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塞上这首诗有哪些 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哪几句诗句

发布日期:2024-10-02         作者:千千百科网

  使②至塞上①

   王维

   单车③欲问边④,属国⑤过居延⑥。

   征蓬⑦出汉塞,归雁⑧入胡天。

   大漠⑨孤烟⒂直,长河⑩落日圆。

   萧关⑾逢候骑(jì)⑿,都护⒀在燕(yān)然⒁。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使至塞上图]

  使至塞上图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⑩长河:黄河。

   ⑾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⑿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⒀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⒁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⒂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编辑本段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胡人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哪几句诗句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解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文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问边:慰问边士。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胜将士。

   居延: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在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层次结构]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写作特色]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无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亦细味其趣,以为再无“孤”、“圆”更有情有理的两字。可见其对仗之工,用字之确。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王维) 泊秦淮(杜牧) 无题(李商隐) 的原文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无题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八岁偷照镜, 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

  材笑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 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 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 背面秋千下。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无题-1

  万里风波一叶舟,

  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

  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

  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2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断蓬。

  无题-3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4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5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6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7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无题-8

  重帷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9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使至塞上的诗句

  使至塞上

[ 唐 ]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10)“单车”两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11)候骑:另作“候吏”。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作品鉴赏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3、作品简介

  《使至塞上》这首诗为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作品赏析

  1、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他在边塞的旅程,通过刻画自然景象,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来表达他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也借此机会表现出他豁达的情怀和深沉的思考。

  2、艺术手法与表达方式

  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意象丰富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对于大漠黄河的描写,景象苍茫、壮观。

  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同时通过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中,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含蓄。

  3、文化背景与历史传承

  《使至塞上》所描绘的边塞景象反映了唐代西北边疆地区的风貌和历史背景。诗中的燕然指的是燕然山,即今天的蒙古国境内,是唐代西北边疆的重要关口。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历史传承的关注和对边疆地区的热爱。

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

  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如下:

  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使至塞上》文学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今天关于“使塞上这首诗有哪些”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