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祗掩关。
2. 明月鉴重帏,凉风吹绮疏。
3. 明堂再续周王礼,宣室能容贾谊狂。
4. 明月炤沧海,清辉盈此时。
5. 明车拂天罡,白日驻轩盖。
6. 明月不可招,流光入堂中。
7. 明月出东岭,照我窗牖间。
8. 明窗棐几净炉薰,闲阅仙书小篆文。
9. 明星夜生角,远倚紫垣中。
10. 明星祠前夜通火,此外祠官闭坛坐。
11. 明远楼前湖水连,月中相对两苍然。
12. 明河流影散云霞,南斗离离北斗斜。
13. 明月转西壁,歌筵渐徙东。
14. 明月窥彤管,双星直罽軿。
15. 明公枉珍遗,开缄霜雪色。
16. 明月出天东,团团历东井。
17. 明峰与芳岸,进退相摩行。
18.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绛河。
19. 明月翔云汉,何心众忧喜。
20. 明时扈圣廿年余,始得衔恩谢直庐。
21. 明月为我至,终夜与徘徊。
22. 明朝春仗当行乐,刻燕催花掷万金。
23. 明月满庭树,与子步清影。
24. 明明采石兵前样,参赞归来即近臣。
25. 明庆晓班催百辟,钧容仙部下层霄。
26. 明月池边酌玉罍,玉罍未倒玉山颓。
27. 明道二年同夏课,四人两举尽登科。
28. 明发辞吴会,移舟夜淹泊。
29. 明日城东看杏花,丁宁儿子早将车。
30. 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
31. 明河如练月娟娟,坐对清光只自怜。
32. 明时尚文不尚武,屈膝低眉谁比数。
33.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
34. 明光漏尽晓寒催,长乐疏钟度凤台。
35. 明月帐中泣,悲风营外歌。
36. 明河拖天玉绳远,新月掏云银甲浅。
37.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38. 明朝又上阖闾城,江上春潮一舸轻。
39. 明星烂烂回银河,紫微宫中瑞气多。
40. 明姿靓服严妆乍,垂手亭亭俨图画。
41. 明去暗来,三头两面。
42. 明岁花时,何处谩相忆。
43. 明月光中与客期,一年秋半两圆时。
44. 明旦觅船湖上去,西村桃李淡春烟。
45. 明年寿酒君王劝,知有传宣敕使来。
46. 明光辅相,天地保长年。
47. 明时玉帐恩相续,清夜钧天梦更长。
48. 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
49. 明岁端阳时节,人在薰风殿阁。
形容忽明忽暗的诗句
1. 关于明墙暗壁诗句
关于明墙暗壁诗句 1.和墙有关的诗句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墙西明月水东亭,一曲霓裳按小伶.---白居易
刘家花
---白居易
刘家墙上花还发,李十门前草又春.
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
即目
---韩偓
书墙暗记移花日,洗瓮先知酝酒期.
须信闲人有忙事,早来冲雨觅渔师.
寄郑补阙
---罗隐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
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
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别友人
---黄滔
莫恨东墙下,频伤命不通.
苦心如有感,他日自推公.
雨夜扁舟发,花时别酒空.
越山烟翠在,终愧卧云翁.
夏日城中作二首
---齐己
三面僧邻一面墙,更无风路可吹凉.
他年舍此归何处,青壁红霞裹石房.
竹低莎浅雨蒙蒙,水槛幽窗暑月中.
有境牵怀人不会,东林门外翠横空.
2.与明与暗有关的名人名言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名言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改革,第一着自然是扫荡废物,以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到诞生的机运。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伟大的心胸,应该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评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不耻最后"。即使慢,驶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目标。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艰辛。
轻敌,最容易失败
3.关于明字的诗句
《宫词》(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长相思》(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两句句诗
日暮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平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在作者杜甫的诗中常能发现精心锤炼的句子,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老艺人,能雕出纹路精美细致、而又气韵横生的木雕一般。这两句便是如此,作者将词序有意倒置,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调换字词后,声调更加铿锵,而且使得“石”与“泉”、“草”与“露“的连接更为紧密、融为一体,原本无奇的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5.描写房间的诗句
1 淡淡的檀木香充斥在身旁,镂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细细打量一番,身下是一张柔软的木床,精致的雕花装饰的是不凡,身上是一床锦被,侧过身,一房古代女子的闺房映入眼帘,古琴立在角落,铜镜置在木制的梳妆台上,满屋子都是那么清新闲适。
2 房间当中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卧榻是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的拔步床。给人的感觉是总体宽大细处密集,充满着一股潇洒风雅的书卷气。
3 缓缓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竟是粉**的帐幔,暮色微凉。头顶是一袭一袭的流苏,随风轻摇。
不适的动了动,却发现身下的床榻冰冷坚硬,即使那繁复华美的云罗绸如水色荡漾的铺于身下,总是柔软却也单薄无比。不时飘来一阵紫檀香,幽静美好。
榻边便是窗,精致的雕工,稀有的木质。窗外一片旖旎之景,假山,小池,碧色荷藕,粉色水莲。
不时有小婢穿过,脚步声却极轻,谈话声也极轻。 4 正门五间, 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Н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5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
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红快绿”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
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
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
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6 整个房间都挂满了用金花点缀的深红色土耳其织锦。在房间的凹处,有一样长沙发模样的东西,上面放着几把阿拉伯宝剑,剑鞘是镀金的,剑柄镶嵌着一颗颗晶莹夺目的宝石;从天花板垂下一盏威尼斯琉璃灯,外形和色彩都很迷人;脚下踩的是能陷至脚踝的土耳其地毯;数道门帘垂落在门前,另有一扇门通向第二个房间,里面似乎被照耀得富丽堂皇。
7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8 整个房间都挂满了用金花点缀的深红色土耳其织锦。
在房间的凹处,有一样长沙发模样的东西,上面放着几把阿拉伯宝剑,剑鞘是镀金的,剑柄镶嵌着一颗颗晶莹夺目的宝石;从天花板垂下一盏威尼斯琉璃灯,外形和色彩都很迷人;脚下踩的是能陷至脚踝的土耳其地毯;数道门帘垂落在门前,另有一扇门通向第二个房间,里面似乎被照耀得富丽堂皇。 9 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墙角边放一张简单的床铺,一头是棋盘格花纹的帐幔,另一头却只有粉刷的墙壁。
地下铺着泥砖,真是一尘不染,但是很潮湿,好像上回冲洗以后,再也不肯干了。地下室的窗口对着街道,因为怕小孩子们扔石头,装上一面百叶窗,又挂满了从篱笆上,沟渠边和田野间采来的奇形怪状的野草,……。
那屋子里到处挂着药草,光线也受了障碍;药草在风干的时候,随着散发出一种不大好闻的气味。 10 这个房间陈设很简单,但却很华丽。
房间是圆形的,靠壁,有一圈固定的长椅。长椅上,墙上,天花板上,都铺钉着富丽堂皇的兽皮,踏上去像最贵重的地毯一样柔软;其中有鬃毛蓬松的、阿脱拉斯的狮子皮,条纹斑斓的、孟加拉的老虎皮,散布着美丽的花点的、在但丁面前出现过的、卡浦的豹皮,西伯利亚的熊皮,挪威的狐皮;这些兽皮都一张叠一张地铺得厚厚的,似乎就像在青草最茂密的跑马场上散步,或躺在最奢侈的床上一样。
11 阴暗的窗子面临着同一个庭院,装着同样的栅栏,栏杆间结着一个也许有二十五年之久的蜘蛛网,那一块用了二十五年、本来是绿。
6.赞美壁画的诗句
1、《狱中见壁画佛》 唐·刘长卿 不谓衔冤处,而能窥大悲。
独栖丛棘下,还见雨花时。地狭青莲小,城高。
2、《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唐·岑参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
3、《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唐·皇甫冉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黛中分远近,笔下。
4、《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 唐·卢纶 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
利物得双剑,为儒。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唐·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6、《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7、《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唐·孙逖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8、《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 唐·李颀 片帆浮桂水,落日天涯时。
飞鸟看共度,闲云相与迟。长波无晓夜,泛泛。
9、《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 唐·李收 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
映筱多幽趣,临轩。10、《观壁画九想图》 唐·包佶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11、《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唐·高适 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
12、《题礼上人壁画山水》 唐·钱起 连山画出映禅扉,粉壁香筵满翠微。
坐来炉气萦空散,共指晴云向岭归。
13、《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唐·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14、《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 唐·朱湾 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
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阴深方丈间,直趣。
15、《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 唐·羊士谔 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今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
16、《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唐·李群玉 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高情。
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
17、《传经院壁画松(一本题上有西蜀净众寺五字)》 唐·郑谷 危根瘦尽耸孤峰,珍重江僧好笔踪。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
18、《壁画折竹杂言》 唐·吴融 枯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19、《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 宋·陈师道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
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路从沙觜断,人自。
20、《又和原甫省壁画蟹》 宋·韩维 天工不为神,众物自我具。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
如依石穴出,尚想。21、《新繁县法要院孙太古壁画罗汉》 宋·梅挚 绝艺知君少,谁怜太古踪。
佳名吾党出,逸格彼苍钟。山狖遥偷菓,田衣。
22、《依韵和促庶省壁画山水》 宋·司马光 画工执笔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勿惊秋。
23、《西壁画松》 宋·宋祁 数株森立写皴坚,霜骨鳞肤千万年。
秦帝从官徒自苦,取封不及大夫贤。
24、《玉堂壁画》 宋·宋绶 忆昔唐家扃禁地,粉壁曲龙闻曩记。承明意象今顿还,永与鸾坡为故事。
25、《壁画竹鹤》 宋·袁说友 风月寒窗寂,丹青半堵开。
南墙看俨立,华表认归来。邈想风声唳,求栖。
7.关于幽径的诗句
遣兴作者:朱右幽径何逼侧,蔓草没行路。
此生苦不辰,出门畏多露。迟回蒙山居,仿像商颜步。
藉藉春花萎,冉冉芳年度。寄语素心人,朱颜恐非故。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作者:张掞萧溪先生乐山者,结屋临溪颇幽雅。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层阁忽从天际来,飞泉远自峰头泻。半山云气千峰白,满谷霞生万岩赭。
野桥日落行人稀,幽径花开知者寡。萧溪闲居昼多暇,坐对此图看不舍。
平生况复能食力,春作锄犁躬自把。短蓑朝耕陇上云,长檠夜落书边炧。
有时归来面盟鸥,鲸吸春醅知几斝。登高或着谢傅屐,带酒何妨远公社。
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醉中邀我赋长篇,老我才疏不堪写。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沧浪池作者:张田沧浪池上水,无日不东流。披竹寻幽径,携壶趁小舟。
杂花分两岸,丛树掩双丘。旭日金波乱,微风碧雾收。
登临增慷慨,笑语漫夷犹。野老闲相过,渔人自对讴。
芙容晴彩落,菡萏晚香福乐事连长句,忘机狎众鸥。时逢采芹士,为说故园秋。
翠影侵棋局,晴光漾酒瓯。醉深偏缱绻,义合愈绸缪。
席故儒官冷,堂升弟子优。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
画鹢行将去,骊驹唱未休。柳疏萦马首,帆饱出江头。
别思随烟浪,悬怀倚柁楼。山昏云尽宿,林暮鸟相投。
今夜中吴月,分光照薄愁。中秋西湖社集分韵得齐字一百韵作者:虞淳熙白月青莲社,文星远聚奎。
长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峦色三台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须会女,张鹿不躔氐。明圣依才子,清光鉴羿妻。
占应传太史,道或问王倪。虎观高呈瑞,明堂上布缇。
闵吴通寄象,汉魏忘筌蹄。反坫提牛耳,流芳抉麝脐。
坛中夸倚马,云外唤驱鸡。士行标银管,朋簪合玉笄。
葱裾看楚楚,珠履亦媞媞。各上登仙舫,都升取月梯。
当筵虹气绕,摇笔日华迷。多尔词连郢,偏予懒似嵇。
空山知隔世,幽径不成蹊。人语惊同狖,仙方未化羝。
疏狂憎眼白,沉瘵恨形黧。剑匣还诸将,诗囊脱小奚。
书将焚石砚,药每进刀圭。月殿俄招入,瑶田忽梦犁。
中秋张宝镜,大睡揭金鎞。放舸飞青雀,横霄截素霓。
篁开天浩荡,萍集水排挤。乍见欢初识,重逢意转凄。
艺林聊逐鹿,皇路恐歌骊。特达罗璋玉,尘挨侧甑窐。
肯来非偃蹇,早至任提撕。贯斗抛槎蘖,凌云舍曲枅。
时情讥廓落,交道愿深缔。便附追风骥,惭为尺泽鲵。
逍遥出严户,唱和沸螗。竞说船邀客,翻成车载鼷。
芙蓉差薛荔,萧艾杂丹荑。东鄮瞻眉彩,西吴让齿齯。
幔亭来羽服,桂艇隐芳袿。玉俎红虬脯,雕盘苍鹿臡。
牵丝和藕汁,腾馥脍橙齑。绝粒杯余,长斋匕进篽。
祥风欣习习,吉事正折折。商祝烧罾缴,西慈折箭錍。
列笾仍割席,净几复吹軿。佛大三灾离,王明五福禔。
无天飞羽爵,有室贮空。茶灶烟留浦,行厨火照烓。
菰香登碧沚,芹冷到青泥。享共伊蒲馔,希传芝术畦。
冲风穿绮縠,击浪碎玻璃。荇乱沉云绿,芦寒觉雨澌。
锦塘飞盖荫,绣陌紫骝嘶。醉客争呼雉,渔童巧置罤。
遥江闻白马,隔叶尚黄骊。渔市忘暄杂,村家想勃溪。
桥车迎藓合,墩酿带花赍。游侠夸银勒,婵娟敛象篦。
荷枯愁委盖,杨老叹生稊。兰桨金沙倚,花门翠袖携。
笑陈青玉案,齐拍白铜鞮。彩烛融珠凤,红英拥木犀。
儿童窥野竹,乐部戏园梨。越调时分队,游缰半倚龠。
主人犹按节,年少慢相诋。朗阁明朱黛,深岩答鼓鼙。
优昙停佛曲,烟树倏乌啼。轮转清虚府,光含桃李堤。
辉辉掩蟾兔,皛皛误凫珣。露重沉丹幌,绳移揽赤绨。
中宵捐梦寐,午夜失昏黳。藻艳开笺素,锋寒莹祼鹈。
玄珠投赤水,毫相涌招提。极浦回霜练,高亭覆雪膋。
孤山迷放鹤,鹿苑恍惊麑。榆白金天晓,枫青霁色{雨夷}。
夜光仍结佩,流火复生锑。斜汉倾幽渚,凉云锁碧闺。
芸来台上妾,娥影水中捴。纷逐乘鸾伎,闲销吐穗猊。
锦心人共剖,月胁孰能刲。韵借吴仙谱,歌分子建题。
家家丽东壁,小小忆南齐。伐木思嘤啭,编苕类滑稽。
雅宜师杜甫,险欲逼昌黎。大笑方为道,知雄未是溪。
喜新硎发刃,难解佩多觿。结好鱼投水,逃名蚋厌醯。
情偏采菖罝,嗜僻味鲜。不道攒眉入,虚疑闭户栖。
神交宁强比,调叶岂终暌。气合肩差并,诗成手互批。
敢攀龙振翼,愧杀马奔沴。游倦吟劳止,形疲唱简兮。
同人那可避,上帝讵方侪。直是烟霞病,何缘福禄膍。
积香欣受饭,攻玉且收{殹石}。水宿离鸥鹭,山栖混鳖鴺。
归林石齿齿,反驾草萋萋。回首怜争长,飞神拟上跻。
少微盟已定,身隐大湖西。同邹侍讲诸公游长春宫故址(四首)作者:王直端居文墨暇,郊原风景融。
爰与众君子,游眺出崇墉。崎岖清涧阻,逶迤幽径通。
靡靡众草绿,茸茸杂花红。稍穷林野趣,遂造羽人宫。
鸾笙绝遗响,飚轮不可逢。颓址剥文础,阴廊落绮栊。
因悲昔时士,翘首希方蓬。¤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作者:王叔承范生有约登翠微,天台雁荡余当归。
山中鹤翎堕仙氅,秋风赠我逍遥衣。衣作逍遥游,歌酬缥缈句。
江帆昨泛东西九,洞府微茫在烟树。张公乘驴出溟渤,青山迸作神仙宅。
幽径杳相迷,颠崖险如瑽。七日混沌开,千年人世隔。
一窍深悬窈窕。
8.关于题壁诗
题壁诗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如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
大致可分如下类型:
第一,政治抱负。这类诗大多对现实不满,不平则鸣。
《题壁》宋无名氏
白塔桥边卖地经,
长亭短驿最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
不较中原有几程!
第二,生活困难,乞求得到社会赞助,题诗于壁,广而告之。
有的甚至带有商品性质,题诗者据以牟利。
据清厉鹗 许洞别出心裁,举办题壁诗展览,得到一笔经济收入。
第三,志趣爱好。有些诗颇富哲理,堪称警句。
据《宋诗纪事》上诗用两个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暴发户往往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而老老实实循序渐进的人却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第四,发思古之幽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唐代宰相王播出任扬州刺史,题诗于壁:
上堂已了各西东,
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里尘扑面,
如今始得碧纱笼。
关于人心黑暗的诗句
1.形容黑暗的诗句
描述“黑暗”的古诗句:
1.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释义: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2.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释义: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4.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释义: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5.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释义: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6. 《贺新郎·九日》
宋代: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释义: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
7.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释义: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8.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宋代:陆游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释义:忽地一声轰鸣,我的天坛藤杖化作赤龙飞腾;雷声隆隆,大雨倾盆,四边山峰一片昏沉。
9. 《醉落魄·咏鹰》
清代:陈维崧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释义: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10.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宋代:唐庚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释义: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2.有关黑暗的诗词1黑暗诗篇
谁在凌晨两点独坐在黑暗里
谁就是
一页无人阅读的海洋
谁就是星星
正不远数亿光年奔赴的
疲倦天空
谁就是
花朵,这春天的宗教
已从眼睛的教堂撤走的
孤独的信徒,看
连唱圣诗的蜜蜂和蝴蝶也已离开
耳朵的旋转大厅
谁就是
那一直走在时间前面
碎塔成沙
构思一出过时悲剧的
独行者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在深夜
练习自说自话
声音谦虚得如同怀揣
万物的意志
2平生不会相思,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怨苍天变了心——一首歌
如果让我遇见你 而你正当年轻
用最真的心 换你最深的情
如果让我遇见你 而我依然年轻
也相信永恒 是不变的曾经
如果让我离开你 而你已能平静
只愿你放心 也不要你担心
如果让你离开我
假装我也平静
就算是伤心
也当作是无心
时空阻隔岂止长路迢迢
情丝缠绕岂是长发飘飘
那红尘俗世的人为什么
总是多情惹烦恼
本是云该化作雨 投入海的胸襟
却含着泪水 任孤独的飘零
本是属于我的你 同把人生看尽
却无缘再聚 怨苍天变了心
3.描写“心灵黑暗”的现代诗有哪些《青海湖》
这骄傲的酒杯
为谁举起
荒凉的高原
天空上的鸟和盐 为谁举起
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
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
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
一只骄傲的酒杯
青海的公主 请把我抱在怀中
我多么贫穷,多么荒芜,我多么肮脏
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
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
蓝色的公主 青海湖
我孤独的十指化为天空上雪白的鸟
1988.7.25
《青海湖》是海子后期的作品,这是一首好诗,调子温柔含蓄,即保持了语言的开放状态,又具有诗歌节奏的自然韵律美。
青海湖是水,是母性的,寂静而永恒,充满了东方的气质(请参阅《但是水、水》原代后记),海子奇特地把它想象成为酒杯,酒是粮食的精华,是大地中生长的生机的精华。如果说水是宁静的,那么酒就是热烈的、直觉的,代表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动。正如在《酒杯》中海子写道,“酒,石头的牢房囚禁又释放的满天奔腾的闪电”。
的一段中,“一只骄傲的酒杯/青海的公主 请把我抱在怀中”,海子还把青海湖比作公主。公主是纯洁的象征,海子用纯洁修饰青海湖,并渴望沉如其中,表明他对纯洁的美的渴望。“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太阳是真理和秩序的化身,也象征着诗人渴望的诗歌的极至——诗和真理的合一,在这首诗中,“太阳”包含这些含义。青海湖从太阳中来,表明它是真理的种子。
“荒凉的高原”,点明高原是荒凉的,相对于青海湖的水来说,高原就是土地,是更接近天的土地。高原是荒凉的,大地也是荒凉的。海子用荒凉修饰高原,却用“肮脏”修饰家乡,“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诗人此刻远离了肮脏的家乡,更渴望让自己也不在肮脏,不再荒凉,他要投入到纯洁的青海湖中,让纯洁的水洗净自己的污浊。
诗歌的第三段写道:“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像《春天,十个海子》一样,“儿子”就是分裂出来的抒情主体,这样的例子还有诸如“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黑夜的献诗》)等。家乡的肮脏带来的是海子(抒情主体)的肮脏和荒芜,肮脏可以让纯洁湖水去洗净,但是荒芜,即使有了纯洁的湖水,又有什么用呢?《祖国或以梦为马》中,抒情主体说自己是“空有一身疲惫”,一事无成,而虚度的生命是最不能容忍的。与其在荒芜中生存,不如庄严的死去(11、8、1986的日记,对克力斯多夫的描述)。荒芜意味着徒劳,对真理和家园追寻的失败。投入青海湖中,一方面是渴望洗净自我,另一方面则是对一事无成的殉道,庄严的死去。
第四段中,海子渴望真理中最纯洁的部分洗涤自己,渴望寻求纯洁和真理。在海子抒情的这一刻,眼前是多么美好。但是,“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这句说明,这些纯洁的东西依然不能完全洗去他心中的黑暗,这种纯洁和美好,只能保持“片刻”的时光。这样说来,清洗自我还有什么意义,追求纯洁还有什么意义!他终于会对纯洁产生根本性的怀疑,对神圣的秩序和真理产生怀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春天,十个海子》)第三段“儿子”是抒情主体的自我分裂,代表诗人在现实世界(“家乡”)的肮脏的部分。在肮脏的世界中,洗涤自我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诗人将自我分裂,渴望寻找真理的途中的那个自我能够得到纯洁的洗礼。这种分裂是一种妥协,但是即使是妥协,这部分自我得到的也依然不过是片刻的幸福。为什么只能是片刻?是内心黑暗太多无法洗净,还是挂念“家乡”肮脏的自我不能释怀?无论是那种解释,他分裂自我的倾向在此时就已经露出端倪,最后终会变成“十个海子”。最终,他也许会毁灭肮脏的那一部分,也许,这是追求纯洁的唯一办法。
《青海湖》写得是母性的水,纯洁的青海湖,但是其中却暗含着,抒情主体已经发现纯洁和真理已经无法让其获得长久的幸福。他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投入到清澈的湖水中,完成一次庄严的殉道;另一方面,就是分裂自我,力求能让自我的一部分获得安宁。然而这些,都失败了。抒情主体这种貌似优雅实则痛苦的追寻的诗篇终将会走向《黑夜的献诗》和《春天,十个海子》这样的挽歌。
4.描写心灵黑暗的现代诗我不会去看云
回想我们来世时轻飘的样子
我不会去看流水
忍受满腔鹅卵石的光黯然失泪
只有夜低挂在我的头上
仿佛海洋中一只泡沫的衰亡
不远处那衰老的窗口
像一面在战场被击败的旗子
夜半钟声 我的手
在灯在飞舞 一只老鸭
----这古老时代的吉祥物
伫立在我的木阁子上
四周的摆设又一次浮现
我不禁满面灰尘
停尸间这闪光的一幕
照亮了许多人全部的一生
我愿从此杳无音讯
在城市每天鲜美的报纸上
搜寻电车上飞弛而过的扶手
我会从此面对阳光
在不锈钢的刀片上
顾影自怜 你不必等我
风雪茫茫的荒草地
5.描述黑暗的古诗句《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出处辛弃疾的《鹧鸪天》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是作者中 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 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类似的句子还有: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
6.形容黑暗的诗句有哪些1、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2、舟夜书所见清代: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3、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代: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4、贺新郎·九日宋代: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译文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
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
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
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
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
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
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5、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清代: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译文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7.关于黑暗的古诗渔家傲作者:梵琦 朝代:元 体裁:词 听说娑婆无量苦。
死生总作轮回主。六贼操刀为伴侣。
同居住。何曾顷刻抛离去。
功德天和黑暗女。两人最是难相聚。
有智主人俱不取。依吾语。
从今更莫登门户。送乔施州作者:苏轼 朝代:宋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胡人谓犀为黑暗。
)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乔受知于吴丞相,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 )八月十五日过蓬豀书净戒寺作者:李新 朝代:宋 瓦冷云埋殿,灯长黑暗沙。
药灵闲草木,蔓走古龙蛇。 石佛随山老,松梯转路赊。
门前溪水浅,无处问仙家。病起五首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 越境迎医伎又穷,残骸奉施与天公。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大茅峰作者:梁栋 朝代:宋 诗词: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
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 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
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 颠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
神光不破黑暗恼,山鬼空学离骚吟。 我来挽仰一慨慷,山川良昔人民今。
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 医眼作者:释慧开 朝代:宋 开黑暗门,通向上窍。
内外障除,神光独耀。
也谈对联的「起承转合」
也谈对联的「起承转合」
诗的起承转合
古人写诗讲究章法,把律诗、绝句的布局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份。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对此加以总结:“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他认为,起承转合之间有着辩证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和“转”皆兼顾“起”与“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因此,这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举个例子,如王维的五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的首句说,红豆生长于南方,次句借问春来又发出几枝,第三句希望友人摘取,最后说,红豆能引起人们的相思之情。四句诗,起、承、转、合,十分清楚。
联的脉络
既然诗有起承转合,有人问对联是否跟诗一样,也有起承转合呢?我想说,所谓的起承转合,其实指的就是“脉络”。诗有诗的脉络,联有联的脉络。但因为整体结构的不同,联的脉络和诗的脉络在某些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
诗,绝句或者律诗,不管是四句还是八句,这几句都是一个整体。就像写文章一样,从前往后,开头、中间、结尾,脉络很清晰。而联,可能是两句,还可能是多句,但不管是几句,联的架构其实就是两部分:上联跟下联。上下联要互相对仗,要分成两个部分悬挂或者展示。正因为联有这个独特的结构,它的脉络和诗的脉络就不太一样了。
联的脉络安排,以我个人经验,大致可以有如下几种模式:
壹,上下联平行表达,统一为立意服务。
这种脉络安排,在对联中很常见。通常是上联表达一件事,下联表达一件事,这两件事或者互相对照,或者互相对立,但本质上是统一为立意服务的。我们看几个例子。
苏振学宅(李向隅)
芳树满庭,如勾新酿;
青藤覆瓦,时落古欢。
此联纯写景,题目是写一所宅子,那么联的整体立意肯定是围绕着宅子的特点来写了。那么作者抓取了两个意象来作为上下联的切入点:一个是树,一个是藤,这两点都是作者所见。上联写庭院里都是树,那种翠绿的颜色仿佛是新酿出来的酒一样,让人沉醉;下联写青藤长得很高,盖住屋顶的瓦片,并且不时地落着花。古欢原指老朋友,而此处的表达可以用一种近似通感的感觉来理解,青藤的花儿一串一串,偶尔落下来,确实有一种古意的美好。此联就是典型的上下联平行结构,上下联各写了一个景物,合起来表达作者对这所宅子的幽静古朴而又生机勃勃的由衷赞叹。当然,上下联虽然平行,但不是割裂的,作者用一“新”一“古”两个对仗很亮眼的字,把上下联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突显出对联作为一种对仗文体的形式之美。
王昭君(陆天泓)
骚情何必多,比大漠中原,小女子自知冷暖;
颂论直须少,使高居远定,上将军岂让琵琶。
此联写王昭君,上下联也是并列结构,分别从“骚情”和“颂论”出发去表达。上联的意思说,对于她被嫁到西域这件事儿,大家也不必太矫情,哪里好哪里不好,她自然是知道的。下联的意思是,也不用觉得王昭君有多伟大,其实保家卫国这件事儿,根本上还是得军队去干啊,他们可比一个小女子厉害多了。此联一反通常观点而写出新意。脉络上也是上下联并列,而从形式上,作者用了“多”“少”、“小女子”“上将军”这样的一正一反的字眼安排,使上下联的表达无形中对立统一起来,张力便也产生了。
可以说,上下联联意并列这种形式,是我们写联最常见的一种脉络安排。正是因为对联独有的上下联对仗的结构,这种脉络安排就非常便于我们安排立意的表达。上下联互相独立而又有着内在的联络,从而形成了整体立意的表达。
在运用这种脉络安排的时候,要切记,上下联不能割裂开来,上下联不能完全各说各的,互不搭噶,一定要把上下联作为整体立意观点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并列而又互相补充或者一正一反,来为立意服务。
贰,上下联势同流水,一气呵成。
这种脉络结构基本类似我们所说的“流水对”。上下联的表达并不是并列的,而是顺势下来。我曾在对联的构思十二法中讲到过这种方法,基本是一样的。这种手法比较考验作者的语言驾驭功底,因为安排不好,就很容易让联的气脉变得很熟滑。上下联要成流水,必须要脉络一贯到底。如果不能一贯到底,则很容易越来越弱,不好看。举几个例子。
镇江甘露寺(鄂容安)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此联是最典型的流水对,完全是从联意上的流水承接,让人读完以后,有恍然大悟之感。
故乡(轻雪)
风物已全非,不知粱间旧燕,江上孤帆,得栖何处;
浮生无所住,每疑隔水青崖,笼烟村树,便是家山。
此联上下联也基本是流水之势。上联起句写所见到的家乡景物全非,便心生疑问,梁燕和孤帆能停留在哪儿呢?其实这问,也是替自己问,自己的心也无所栖处了。联紧接着便写“我”,家乡、他乡,皆无所住,现在经常仿佛看到那类似家乡的景色,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表达出一种对故乡的精神寄托。上下联的意思基本是顺接的,中间并无割裂。
从上面的联可以看出,流水对可以是非常“湍急”的水,这种一般在比较短的联中可用。也可以是比较“悠远”的水,上下承接不疾不徐,从联意上顺势而为,自然过渡,而意思是一脉相承,这种适用于一些长一点的联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脉络安排,就有点跟诗的起承转合类似。比如第一联,上联可以看做是起,下联则是转。第二联,上联第一句是起,二三句是承,下联第一句是转,二三句是合。也就是说,上下联虽然在形式上是对仗的,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断开,是一脉相承地去完成整体立意的表达。
叁,上下联各有侧重,但在某些地方联意有呼应。
此种脉络安排,区别于第一种上下联在联意上完全并列的形式。这种安排,上下联的表达各有所侧重,基本是并列的形式,但是从意思上看,往往下联的结尾跟上联起首有呼应,或者下联的起首跟上联的结尾有呼应,从而使上下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举几个例子。
莫愁湖(金锐)
粉黛六朝香,依稀飞燕垂杨,裙屐重游微醉客;
烟波今日局,说甚劫灰宿草,英雄尚有未抛棋。
写莫愁湖联,一般不能抛开英雄、儿女这两个因素。此联作者也是如此,上联写“粉黛”,下联写“英雄”,联意基本是并列的感觉。然而作者在处理的时候,却没有把上下联联意完全独立起来。上联起句怀古,后二句则写到自己的游踪,“裙屐重游微醉客”,说明自己是在微醺的时候来游览此湖,并且从飞燕垂杨想到了“粉黛六朝香”。而下联起句则承接上联末句而来,我在此游览,看到了眼前的烟波,这烟波就仿佛今日的时局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后二句再承接下去,回到怀古的方面。可以说整联上下联脉络很清晰,而其中又有些曲折回环之手法。
甲秀楼(一脉花香)
楼乃千古佳人,得南明一水、静以相偎,共伴鳌头待知己;
我原九州过客,看远近诸峰、呼之或出,欲携云外隐仙踪。
此联是我写甲秀楼的,联的总体脉络是上联写“楼”如何,下联写“我”如何。但是在表达过程中,上下联又有互通互补之处。首先上下联的二三句不管是从楼的角度去写还是从我的角度去写,其实是合起来描写了甲秀楼所处的环境之“幽美”。下联的结句也是呼应上一联的起句和尾句的,因为楼美得像一位佳人,在等待知己,而我自己感觉就像她的知己一样,想把她带到那美丽的山峰之间去隐居起来。整体表达了楼的美以及我对楼的喜爱。
从上述两联可以大致看出,这种脉络安排,上下联在各自相对并列的表达中还有互相渗透。不管是承接也好,还是照应也好,都是为了使整体的表达更丰满、更立体而做的安排。切记这种安排不能太过于混乱和纠结。如果那样的话,就显得脉络不清晰了。
肆,长联上下联内各自的脉络安排。
上述几个方面是讲的对联整体的脉络安排可以怎么做。那么也要讲一下上下联单比的脉络怎么安排,尤其是长联。短联的话,一句或者两三句,比较好处理,也不容易写得纠结。而如果上下联单比的句子到了四句以上,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其脉络问题。
上下联单比的脉络安排,是可以参考诗的起承转合的。当然,因为很多时候,单独的上联或者单独的下联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立意表达,因此在脉络安排的时候,起承、转合往往会区分的不那么清晰,有时候在一两句之内就完成了起承或者承转或者转合。但不管怎样,这种似承转合的思维是要有的,因为它代表着句子之间的逻辑和张力。如果忽略了起承转合,要么句子逻辑不清楚,要么句子之间很平,缺少起伏,缺少呼应,那都会使表达不够。举几个例子。
扬州鉴楼(破茧成蝶)
斯楼何所有,户牖排云,檐楹横斗,翛然与说神仙,宜唤起百八钟声,淹留灯火;
一炬太无聊,残灰未烬,弗日即兴,诚为后来鉴者,不妨以两三坏壁,点缀乾坤。
此联单比算长了。但是我们看作者对单比的脉络安排。上联第一句是起,设问,问斯楼到底有特别,二三句承接,描写其气势,“户牖排云,檐楹横斗”,后面三句基本就是转合了,按说这么美,应该是神仙住的地方,但是我却觉得应该有百八钟声来唤醒某些人的“神仙”之梦。脉络很清晰。下联也是如此。第一句起,二三句承接,后三句也是转合。这样安排,虽然句子很多,但不会觉得不顺,也不会觉得很滑,而是有张力在其中。
岳阳楼(窦垿)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是一副很出名的岳阳楼联。虽然长,但读起来酣畅淋漓,其原因就是作者脉络安排得很清晰。我们看上联,起句就是起,问楼奇特在哪儿,后面三四五六四个自对句则是承,来解释其奇特之处。再后面四个问号,则是转了,前面说的这些诗人啊、儒者啊、官员啊、抑或神仙啊,他们都来过,然而呢?结两句,合。这些人都已经作古,而现在只剩下我在这潸然泪下。让人顿生一种苍茫之意。下联脉络亦是如此。
因此,我们说,不管你上下联用的什么脉络安排,单比句内的表达,一定要做到起承转合非常符合逻辑。只有这样安排好,才会使整体的联的所谓“气脉”畅通。如果连单比的脉络都不曾梳理好,那更不用谈上下联的处理了。当然,在安排句子之间脉络的时候,也要注意,起承转合,不是顺口溜,不是一滑到底。这四个字代表的是张力。而这种张力,往往需要文字、架构、思力等各种因素统一交织才会产生最大的效果。这种处理能力,自然是考验写联者的综合实力了。
律诗起承转合,中间承转是两副对联浅谈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展开来说,起承转合就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万事开头难”。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络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 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 *** 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尾往往是诗歌的 *** ,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格律诗是唐人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相对与古体诗来说,格律诗增设了许多附加的限制,它不仅在韵律上有严格的规定,在格式上也有严格的限制,不可越雷池一步,如果越了雷池,就不是格律诗了。所以格律诗的创作比其它形式的诗歌创作,要复杂得多。 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又分为五律、七律和排律(本文不讨论排律)三种。五律和七律的格式为八句四联,两句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在章法上叫起句。第二联称为颔联,在章法上叫承句。第三联称为颈联,在章法上叫转句。第四联称为尾联,在章法上叫合句。一联之中上句称为发句(又叫起句),下句称为对句。中间的两联讲究对仗。 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五绝和七绝的格式为四句两联。第一句和第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句和第四句称为尾联。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就是“截句”,即撷取律诗的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两联,或截后两联,或截中间两联。从章法上看,首联的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尾联的第一句为转句,第二句为合句。
起承起承转合的读音, 起承转合的读音起 承 转 合读音
qi cheng zhuan he
第三声第二声第三声第二声
诗词的 “起承转合”?承接(顺接)
转接(转折)
总结
其实就是肥皂剧的定性套路 先说说起因 然后顺理成章一段,再来个很重要的但是一但就但到九霄云外去了 也但到了自己思想的落脚点。最后来个大总结 就像大团圆结局一样~ 不是来表达一些什么怀才不遇就是思念家乡什么的 这种东西最没劲了,就是无病 ***
什么歌起承转合大概有6首歌吧!
歌曲:best is yet to e
歌手:林一峰 专辑:林一峰的床头歌
谁让你害怕听情歌
太累人的起承转合
歌曲:everything
歌手:王力巨集 专辑:心 .跳
故事里的起承转合有一些忘记
做了多少错误的选择
歌曲:我曾经爱过一个人
歌手:彭佳慧 专辑:因为女人说
温柔的限骄纵的等
起承转合却没有结论
歌曲:start it underground
歌手:蛋堡 专辑:收敛水
他们要算数学数拍子数着一个两个八
读中文了解起承转合学譬喻法
歌曲:笔墨登场
歌手:胡彦斌
殊不知写出来是特别的有份儿
起承转合连线著横竖撇捺儿
歌曲:两个人心动
歌手:hotcha 专辑:shall we dance? sha
过程就像小说一样
有起承转合按部就班
什么叫“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解 释
①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 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正面反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②比喻说话时的过渡。
③比喻固定呆板、矫揉造作。
出 处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泛指文章的做法
示 例 老舍《骆驼祥子》:“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的痕迹。”
近义词 承上启下
起承转合 近义词成语: 起承转合
近义词: 承上启下
拼音: qǐ chéng zhuǎn hé
解释: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出处: 清·金圣叹《西厢记读法》:“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举例造句: 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转合,上台去说几句。 鲁迅《而已集·通讯》
用起承转合造句1、过去写文章,特别讲究起承转合。
2、分析这篇文章,最好先从弄清它的起承转合入手。
3、起承转合虽属旧诗文的结构章法,但现在写议论文也要借鉴。
起承转合的转的读音起承转合,读音qǐ chéng zhuǎn hé ,汉语成语,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诗
一)什么叫诗:
诗_
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诗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人类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大丰富,伸缩性极强。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之直观体现或感悟.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当时的心情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句结而余味未尽。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人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二)诗的分类:
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按是否押韵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按时间先后可分为: 旧体诗和现代诗.
因为古体诗相对比较自由,在这里重点说说近体诗(格律诗)!
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韵脚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韵脚之外,受到格律的既定格式限制。
2.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
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所谓几言,就是指一句中有几个字,五个字叫五言,七个字叫七言。
3.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 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4. 一般用平声韵。
四)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以七言绝句为例:
绝句的格律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讲的是七绝句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又当如何呢?七律其实就是两首七绝的重叠,两首七绝的格式合并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式,如: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平起式和仄起式,只看首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如首句是“仄平仄仄平平仄”,虽然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但却是平起式的七言诗;同样,首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以第二个字看,它是仄起式七言
诗。曾看到过有的人作诗,就把这一点给搞混了,以为第一个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就是仄起式,这是错误的。
如果是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则去掉以上句式中每句的前两字即可。
以上所讲的“平仄”,依平水韵,“上平”及“下平”是“平”声,“上去入”声是“仄”声;依中华14新韵(既依普通话),则“一声”及“二声”是“平”声,“三声”及“四声”是“仄”声。
五)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是一种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由于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称为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有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传性。它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押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律诗有五个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短律,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五律规定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律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律诗中的对偶还有它的规则,就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一般要在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
5)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分为四联,每二句成一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也是近体诗,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要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格律诗还包括律绝。律绝是绝句的一种,绝句包括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声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格律诗平仄规则的束缚,因此它归入古诗体一类。而律绝则须按照律诗的要求来作,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但是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
六)格律诗的要求
格律诗指的绝句和律诗,他们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1、2两句称为首联,3、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1、2句称为首联,3、4句成为颈联,5、6句称为颌联,7、8句称为尾联。
总结起来基本要求如下:
1),声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这是格律诗最重要的,主要是要求:
A,句内平仄相间(指的句内词单元);
B,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对,乃格律诗之大忌;
C,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粘,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D,脚分明,不可踩脚(指的在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同)
格律诗的句式变通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解读:
格律诗在平仄格式上,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这是一般概念,就是说在上面所列的四种句型定式中,每句的字的平仄,可以在第一、第三、第五个字上,不管平仄,可平可仄,而在第二、第四、第六个字上,一定要平仄分明,定式中该平就平,该仄就仄,平仄绝不能乱,乱则救拗。当然,第七个字因为是韵脚,更是要平仄分明了。如此一来,上面甲、乙、丙、丁四种句型,就可以变成更多的句式,初学的朋友在写作时,可适当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规律,检查诗句在平仄格律上是否有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式都可通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有的句式,三、五字必须论,不然就会出现孤平或尾三连平、尾三连仄了。任何句式,二、四、六字平仄必须分明,二、四、六字平仄有误的句式,就是“拗”句,就要“救拗”,初学者要尽可能地遵循以上基本格式写,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讲,关于“拗”句及如何“救拗”的问题,显得比较深奥难懂了.
所有句式,均第一、第三字不管平仄,所谓拗,只指第五、第六、第七个字。所以,在写作中,尽量在最后三个字上,遵守格律定式,就不会犯诸如孤平、尾三连平、尾三连仄、拗句等错误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格律诗中,犯“孤平”、犯“尾三连平”的句子,是格律诗的大忌,是坚决不允许的。
拗句及出现拗句时的补救办法:
所谓“拗”,就是不符合格律要求,“拗句”就是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出现“拗”的句子,就要救“拗”,不救就是出律,如何救“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深奥难懂,现在介绍一首简记又实用的救“拗”口诀:
甲拗五六乙五救,乙门三五互交流。
丙六五救平三守,丁独一三可自由。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A.甲拗五六乙五救:
指在“(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中,如果第五、第六个字平仄不符合格律要求了,就可以在乙句中补救,把乙句的第五个字变成平声字,此为救“拗”。
B. 乙门三五互交流:
指在“(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式中,可以第三字、第五字互换,则句式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C.丙六五救平三守:
指在“(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式中,如果第五、第六个字平仄交换位置了,就一定要保证第三个字是平声字,其格式就变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是另外一种拗句的救“拗”格式。
D. 丁独一三可自由:
是指在写格律诗时,只有“(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中,第一、第三字的平仄可以不讲格律要求,可平可仄。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平仄关系,其实今人在写作时,大都讲第一、第三字不论。
拗句的救拗句式,有当句救、对句救、隔句救、粘句救及多句救。而多句救,往往形成拗体,不被诗家所推崇。
以上的救“拗”口诀,其实就是提供了两种拗句出现时比较常见并常用的对句救(如第1点)和当句救(如第2、3点)的救拗基本格式。
2),对仗要求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且要工对。
指的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
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最好平仄也相对。
对仗是格律诗的表现之一。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此乃格律诗之“平仄、对仗、诗韵”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比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分类: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当句对、交股对、互文对、流水对、隔句对(又叫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当句对:也叫自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自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1.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2.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如古句之“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既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病句句式。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应当避免的。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同马上、暮春与寒食,意既合掌。
3),押韵要求
A,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B,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为多,首联不对仗以首句入韵为多。首句不入韵五言为多,七言为少。
C,一般押平声韵为多
D,一韵到底
E,脚分明
F,不可用同一字重复作韵,也不要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G,不可撞韵,指的不该押韵的白脚上押了韵,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H,尽量避免挤韵(在不适当的地方用了同韵母的字)
4),章法要求
格律诗在一首诗的结构上要做到“起、承、转、合”,
做到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 “万事开头难”。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
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
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讲到,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先讲“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是说写格律诗的基本常识,后面又紧接着说“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黛玉后面这话,是针对格律诗以外的诗的写作方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要因词害意,如果有了好的意境、好的诗句,可以不讲平仄格律,当然,不讲平仄格律的诗,就不是格律诗,而是古风诗了。
所以,在这里提醒初学者及各位诗友,如果你的诗作不符合格律诗的格式,最好不要特别注明为七律、五律或七绝、五绝之类的题目,免得闹出笑话。
简单地讲,一首诗的“起承转合”,就是首句(或首联)开头或写景或写事,二句(或颔联)承接前面的主题继续展开陈述或写景,三句(或颈联)要转以寄情或寄思,往远大处着笔,第一二句如果写实的,则第三句就要写虚的,四句(或尾联)要归纳收尾,达到前后衔接。
七)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
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
三忌换韵;四忌失粘;
五忌合掌;六忌重字;
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八)写诗的步骤
写诗,可以分以下七步:
第一步:明确主题。写作前,想好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明确了写作总纲,写起来自然心中有数.
第二步:确认韵脚.是格律诗,必须要有韵,不然不叫格律诗.所以在写好第一句诗后,就要确认好韵脚.
第三步:基本格式定位.韵脚定好后,看那个格式好写,选出最容易融韵的格式.
第四步:锤字炼句.所谓一字千金,便是如此道理,诗有诗韵诗魂.要用短短几十个字,让人看后浮想联翩,如果字句不锤炼好,根本就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第五步:结构完好。对于诗而言,要在“起承转合”四大要素上多下点功夫;看每首诗的二、三两联,是不是对偶句。
第六步:格律校验:作品完工后,最好把作品复制到格律校验表里校验.
写诗要见解独特,寓意深远。要通过诗句反应出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或感受、感观,不能人云亦云.通过诗的字里行间,联想到或寓含到更深远的字面以外的东西。这才是作诗的境界.有一位诗人说,他作诗,有“三味诗词”原则,所谓“三味” 既指:
新 味——体现时代气息,反对一味拟古;
韵 味——追求优美意境,反对标语口号;
趣 味——充满生活情趣,反对枯燥呆板。
作诗,反对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所谓无病强说愁,对作诗而言,是很泛味的。
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他将境界分为“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标志着传统的意境论的完成。
九)作诗工具书
《平水韵》或《中华14新韵》。
作格律诗,以七言为例,掌握了如下律诗格式后,就要以《平水韵》或《中华14新韵》作为韵目表,对照检查平仄格律是否合律。以旧韵作诗,就要以《平水韵》为韵目表对照平仄关系;以新韵作诗,就要以《中华14新韵》为韵目表对照平仄关系,并且最好在标题后注明是新韵。
以七言为例的格律诗句式: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格律诗格式,去掉每句的前两个字即可。
1.《平水韵》下载(或浏览)网址:
词及词牌
词,相对格律诗而言,在韵脚要求上,比较宽,填词有词韵,词韵的划分比诗韵(平水韵)要宽一些。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是格律诗的一种延伸。
关于不断超越自己的诗句
1.含有“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意思的诗句有哪些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佚名《长歌行》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4、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
《柏学士茅屋》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不断超越自己的名言1、“人生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所以,立身命运,惟有自己的超越方为正途,其余当是旁门左道,登不了大雅之堂。
2、超越,就是认识自我,敢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而走向成功的过程动词。
3、超越自己,每个人都做得到。
4、当你超越再超越之后,那美好的明天与希望,绚丽的彩虹就会等待着人,拥塞着你,包容着你,使你真正成为大千世界的尘世中人,一个心灵圣者。
5、强者会在失败时去认识自我不断的进取,弱者会在失败中去消沉。不断的迷茫。
6、人生不在于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生命发光发热。
7、人生能成功的人毕竟不多,既然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般般人,那么,只要是超越了以前的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得到了自己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8、人生最难超越的是自己。
9、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敢于造船的人海里有路。勤奋的人腿和嘴就是路。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运行,只为关注我的人,只为温暖我的人。
1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让自己进步,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历程中进步。
11、也许你现在还不是第一,甚至是最后一名,但只要用尽全力,超越自我,永远朝着终点的方向前进,你就有成功的机会和希望,你就有可能是NO.1!
12、一个人要超越自我,是要有很大的决心和韧性,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做到的。可是如果你继续停留在昨天的回忆中,颓废、迷茫,那就会更加的困惑、无助,找不到方向。
13、勇敢地跨越重重困难,将获得斩关夺隘的喜悦,重整旗鼓的信心,战胜万难的欢愉和享受。
14、勇于承担,勇于付出,勇于改变。抓住每分每秒,全力以赴。放大梦想,不断耕耘。超越自我,赢在未来。
15、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也就是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16、战胜与超越自我,回归自身天然本性,达到摒弃囿围于自我中的癖症境界,当是做人的惟一当务之急。
17、真正的强者,是指那些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最后获得成功的“勇士”们!
18、智者能在失败中看清错误的根源,迎接下一个挑战。愚者却在失败中迷茫而不能自拔。
19、做喜欢做的事,是一种快乐,做能够做的事,是一种进取,做应该做的事是一种责任,超越自己,是人生的真谛。
20、要想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就不要自我设限,打破内心的这种”心理高度!”
3.关于“积极进取,不断超越”的诗句、俗语、名言有哪些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生活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不断地充实它。——高尔基
打消了一切忧虑,卸下了一切担子,一时不由感到满足,真好比心里搬开一块大石头。——马克·吐温
性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发奋。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取躲避。
4.关于超越自我 超越人生的著名诗句和名人事例事例
苏东坡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顶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供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长枷锁铁镣中迎风颤抖,发配荒蛮,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凯歌。你认识的自己是旷达的,所以你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你认识的自己是洒脱的,所以你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认识自己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挚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苦难历程中的热忱不减,赢得了东坡浪漫潇洒的一生,超越狭隘自我的男儿本色,造就了一段瑰丽的文明。
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胜不骄,败不馁。
忘记昨天,记住今天,活在明天。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懂得如何主宰自己。
犯错可耻,但改过并不可耻。
大功告成,并非成功之日。
不要烦恼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劳苦足够一天来承担。
只要有生存的目标,人能忍受一切痛苦。
我势必正直、明慧、自由,只要我有此力量,我势不与自私者和有权势者为伍,共谋祸人之事,而且我必
加以抨击,我势必将我整个生命贡献给美的崇拜。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
自然支配一切动物,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和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
5.形容不断超越自己的名言有哪些1、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希腊] 赫拉克利特
2、与其咒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美]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战国荀况
5、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英] 赫伯特
7、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苏] 列宁
8、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陶行知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 陆游
10、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
1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亦难矣。 --—清彭端淑
12、最困难之日,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法] 拿破仑
13、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道。 ——[英] 拜伦
14、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春秋 孙武
15、命运可以剥夺一个人的财富,却无法剥夺一个人的勇气。 ——[罗马] 辛尼加
6.关于超越自我的名言1、在坎坷的生命里,我们要有超越自我之感觉。——贝纳文特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Jacinto Benavente y Martinez,1866.08.12 ~ 1954.07.14),西班牙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既成利害》、《不该爱的女人》、《热情之花》等。1922年,“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个人的自我并不是整个世界的最大的一部分。一个能够自我超越于自己的思想和希望的人,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为自己找到安静闲适之地,而这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罗素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物的分析》等。
3、人生就是那样一波三折,我喜欢迎接它的到来,只有不断的超越理想,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温泽辉
温泽辉,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为福建省盛世开元书画院画家,京华书画家协会会员。
4、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最强劲的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你必须敢于同他挑战,并且战胜他。——高原
高原,学贯中西的潜能开发大师,他继承了全球著名的励志大师、潜意识专家如詹姆士·艾伦、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和厄尔·南丁格尔等人的思想理论与实际经验。著有畅销书《潜意识》系列与《气场修成手册》。
5、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李开复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
搜狗百科-伯特兰·罗素
7.积极进取,不断超越的诗句,俗语,或名言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多观察,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约·贝勒斯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利希顿堡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学习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1、多研究,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
——歌 德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终身为愚人。——洛 克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好问的人!
——高尔基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你就不要去睡觉,哪就只有学习。——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学习。——乌申斯基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多吃苦!,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耻于发问的人,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8.超越自我的古文名言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9.表现积极进取,不断超越的诗句,俗语,或名言1.学习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 德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 克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10.“超越自我”的好句子超越别人并不困难,难的是超越自己。在逆境中超越自己已属不易,在顺境中也能超越就更为困难。
“拦路虎”将你绊倒在途中,腰伤腿扭、疼痛难忍时,你叹息、流泪。但是当前面的同行者远去时,当后面的追赶者一个个逼近时,当路边的旁观者频频投来关注的目光时,你还是不得不咬一咬牙,追上去!追上去!超越他们!超越他们!
你蹒跚着艰难的到达了山的顶峰,凉风随即拂去了你的疲劳,掌声塞满了你的耳朵,羡慕、惊叹的目光挡住了你的眼睛。你想提脚前进,似乎太艰难了,四面好像被阻塞得无路可行了。周围是一个飘飘欲仙的世界,你仿佛稍稍一动就可以飞上天去。当时朋友你一定不能骄傲飞上那虚无的天空,千万别停留,千万别停留啊!不要在过去的成绩上停留!飞上了虚无的天空,过不了多久,因为重力,你还是必须掉下去。你就会掉下山谷摔个粉碎;向这个山峰说声再见,你会发现山的外面还有更高的山,你会看见更美的风景。
你没有时间停留了!你没有等待的机会,只能重新去攀登!冲吧,超越自己!
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本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只不过成功的人超越了自己,而失败的人没有超越自己,正因为这样,两人的结果完全不同。
其实超越这个词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无论是歌词中,还是老师平时的教导都有提过这个词,在人生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但我们不能退缩,而是勇敢向前,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谱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
最后送你一句歌词_____超越自己,飞得更高
有一天突然明白的诗句
1. 关于突然明白的诗句
关于突然明白的诗句 1.表达“突然间看清楚了很多事”的诗句有哪些
1. 茅塞顿然开,分明是奇福至,貌随心改。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 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
6.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 蓦然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1. 《将进酒》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怀才不遇的时候写下的,但是李白由自己曲折的经历明白了人生要及时行乐,说明他已经看透了得失成败。
12.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迷茫的时候依然相信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说明了诗人已经看透人间曲折,表达了诗人的乐观。
13.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诗人由山峰从不同的方向看有不同的高低起伏,诗人明白了事物也是如此,换一个角度会有不同的意思。正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4. 《龟虽寿 》两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这首诗先写神龟的寿命很长,但是也有尽头,诗人由此想到了自己,说明诗人看透生命之本。
15. 《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诗人认为梅花和雪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诗人认识到每个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不需要过分贬低自己。
2.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
1、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2、达地知根:指根底清楚、明白。
3、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4、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5、明白易晓:晓:知晓,明白。形容明白清楚,容易弄懂。
6、明白晓畅:晓:知晓,知道;畅:畅达。形容非常明白清楚。
7、罕譬而喻: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8、漆桶底脱: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9、朗若列眉: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3.表达“突然间看清楚了很多事”的诗句有哪些
茅塞顿然开,分明是奇福至,貌随心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蓦然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将进酒》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这首诗是李白怀才不遇的时候写下的,但是李白由自己曲折的经历明白了人生要及时行乐,说明他已经看透了得失成败。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迷茫的时候依然相信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说明了诗人已经看透人间曲折,表达了诗人的乐观。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解析:诗人由山峰从不同的方向看有不同的高低起伏,诗人明白了事物也是如此,换一个角度会有不同的意思。
正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龟虽寿 》两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解析:这首诗先写神龟的寿命很长,但是也有尽头,诗人由此想到了自己,说明诗人看透生命之本。
《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诗人认为梅花和雪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诗人认识到每个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不需要过分贬低自己。
怎么分析一首古诗词,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或者辛弃疾的《破阵子》
定义: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首联为起、颌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词虽然是长短句。但章法同样。如果两片小令词,上片起、承。下片写转、合。换头也就是过片处犹为重要。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冯延己的《归自瑶。何处笛》,上片的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是起句。竹风檐雨寒窗滴。是承句。下片的离人数岁无消息。是过片、是转句。今白头、不眠特地重相忆。是合句。
一:起笔。起笔很重要,关系到全篇的入题。关系到能否引人入胜,引起共鸣。从切入主题的角度分明起、暗起、和反起几种。
1:明起。即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给人直截了当的感觉。如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毛泽东《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很明白、直接的切入主题。
2:暗起。即笔不切意切题。起笔虽直入本题,但字面上不表现出来。只是暗寓题意。如:刘禹锡《玄都关桃花》起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暗写桃花美丽而富有吸引力。看花的人川流不息。刘翰《立秋》起句:乳鸦啼散玉屏空。用鸦暗寓秋凉季节的冷清和萧瑟。
3:反起。先从题意的反面写起,然后再转正题。如朱淑真《落花》起句。不写落花的条件和场景,却写连理枝头花正开。承句才写落花的原因。
明起、暗起、和反起。常常采用的:一是平铺直叙、轻飘淡然的或明白如话的平起手法。如金昌绪《春怨》中的打起黄莺儿。王建《新嫁娘词》中的三日入厨下。二是突然,出人意料的突起手法。如李白:白发三千丈;岳飞:怒发冲冠。三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设问手法。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崔颢的君家在何处?等等。或明白,或暗寓,或反向切入主题,为作品发端。为下文的波澜起伏而埋下伏笔。
二:承笔。承笔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承接起笔之意,将诗意推进一步,又启转笔之由,其方法有顺承和反承。
1:顺承。既顺理成章,在顺从起句的基础上,把诗意展开一层或推进一步。如岑参《行车九日登长安古国》“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起承两句是因果关系,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起承两句是并列关系。承句为起句进一步将画面展开,崔颢《长干曲》“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起句意思未尽,而让承句补充。
2:反承。既意思与起句相反。如王驾《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间花”起承两句一前一后,一有一无。
三:转笔。转句在承句的基础上,或用递进法,推进诗意,或用离题法另辟佳境。翻出新意,形成波折。其方法有曲转、反转、翻新、递进。
1:曲转。曲转是计较平淡绕个弯得转笔手法。有的加上转折句。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第三句不直接写人迫不及待地连夜去看花。而拐弯抹角地写话的动态。故转成“只恐夜深花睡去”,合成看花的情景:“故烧高烛照红妆”
2:反转。转句的意思与起承两句的意思相反。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转句“忽见陌头杨柳色”一下看见如许春色,自己只有一个人,丈夫在外。心情突变:“悔教夫婿觅封侯”。不该叫丈夫去封侯觅官。心情急转直下。
3:翻新。翻新就是另辟佳境,翻出新意。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嫌屐齿映窗台,小叩柴扉久不开”。作者想入小园赏花,但不得门开,未能如愿。而转句突发新意,“满园春色关不住”触发人的联想,春色一旦满园。门就关不住了,顺便引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合笔。
4:递进。转笔和承句为递进关系。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转句进一步写“飞流直下三千尺”,把瀑布推向“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度。
四:合笔。合笔即结尾。一篇之妙,在于结句。合笔要高昂有力,语意既要分量重,又要能概括主题;既要收束全篇,又要余音不绝,言尽而意不尽。其方式多样。如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景合笔;李白“临风怀谢公”以情合笔;“寒尽不知年”以议论合笔;“何处得秋霜”以设问合笔。 举例分析: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暗起,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南宋几近灭亡,点明了诗人如今身处的环境,并没有直接写出,但直奔主题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顺承,承接上句南宋接近灭亡的状况,进一步渲染了国事的衰微,说明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递进,在前一句说明国运衰微,推进一步从国家说到个人,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合笔,承接上文,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什么叫渐引,顿入,明起,暗起?
渐引、顿入、明起、暗起,是中国古人对于诗文故事创作中进入情景和表现情节常用叙事手法的总结归纳。
1,渐引。
是指,在写作中循序渐进笔法、逐渐进入情节的开篇创作方式。
2,顿入。
是说,文章创作的开始单刀直入进入情景的写作笔法。
3,明起。
表明了,故事创作中对情节的描述都摆在明面上的写作表现方式。
4,暗起。
深沉的或故弄玄虚的说,叙述故事的创作手法是以借古喻今、顾左右而言他、指桑骂槐等暗示做为主要表现情节的写作手段。
好了,今天关于“明起暗起的诗句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明起暗起的诗句有哪些”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