九渊之墓已经是远近驰名的一个旅游目的地。

   陆九渊之墓已经在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因此陆九渊之墓又被称为陆象山之墓,在南宋时期是与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齐名的一代儒家学派的分支创始人,是主观唯心主义学派心学的创始人,后来陆九渊的学说被王阳明继承并且发展,所以陆九渊的学派被称为?陆王学说?。陆九渊为官非常的清廉,而且为学精深,做事非常的务实,去世之后被安葬在家乡青田村的东山之上,近年来,陆九渊之墓被国内外很多崇慕陆九渊的学者捐资多次的进行修葺,使得陆九渊之墓墓体雄伟庄重,墓旁花树掩映,墓道也非常的清洁,环境非常的幽静美好,可以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安息之所。陆九渊之墓现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前往瞻仰礼拜。

陆九渊的主要作品

  陆九渊能诗。《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二十三首。《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有一定的学究气。其论诗尚允当。如“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诗为师,一意于道,则后之作者又当左次矣。”同江西诗派末流的泥古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刊行。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为《陆九渊集》出版发行。

陆九渊有哪些作品?

  陆九渊对镜理红妆南宋(1139~1192)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乾道八年(1172)进士及第。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后改建宁崇安县。经人荐任国子正,复除敕令所删定官。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并曾上书陈五论,因给事中王信反对,落职还乡。九渊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绍熙三年卒,谥文安。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侣“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企图由此证明所谓“天理”即封建等级秩序、封建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是恒久不变的。陆九渊亦能诗,《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23首。其诗有一定的学究气,同江西诗派末流的泥古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36卷。

  对镜理红妆

陆九渊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陆九渊的诗句

   关于陆九渊的诗句 1.关于陆九渊好问的名言

   关于陆九渊好问的名言

   陆九渊的名言

   1.学能变化气质。

   2.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3.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慕:仰慕.敬仰思幕。这两句大意是:听到别人有美德,就对他仰幕;知道自己有过错,就感到害怕。仰慕别人的美德,就会向他学习;害怕自己有过错,就会惊惧面悔改。这两句是化用了《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句意。可引用以自勉或赞扬那些从善如流,知过而改的人。

   《陆象山集·语录》

   4.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陆九渊《语录》。这两句大意是:治学最可担忧的是提不出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进步的基础。这是一条劝学格言。它警示学者应带着怀疑的眼光治学,不能使学问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而应该在怀疑中发现问题,解决同题,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指出,学习中“有疑”与“无疑”是衡量学者是否学会了治学,是否能有所成就的一个标尺,这个主张很有见地。今天的学者仍可书于座右,奉为科律。

   《语录》

   5.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6.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7.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宋·陆九渊《读书》。涵泳:深入体会,此指沉浸玩味于诗书之中.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一定要杜绝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此名句用一正一反的句法阐明道理,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这是属于说理的诗句,但使人不觉得它在说理,其语言自然通俗,犹如与人谈心,而诗味悠远,耐人玩味。

   《读书》

   2.谁知道南宋人生陆九渊的诗词有什么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象山,汉族,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1] 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陆九思之弟。主要诗词作品如下:

   蝉

   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

   书刘定夫诗轴

   人生不更涉,何由知险艰。观君一巨轴,奚啻百庐山。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疏山道中

   村静蛙声幽,林芳鸟语警。山樊纷皓葩,陇麦摇青颍。

   离怀付西江,归心薄东岭。忽念饥歉忧,翻令发深省。

   赠化主

   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

   职事方惽惽,言论翻洒洒。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

   应天山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枝。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教诏弥谆谆,听受只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重贻宵旰忧,顾盼求草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挽石子重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今以京秩授,糜至无贤愚。

   州家督版帐,殿最视所输。况乃积弊久,宿负堆文符。

   老奸乘仓皇。阴拱为师模。民穷敛愈急,吏饱官自癯。

   天子为焦劳,宵旰思良图。高选部使者,庶使德意敷。

   石君在荐剡,闻者皆欢愉。不知何方民,凋瘵迟君苏。

   君丞固安日,岁旱当蠲租。县白如故事,守怒牢睢盱。

   赖君争之力,意得所请俞。揭数授里正,俾后不可渝。

   又尝宰尤溪,吏辈初闚{闚规换俞}。首以财匮告,欲辟侵民途。

   君乃治税籍,弊蠹穷根株。简易以便民,上下交相孚。

   民自不忍负,岂复烦催驱。关征且损数,孰谓儒术迂。

   使家得此人,黄屋何忧虞。惜哉不及用,重使吾嗟吁。

   莺

   巧啭风台急管,清逾石涧回溪。好去枝枝惊梦,无人心到辽西。

   子规

   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简朱干叔诸友

   利名风浪日相催,青眼难于世上开。何事诸君冒艰险,杖藜来入白云堆。

   3.有关陆九渊的名言,越多越好,要快

   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万物皆备于我

   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发明本心

   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切于日用

   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4.有关陆九渊的名言,越多越好,要快

   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万物皆备于我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发明本心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切于日用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5.陆九渊的古诗词《读书》怎样注音

   《dú shū》

   《 读 书 》

   lù jiǔ yuān

   陆 九 渊

   dú shū qiē jiè zài huāng máng,

   读 书 切 戒 在 慌 忙,

   hán yǒng gōng fū xìng wèi zhǎng 。

   涵 泳 工 夫 兴 味 长。

   wèi xiǎo bú fáng quán fàng guò ,

   未 晓 不 妨 权 放 过,

   qiē shēn xū yào jí sī liàng 。

   切 身 须 要 急 思 量。

   译文:读书要注意不能慌忙,慢慢地用功去读,才会觉得意味深长。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扩展资料: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关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还说过:“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即是所谓的“尊德性”。

   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明代王阳明赞赏陆九渊的学说,使得陆九渊的“心学”得以发扬,因此学界称之为“陆王”学派,实际上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能诗。《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二十三首。《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诗有一定的学究气。其论诗尚允当。如“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诗为师,一意于道,则后之作者又当左次矣。”同江西诗派末流的泥古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刊行。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为《陆九渊集》出版发行。

   6.陆九渊的游龙虎山记古诗翻译

   宋朝 游龙虎山记[ 陆九渊 ]

   木在龙氐,金先填于亢,著雍氵君滩,月望东壁。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余亦不知夫小大、粗精、刚柔、缓急不齐也。乃俾犹子谦之、槱之、子持之,分书同游者七十有八人邑姓名字于左右。

   题记:作者用富有诗意的笔触、斑谰的色彩,描绘了龙虎山的如画景色:山下良田沃野,五谷丰盛;山中朝霞洒红,树木披绿,石濑雪白,澄潭湛蓝。又抒发了畅游其中的逸情雅兴:鹭翘凫飞,轻舟互逐,啸歌相闻,老少咸乐,怡然陶醉。本文语言精丽,有当句对、上下句对;有单句对、双句对。这些对句与散句错杂运用,使名式整齐和富于变化。

   作者简介: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江西金溪人。南宋理学家。少闻靖康事(即金掳徽钦二帝之事),即有志于恢复大事。因上陈驳回而还乡,居贵溪象山,号象山翁,人称象山先生。承袭程颢的主观唯心主义而予以发挥,主“尊德性”,曾与朱熹在江西鹅湖寺论辩;开创“理学”中“心学”一派。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7.陆九渊①,字子静

   8.C ( 2 分) 9. (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1 )长大(到)( 2 )明白,醒悟 10. 到了童年时期,(他的)行为举止(便)不同于一般的小孩。

   ( 注意“及”“异”二字翻译, 2 分 ) 11. 四个事例: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无穷际”,父笑而不答,他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之处;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之言表示怀疑;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忽然大有省悟(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 ( 共 4 分,每一点给 1 分 ) 12. 自幼好学、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怀疑精神,甚至对常人视而不见的常识发出疑问,并锲而不舍地思考,乃至于废寝忘食;独立思考精神,不盲从先贤,注重自我的心得。)

   (意同即可, 2 分)。

陆九渊的思想主张_陆九渊和朱熹_陆九渊心学_陆九渊生平介绍

   本 名:陆九渊

   别 称:存斋先生、象山先生、陆象山

   字 号:字子静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宋人

  

   出生地:抚州金溪

   出生时间:公元1139年3月26日

   去世时间:公元1193年1月18日

   主要作品:《陆九渊全集》

   主要成就:开创心学

   信 仰:儒家

   官 职:知荆门军

   谥 号:文安

陆九渊——“心学” 的开山之祖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人物生平

   陆九渊生于绍兴九年二月乙亥(1139年3月26日)辰时,陆九渊出生时,出身于一个九世同居、阖门百口的封建世家,他的八世祖陆希声曾在唐昭宗时任宰相,五代末因避战乱迁居金溪,遂“买田治生,赀高闾里”(《陆九渊集》卷二十七《行状》),成为地方上有名的豪门大族。金溪陆族经过几代变迁,到陆九渊出生时,经济已经衰落,只有10亩左右的菜田和一处药铺、一处塾馆。但至此,陆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有宗族大家的风度。

   陆氏有家学渊源,陆九渊的八世祖陆希声“论著甚多”,高祖陆有程“博学,于书无所不观” (《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到陆九渊父亲这一代虽已家业衰落,只靠经营医药和教书授学来维持家计,但仍“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尝采司马氏冠婚丧祭仪行于家”(《宋史·陆九龄传》)。陆门家风整肃,闻名州里,甚至受到孝宗皇帝的称赞。

   陆门治家依靠严格执行宗法伦理,同时,也靠家庭成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尽其能,各供其职。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从小耳濡目染,长大成人后亲自管家,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于陆九渊形成对社会国家的参与意识会有很大影响,也许,这就是陆氏兄弟形成“专务践履”之学的学问起点吧。

   陆九渊出生时,其父因儿子多,打算让乡人收养,长兄陆九思的妻子刚好生有儿子,陆九思即令妻乳九渊,而将自己的儿子给别人奶喂。

   陆九渊后来侍兄嫂如侍父母。陆九渊自幼聪颖好学,喜欢究问根底,提出自己的见解。三四岁时,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就日夜苦思冥想。长大后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说时,终于弄明白了其中奥妙。他初读《论语》,即指出其讹误之处。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岁的陆九渊考中进士,初任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主簿,后调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主簿。

   大约十年后,他被荐为国子监正,不久,又迁“编修敕令所”的“删定官”。陆九渊少年时曾读三国、六朝史,有感于当时“夷狄乱华,后又听长辈讲“靖康之耻”,于是曾剪断指甲,学习弓马,慨然要为大宋朝廷复仇。在任“删定官”时,他便“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朝廷论对时,“遂陈五论: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宋史·陆九渊传》)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在朝中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得到孝宗赞许。同年,被差管台州崇道观,因这只是个管理道观的闲职,于是他便归江西象山书院(位于今江西省贵溪县)讲学,汇集了四方学者。

   绍熙二年(1191年),出知荆门军(辖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政绩显著,社会风气大变。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除将作监丞,因给事中王信反对,落职还乡。陆九渊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他“乃请于朝而城之”。经过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为变”。

   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的一天,陆九渊对亲近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适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十二月十四日,即1193年1月18日)安然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著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归葬于金溪青田。

   嘉定十年(1217年),赐谥“文安”。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金溪县城衙门前为陆九渊建有“百世大儒”坊,两侧镌刻“学茍知本六经皆注脚,事属分内千经有同心”对联。

  好了,今天关于“陆九渊的作品还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陆九渊的作品还有哪些”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