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草》唐代: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春草》宋代: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少年游·草》宋代: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小重山》宋代: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苏幕遮·草》宋代: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关于爆竹的诗句有哪些
1、爆竹 北宋 · 刘敞
节物随时俗,端忧见旅情。
土风犹记楚,辞赋谩讥伧。
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
但令休鬼瞰,非敢愿高明。
2、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其五 爆竹行 南宋 · 范成大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埽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3、爆竹 南宋 · 韩淲爆竹烧残岁,家家把一杯。
西湖元自好,只是欠徘徊。
4、闻爆竹 南宋 · 虞俦惯凭诗酒弄光阴,秋月春花伴醉吟。
不觉年华成晚暮,一声爆竹忽惊心。
5、爆竹二首 元末明初 · 叶颙其一一声爆竹透云端,惊醒苍生睡不安。
若使江淮豪杰听,定应惭悚胆先寒。
其二非尝声响聒天来,鼓动阳春海上回。
偶尔惊人还寂寂,情知不是武侯雷。
6、爆竹 明 · 程通此生循约束,烈性慎几微。
容物非无量,通玄更有机。
当场吐霏屑,满眼生光辉。
平地一声起,传扬到处知。
7、爆竹行 明末清初 · 成鹫东村儿童夜秉烛,小除大除忙鹿鹿。
牵衣绕膝索金钱,得钱欢喜无钱哭。
朝来分队趁市去,卖去痴呆买爆竹。
满袖携来笑不休,相呼相唤还相逐。
一声霹雳送穷神,木客山魈走回禄。
白发老僧双耳聋,渊默雷声契幽独。
出门笑问里中儿,若个旁观若当局。
8、咏爆竹清 · 弘历一线走金蛇,随风舞势斜。
腾空为瑞气,落地是祥花。
元旦延千喜,春雷响万家。
声中四十字,手速八回叉。
9、咏爆竹清 · 弘历轧轧平原冻草萌,却教非夏以雷鸣。
春从和朗声中报,人在吉祥烟里行。
仙木骈罗增气色,飞霙借助散瑶琼。
东皇鼓吹连宵发,百福昌昌入凤城。
10、咏新春爆竹清 · 弘历一夜传声遍帝城,灵鼍奏不数砰訇。
欣闻韶律连宵发,静验羲经届震亨。
散处满天为雪色,殷馀匝地以春鸣。
三元入觐班龙驾,瑞气扶舆上玉京。
11、爆竹 清 · 蒋士铨炮力凭金石,怜渠具体微。
惊雷一丝引,春雪万层飞。
身碎因狂药,心长有祸机。
不知谁掩耳,还笑盗铃非。
12、爆竹 清 · 邓廷桢春雷未发声,戏以响竹代。
丸泥封重关,茧纸裹坚铠。
凿窍蚓启蛰,衔尾鱼逐队。
束笋盈街头,揎袖看儿辈。
碧纱镫共买,白打钱幸赉。
牵绳系流苏,持竿列矛镦。
摩天竟飞腾,奋地讵敛退。
流光入参昴,散采争朓朏。
火攻嗤阿奴,月望叶归妹。
山静魈绝惊,市近犬乱吠。
破睡警痴聋,解酲沁肝胏。
衰翁独学禅,虚空悟粉碎。
刘敞的诗作轶事
刘敞在长安时结识了妓女茶娇,刘敞被召还朝,茶娇路上送别,刘敞赠诗云:“画堂银烛彻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尽一杯须起舞,关河风月不胜情。”欧阳修笑说:“原父,非独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刘敞晚年的时候,曾经再娶,欧阳修作了一首诗送给他: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
《春草》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春草》
年代: 唐 作者: 张旭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赏析: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抽荣”,一作抽茎;“荣”,本指草本植物的花,这里指抽芽。诗的前两句描写春草在乡野上旺盛生长的景象,无边无际、无名无誉的春草,在溪水边、在原野上发芽、生根、绵延生长,闲适自在、任意为家,它们不重花名,不以萱、兰等骄世同类自骄,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们看似平凡,却洋溢着生命本原的葱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这些天涯海角处处家的春草,一进入“城门”的“车马繁华地”竟不再生长了!因何缘哪?“似嫌车马繁华地”!好一个“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门之内的原因——厌恶城门内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绝诀地拒绝在城内生存,更突显了春草的品格。蔡正孙曾在《诗林广记》中说“原父此诗,是将罗邺《赏春》诗意翻一转,真有唐人意度”。知人论诗,品诗至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诗人的作为品性。他借咏春草,表达自己厌恶官场,鄙弃世俗,乐于归隐,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取意,暗合了罗邺《赏春》诗的“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地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惟有东风不世情”之旨,又与唐末于武陵的《东门路》“东门车马路,此路有浮沉。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相协。
春草
明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春草》是杨基的代表作,写于南京。融融春辉,激起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却又寓情于景,自然流出,不着痕迹。
首联“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以写实领起,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肺腑。极目眺望,只见越往远处,草色越是浓密,仿佛整个宇宙都浸透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地,游子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颔联“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翻空。写出两种不同的愁滋味。上句有芳草斜阳想起六朝旧恨,与唐代诗人韦庄的名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出于同一机抒。下句由细雨春草想起南浦伤别。这两句一句吊古,一句伤别,情景不同,却都是因春草惹起的愁思,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立意恰与李白《忆秦娥》同。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颈联回想到眼前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我们仍可看出六朝烟花歌舞的痕迹。在诗人眼里,水边的春草和野花似乎都变成了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又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历史与现实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部梦幻般的图画。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结尾两句翻出新意,平川十里,牧入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六朝旧梦已完全隐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幅充满了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
从整体上了。这首诗以春草为题,借题发挥,写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以及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朦胧追求,同时,又笔笔紧扣主题,几乎每一句都有春草的风情在摇曳,意境隽永,余韵不绝,不失为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
这里有三首《春草》你说的是那一首?
描写“迎春花”的诗句都有哪些?
描写“迎春花”的诗句如下: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金英翠萼带春寒,
**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
莫作蔓青花眼看.
宋?刘敞《迎春花》?
秾李繁桃刮眼明,
东风先入九重城.
黄花翠蔓无人愿,
浪得迎春世上名.
宋?韩琦《迎春花》?
覆阑纤弱绿条长,
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
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花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在华北地区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
形容“江南水墨”的诗词有哪些?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组诗作品《微雨登城二首》
原文: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这两首诗是登楼野望之作。第一首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第二首诗写作者正午时间登临望远,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
赏析: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参考资料
于绍卿.《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02月
出使辽国的宋朝文人,途中遇到什么事就开始写诗了?
“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
上面这首悲壮的诗歌,是写的北宋初年的名将杨业。
杨业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杨家将中“杨令公”的原型,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名臣刘敞。
历史上的杨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小说、评书、戏剧中的杨令公有何不同,刘敞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首诗呢?
杨业原本是北汉大将,后来归顺宋朝,被宋太宗委以重任,命他镇守北疆。
杨业骁勇善战,很会用兵,屡次击败辽军,尤其是雁门关之战大破辽国精锐,威震天下,人称其为“杨无敌”。
但是,在雍熙三年的北伐作战中,杨业隶属的西路军主将指挥失误,导致杨业孤军奋战,最终兵马全军覆没,杨业本人也成了俘虏。
杨业宁死不屈,最终绝食而死(一说被斩首)。
杨业的事迹在北宋已经广为流传,人们敬重这位为国捐躯,宁折不弯的名将。开篇的诗歌就是北宋当朝人歌颂杨业的。
而开篇刘敞所作的这首诗歌其实还有一段故事,刘敞的这首诗叫《杨无敌庙》。
这是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刘敞出使辽国时,在古北口杨无敌殉难的地方,有一座杨无敌庙,刘敞就是在这里写的这首诗。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有别人在场,这些人都是宋朝名臣,他们都是和刘敞一起出使辽国的,这些人都写了歌颂杨业的诗歌。
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苏辙《过杨无敌庙》“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驱弛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彭汝砺《古北口杨太尉庙》“将军百战死王献,祠庙岩岩古到今。万里胡人犹破胆,百年将士独伤心。遗灵半夜雨如雹,余恨长时日为阳。驿舍恺怀心欲碎,不须更听鼓鼙音。”
元祐年间北宋和辽国已经和谈,双方是和平互市的关系,刘敞等人出使辽国是为了友好交流。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曾经为国征战,献身捐躯的烈士。他们在杨业殉国之地写诗,体现的是宋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这一点来看,宋代文人比近代卖国文人有节操的多。
忠臣孝子人人敬,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基本常识。
杨业的忠勇不止在宋朝被歌颂,即便到了明清时代,仍被人怀念。
明朝文学家周礼曾写《咏杨业诗二首》
其一
“力尽锋销马罢溃,堪悲良士不生回。
陵碑千古斜阳里,一度人看一度哀。”
其二
“矢尽兵亡战力摧,陈家谷口马难回。
李陵碑下成大节,千古行人为感悲。”
我们今人对于为国为民的烈士的态度,不能不如古人。
好了,关于“刘敞写的诗有哪些”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刘敞写的诗有哪些”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