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这首诗有哪些解释 想知道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的意思

发布日期:2024-09-20         作者:千千百科网

  中心思想:

  这首词从怀念往事写到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未能恢复的沉郁心情,以及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扩展资料: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

  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

  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

  “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

  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

  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勾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

  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

  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百度百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想知道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的意思

  译文:

  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誓言,想要断绝爱恋关系除非等到青山溃烂,秤锤在水面上漂浮,黄河干枯得见底。

  还要白天看见参星和商星,北斗回到南面。即使这些事都出现了,还是不能中断,除非是半夜三更出现了太阳!

  这首《菩萨蛮》见于敦煌遗书斯四三三二号,当作于唐天宝年间。一般认为这首词是男女间的爱情盟誓,但学者对词的抒情主人公及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单问此词写的是谁在发誓,便有双方发誓说、女方发誓说、男方发誓说三种说法。

宋苏轼的《菩萨蛮》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在江南一段快乐浪漫的生活,虽然是回忆,却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绘,一位春衫舞风、春风得意的"年少",立马在横斜水面的桥头,英姿飒爽,风流自赏,引起满楼的"红袖"为之倾倒。目成心许的美好遭遇,便充分表现在言语之外。接着便到了美女如云的"花丛",那里有饰着翡翠的画屏,现折回护,把幽深的春闺和喧嚣的闹市隔了开来,使他在这个温柔乡里陶醉了,决意终老在江南,发誓即使到了"白首"也不回去。

  作者知识之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菩萨蛮李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李白译文:

  连绵林木被漫漫烟雾缠绕,终南山如一条长带碧绿深深。暮色沉沉入高楼,有人在楼中忧愁。

  我伫立白玉阶苦等已久,看鸟儿们急急飞向窝巢。念你的归程不知已到何处,离家还隔有多少长亭、短亭?

  菩萨蛮赏析:

  此诗旧题《菩萨蛮》,数百年来咸皆以为乃游子思归之作,甚不足信。观以词意,其实此词之主人公是一妇女。这首词是她在楼头眺望终南山景色,期盼夫君快快归来的思念之作。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如何赏析李白的《菩萨蛮》?

  译文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菩萨蛮》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菩萨蛮》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菩萨蛮》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菩萨蛮》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这首《菩萨蛮》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菩萨蛮》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菩萨蛮温庭筠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赞颂爱情的经典诗歌,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恋人之间的甜蜜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歌至今仍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代表之一。

  一、诗歌背景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这个时期,爱情诗歌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许多诗人都以此为创作主题。温庭筠的《菩萨蛮》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恋人之间的甜蜜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二、诗歌分析

  1.诗歌的意境

  《菩萨蛮》以“蛮”为题,蛮是指南方的少数民族。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个南方少数民族女子的爱情故事,诗歌的意境非常唯美、浪漫,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诗歌的结构

  《菩萨蛮》共分为五段,每段分别描写了不同的情节,但是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构成了一首完整的诗歌。

  3.诗歌的语言

  温庭筠的语言非常细腻、优美,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在诗歌中,他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深刻。

  三、诗歌赏析

  1.第一段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第一段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诗人在春天的清晨起床,感受到了微寒的气息。他穿上夹衫,走出房间,看到了梅花鬓上残留的霜花。这一段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第二段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第二段描写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感到自己已经忘记了故乡的位置,只有在醉酒之后才能想起来。他在沉水中烧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第三段

  “世事两茫茫,不尽长江滚。年少春衫薄,几回梦里惊。”

  第三段描写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他觉得世事无常,时间流逝如长江滚滚而过。他回忆起年少时的情景,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仍然会在梦中惊醒。

  4.第四段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第四段描写了一个雪夜的情景。诗人在雪夜出行,遇到了困难。他的牛困倦了,他自己也饥饿不堪。最后,他在市南门外的泥中歇息。这一段诗歌通过描写困难的情境,表现了诗人的坚韧和勇气。

  5.第五段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第五段描写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他看到了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情景,感到自己已经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但是,他也知道爱情是不确定的,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这一段诗歌通过描写爱情的美好和不确定性,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温庭筠《菩萨蛮》翻译

  温庭筠《菩萨蛮》的翻译如下:

  1、小山重叠金明灭: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小山指女子的发髻上金色的首饰闪烁不定,摇曳生姿很是楚楚动人。

  2、鬓云欲度香腮雪:女子的鬓发如云般飘逸,脸颊洁白如雪,反之女子的皮肤颜色光滑洁白。

  3、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女子起床后懒得化妆,慢慢地梳理着头发,把慵懒的情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女子在镜子前照着自己的脸,看到自己的美丽与花朵交相辉映,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5、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女子穿着新的绣花短衣,上面绣着一对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的写作背景

  唐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温庭筠作为一位官员,深感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因此写下了这首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诗歌。温庭筠曾任职于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府中,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务。

  他在政治上颇有抱负,但因为与当时的权贵不合,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些经历让他对时局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温庭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庭筠写下了《菩萨蛮》。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的红颜弃世、泪湿罗巾等描写,表现了女子在男权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命运多舛的生活状态。

  今天关于“菩萨蛮这首诗有哪些解释”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