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写军妓的诗 揭秘:管仲竟是娼妓的守护神

发布日期:2024-10-06         作者:千千百科网

  花木兰之所以在军队中这么长时间没有被发现女儿身,当然是因为她自己隐藏的好。

  上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花木兰的课文,我们都知道,花木兰从军的这些年没少立战功,甚至都到了面圣的地步,这足以看出花木兰绝对不是那种柔柔弱弱的女生,她的功夫实力甚至在很多男人之上,加上那时候不会有人想到一个女孩替父从军,所以自然不会怀疑花木兰了。

  所有的步兵晚上都要挤在军营里睡觉,这样的环境如果有一个女孩确实会很快被发现,但是花木兰却是个骑兵,每天都在马背上,并没有机会和战友们那么亲密的接触,再加上她一直都有战功,应该是个地位比较高的将领,所以也一定有自己的营帐,自然是不用害怕被别人发现了。

  不管怎么说,花木兰身上的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揭秘:管仲竟是娼妓的守护神

   随着古装剧的热播,青楼这一古代场所也是越发被大家所熟悉,而娼妓这个职业自古也一直是为人所不齿的,哪么这个职业因何兴起,为何在古代会一直存在,而根据史料记载,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一说法又是否真实呢?一起去看看吧。

   娼妓神管仲原来是我国娼妓的开创者!而且还是拥护者!私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又说:“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本文为你揭晓管仲为何要做娼妓的守护神之谜。

   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治,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另外《诗经·周南·汉广》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上面资料表明,这些赵女郑姬精于打扮,善于歌舞,兼善媚术,色艺俱佳。为了金钱她们不惜出卖肉体和色相,有时甚至长途跋涉。她们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上门服务。《诗经》中用“游女”一词,将当时私妓的经营特点非常贴切地说明了。

  

   营妓(也称“军妓”)的最初形式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出现。据《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记载,公元前470年前后,“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越王勾践为了解决士气低落的问题,让“有过寡妇”为军中“忧思者”提供 *** ,这就是典型的“营妓”。尽管当时越王勾践让“有过寡妇”为军士提供 *** ,可能是一种应急措施,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但它一直被看作是中国营妓制度的雏形。  

   但是,真正的国家经营娼妓业,却是由管仲开创的。  

   管仲,名夷吾,初与友人鲍叔牙经商为生。后来“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鲍叔牙“遂进管仲”,“力陈管仲之贤,桓公于是任管仲为相”。(《史记·管晏世家》)管仲在任期间,竭力协助治理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整顿吏治,严肃军队纪律,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促进生产,统一管理货币,调整物价,通过“尊王攘夷”,控制各诸侯国内政,抵御周边少数民族进军中原。通过这些改革方案,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在位时不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还设置“女闾”。所谓“女闾”,就是妓院。也就是说,管仲是是第一个设置官方妓院的人。管仲于公元前685年被封为“卿”,死于公元前645年,因此设“女闾”制应该是在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间。这比梭伦创立雅典国家妓院(公元前594年)至少还要早50年以上。因此有人说管仲是“世界官妓之父”。  

   当时青楼女子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管仲设女闾300,据《周礼》中说“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一闾是25家,总数当为7500家,若设700,就有1.75万家之多。  

   “女闾”制开了国家经营娼妓业的先河。作为政治家管仲,其实行“女闾”制,目的有四:一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清代褚人在《坚瓠续集》卷一记载:“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二是为了缓解及调和社会矛盾。三是招揽游士,网罗人才。

   当时诸侯争雄,齐桓公为了能够称霸天下,借助美女来招引人才。四是供齐桓公*乐。齐桓公是一个好色之徒,这在文献中有所记载:“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他好色无度,喜欢寻求 *** 。但管仲设立妓院,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收税以作军费。

   这就是为什么管仲要做娼妓的守护神的原因了,不过究其根本原因来说,也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罢了,除却这个意外管仲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古代军妓悲惨:白天做女兵晚上供泄欲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h。”这首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恐怕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描写古代军妓生活的诗歌了。从中不难看到唐代军妓随时应付“军中无事但欢娱”的卖笑生活的无奈和悲哀。

   其实,军妓并不是唐朝才出现的,追本溯源,应该说早在二千年前汉朝时期就有了随军 *** 了。本来“军中无女”乃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古训,就像今天人们所说的“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而,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而是让女人一拨又一拨地走进战争,从而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军妓的汉朝军队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所率领的军队中。李陵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得力战将,家学渊源,带兵有方,本应做为一代名将流芳百世,最终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匈奴战俘。李陵投降后,匈奴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对他予以重用。

   李陵为之忠心报效的汉武帝,斩杀了他的全家。司马迁挺身为李陵辩护,惨遭大刑,终于忍辱负重,写下千古绝唱之《史记》。李陵在送别被困匈奴十九年的苏武回国时,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短短几句,可谓是李陵悲剧与矛盾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陵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军队中就有不少随军女子。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

   其实,这些被李陵“皆剑斩之”的女人就是军妓,而不是“妻妇”。原来在古代,男人一旦获罪,他们的妻女大都会流放涉边而沦为 *** ,因此这些“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必然是一群因丈夫获罪而流放到边界上的女人,结果随军成了军妓。

   虽然,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汉朝军队存在过军妓都是闪烁其词,但是写到军妓的存在就已经足够了。而后来的史料上对军妓的事情写得就相当直白了。

   《隋书·刑法志》上说“自魏晋相承,死罪其重者,妻子皆以补兵。”涉及南朝梁刑法,其中包括:“劫身皆斩,妻子补兵。”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也指出:“陈(国也相)同”。由此可见,罪人的妻子编入军队,曾经是历朝历代长期通行的制度。

   其实,在古代作为随军 *** 并不仅仅是含泪卖笑以供将士们娱乐和泄欲,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随军 *** 白天充当起了杂役,为军队保障后勤,晚上陪酒侍寝,充当将士床上的泄欲工具。战争的残酷和女人的温存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得二者往往同时出现。白天作战,晚上ML,这似乎是对行军者最合乎人情的犒劳。

   据《资治通鉴》记载,“后梁太祖乾化二年”:“郢王(朱)友,其母亳州营倡也。”朱友,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唐光启中,帝徇地亳州,招而侍寝。月余,将舍之而去,以娠告。是时元贞皇后贤而有宠,帝素惮之,由是不果携归大梁,因留亳州,以别宅贮之。及期,妓以生男来告,帝喜,故字之曰“遥喜”。后迎归汴。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军中存在营妓的情况,因为这营妓是被统帅所占有,其命运显得略微好一些,尽管也差一点被“舍之而去”,但最终还是有了好的归宿。而那些普通随军 *** ,命运是十分悲惨的,不是被无辜的杀害,就是老死边关,终其一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中无女”的古训渐渐不被提及,而军妓渐渐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存在。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透露出的军妓在“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悲惨生活,只不过是历朝历代随军 *** 悲惨生活最为普通的一幕。

本文来源:胶东在线,作者:佚名,原题为:《古代军妓的悲惨人生:白天做女兵晚上做女人》

   古代晚上白天悲惨女兵

古时候罪犯妻子的结局会怎么样?古代罪犯妻子的生活有多惨?

  在古代,上战场上作战,长期在刀尖上舔血的都是一些正值青壮年的男性,而这也使得军队面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解决士兵们的生理需求?一般情况下,很多朝代都是会在军队中安排军妓,让那个那些可怜的女人成为士兵们消遣的工具,以此来提高军队的士气。

   军妓的出身大多十分悲惨,大部分军妓的结局也多为悲剧。可以说,作为供士兵们发泄兽欲的“玩物”,军妓们的一生几乎都活在噩梦之中,等待着她们的不是被杀被俘,就是在军营中终生受人凌辱。在某些朝代,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军粮短缺时,军妓会被充作粮食,被士兵们分而食之。

   唐朝军妓的数量较多,但是,军妓的起源却在更早的汉朝。原本,中国几千年来奉行“军中无女”的古训,就像近现代某军事家说的“战争与女人无关”。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战争非但没有与女人无关,反而,数不清的女人走进了战争,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最早的军妓出现于汉朝将军李陵的军队中。李陵是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也是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大将。根据《汉书》所载:“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由于军队的士气低迷,李陵召集将士说道:“我看到军队始终无法提振士气,这是为什么呢?军队中怎么能有女人呢?”

   原来,在李陵讨伐关东群盗之后,其麾下的士兵们将俘虏来的群盗妻女藏匿在车中,充作“妻妇”。随后,李陵命人仔细盘查车辆,将其中藏匿的女人全部搜出,将所有妇女全部诛杀。实际上,李陵诛杀的这群女人绝非“妻妇”,所谓“妻妇”只是一种委婉的叫法,实际上,她们与军妓别无不同。

   在古代,男人一旦犯罪,他们的妻子女儿全部会充作军妓,被发配边关供士兵们发泄。所以,这群“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无一不是军妓。由此可见,在很多史料中,史学家对军妓的描写都是闪烁其词的。例如,在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对汉朝存在的军妓均采用了“妻妇”之类的委婉叫法。

   不过,根据古代“军中无女”的原则来看,汉朝的军队绝不会允许士兵携家带口出征,所以,这些“妻妇”的身份也就昭然若揭了。不过,也有部分史料对军妓的描写较为直白。例如,在《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自魏晋相承,死罪其重者,妻子皆以补兵。”根据《隋书》的说法,军妓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

   作为军妓,最悲惨的要数北宋,金国时期的的军妓院被称为“洗衣院”。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的皇太后、皇后、以及许多帝姬(公主)、宗女、宫女等以及北宋官员或平民女眷被入金的洗衣院。实际上,这些女子在军队中的“职责”并不只是供士兵们发泄,她们在白天还会从事重体力工作,为军队的后勤提供保障。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军妓是妓女中地位最低下的,她们更像是杂役与妓女的结合体。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极少有军妓会获得好的归宿,大部分军妓都会在屈辱中了却残生。

为什么花木兰从军那么多年都没有被人发现是女的

  1,木兰辞是北朝作品,从中屡称可汗也能看出,作者和主角大概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不出意外的话,草原上骑马射箭长大的木兰**,体力和体格都不会输与同族男子,所以根本不会像柔弱汉女很容易被一眼看穿是女扮男装。

  2,战争的艰苦环境远非今人能够想象,长期处在这种四处转战,又缺衣少食的环境中,无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生理病变——比如闭经、女性性征衰减、骨密度增强骨骼粗壮、肌肉丰隆——总之,战争会使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不像女人(这一点可以参看圣女贞德,据说她也出现了闭经现象,且一度被英国人怀疑并非女儿身。)

  3,关于性欲。其实中国古代军队中一直有军妓,北朝战乱时代,每场战争掳获的妇女也一定不少,因此要解决性欲不是难事——除非有同性恋倾向,否则一般士兵绝不会对自己的战友产生兴趣,更不会去想这小子究竟是不是女人。

  4,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木兰是骑兵,而非步兵。这其间的区别是,无论南北朝,步兵都是成百上千为单位安营扎寨,像蚂蚁一样抱团起居;而北朝的少数民族骑兵则不然,他们几乎可以整天待在马背上,骑马杀敌,靠马入睡,这大大减少了木兰与战友身体接触的机会。

  5,最后,从诗文文本内容来看:“策勋十二转”“木兰不用尚书郎”,可见木兰在军中早已立下了相当的战功。她不太可能一直是个士兵,很可能早已是中级军官。因此,她会拥 有自己的营帐,自己的侍从,类似于被同伴发现秘密的机会,实际上是不大的——开玩笑地想一下,假使你我在木兰将军手下当兵,偶然感觉到她很有女人味,你我谁敢冒着人头落地的风险狗胆问她一句:你是女人对不对?

胡茄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鞞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蔡琰与《胡茄十八拍》

  蔡琰字文姬或明姬,是华夏几千年少有的才女,生在书香门第。父亲蔡邕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除诗才之外,她还有个过人之处就是精通音律。据说她很小时听父亲弹琴,断了一根弦,她就能指出是哪一根,可见其天赋。而这两样在封建社会里是男人们入仕的最大资本,因此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男人对之仰慕。可惜她是个女人,乱世才女,似乎正预示着她悲剧的一生。东汉未年,权臣与宦官相互倾轧,展开了残酷的杀戮。在这一团乱麻政局中,先是被乱世奸雄董卓钻了空子,引凉州虎狼之军,进入当时的都城洛阳,挟持了汉献帝,要挟蔡琰的父亲蔡邕出仕。无奈之下蔡邕出来做官,后董卓被诛杀,蔡邕这个书呆子因替董卓说了句好话被王允所杀,后蔡琰又失去了丈夫,接连的变故,亲人的相继离世使她从此坠入悲伤之中。而真正悲剧的开始,还不是这些,这两件事似乎是更大悲剧开始的序幕。董卓被诛杀后,反董集团与董卓旧部在相互攻杀中,大约是在董卓旧部的一次“剽掠陈留”的军事行动后,开始了她一生的悲剧。历史记载:“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在她的《悲愤诗》是这样写的:“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她一下了子从贵族生活沦为阶下囚,成为奴隶和俘虏。她写道:“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应是当时生活生动写照。这些妇女按姿色优劣被当做军妓分给军士,好在父亲蔡邕还有些名声,自已所受的待遇要好过别人吧!。她在董部经过四五年的时间,后来又辗转来到南匈奴,被左贤王刘豹收为阏氏。从这次被掠算起,到曹操从南匈奴将其赎回历时十二年,回来时三十五岁,也就是说她被掠那年二十三岁。这十二年也正是一个女人花一样的年华,如果不是战乱,她应该过着优越富贵的生活。可想这十二年在她心灵中留下的烙印是极其深刻的,也是极其痛苦的。《胡茄十八拍》正是对这十二年血泪生活的控诉,也正是因为有这十二年的经历做基础,才有《胡茄十八拍》这么高的艺术成就。读《胡茄十八拍》让人感到的是极强的心灵震憾,她一唱三叹,字字滴血。虽然《胡茄十八拍》的作者现在还有争论,但我宁愿相信就是蔡琰写的。因为没有蔡琰这样的才华,没有她这样独特的经历是写不出这么好的作品的。从文学的角度看,《胡茄十八拍》有以下特点:

  1、建安文学的风格。

  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常言道:“国家不兴诗家兴”。特别是以“三曹”父子为领袖、“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形成了文风质朴,风格高奇的“建安文学”。蔡琰的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这也正是她的诗与后世女诗人风格迥异的原因。 “建安文学”的作品以五言诗居多,蔡琰的《悲愤诗》也是这样,语言平实,绝少修饰。例:“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都是一般的陈述,这与曹操的《蒿里行》风格类似。这里节录几句做一比较:“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比较明显得是“建安文学”的作品,因此这首《悲愤诗》没有人怀疑为后人作品。而第二首就不一样,与《胡茄十八拍》同是“骚体诗”,也就容易使人产生怀疑。不过骚体诗更适合作为琴曲,更适合呤唱,汉代是常用骚体诗作为琴曲的,这并不奇怪,我想这也是蔡琰采用这种体裁的原因。西厢记里引用了一段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琴曲:“凤求凰”,当然这首曲也并不一定是司马相如所作。只不过说明用骚体诗作为琴曲是很常见的。这并不能说《胡茄十八拍》不具有“建安文学”特点,“建安文学”的特点是语言平实质朴,不加修饰,五言诗居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别的体裁。从风格上说《胡茄十八拍》同样按顺序陈述,语言平实、质朴。只不过作为一个女人感情上更加细腻,表现在语言上也更幽怨一些,但与其它时期的诗作相比要平实的多,因此我还是以为《胡茄十八拍》有“建安文学”的特点。

  2、 细腻的文笔来看应该是一个女人的笔触。

  《胡笳十八拍》里占大量篇幅的是对留在匈奴的儿女的思念,历史上也有记载,蔡琰与嫁与董祀后,虽然蔡琰十分小心对待现有的婚姻,“常恐复捐废”。但由于封建礼教董祀并不在意蔡琰。又由于蔡时常思念边地的儿女,最初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感情细腻,情真意切,当是当时蔡琰真实生活的写照。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永恒的。女人对儿女的这种感情似乎是天生的,这样的诗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有没有蔡琰当时的生活体会,都会使人产生共鸣,泛泛谈感情,谈母子亲情,是不会有这样痛彻脏腑之痛的。《胡茄十八拍》中有四拍都是描写对儿女的思念,事实上在蔡琰没入匈奴前后的生活中可写的事有很多。而她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这种思念,大约占总篇幅的30%,从第十一拍之后几乎每拍都提到母子之情。可见因此说明两点:一个是与历史相吻合,另一个是诗站在女的的心理、女人的视角写女人的生活,不是女人没有这样的体会。我想后人是不能体会到这种复杂感情的,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也是不能体会到这种感情的。

  3、 不是亲身经历不会有这样的感情基础。

   蔡琰有显赫的家世,有出众的容貌和才华,因此也有骄傲的资本,少女时代的蔡琰一定不缺少追求者。蔡琰嫁给第一个男人河东卫家后不久,丈夫病逝,由于婆家指责其克夫,回到娘家居住。这时的蔡琰是多么的心高气傲,可以使小性。而重归汉地后,在曹操的命令下嫁于当时的屯田尉董祀,在《悲愤诗》里这样写道:“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这样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造成这样落差的也正是这十二年的悲惨生活的经历。有人从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蔡琰文才有余,气节不足。当然在封建社会里是这样,但是现在看来蔡琰本人也有性格上的坚韧,生命力的顽强。这些也是《胡茄十八拍》的思想基础。蔡琰在诗里这样写道:“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正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能要求一个女人什么。

  在蔡琰北掳匈奴的这十二年里,蔡琰的父亲有一个学生,就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他基本扫平北方群雄,当上了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曹操少年时代想必也暗恋过蔡琰,想当年文姬漂亮、聪明、才华横溢。作为蔡邕学生的曹操能不喜欢吗?只不过我想当时的蔡琰一定不会爱上曹操,曹操本人长的五短身材,貌不惊人,又是宦官家世,跟蔡琰的第一个爱人差多了。蔡琰三十五岁的时侯,当时手握天下权柄的曹操仍旧不能忘记自已暗恋过的女孩子,或者说是因为跟老师的情份,总之在强大的武力作后盾下,曹操接回了蔡琰。这时的蔡琰已为左贤王生了一对儿子,母以子贵,不再是当初被掳时的身份了,可想而知,以蔡琰冠绝古今的才华,以她的容貌,一定会在众后妃中出类拔粹,当时的左贤王如果不是在强大的压力下一定不会同意。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胡茄十八拍》用最华丽的文采,最敏锐的感触,最聪明的心性,去体会最残酷的现实,感悟最悲惨的人生,观察最残暴的经历。写成诗,唱成曲就是《胡茄十八拍》。蔡琰没入匈奴十二年,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没入匈奴中是如何生活的,也容易知道。但这些只是过程。而不是感受,而《胡茄十八拍》写的不是过程是感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写自已的思想,这就很难。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很难模仿的,既便模仿也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纵观历史,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无怪乎郭沫若说:“既便是李白、杜甫在世也写不出这样的诗来。”。《胡茄十八拍》不是用笔写的,不是靠文采写的,只有文采而没有蔡琰这样的经历写出来的只不过是无病呻吟,毫无价值的诗,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

  我有时想诗是靠什么写出来的,我以为诗不需要太多的文采,有句话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诗是人生的感悟,是对生话文字化的认识。比如刘邦,此君没读过多少书,说了三句话:“大风起兮云习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这么随便一说,就流传千古了。可有的文人写一辈子也写不出什么好作品,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毛主席写了个《沁园春.雪》,当时所有的文人就再也达不到哪个高度,不是因为毛主席对诗本身有多高的造诣,而是对人生有超过常人的理解,《胡茄十八拍》也是这样。

  4、与历史上其它才女境遇不同,风格不同。

  蔡琰一生命运多难,她悲剧的命运这也正象汉末国运一样,她的身世正是汉末社会的缩影。当时的社会处于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蔡琰作为一个上流贵族**都不能幸免,可想当时战争的残酷。据记载,汉初统计人口时大约二千万(不计女人),到三国归晋时,也只有四五百万,冷兵器时代不分兵民的杀戳是非常残酷的,对生命的伤害一点也不比现代战争少。再看看另外几个才女的生活经历。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朱淑真:宋女作家。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

  上官婉儿:唐代女诗人。通晓文词,兼习歌舞。中宗即位,封为昭容,故也称上官昭容。后擅权杀。所作皆应制之诗,刻意修饰词藻,讲究对仗,真正反映妇女生活和性格的作品绝少。

  薛涛:唐代妓女、诗人,早年父在朝作官,因战乱客居成都,父病死后,因生计入乐籍,与当时的成都的达官贵人关系特殊,文人墨客多有诗词应和。

  花蕊夫人:五代陈后主孟昶的夫人,有才名。后陈为隋灭后自杀。

  花蕊夫人与蔡琰的命运有些类似,但是她选择了死,而蔡琰选择了生,正因为如此好多人说蔡琰节烈不足,对于一个女人在生与死面前,我们能要求她做什么呢?几千年来我们要求女人节操重于生死,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束缚,正因为蔡琰选择了生,才写出了这样振聋发馈的作品。

  蔡琰在历史上是唯一的,她的诗也是唯一的,虽然她传世之作并不多,但都是精品。不管《悲愤诗》也好,《胡茄十八拍》也好,都有极高的思想性。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男性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因此,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与上述几人差别很大。象一个人一样文学也有气质,如果说以李清照为代表的才女文学气质华丽、柔媚、清秀,具有少女的美丽;蔡琰则是质朴、沉雄,具有母性的包容,因此也更有震憾力,生命力更加顽强。读蔡琰的诗给人更多的是思考。

  正是在汉末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给人的感觉就是绝少浮华,不加华丽词藻的修饰,质朴的只有思索。蔡琰的诗也是这样,生活的经历已经把所有生命之外的东西净化了,留下的只有最真的东西。让人感觉不是一个女人写的更象一个男人。与蔡琰相比李清照、朱淑真、薛涛都没有真正经历战争的伤害,对战争的残酷性体会很浅薄,没有一个人象蔡琰这样处于战争一线。因此她们的诗大多是写女人闺中生活,而绝少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从思想性上来说蔡琰远远高于另外几个人。

  在此举例另外几人的作品加以对照。

  李清照: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还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虽是这样写了,但更显的无病呻吟,不能让人信服。

  朱淑真: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忆秦娥 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花蕊夫人的作品不少,不过真正广为人知的却是亡国时的四句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至于别的诗甚至可以说是靡靡之音。

   上官婉儿虽然有才,但诗大多为应制之作,没有多少好的作品。

  因此蔡琰是独特的,唯一的;《胡茄十八拍》也是独特的,唯一的。

  第一,《胡茄十八拍》的悲剧的特点。观蔡琰一生并不完全是悲剧的一生,蔡琰后半生与最后一个丈夫董祀感情很好,而且两人最后溯洛水向上,找水清林幽之地终老一生。命运对于蔡琰总算没有完全抛弃,对于爱戴这个才女的人们总算舒了一口气。然而《胡茄十八拍》写的是她从没入匈奴到回到汉地的经历,这一段正是蔡琰最痛苦的经历。她按时间先后顺序而写,思想感情层层跟进,每一拍就象是汹涌的波涛层层叠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不由不感叹天妒英才,觉得命运对于这个才女的不公,这就是《胡茄十八拍》的魅力所在。其中“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把一个受命运捉弄的才女的不平之情写的淋漓尽致。比起一千多年后关汉卿写的著名的悲剧中“地也,你不辩忠奸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艺术成就还要高,时间上还要早。其中用“天无涯兮地无边”比自已的愁怨,极言其大,是非常贴切的。只是《窦娥冤》给人的感觉是绝望的呐喊,而《胡茄十八拍》是徐徐道来,从容不迫。

  第二,从个人的小性情到民族的大感情。蔡琰在《胡茄十八拍》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写了自已经历的感受,有的是对家乡的思念,第五拍这样写道:“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在这里蔡琰用秋去春来自由来往的大雁衬托自已的无助、孤独和不自由之身。越发让人同情她的遭遇。也有的是对命运多难的控诉,“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读之感人泪下。前几拍都是从个人的小感情出发写自身的感受,后几拍中她从个人的小性情写到民族的大感情。就在自已还不是自由身的时侯,仍就想到与自已一样命运多灾多难的广大人民,这里有也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也有对野蛮战争的控诉。“去时怀土兮枯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骨肉单。”,“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等句。体现了一个女人的善良和诗人的思索。

  蔡琰没入匈奴对个人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对胡汉人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感情交流。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蔡琰对于匈奴人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匈奴人非常仰慕汉文化,而蔡琰的才华更是让胡人感到高山仰止的。加之又是左贤王的阏氏,地位也是很特殊的。在匈奴早就有抢婚的风俗,一千多年后的成吉思汗的母亲就是抢来的,把抢来的女人当做正妻也很正常,这在当时汉人的习俗就难以接受。事实上匈奴人早已接受了蔡琰,而蔡琰并没有接受这样的婚姻。直到曹操派使来接她时,虽然这时已经为左贤王生了儿女,但她更割舍不下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决定回国。从蔡琰没入匈奴的经历来说是不幸的,可是不幸中的万幸是她遇到的是左贤王刘豹而不是别人,刘豹在匈奴的历史上也算一代贤王,他是个懂得欣赏的人,《胡茄十八拍》里这样写:“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可见当时刘豹对这样一个才女的态度。可是蔡琰仍就不能接受这样的婚姻,蔡琰要的爱情不是这样,从影响她的另外几个男人看,她心中的爱人是什么样:第一个男人河东卫家,世家子弟,风流倜傥;曹操英武非凡,才华盖世;屯田都尉董祀正当壮年,颇有才名。蔡琰心目中的爱人应该是个文化人,而不是骄勇少文的刘豹。诗中写道:“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虫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这里的“戎羯”仍是贬意词。事实上在那个年代,蔡琰的命运还不算太坏,那个时代对人的生命是非常漠视的,女人只是可有可无的玩物。《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是曹操行刺董卓事发,逃到了出来,遇到一个书生,这个人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可招待的,然后就杀了自已的妾给曹操下酒。这样看来当时的社会不但是胡人残暴,汉民族温文而雅的面具下一样残暴的可怕。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事是很正常的,唐代守睢阳的张巡由于多日被围没有饭吃,为了鼓舞士气杀了自已的妾给士兵吃,从而受到士大夫主流社会的歌颂,可见当时的社会状态。可以这样说比蔡琰命运更坏的女人在那个社会里多的是,而她们不是蔡琰,她们没有蔡琰那样的才华,那样的敏锐。因此她们体会不到这样的痛苦,或是体会到了说不出来。而蔡琰能做到,一是因为她的出众才华,二是蔡琰本人用现代的话说是个有“小资情调”的女人,满脑子的风花雪月,美好的想象,因此对痛苦的感受更深刻。因此她用自已的切身感受写就了《胡茄十八拍》,也感动了两个伟大的民族,让人们感动了几千年。后来有诗人这样写道:“原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否定蔡琰是《胡茄十八拍》作者的理由主要是后人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有人说诗中:“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几句与历史不符,反对的观点是当时汉与匈奴没有发生过战争,事实上也并不是这样。第一,文学不是历史,不一定必须跟历史完全一致,有时就是作品的需要而写。既便是跟历史有些出入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诗人没有写历史的责任,为什么就必须跟历史完全一致呢?第二,我以为这几句跟历史也是吻合的。《悲愤诗》里这样写:“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董卓的部队本来就是以少数民族的为主,这里面也有“胡人”,也就是匈奴人。蔡琰被曹操重金赎回之前,完成了一统北方的大业,在这一过程就有征马超和韩遂,没有记载如何使匈奴降服的,但是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分而治之,这却是历史事实,用什么分呢?当然不是说教,靠的还是军事实力。试想不经过战争能做到吗?还有最后蔡琰归汉时,已是左贤王刘豹的妾,并为之生育了儿女,得到了左贤王的宠爱,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当然是做不到的。因此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要生搬历史,不是所有的战争,历史上都有记载,两个国家处于对峙状态,历史上就不一定记载。第二个理由是,《胡茄十八拍》出现的较晚,最早发现记载的是《乐府》,而不见于在此以前的典籍,因此有学者说,可能是后人所作,但是我觉得这些观点大多是从历史角度分析的而不是文学角度。而历史本来有好多事尚无定论,不能做为依据。第三是地理环境不合。汉末南匈奴居住平阳,在今山西临汾附近,故诗中诸如“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等,描述不实,不过郭沫若早有驳论:“东汉光武时代,匈奴曾分裂为南北二国。南匈奴依附汉王朝,献帝时移居平阳。然此指南匈奴之王廷及单于所在地而言,实际上各部落仍散居于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和代八郡,绵亘长城内外三千里”。并非跟地理不合。第四有人说蔡琰被掳应在董卓死后,而不是以前,因为在董卓死前蔡邕正受到董卓的重用。事实上在董卓死前与后对蔡琰写《胡茄十八拍》这首诗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别,匈奴的部队大约是董卓请来的客军,这样的部队对于汉地的百姓既无责任心,又缺乏约束力。乱世之秋在军阀和书生之间,书生显的越发软弱。只从诗的文学角度看,《胡茄十八拍》有两句是从《诗经》里化来的,一句是:“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是从《诗经》中“兔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化来的;另一句是:“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是从《诗经》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化来,但化用的句子没有晚于汉未的,看不出是后人所写。还有其它都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倒是《胡茄十八拍》与蔡琰所作《悲愤诗》第二首风格类似,诗的格律形式也很象。这首悲愤诗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是蔡琰所做。

古代青楼女子等级(具体点的!)

  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妓女概念,专家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妓女有两大类:艺妓和色妓。如果再细致划分,可分为五类: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组成。

  1、宫妓

  是指被蓄养于深宫,为帝王提供性服务的女子,她们往往数以万计,包括一些没有什么名份的宫女与大批歌舞伎。

  她们由宫廷供给衣食,生活条件很优裕,也都有向皇帝献身的可能性,但由于宫中美女如云,能得到皇上“恩宠”的机会是很少的。她们最大的痛苦是幽闭深宫,缺乏人身自由,而且青春虚度,性欲和爱情得不到满足。

  2、官妓

  与宫妓都属于国家、政府所有,但区别于服务对象不同,宫妓只为皇帝及其家属服务,而官妓则为各级官吏所占有。

  对于官妓,官员们可以共享,可以做人情,或命官妓招待某个过境官员以侍寝,或给某个朋友狎玩。这是官妓的义务,她们只能随人支配,不得拒绝,也不得收费。

  不过狎玩她们的官员有时送她们一些财物,往往被高级的官员所独占,有些官员还会因争夺某个名妓而争风吃醋。在汉代,宫廷权贵使用官妓(又名官奴婢)的地方也很多。

  《汉旧仪》记载:“丞相官府奴婢传漏起居。宫中乳母取官婢。宫殿中宦者署郎署皆官奴婢传言。太官汤官婢各3000人。”这是属于宫廷及京城内衙署的奴婢。对于官妓而言,如果可以出钱千万,则可以免为庶人,但很少有成功赎身的,无奈其何的只能终身为奴为妓。

  3、军妓

  有的历史专家认为军妓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古来有妓,至汉武始置营妓,以侍候军士之无妻室者。”有些兵将杀人如麻,野蛮粗暴,所以有些军妓的处境和下场甚为悲惨。

  例如在唐代,岭南的一名军妓有一次在席上得罪了宾客,被长官处以棒刑,在她受刑疼痛哭叫时,官吏们还赋诗拿她开心:“绿罗裙下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

  唐末富州驻军长官的手下有一个叫罗虬的官员,在宴席上看中了一个叫杜红儿的军妓,要她唱歌,并赠以缯采(即礼物),长官因为副帅早已中意红儿,所以不让她接受馈赠,罗虬恼羞成怒,竟当场拔刀杀了杜红儿。

  4、家妓

  属于官宦、豪富的家庭,只为主人及其家属服务,属于私人所有,而不像官妓、营妓是“公有”的。

  家妓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562年晋悼公赐给魏绛的八名女乐。西汉、东汉、三国时期,贵族、官僚蓄养家妓已蔚然成风。到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家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有些大贵族、大官僚蓄家妓成百上千,其规模几乎可与宫廷女乐媲美。

  家妓是关锁在家庭这个笼子里供主人玩弄的性奴隶。她们不是人,只是工具。历史上曾记载有些官僚、贵族在冬天手冷,不近火,却把手伸进家妓的怀中取暖,称之为“肉暖炉”。

  在冬天时让一群家妓围着他,叫“肉屏风”;吃饭时不用桌子,而叫家妓手捧菜肴,站在周围,叫“肉台盘”:吐痰不用痰盂,而让家妓用口来承盛,美其名曰“香痰盂“。

  5、民妓

  更接近于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妓女,就是活跃于民间,“服务”于社会的妓女。

  在这五类妓女中,前三类是国营妓女,她们地位卑贱,生活却相当优裕,编入国家正式编制,由国家财政供养,当然,也服务于国家和国家象征的皇帝与官僚的需要。

  至于后两类,相当于个体私人经济,体制外生存,不向国家伸手,不给政府添乱,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

扩展资料:

  一、妓女

  妓女是指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专业服务技能从事色情服务的女子,属于消遣娱乐行业。在业内其职业地位高于“娼”,因为其职业素养和文艺水平都高于仅仅卖身的"娼",所以收费也高于"娼",在古代,呷妓也比嫖娼高雅。

  在荷兰等少数国家,妓女是合法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陆,妓女是法律、道德都禁止的职业。

  二、相关称谓:

  1.青楼女子

  谁都不会有歧义,都知道是妓女。

  最早出现的应是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中所录萧梁时诗人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东陌头。”青楼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引用中极多,都是指妓女的。

  2.暗娼

  这是当代出现的词汇,我们这里完全是借代,我们拿过来,本土化了,用暗娼指妓女,北京土话叫暗门子。

  3.卖*女人

  卖*职业化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后期,春秋时齐国设“女间七百”,是最早的官办妓院。

  4.神女

  晚唐李商隐诗:“神女生涯原是梦”,此“神女”即暗指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类似的,女神原初的含义不是说对女人多么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

  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女神来形容,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描写的就是妓女生涯。

  5.北里女子

  袁枚有句诗:北里空销旅客魂。很多人解释是,北方的天空,旅客黯然神伤。纯粹是驴唇不对马嘴。

  北里暗指妓院,该语起源于唐代,唐朝的“平康里”位于唐长安城丹凤街,为妓院汇聚之处,又称“平康坊”。因地近北门,故又称“北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妓女

关于腾的诗句有哪些

  1.带有腾字的诗句

   古鼎跃水龙腾梭。——唐 韩愈 《石鼓歌》

   所用皆鹰腾。—— 唐 杜甫 《北征》

   临风一曲醉朦腾。——宋 晏几道 《玉楼春》

   虏骑崩腾畏蒺藜。——唐 王维 《老将行》

   离女交腾嫁木郎。——唐 吕岩 《七言》

   昼洗须腾泾渭深。——唐 杜甫 《骢马行》

   崩腾胡尘起。——唐 李白 《赠张相镐其二》

   四面崩腾玉京仗。——唐 杜牧 《大雨行 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

   齐声腾踏牵船出。——唐 王建 《水夫谣》

   火乌日暗崩腾云。——唐 李贺 《白虎行》

   百年郁郁少腾迁。——唐 骆宾王 《畴昔篇》

2.描写“腾冲”的诗句有哪些

   抗战腾冲赋 八关锁钥,三宣门户;[1]博南古道[2],南方丝路。

   滇越之称,肇于西汉;腾冲之名,始于《唐书》。尔后,腾冲腾越交替相呼也!自古名胜古迹,皆赖人文之赐;交通要冲实乃山川之助。

   腾冲者,地跨亚印版块,怀揽高黎明珠。[3]襟三江而邻两国,拥三宝而通五湖。

   [4]地质独特,温泉兼以地热;景观神奇,火山夹以瀑布。无头山、神柱谷,叠水河、堰塞湖。

   [5]原始遗存,火山浮岩吐弹;今古奇观,温泉溅玉喷珠。羡天地之深情眷爱,叹自然之神工鬼斧!善哉,极边一城,特产丰富。

   色彩斑澜,云南珠宝名噪;晶滢剔透,腾越碧玉誉殊。是故引领西南,开国际贸易之先河;带动邻邦,通互补有无之道路。

   马帮铃响,知玉石之近来;茶道尘起,晓翡翠之远去。源源不断之货物,络绎不绝之商旅。

   出缅甸,入印度;兴古滇,旺西蜀。斯时也,腾冲城外,星罗工场作坊;腾越廓内,密布行商坐贾。

   立边陲之重镇,领一方之富庶。社会安宁,百姓丰衣足食;财路宽广,黎民乐业安居矣!呜呼,岁次壬午,时序夏属。

   来凤山上,月季开花正红;叠水河边,樱桃果实刚熟。而东瓜鏖战,国军远征无援;腊戍失守,倭寇长驱直入。

   [6]畹町沦陷,滇缅公路中断;龙陵敌占,滇西大地危局。五月上旬,十日下午。

   苍天饮泣,乱云飞渡。倭寇太阳旗,挂于文星楼上;日军武士刀,现于腾冲城区。

   山河破碎兮,国民遭殃;云雾惨淡兮,风雨凄苦。当是时,腾冲商业兴旺,货物充足。

   布匹、土产、百货,摆实货架;黄丝、棉花、棉纱,堆满仓库。于是,倭寇掳掠,穷凶极恶。

   腾城内外,集结六千日兵;龙川东西,抓捕八百民夫。千丈城廓,剑树枪横;四面城门,堡藏碉露。

   老草坡顶,坑道掩体密集;飞凤山上,战壕工事遍布。研究化武,试验生物。

   毒气细菌,对付中华民众;神油激素,专供日本军旅。“远足之友”,终日行军而不疲倦;“进军之友”,连续戮杀而不眨目。

   [7]兴奋剂、刺激素,拜性神、慰安妇。兽军皆以杀人为乐,军妓不以接客为耻。

   慰安所里,不绝*荡之声;军妓身上,常压野兽之躯。一日之内,轮换六十官兵;一夜之间,满足一群肥猪。

   耻哉!一群人间败类,一群杀人魔鬼;一个悲惨世界,一个变态民族。夫炎黄子孙,英雄国度。

   保家卫国,兴抗日之雄师;同仇敌忾,灭撼树之蚍蜉。监察李根源,奔走于烽火之路;[8]县长张问德,受命于鼙鼓之途。

   老骥伏枥,不坠青云之志;年过花甲,还效廉颇之步。德高望重,任县官而无意;义正词严,答田岛而有书。

   [9]召集民众,擂响战鼓;运输弹药,筹集粮秣。奉命军前,八翻高黎贡山;周旋敌后,六迁行衙县署。

   当是时,将军顾葆裕,领预备二师之铁军;师长李志鹏,率三十六师之劲旅。入滇西以游击,选腾北以立足。

   于是,军地团结,兵民互助;长短配合,优拙互补。昼宿夜行,杀倭寇之散兵;晚寐晨兴,灭鬼子之小股。

   山上偷袭,林里埋伏;扬长击短,避实就虚。聚若团火,散若萤光;来如闪电,去如云雾。

   告捷铁匠旁,攻克马面关;[10]勇夺橄榄寨,奇袭林家铺。摸近城郊,收日寇之情报;深入虎穴,探敌营之摆布。

   断其通讯于黑夜,烧其粮草于日暮。暗诛叛徒于空阶,诱杀汉奸于破屋。

   吁嘘!一日数惊,鬼子惶惶而不可终日;百里连捷,军民默默以力挽时局也!伟哉,浩浩中华,巍巍民族。日寇行凶,难逃刼数;中国军民,义无反顾。

   民主人士呼吁,华侨捐助;美邦盟军支援,世界关注。顾问史迪威,开通驼峰航线;将军陈纳德,率领飞虎队伍。

   [11]十一集团军,帅统八师勇屠龙;二十集团军,兵分七路强渡怒、。[12] 速取大尖,兵似天降;攻克唐习,势如破竹。

   [13]立兵入滇西之根基,开仰攻高黎之通途矣!高黎贡山者,横断山脉之余峰,怒江西岸之险阻也!绵延千里,折入缅甸国境;高耸万仞,直插九天云雾。峭壁悬崖,高山深谷。

   峰峦云雾,崎岖风雨;险道岧 峣 ,绝巘突兀。非攀藤无以立足,非附葛无以移步。

   气候变化莫测,地形奇幻难书。雪飞峰巅,热浮山麓。

   藤长葛茂兮,蛇凶兽猛;树高林密兮,气瘴蚊毒。况日寇经营两年,坑道纵横,暗堡密布。

   碉堡式之据点,挡于大道;鼠穴式之兵壕,锁于岖途。鸟巢式之工事,筑于树上;蟹洞式之掩体,挖于山隅。

   远近成网,古时之兵法设防;点面结合,现代之材料建筑。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固也!越高黎贡山者,三大险关,两条小路也![14]北斋公房入腾,马面关为须行之路;南斋公房赴越,大塘子乃必经之途。

   两斋公房,具南北对峙之概;三大险关,构互为犄角之固。当是时,以逸待劳,日寇凭险死守;背水仰攻,我军借势假途。

   于是,将校争先,攀登于有利可用之巅;士卒踊跃,迂回于无路可循之处。或牵制、或包抄,或强攻、或智取。

   五十三军,奇袭大塘子于夤夜;五十四军,克复马面关于晌午。大兵压境,敌阵相继崩溃;缘山挺进,据点次第收复。

   噫!登顶而望,龙川江水似练;临远而眺,腾冲城墙如铸。宝峰山、老草坡,隔江而立;飞凤山、来凤山,相对而出。

   收缩防线,日军兵力集结;固守阵地,鬼子粮草充足。然而,正义在胸,良谋在腹。

   志存雪耻,锐不可挡;势在必得,余勇可沽。速战宝峰顶于晨曦,遽占来凤山于日暮。

3.带有腾字的古诗

   《废居行》张籍

   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乱唯空宅。

   宅边青桑垂宛宛,野蚕食叶还成茧。

   黄雀衔草入燕窠,啧啧啾啾白日晚。

   去时禾黍埋地中,饥兵掘土翻重重。

   鸱枭养子庭树上,曲墙空屋多旋风。

   乱定几人还本土,唯有官家重作主。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卢照邻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

   《玉真仙人词》李白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谢田赞善见寄》王建

   五侯三任未相称,头白如丝作县丞。

   错判符曹群吏笑,乱书岩石一山憎。

   自知酒病衰肠怯,遥怕春残百鸟凌。

   年少力生犹不敌,况加憔悴闷腾腾。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形容“腾飞”的诗句有哪些

   1、《瑞鹤仙·小梅凝秀色》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小梅凝秀色,泛霁霭晴和,春容初透。璿霄降仙格,觉葱葱佳气,先惊花柳。芝兰户牖。庆禀质、天长地久。有当熊避辇,嘉声懿德,六宫居右。

   清昼。文箫仪凤,妙舞低云,缓锵钧奏。香传绣幄,腾非雾,上金兽。愿千龄遐算,三宫慈爱,长享兹辰劝酒。向瑶台阆苑,芳音永嫔万寿。

   2、《瑞鹤仙·一枝苍玉冷》

   年代: 宋 作者: 高观国

   一枝苍玉冷。爱露节霜根,从来孤劲。提携远尘境。自清癯骨力,岁寒心性。登临助兴。甚偏与,芒鞋相称。笑葛洪、陂外腾飞,渺渺水闲烟迥。

   寻胜。拨开林影,斩破苔痕,缓支幽径。分云度岭。待随处、问梅信。任香挑村醑,寒拖夜月,识尽江山好景。扣禅关拗折,归来万缘自静。

   3、《沁园春·元始家风》

   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渊

   元始家风,混物先天,体合太微。运九阳丹鼎,龙吟虎啸,云奔电闪,紫雾腾飞。戏弄骊珠,无间飘渺,光迸流霞照坎离。通玄妙,看余家手段,别有神威。自然掌掘天机。动斡运参罗斗柄随。喝龙泉宝剑,光冲碧落,群魔胆颤,百怪倾危。富国安民,清平快乐,无相真人出世期。书旧诏,赴蓬莱阆苑,物外仙归。

   4、《清调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叡

   飞舟沈洪波。

   旌旗蔽白日精。

   楫人荷轻棹。

   腾飞造波庭。

   5、《送王秘校岭南都讲学》

   年代: 宋 作者: 宋庠

   高才尝负俗,公存此开荣。

   却领淹中学,还为稷下卿。

   槐依乡市绿,风入舞坛清。

   稽古方知力,腾飞自有程。

5.关于腾字的成语有哪些

   腾的成语:

   腾达飞黄 腾蛟起凤 腾空而起 腾声飞实

   腾腾兀兀 腾焰飞芒 腾云驾雾 奔腾澎湃

   骨腾肉飞 雷腾云奔 龙腾豹变 龙腾凤集

   龙腾虎蹴 龙腾虎踞 龙腾虎啸 龙腾虎跃

   龙腾虎踯 龙腾虎掷 慢腾斯礼 薄海腾欢

   飞黄腾达 飞黄腾踏 蜚黄腾达 飞升腾实

   飞声腾实 蜚英腾茂 金锣腾空 驾雾腾云

   兰桂腾芳 慢慢腾腾 毛毛腾腾 起凤腾蛟

   穷折腾 热气腾腾 杀气腾腾 烟雾腾天

   迂腐腾腾 民怨沸腾 热血沸腾 上下翻腾

   士饱马腾 物论沸腾 万马奔腾 物议沸腾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6.含有腾的五言诗句

   《留别岑参兄弟》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书情题蔡舍人雄》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

   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氛昏。泰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

   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荪。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

   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

   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骞。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彼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黄鹤不复来,清风愁奈何。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别离解相访,应在武陵多。

  

  好了,关于“有哪些描写军妓的诗”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有哪些描写军妓的诗”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