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示儿的古诗有哪些 《示儿》古诗词

发布日期:2024-10-05         作者:千千百科网

  示儿的意思是:当自己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自己无关了,唯一痛心的,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原文: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这首诗通过对后代的告诫,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感情,以及对抗金事业的必胜信心。诗人在临终之际,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他关于国家统一的好消息。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示儿》是他在1210年临终时创作的,也是他最后的遗嘱和抗战号召。

  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抗击外族入侵的历史时期。在南宋时期,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参与了抗金斗争。

南宋时期抗金斗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靖康之难(1127年):金军攻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岳飞北伐(1134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了襄阳、郑州等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政府与金朝签订了绍兴和议,结束了岳飞北伐的战争,但也割让了一部分领土。

  楚州之战(1161年):南宋将领刘光世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击败了金军的海上舰队,保卫了南方海疆。

  宋宁宗时期的抗金战争(1194年-1208年):宋宁宗继位后,积极推行抗金政策,组织了一系列的抗金战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示儿》古诗词

  《示儿》古诗词1

   《示儿》原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赏析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陆游作为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一生都致力于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收复中原的信念,虽然频遇挫折,却从来未改初衷,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这首七言绝句是陆游的绝笔,作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也是他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是其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首句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万事皆空,悲哀凄凉之情油然而生。看似平常的话语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第二句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深深遗憾、心有不甘。

   第三句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其披肝沥胆的嘱咐,无比光明磊落,激励人心。

   短短二十八个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时年已八十五岁高龄),其爱国、报国的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与真挚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了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

《示儿》古诗词2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古诗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 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示儿》古诗词3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个又破又旧的茅草屋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咳嗽声和哭泣声。

   屋内,一支快要燃尽的蜡烛正发出最后微弱的光亮,就如同躺在这快要散架床上的老人陆游一样。床上的陆游已经奄奄一息、面无血色了。他吃力的从床上坐起来,看着站在床边哭泣的妻子、儿女和孙子孙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看着已经锈迹斑斑的战袍和宝剑,对儿子说道:“我不能报效国家了,我走后,你一定要忠心报国。”“好的,我一定会的。“儿子哽咽着说道。

   接着,她把孙子孙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贪玩,将来才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啊!”“爷爷,我们一定会很听话,好好读书。”

   最后,陆游看着一直站在床边的妻子说:“我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完成。”陆游停了一下,喘了口气,接着说:“哎——,我马上要走了,可我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这是我最大遗憾。我走之后如果哪一天国家统一了,你叫儿孙们一定要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好的,我们一定会告诉你的。”儿孙们同声应道,这时妻子已经泣不成声了。

   陆游还怕他们忘记,还叫儿子拿来纸和笔,由他口述,叫他的儿子记下了他的千古绝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古诗词4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意“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示儿的古诗

  示儿的古诗:

  示儿?- 百度汉语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韩愈作《示儿》诗,元和十一年,作《符读书城南》。后世对退之示儿诗争议颇多。如苏东坡称“退之示儿云云,所示皆利禄事也”。邓肃:“用玉带金鱼之说以激之,爱子之情至矣,而导子之志则陋也。”

  后世反驳的说法也很多,如朱彝尊说《示儿》“率意自述,语语皆实,亦淋漓可喜,只是偶然作耳”。黄震称《符读书城南》“亦人情诱小儿读书之常,愈于后世之伪饰者”。一韩愈有一首《南内朝贺归呈同官》,作于任国子祭酒时,也有人认为是在任京兆时作。

  诗中也有同《示儿》一样的自述自己地位荣耀的内容,“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晃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似在庆幸自己的处境,但全诗实是自责自贬的反思,“责贬处又是忧谗畏讥,要皆不得志之词”。

  韩愈几次因直言被贬,故不能不常畏人祸,居高位时亦然。然而细考韩愈前此几年同样自述“利禄”的《示儿》诗的创作背景,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又可知韩愈不仅畏人祸,也畏天命,而其畏天命又源于对亲情的眷恋。

陆游示儿的古诗

  陆游示儿的古诗如下:

  示儿:

  作者陆游朝代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赏析

  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古诗示儿,里面有没有多音字,有的话请写出来

  示儿

  陆游 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知----也念zhi四声 和智慧的智通用 比如: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zhi 四声)也

  空---kong 一个读音是一声 一种读音是四声 。 比如天空 读一声 。空闲 读四声

  见--jian四声 见面 。 xian四声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王--wang 大王 国王 读二声 。 王天下: 读四声 作动词用 就是称王(征服)天下的意思

  好了,今天关于“关于示儿的古诗有哪些”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关于示儿的古诗有哪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