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相和歌辞有哪些 两汉的汉乐府诗

发布日期:2024-09-24         作者:千千百科网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先秦民歌的优良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面貌,成为汉代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仅西汉乐府民歌就有138首,接近《诗经》的“国风”数目。可惜,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40首。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他将唐朝以前的乐府诗分成12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代乐府民歌主要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之中。相和曲是美妙的民间音乐,大部分产生于东汉。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人声相和”寓意。鼓吹曲是汉武帝时吸取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于军乐。其中《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杂曲是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产生年代较晚。郊庙歌辞中的《安世房中歌》最早问世,为高祖唐山夫人所作。

  “汉世街陌谣讴”全是百姓的声音。《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写当时富人家的奢侈享乐,而百姓“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妇病行》写病妇临死托孤,父亲集市讨饭,孤儿啼哭找妈,人间悲剧,目不忍睹。《孤儿行》写孤儿父母死后受兄嫂虐待的痛苦遭遇,可怜可叹。《平陵东》写官吏绑劫人质,勒索钱财,可怜的义公,为凑赎金,倾家荡产,连小牛犊都卖掉了。《东门行》写官逼民反的现实。在无衣无食、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不顾妻子的哭劝阻挡,毅然“拔剑东门去”造反了。《战城南》写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死后无人怜恤的悲惨命运,令人心寒。《十五从军征》写一个老兵死里逃生盼回家与亲人团聚,千辛万苦到家后,映入眼帘的却是荒凉的坟墓。《古歌》唱道:“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饮马长城窟行》写妻子对远方征夫的思念梦牵魂绕。而《上山采蘼芜》写弃妇无辜被休弃的苦恼。《白头吟》写女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理想。《有所思》是西汉民歌,写一女子本打算送给爱人贵重的礼物,当知道那人变心时,立刻“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上邪》也是西汉时代的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女主人公追求婚姻爱情大胆泼辣,用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五种现象,以排比句式,反衬自己意志的坚决。《陌上桑》则写一个美丽机智的罗敷,用夸夫的方式拒绝使君提出的婚配要求。《顺帝末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桓灵帝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这些民歌民谣,语言犀利,短小精炼,针砭时弊,爱憎分明,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两汉的汉乐府诗

  两汉的汉乐府诗精选10首

  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本文就选择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1,《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不过该诗的写作年代还有争议,诗歌的题材发生于建安年间,但是诗歌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晚。

  2,《陌上桑》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陌上桑》讲述了一位名为秦氏罗敷的采桑女,面对太守之类官员的调戏而从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同时又展示出了强烈的民间歌谣的风采。《陌上桑》语言通畅、韵律自然和谐,对仗工整,证明了当时的五言体诗歌已经走向了成熟。

  3,《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为汉乐府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长城窟,就是长城之下的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此诗的主题已经十分明显了,就是通过家中思妇对承担徭役的丈夫的思念,来讽刺秦朝徭役之频繁。当然,本诗未必就是讽刺秦朝,也有可能是借古讽今。该诗没有《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这般直接,而是显得脉脉温情,从侧面反映徭役之苦,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美感和想象空间。

  4,《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难得的一首人生哲理诗,对读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诗歌的主题是讲时节变化,时光一去不复返,劝告人们珍惜时间,发奋努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已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该诗向人们诉说人生大道理,但是却不显得声音,达到了情景结合,寓教于审美之中。

  5,《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有人认为是卓文君写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王立群说:“郭茂倩所著《乐府诗集》当中记载的《白头吟》绝非卓文君所写,这是两首五言诗,但西汉中期不可能产生这么成熟的五言诗。”这首诗以一位女主之言,塑造了一位性格爽快,恩怨分明的女子形象。徐师曾 评价:“其格韵不凡,托意婉切,殊可讽咏。后世多有拟作,方其简古,未有能过之者。”

  6,《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中的《横吹曲辞》,其主题是控诉汉代的兵役。从其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来看,很可能是汉武帝时代的事情。始终的老兵,从十五岁开始从兵,但是到了八十岁才回家。但是回到家中,家人都去世了,屋子都已经荒芜。此诗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十分让人产生同情之心,也让我们对残酷的兵役制度产生了不满。该诗和《诗经》中的《采薇》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认为当与《有所思》合为一篇,《乐府诗鉴赏辞典》认为两者相互独立。我认为本诗就是当时的情侣的发誓之词,谈不上表现什么爱情忠贞之内。该誓言的套路历代经久不衰,如《敦煌曲子词》有“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8,《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汉乐府中的《古歌》主要写的是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秋季时候,正是边防士兵需要秋衣的时候,也是最思念家乡的时候。边防的戍卒在荒凉的飚风之中感到悲愁,他将思念比喻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相类似的词语还出现于《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乐府中的《古歌》还有一首,其诗为“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该诗写“游子天涯之感”。

  9,《古艳歌》

  今日乐相乐, 相从步云衢。天公出美酒, 河伯出鲤鱼。青龙前铺席, 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瑟, 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珰, 织女奉瑛琚。苍霞扬东讴, 清风流西歈。垂露成帷幄, 奔星扶轮舆。

  艳歌行本是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曲名, 本篇当是汉艳歌行古辞中的一体, 录于《御览》,但是 《乐府诗集》未收。这是一首写神仙宴会的诗歌,也反映了汉代民间信仰神仙的思想。诗歌中,天上的各类神仙纷纷拿出手中的玉盘珍馐来招待主人翁,全是仙女佩玉鸣鸾的热闹场面。该诗也是汉乐府中难得一见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游仙诗,它继承了《离骚》的传统,也对后来李白的诗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0,《陇西行》

  天上何所有, 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 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 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 为乐甚独殊。好妇出迎客, 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 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 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 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 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 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 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 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出, 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 足不过门枢。取妇得如此, 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 亦胜一丈夫。

  陇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汉朝曾经在这里设置陇西郡和河西四郡,是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该地区的百姓从事商业、农业和牧畜业,由于西域商人多从此地过,这里的客栈酒肆比较多。本人就是写作者在一个酒肆中,看到老板娘招待客人的场景。在陇西一带,礼教束缚不像内地那么严密, 妇女亦可当家持户, 施展才能。本篇中的作者就对老板娘的美丽、大方做出了赞美,并感慨“取妇得如此, 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 亦胜一丈夫。”

曹操 短歌行原文及译文

  《短歌行二首(其一)》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原文如下:

短歌行二首(其一)

  东汉 ·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作品简介

  《短歌行二首(其一)》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作品赏析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曹操,字孟德,小字为阿瞒,籍贯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

相和歌辞的概述

  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盛行于汉魏时期。《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汉相和歌辞有哪些”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