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书信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书信的古诗词

发布日期:2024-09-18         作者:千千百科网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最深的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

  《春望》

  唐代 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赠汪伦》

  唐代 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春望》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早发白帝城》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一作《早发白帝城》。

  《赠汪伦》创作背景: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早发白帝城》和《赠汪伦》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百度百科-春望

  百度百科-早发白帝城

  百度百科-赠汪伦

关于书信的古诗词

  关于书信的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唐·杜甫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唐·张籍

  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4、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得家书》唐·杜甫

  5、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其他答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含有写书信的古诗词各抒发什么情感

  1.思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白《月下独酌》

  3,思念爱人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表达人生的沧桑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豁达从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表达离别之苦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关于用书信传递信息的诗句

  1.关于信息传递的诗

   1、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寄外征衣》唐代:陈玉兰

   译文: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2、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宋·陆游《渔家傲》

   译文:流着泪面对这空白的书信纸,心中的思念之情怎么能一张纸就能表达出来的,当书信寄出再收到的时候,这已经是明年的事情了。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译文: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代:张籍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6、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京师得家书》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2.古代有关用信件传递爱情的诗句

   古代用信件传递爱情诗句如下:

   《饮马长城窟行》 汉 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 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 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 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 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 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 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的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 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 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

   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

   佩玉采丝文竹器。

   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

   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

   物会见郎人永弃。

   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3.关于信息传递的诗

   中国古代邮驿,历代均由国家官办,为统治者服务,而民间通信异常艰难。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春望》中这样描绘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明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偶得一封家书,比得万金还贵。在漫长的年代中,很多古诗都有关于传递信息的记载。笔者撷取几则如下。

   一、鼓角催晓。击鼓是传递紧急警报的一种方法。从商代卜辞中可以看出,它是“声光”通信中最早的一种。周《礼记·夏官·大司马》中就有用击鼓传递信号的规定:“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击鼓可传号令,鼓士气,壮军威,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闻,声声不绝。唐诗人岑参《武威送别刘判官赴碛石西行军》诗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二、烽火报警。西周主要发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传递紧急军情。为了防止犬戎从西、北方入侵,曾在丰镐东部的骊山上设置了烽火台和大鼓,与周围的诸候约定,如烽火起,则是敌人入侵,各路诸候都要前来勤王。《汉书》载:“有寇即火然举以相告”,前烽举火,后烽呼应。《史记》有“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唐末诗人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曰:“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一有火警,将士不畏艰险,一齐上阵,保卫祖国边疆。

   三、檄牌通信。金牌是一种通信檄牌。“牌长尺余”,木制。“朱漆刻以金书”,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传递时“过如飞电,望者无不避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间,秦桧以宋高宗名义,一天内连发十二道金牌传达命令,勒令岳飞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于临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狱中。明李东阳在《金字牌》诗中写道:“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调兵。符有两种:一为铜虎符,一为竹虎符。铜虎符用途有二:一为郡守符,作为中央委任太守的证明;二为发兵符。《史记》中记载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从王室盗来的兵符,赶往边境,撤换了魏将,率兵解除赵国之危,深得民心,表现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唐人韩翃有诗云:“怀君乐事不可见,鬃马翩翩新虎符”;罗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的诗句。可见,虎符是古代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信物。

4.描写古人书信来往的诗句

   鱼传尺素出处: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他乡各异性。展转不可见,忽觉在他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鸿雁传书的出处:

   《周易 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 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古代关于书信的诗句

  1.描写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

   1、《寄外征衣》唐代: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释义: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

   我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2、《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释义: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3、《寄王琳》南北朝: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释义: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4、《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唐代:柳宗元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释义: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

   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

   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5、《钟陵禁烟寄从弟》唐代: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释义:

   (柳)落絮纷飞如花般的飘落,日头又已西偏,独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长得密密稠稠。

   寄给(近亲、好朋友)亲戚朋友们的书信竟也音信全无,我又怎么敢在黄昏的时候听那杜绝的啼鸣呢。

2.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3.有关“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2、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义: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出自: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5、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出自:唐代·张籍《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4.描写古人书信来往的诗句

   鱼传尺素出处: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他乡各异性。展转不可见,忽觉在他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鸿雁传书的出处:

   《周易 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 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5.描写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有关书信的古诗词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唐·杜甫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唐·张籍

  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4、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得家书》唐·杜甫

  5、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与信件有关的古诗词

  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2.《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关于信不能尽情意的诗句

  1.有关书信的古诗词最好不要整首的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4、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代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2.关于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京师得家书》明代: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释义: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2、《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3、《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释义: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释义: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3.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4.有关“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2、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义: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出自: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5、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出自:唐代·张籍《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5.关于诚信的诗句 要古诗的

   看夜宴了吗?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

   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6.关于家书的诗句~~~~~~~~~~~~~~~~~~~~~

   原发布者:金牛未来1832

   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长这么大没有以这种方式和您们聊天,感觉怪怪的,实质却很真实,有很多平时当着面的时候讲不出来的话,现在我决定写这封信对您们说说我想对您们说的心里话。爸爸、妈妈,我感谢您们养育了我,这份恩情是我一辈子还不清也还不了的。我不会忘了生活中您们对我的点点滴滴。还记得,在我无措彷徨时您们为我指明前方的路,睡觉时您们为我盖的被子……有太多太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如今我长大了,请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女儿已学会了长大,只是有时很想家。我是已经飞出家园的小鸟,远离后注定我要迎接天空的挑战,海域的磨练,既然选择天空,就不怕风吹雨打,既然选择海域就不怕力挽狂澜,我要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奋学向前,在我人生的日记本上书写着不同的内容。现在女儿慢慢明白了人与人相处是那样的不简单,惭惭体味到思家是那样的痛苦。 亲爱的爸爸妈妈,每当听到你们的声音的时候,女儿感到是那样的亲切,你们可知道远方的女儿早已悄悄泪下,我想家却不能倾述,我想回家却不知何时,女儿只能在梦中与你们相见,多少次我拉着你们的手呼喊着将我留下,多少次我是含着泪醒来,梦终是梦,醒后依然只有我一人在异地他乡,不曾还家,只是多一分对家的思念。想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人间最令人高兴的事漠过于亲人相聚,想起我们在车站分别的情景,人间最另人难过漠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爸爸妈妈的叮嘱女儿铭记于心,那是我前

7.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好了,今天关于“描写书信的古诗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描写书信的古诗有哪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