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海为名的诗人有哪些 求要骆宾王的资料(详细)

发布日期:2024-09-30         作者:千千百科网

  浙江台州出过的名人有:道济(济公)、方孝儒、叶文玲、王居安、叶如棠等。

  1、道济(济公)

  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他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

  2、方孝儒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3、叶文玲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楚门镇中学毕业。

  她的长篇小说《无梦谷》发表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后,再获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97年叶文玲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

  4、王居安

  王居安(约1167~1232),字简卿、资道,原籍方岩(今属温岭),定居黄岩县城岩魁坊(今郏家巷)。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甲科第三名。任徽州推官10年,后任江东提刑使,国子正太学博士,著作郎兼国史馆实录院编修官。

  5、叶如棠

  叶如棠,出生于1940年3月,浙江温岭人。196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获香港建筑师学会、日本建筑学会、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曾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求要骆宾王的资料(详细)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字观光,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他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以及盛唐的李颀、王维、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骆宾王诗集:

  咏鹅(七岁时作)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美人在天津桥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

  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

  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

  帝城临灞涘,禹穴枕江干。

  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

  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

  鬲津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紫云浮剑匣,青山孕宝符。

  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

  风烟通地轴,星象正天枢。

  天枢限南北,地轴殊乡国。

  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时命欲何言,抚膺长叹息。

  叹息将如何,游人意气多。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

  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

  骄饵去易论,忌途良可畏。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

  千载契风云,一言忘贱贵。

  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

  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

  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

  成风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术,漳滨恣闲逸。

  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沉。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珪心。

  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

  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

  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籝金。

  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

  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

  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

  鸟声流向薄,蝶影乱芳丛。

  柳阴低椠水,荷气上薰风。

  风月芳菲节,物华纷可悦。

  将欢促席赏,遽尔又归别。

  积水带吴门,通波连禹穴。

  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绝。

  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

  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查。

  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

  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

  白云离望远,青溪隐路赊。

  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井络双源浚,浔阳九派长。

  沦波通地穴,输委下归塘。

  别岛笼朝蜃,连洲拥夕涨。

  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浮光凝折水,积润疏圆沚。

  玉轮涵地开,剑阁连星起。

  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怀德践遗芳,端操惭谋己。

  谋己谬观光,牵迹强凄惶。

  揆拙迷三省,劳生昧两忘。

  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炎凉几迁贸,川陆疲臻凑。

  积水架吴涛,连山横楚岫。

  风月虽殊昔,星河犹是旧。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

  北走平生亲,南浦别离津。

  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

  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

  漳滨已辽远,江潭未旋返。

  为听短歌行,当想长洲苑。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

  晚秋云日明,亭皋风雾清。

  独负平生气,重牵摇落情。

  占星非聚德,梦月讵悬名。

  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

  秦声怀旧里,楚奏悲无已。

  郢路少知音,丛台富奇士。

  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纷纶,京洛多风尘。

  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

  晚憩田家

  转蓬劳远役,披薜下田家。

  山形类九折,水势急三巴。

  悬梁接断岸,涩路拥崩查。

  雾岩沦晓魄,风溆涨寒沙。

  心迹一朝舛,关山万里赊。

  龙章徒表越,闽俗本殊华。

  旅行悲泛梗,离赠折疏麻。

  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出石门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至分陕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

  列树巢维鹊,平渚下睢鸠。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至今王化美,非独在隆周。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

   (一作洛滨对雪忆谢二兄弟)

  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

  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

  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

  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

  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北眺舂陵

  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

  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溪宿密云蒸。

  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

  夏日游目聊作

  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

  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

  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

  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

  丽谯通四望,繁忧起万端。

  绮疏低晚魄,镂槛肃初寒。

  白云乡思远,黄图归路难。

  唯馀西向笑,暂似当长安。

  月夜有怀简诸同病

  闲庭落景尽,疏帘夜月通。

  山灵响似应,水净望如空。

  栖枝犹绕鹊,遵渚未来鸿。

  可叹高楼妇,悲思杳难终。

  叙寄员半千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

  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

  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

  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

  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岐路情虽狎,人伦地本偏。

  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

  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

  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

  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酌桂陶芳夜,披薜啸幽人。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宿云低迥盖,残月上虚轮。

  幸此承恩洽,聊当故乡春。

  过张平子墓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 军中行路难)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登剑阁。

  阁道岧峣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原绕毒雾,溪谷多*雨。

  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沧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

  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

  朝驱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

  弃置勿重陈, 征行多苦辛。

  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行路难,几千端,无复归云凭短翰,

  空馀望日想长安。

  (此首一作辛常伯诗)

  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庭,

  铜鞮杂虏寇长城。

  天子按剑征馀勇,

  将军受脤事横行。

  七德龙韬开玉帐,

  千里鼍鼓叠金钲。

  阴山苦雾埋高垒,

  交河孤月照连营。

  连营去去无穷极,

  拥旆遥遥过绝国。

  阵云朝结晦天山,

  寒沙夕涨迷疏勒。

  龙鳞水上开鱼贯,

  马首山前振雕翼。

  长驱万里詟祁连,

  分麾三命武功宣。

  百发乌号遥碎柳,

  七尺龙文迥照莲。

  春来秋去移灰琯,

  兰闺柳市芳尘断。

  雁门迢递尺书稀,

  鸳被相思双带缓。

  行路难,行路难,

  誓令氛祲静皋兰。

  但使封侯龙额贵,

  讵随中妇凤楼寒。

  (同辛常伯作)

  帝京篇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嵚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

  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始见田窦相移夺, 俄闻卫霍有功勋。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

  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

  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

  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已矣哉,归去来。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汲黯薪逾积, 孙弘阁未开。

  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

  五霸争驰千里马,三条竞骛七香车。

  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

  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回薄。

  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

  莫教憔悴损容仪,会得高秋云雾廓。

  淹留坐帝乡,无事积炎凉。

  一朝披短褐,六载奉长廊。

  赋文惭昔马,执戟叹前扬。

  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

  文昌隐隐皇城里,由来奕奕多才子。

  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卿相未曾识,王侯宁见拟。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判将运命赋穷通,从来奇舛任西东。

  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飖类转蓬。

  容鬓年年异,春华岁岁同。

  荣亲未尽礼,徇主欲申功。

  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僰。

  玉垒铜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难测。

  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

  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

  寒光千里暮,露气二江秋。

  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沉牛。

  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

  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

  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川平烟雾开,游戏锦城隈。

  墉高龟望出,水净雁文回。

  寻姝入酒肆,访客上琴台。

  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

  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

  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

  解鞅欲言归, 执袂怆多违。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别情伤去盖, 离念惜徂辉。

  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飞。

  回来望平陆, 春来酒应熟。

  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黄菊。

  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县禄。

  百年郁郁少腾迁,万里遥遥入镜川。

  涘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丛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烟。

  赖有边城月,常伴客旌悬。

  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

  涂山执玉应昌期,曲水开襟重文会。

  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未看白马对芦刍,且觉浮云似车盖。

  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

  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舟移疑入镜,棹举若乘波。

  风光无限极,归楫碍池荷。

  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

  芝田花月屡裴回,金谷佳期重游衍。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峰开华岳耸疑莲,水激龙门急如箭。

  人事谢光阴,俄遭霜露侵。

  偷存七尺影,分没九泉深。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

  挂冠裂冕已辞荣,南亩东皋事耕凿。

  宾阶客院常疏散,蓬径柴扉终寂寞。

  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

  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

  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

  荒衢通猎骑,穷巷抵樵轮。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

  果乘骢马发嚣书,复道郎官禀纶诰。

  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

  适离京兆谤,还从御史弹。

  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

  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

  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阔迍邅尽今日。

  慎罚宁凭两造辞,严科直挂三章律。

  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

  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排。

  惊魂闻叶落,危魄逐轮埋。

  霜威遥有厉,雪枉遂无阶。

  含冤欲谁道,饮气独居怀。

  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万里通。

  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舜泽尧曦方有极,谗言巧佞傥无穷。

  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

  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

  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别日分明相约束,已取宜家成诫勖。

  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

  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懒听将雏曲。

  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

  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舞蝶临阶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

  独坐伤孤枕,春来悲更甚。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平江淼淼分清浦,长路悠悠间白云。

  也知京洛多佳丽,也知山岫遥亏蔽。

  无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

  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

  个时无数并妖妍,个里无穷总可怜。

  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

  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佩中邀勒经时序,箫里寻思复几年。

  寻思许事真情变,二人容华识少选。

  漫道烧丹止七飞,空传化石曾三转。

  寄语天上弄机人,寄语河边值查客,

  乍可匆匆共百年,谁使遥遥期七夕。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只将羞涩当风流,持此相怜保终始。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将浊水况清尘。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

  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赩鳞去不还。

  连苔上砌无穷绿,修竹临坛几处斑。

  此时空床难独守,此日别离那可久。

  梅花如雪柳如丝,年去年来不自持。

  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

  分念娇莺一种啼,生憎燕子千般语。

  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

  落花泛泛浮灵沼,垂柳长长拂御沟。

  御沟大道多奇赏,侠客妖容递来往。

  宝骑连花铁作钱,香轮骛水珠为网。

  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

  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

  千回鸟信说众诸,百过莺啼说长短。

  长短众诸判不寻,千回百过浪关心。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南陌西邻咸自保,还辔归期须及早。

  为想三春狭斜路,莫辞九折邛关道。

  假令白里似长安,须使青牛学剑端。

  苹风入驭来应易,竹杖成龙去不难。

  龙飙去去无消息,鸾镜朝朝减容色。

  君心不记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

  不分淹留桑路待,只应直取桂轮飞。

  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人。他幼年就才华出众,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中(676—679年),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武则天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照檄》。武则天读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赞叹他很有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在临海时,他曾写过一首《久客临海有怀》,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观,地岜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浙江的名人有那些?

  古代名人:

  王 充(27-97),上虞人,学者。

  赵晔(汉)绍兴人,袁康(汉)绍兴人,吴平(汉)绍兴人,史学家。

  魏伯阳(东汉),上虞人,道教理论家。

  王羲之(321-379) 王献之(344-388),绍兴人,书法家。

  谢灵运(385-433),绍兴人,诗人。

  沈约(441-513),德清人,诗人。

  寒山 拾得(唐),临海人,诗人。

  罗隐(833-909),富阳人,诗人。

  杜光庭(850-933),缙云人,道教理论家。

  沈 括(1033-1097)杭州人,科学家。

  周邦彦(1056-1121),杭州人,词人。

  陆游(1125-1210),绍兴人,诗人。

  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学者。

  陈亮(1143-1194),永康人,学者。

  叶适(1150-1223),温州人,学者。

  永嘉四灵 徐照(?-1211)、徐玑(1162-1214)、翁卷、赵师秀(1170-1220)温州人,诗人。

  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杭州人,画家。

  赵孟頫(1254-1322),湖州人,书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富阳人,画家。 吴镇(1280-1354)嘉兴人,画家。

  王蒙 (1308-1385),湖州人,画家。

  张可久(1270-1348),宁波人,散曲家。

  朱震亨(1281-1358),义乌人,医学家。

  高明(1310-1380),瑞安人,剧作家。

  宋濂(1310-1381),浦江人,文学家。

  刘 基(1311-1375),青田人,文学家。

  于谦(1398-1457),杭州人,文学家。

  王守仁(1472-1528),余姚人,学者。

  范钦(1505-1585),宁波人,藏书家。

  徐渭(1521-1593),绍兴人,文学家、书画家。

  潘季驯(1521-1595),湖州人,水利学家。

  王士性(1546-1598),临海人,人文地理学家。

  李之藻(1565-1630) 杨廷筠(1557-1627)杭州人,宗教学家。

  刘宗周(1578-1645),绍兴人,学者。

  谈迁(1594-1657),海宁人,史学家。

  陈洪绶(1599-1652)诸暨人,画家。

  朱舜水(1600-1682),余姚人,学者。

  黄宗羲(1610-1695),余姚人,思想家、史学家。

  李 渔(1611-1679),兰溪人,文学家。

  吕留良(1629-1683),桐乡人,学者。

  朱彝尊(1629-1709),嘉兴人,文学家。

  万斯同 (1638-1702) 万斯大(1633-1683)鄞州人,学者、史学家。

  姚际恒(1647-1715),杭州人,文献学家。

  全祖望(1705-1755),鄞州人,史学家。

  袁枚(1716-1797),杭州人,文学家。

  章学诚(1738-1801),上虞人,史学家。

  严可均(1762-1843),湖州人,学者、藏书家。

  龚自珍(1792-1841),杭州人,文学家。

  李善兰(1810-1882),海宁人,数学家。

  俞樾(1821-1906),德清人,学者。

  赵之谦(1829-1884),绍兴人,书画家。

  近现代:

  文人: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梁实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事业拓荒者。

  章太炎(1869-1936年),学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陶堰。

  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浙江嵊县浦口镇人。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别号孑民,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早年留学日本。

  沈钧儒(1875—1963)号衡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苏州,清光绪进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律师。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沈兼士(1887-1947年)先生,浙江吴兴人。又名坚士。室名抗志斋、段砚斋。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教育家,创获甚富,颇受学术界推崇。

  夏沔尊(1886--1946),名铸,浙江上虞人。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学者,出版家。

  张宗祥(1882—1965)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中季,号疑古、逸谷、德潜,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纭、仲沄,笔名武波。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晚号孝园,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生于四川广汉。近现代学者、政党名家。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我想知道唐朝诗人许浑的详细资料.

  Xu Hun

  许浑

  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

  苏)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六年 (832)进士。任当涂、

  太平县令。大中三年(849),为监察御史,“抱疾不任朝

  谒,坚乞东归”(《乌丝阑诗自序》),居润州丁卯村

  舍。后复起为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

  史,世称许郢州。晚年退居丁卯村舍,辑缀诗作,因名

  《丁卯集》。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

  陵怀古》、《故洛城》、《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

  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

  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

  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

  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

  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

  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

  通病。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

  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

  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但也有

  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

  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

  “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

  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

  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

  “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

  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

  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

  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

  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

  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

  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陈伯海)

  相关资料:

  说青阳元处士墓

  □ 李 晖

  历代修撰和印行的池州地方志书,被文坛和学术界引用最多而又视为最有史料价值的,则是明代成书的《嘉靖池州府志》。这部著名地方文献出版的具体时间,是明世宗皇帝的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就是这部方志大典里,留下了这样一条令人寻味的历史信息:“元处士墓,在青阳县七里云鹤山麓。”这一“信息”,也给后人带来一些需要解析的问题。诸如:这位“元处士”何许人物?他有何功绩或名望,值得府志为他的墓地撰文留存?他又为何死后葬于青阳县境内“云鹤山麓”,等等。追溯、探索和解析这些问题,对了解和认识历史上的池州,尤其是唐朝的池州,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要想能解析上述这些问题,首先得弄清楚“元处士”这个人。

  据我多年对池州的历史考察,以及池州相邻的皖南的原宣城地区、徽州地区的历史探索,综合文献史料和文物遗存,认定这位“元处士”,当是 唐代大诗人杜牧《樊川诗集》中《赠宣州元处士》、《题元处士高亭》诗题里的“元处士”。除此之外,整个皖南历代再也无“元处士”的称谓了。从《樊川诗集》原注中可知,这位“元处士”的名字是元孚。据缪钺先生《杜牧年谱》、《杜牧传》等著作,考证出杜牧与元孚的相识与结友,是在杜牧第二次任宣歙观察使幕府吏期间,即唐文宗皇帝的开成二年(公元838年)秋末至开成四年(公元840年)初春。在这一期间,与元孚交往的还有唐才子许浑。因为这期间许浑正在宣州辖属的当涂县任官。许浑写有《题宣州元处士幽居》、《灞上逢元处士东归》、《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冬日宣城寺赠元孚上人》等。许浑诗题中所见的“灞上”“东归”的元处士,所归城是宣州;“自洛归宛陵”的,归的依然是宣州,因为“宛陵”历来是宣州的代称和别名。诗题还透露出“元处士”的真名以及他的僧人身份。因为“上人”,即是僧人。古代文坛上,历来有将有德、智、善行的高品佛僧,一式地赞称之为“上人”的习惯。这种“习惯”,至少起之于晋代,《世说新语·文学篇》的注中,就引用了晋朝大书法家王右军(王羲之)对僧人用过这种称谓。在《全唐诗》和其他诗集中,更可以见到诸多的这个对僧人为“上人”称谓。

  《全唐诗》在收录元孚诗作时所留下的作者小传这样写道:

  “元孚,宣城开元寺僧。与许浑同时。或曰楚中僧。”

  《全唐诗补编》在“补”元孚诗作时,亦附有相同的作者小传。“宣城开元寺”,始建于晋惠帝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原名永安寺,唐名开元寺,唐之后名是景德寺。《名胜志》称其为“若兰中之最胜者”。“若兰”者,寺院也。可知其在佛门中的重要地位。据《唐会要》记载:“(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十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一日,并改为开元寺。”可知,宣州开元寺在武则天授元年至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之间,曾名之为“大云寺”。“开元寺”之名,源自于玄宗皇帝的开元年号。

  元孚既然是佛僧,杜牧诗题中何故称其为“元处士”呢?这也得到文坛风气中去寻觅答案。中国古代对那些拥有睿智才华和高尚道德而又不愿当官的文人,概尊称之为:处士。正史《后汉书》的“崔骃传”,即有“处士山积,学者川流。”可知古代把“处士”放在了“学者”等同的地位。杜牧诗题中称元孚为“处士”,而不称寺僧,足见在杜牧眼中,元孚首先是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学者,其次才是位德高行善的僧人。称其为“处士”,并不否定他的佛门身份。

  其实,历史文献中也有元孚自标为僧人的记载。比如宋朝人陈思《宝刻丛编》的第十五卷,所收录的《唐福田寺经藏院记》碑文,文的落款处即写道:“崔龟从撰,僧元孚书。”这里明白地告诉人们:元孚是僧人。同时,也透露:元孚是位书法家,否则他绝无资格为佛教名碑书丹的。唐代的福田寺,在今湖北监利县境内。元孚还有首题名为《元孚五十年前游天台,宿建公院,登华顶,攀琪树,观石桥之险绝,缅怀昔游,因为绝句,寄知建长老,兼呈台州王司马》诗。从长长的诗题内,可知元孚“五十年前”游今浙江的天台山时,所宿的是“建公院”。此“院”是座以僧建为主持僧的寺院。诗“寄知”的“建长老”,也即僧建。“僧建”, 乃唐时名僧。唐时的台州,则今浙江的临海市。诗题中的“台州王司马”,则是时任台州刺史的王谟。元孚的这首负有“寄知”、“兼呈”两项任务的诗,诗题下即署有:“上都左街保寿寺文章应制内供奉大德元寺”的字样。唐时有上都、东都两京师。“东都”,是洛阳,而“上都”,乃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时的“保寿寺”,则在今天陕西西安市东北唐长安故城内的翊善坊。当年“台州王司马”王谟,收到元孚“兼呈”诗后,也写了首和诗给元孚,诗题为《奉和元孚上都左街保寿寺文章应制》。诗题的提供,我们即可知晓,元孚不仅是位名僧,而且是位当了官的大和尚。因为“大德”,就是唐朝时的僧官名称。这种官,是管理佛教界事务的专职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它具体职责是,代表大唐朝廷整肃寺院的法务;规范和执行佛门的纲纪,对违纪的僧人与以处罚;同时负责向僧侣传授经业。佛门的管理、教育两种重任一肩挑,可窥探此官的显赫和重要的地位。“大德”,是官名,同时也显示出元孚在道德、智慧、善行各方面的高品位,否则不会当上这种朝廷的命官的。

  元孚这首“寄知”又“兼呈”诗,对他“五十年前游天台”的情态和环境,给予了“缅怀”。因为他署下“大德”官名,可知此时他不在江南,而是在长安。当年他游天台山,并且“宿建公院”,透露出“五十年前”,他已经入了佛界。因为佛门,起码自南北朝时期起,就有个规矩:寺院对南来北往的僧侣,负有接待责任和义务:管吃又管住。“五十年前”四字,亦揭示出元孚写这首诗时,早已步入老年岁月,至少也是七十老翁了。高龄的和尚,还当着僧官,又驻节于保寿寺,元孚于“保寿”环境下,获得高寿,这可谓是佛门的禅趣和禅乐。

  值得探讨的最后问题,是死后的“元处士墓”,何故葬到青阳县的云鹤山。由于历史文献没有留下这方面记录,这个问题确切有点难于回答。但根据元孚的友人,几次赠于他从长安“东归”的诗来看,他对宣州和宣州开元寺,有着极为密切的情感和无限的眷恋。他是宣州开元寺僧,“东归”的当然是宣州。对于他的墓地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卒于长安,死于“左街保寿寺文章应制内供奉大德”僧官任上,按其愿望归葬于江南;一是元孚于衰垂之时,辞去了官职,致仕后回到了宣州,最后圆寂于宣州开元寺。开元寺,处宣州城内,一时对圆寂的元孚难于安置,故移葬青阳。青阳属池州,池州乃宣歙观察使管辖的三州(宣州、歙州、池州)之一,故也属“归葬”地域的范围之内。同时,自从新罗国僧地藏卓锡青阳县境九华山和住持化成寺之后,国内僧侣乃至新罗国僧,纷纷奔向九华山。作为一代名僧的元孚,他也将九华山当做想往之地。因此,元孚圆寂后,将他葬于青阳县的大九华山下,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青阳云鹤山麓的“元处士墓”,按佛门规矩,是座塔墓。

  杜牧《赠宣州元处士》诗,诗的全文是这样地。诗云: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语;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陵阳”,是古代对宣州的代称。“默与玄相语”中的玄语,则是佛话。而“宽于一天下”五字,则将元孚的胸怀、志向、道德、善行,一并地推向了顶峰。细嚼这首诗,即可大致了解元孚的人生和命运。

  纵观近现代成书的池州辖境的地方志书,再也不见了“云鹤山”这个地名,也没有关于“元处士墓”的记载。足可知,“云鹤山”作为古老地名,今已更改成了新地名;“元处士墓”,已经毁废无存了。但唐代名僧元孚葬于“青阳县云鹤山麓”这一历史的真实,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代晚期池州佛教事业的兴盛,尤其是九华山佛教的发展,对海内外佛徒包括佛门名僧,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news/jhfk/cb1217f2.htm

唐代的台州名人有哪些?

  1、章安大师(561~632),隋唐时代僧人。临海章安(浙江临海)人,俗姓吴。字法云,名灌顶。世称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七岁从摄静寺慧拯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慧拯入灭后,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583)至天台山修禅寺谒智顗,承习天台教观。此后随侍智顗,隋开皇十七年(597),智顗示寂,师奉遗物献贡晋王广,王遣官送返,并致唁辞。晚年住会稽称心精舍,讲说法华。贞观六年示寂,世寿七十二,追谥总持尊者。师智解辩才绝伦,能领持智顗之遗教,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集记大小部帙百余卷,以传后世,今日智者大师之教文不坠,全仗师之力,后世尊为东土天台宗第五祖。着有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及经疏三十三卷、观心论疏五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国清百录四卷,以上现今尚存。此外,仁王经私记三卷、仁王疏四卷等已散佚。是天台宗五世祖。

  2、风干、寒山、拾得三位尊者。后两位被尊为和合二仙。最著名的是他们的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3、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郑虔(691-759),也是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虽是河南人,但曾在安史之乱后,被流贬台州司户参军。郑虔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性辞典之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4、项斯(唐约公元836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浙江仙居县人。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好了,关于“从临海为名的诗人有哪些”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从临海为名的诗人有哪些”,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