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人,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长生:(?-318年)西晋(或者东汉末?)时生人。四川(1997年后属重庆)涪陵丹兴人。(蜀)汉初,范长生族迁青城山。史载,范博闻强识,著《道德经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长生,为天师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汉末及晋穆,百三十余岁而终。刘备请其参政,其坚辞,故封其道遥公,为其建长生宫于青城山。晋元康(291—299)年间,巴氏族人李特领流民起。适李流军中饥荒,范资给粮资。李军士气大长,数月后攻占成都。特子雄 "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范婉拒,劝雄自立。晋永兴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称成都王。后称帝,国号大成(后改为汉),以范为丞相,加号 "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封西山侯。范归返青城,雄于灌县离堆为范建造范贤馆(今伏龙观)。恃范佐,雄行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战区,成国堪成乐土。
范宁:东晋经学家。推崇儒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范宁孙)。曾删取各家《后汉书》制作,著《后汉书》,成纪传80卷。 为范宁孙。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范宽:生卒年不详。名中正,字仲立。北宋杰出画家,与关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2001年后吴县重新并入苏州)人。幼家贫好学,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考取进士。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著。京师流传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盛誉。监泰州西溪镇盐仓时,修堤防海患,堤长数百里,人称「范公堤」。出巡江淮、京东灾区,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宋夏战争期间,出任陕西帅臣,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城筑寨,屯田积谷,巩固了边防。西夏人称其为「胸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罢免参知政事。先后出任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州等地。他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其政绩。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句。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将知处州时,南宋孝宗曾召见论政。乾道六年(1170)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几乎被杀。后出知成都府,入任参政知事。绍熙三年,知太平州,仅逾月即归,退居故乡石湖。有文名,尤工诗,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范钦:(1505-1585年),明代藏书家,为宁波天一阁主人,字尧钦,号东明、东明山人,浙江宁波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任湖北随州知州,迁工部员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广西参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阁集》。
范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号香令,别署吴侬荀鸭。明末戏曲家。是松江人。生而颖异,能文善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著有《花筵赚》、《梦花酣》、《鸳鸯棒》(以上3种明刻本尚存,合称《博山堂3种》)、《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驹》、《金凤钗》、《清画眉》、《斑衣欢》、《晚香亭》、《闹樊楼》、《绿衣人》、《生死夫妻》、《欢喜冤家》(以上无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张琦《衡曲尘谭》谓“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结构玄畅,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时绝叹。”
范文澜:(1893-1969年)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字芸台,后改字仲云。浙江绍兴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简编》等。
范瑞娟:生于1924年。女,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别名范竹山,时浙江嵊县黄泽镇人。表演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男性阳刚之美。擅演正大刚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调腔〕基础,吸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唱腔处理之长,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谓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健在。
范涛:(生于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开朗,家族观念重>男,新时代的年轻人。毕业于一所社会大学,精通音乐,书法。绘画,服装,语言,商业,心理学等。时山东琅琊人。为近祖籍山东兖州范氏后代,中祖籍为河南范县。据悉:建国后范氏在山东兖州开始衰落,文革的时候开始各地迁徙,一支迁徙江苏等地,一支留在山东临沂。山东境内的分族谱为:(友。学。长。存。龙。百。凤)。范涛,系“长”字辈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谱,致力于范氏族人的沟通和建
范姓来源
范氏的由来 尧有个裔孙叫刘累,西成王时迁居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姓,他的孙子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因授封于范地(现在的河南县),以封邑为姓,就是范氏。士会死后被称为范武子,其之后,又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世代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范姓进入魏国。在西汉以前范姓部分人已迁徙到南方。汉代到南北 朝时期,范姓分布更为广泛。到宋代,范姓称盛在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姓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布 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MIN)、粤(yue)范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到海外。宋代以前的范姓名人,大都出自现在的河南。例如:春秋末政治家范蠡。东汉学者范丹,清诏使范滂。东晋经学家范宁,南朝宋史学家范晔(yan ),顺阳人。齐、梁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唐代武则天时宰相范履冰。此外,十六国时涪(fu)陵丹兴(今天的四川黔江)人范长生,在李雄称帝成都时被尊为天地太师;北宋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画家范宽,南宋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元代有文学家范椁(guo);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藏书家范钦;清代有太傅(fu)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近现代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范姓居于第61位。
范姓.起源于何时,祖先是谁,什么朝代的.历史.有明白的给解释下吗? 范姓全国名列第61位。远祖始于周代诸侯国杜国国君杜伯,于周宣王时被杀,其子逃到范(今河南范县),并以住地名为范姓。
范姓先祖开发青海亦早,宋代范育,于元佑初(1086年)出任熙州(今甘肃临洮县),与朝廷力争经营并巩固青海河湟地区。以后移民中又有范姓先民来青海开发定居,故如今有范姓村庄2个。
这一个辉煌的钜族著姓,有一个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关于范姓的姓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由此可见,范氏的始祖,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圣君唐尧,尧的这一支子孙历经虞舜、夏、商诸代,都称为唐杜氏,入周被改封于杜,不久被周宣王所灭,当时杜伯的儿子就跑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改姓为士,传到他的曾孙士会的时候,做了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于是,士会的子孙也按照当时“以邑为氏”的习惯,统统姓了范,而一直繁衍到现在。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更已显赫万分,自士会以后,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巨族之一。
2000多年以前就发迹于晋国的范氏,后来是高平的望族,古时的高平,就是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位置在晋城县的北面。换言之,以后各地的范姓人家,有很多都是发源于山西,跟山西的范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卧薪尝胆,勾践复国”中的范蠡,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范蠡的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的懂得急流勇退。据传,勾践复国之后,把范蠡高封为上将军,可是他却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并且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与同患难,而难同安乐,所以毅然辞去高官厚俸,乘舟浮海以行,而且从此未返越国。
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功成身退之后,据说是改名换姓历游齐、陶等地,后来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结果却变成了巨富,自号为陶朱公。他的一生,真可以说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了。
是当今中国第六十一大姓。
范姓的由来?清朝哪些大臣是范家人? 范时崇 范锡篆
范姓的名人 春秋战国范武子范会(士会)范昭子范吉射(与中行氏相睦,结为姻亲。晋定公时,帮助中行氏对赵氏发难,结果被智氏等四卿所败,逃往齐国。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范雎(前?-前25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秦汉范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谋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封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范式(生卒年待考),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东汉名士。曾任荆州刺史、泸江太守等职。范丹(112-185),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指的就是范丹,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范明友(生卒年待考),为霍光女婿,初为中郎将,又被封为度辽将军。宣帝继位,封范明友为关内侯。范迁(?-65),字子庐,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大臣,官至司徒。魏晋南北朝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范长生(218-318),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西晋时大成名相。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范贲(?―349),范长生之子,十六国初期蜀地(今中国四川省)民变领袖,曾任成汉丞相。347年,成汉被东晋所灭,成汉将领隗文、邓定等因此推范贲为帝,据成都。根据史书记载,范贲“以妖异惑众”,因此蜀地很多人归附。349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攻击范贲,范贲被杀,益州平定。范汪(约308-372),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之孙,范稚之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范宁(339-401),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范汪之子。著名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范泰(355-428),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范宁之子。南朝宋大臣、学者。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后升中书侍郎,加振武将军,升侍中。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后加特进、王师如故。卒谥“宣”。范晔(398-445),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泰之子。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范缜(约450-515),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重臣,政治家、诗人。历任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隋唐范履冰(?-689),河内人(今河南武陟)。唐朝重臣、史学家。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后被诬坐举逆人,为酷吏所杀。范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乡(今......>>
求大名县范姓由来,我爷爷叫范怀信,有家谱么? ,
姓氏范的来源 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尧的后世子孙,在舜、夏、商诸代,称唐杜氏。入周后,改封于杜,后被周宣王所灭,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而改姓为士。后其曾孙士会为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自此,士会的子孙便按照“以邑为氏”的习惯,以范氏为姓,一代代繁衍下去。《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以此看来,范氏的开基始祖无疑是晋国的士会了,其发源地为晋,既现在的山西。山西的范氏,以高平为盛大。晋时的高平,即现在的山西高平,它地处今山西南部,南临河南,西近陕西长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世代的繁衍中,范氏逐渐南迁至中原和江南地区。
济宁市姓范的人最初来源于哪里 据资料考证,鲁西南支系最符合历史情况。济宁市姓范的人最初应来源于鲁西南支系,即今山东西部的金乡县附近济宁以南,郑县西北一带地区。
据范氏族谱载,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至福建宁化,是为范氏入闽的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许多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进而迁至海外。
第一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鲁西南支系: 即“六卿之乱”后,范氏流民在此所建的第二个“高平郡区”)。位于今山东西部的金乡县附近济宁以南,郑县西北一带地区。这是当时范氏流民在“六卿之乱”时为了避乱,集结而成的范家去系。约于公元前四世纪末所构成的支系。自此之后,变有较大发展。该郡已于晋代秦始元年,即公元二六五年改为山阳郡。
另,还有山东济宁嘉祥县范氏字辈,族训为“树圣广朝志,东明启好光”。
建议查询本家家谱,从而溯源寻本,找出本系范姓来源于何地。
范姓名人大全 春秋战国时的政治家范蠡
东晋时的范宁,撰有《春秋b梁传集解》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南宋的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
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
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
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
近现代有最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是范旭东。
当代基督教的领袖人物范承祖.
性范的名人有哪些啊?急要O(∩_∩)O
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人,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长生:(?-318年)西晋(或者东汉末?)时生人。四川(1997年后属重庆)涪陵丹兴人。(蜀)汉初,范长生族迁青城山。史载,范博闻强识,著《道德经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长生,为天师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汉末及晋穆,百三十余岁而终。刘备请其参政,其坚辞,故封其道遥公,为其建长生宫于青城山。晋元康(291—299)年间,巴氏族人李特领流民起。适李流军中饥荒,范资给粮资。李军士气大长,数月后攻占成都。特子雄 "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范婉拒,劝雄自立。晋永兴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称成都王。后称帝,国号大成(后改为汉),以范为丞相,加号 "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封西山侯。范归返青城,雄于灌县离堆为范建造范贤馆(今伏龙观)。恃范佐,雄行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战区,成国堪成乐土。 范宁:东晋经学家。推崇儒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范宁孙)。曾删取各家《后汉书》制作,著《后汉书》,成纪传80卷。 为范宁孙。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范宽:生卒年不详。名中正,字仲立。北宋杰出画家,与关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2001年后吴县重新并入苏州)人。幼家贫好学,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考取进士。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著。京师流传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盛誉。监泰州西溪镇盐仓时,修堤防海患,堤长数百里,人称「范公堤」。出巡江淮、京东灾区,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宋夏战争期间,出任陕西帅臣,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城筑寨,屯田积谷,巩固了边防。西夏人称其为「胸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罢免参知政事。先后出任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州等地。他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其政绩。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句。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将知处州时,南宋孝宗曾召见论政。乾道六年(1170)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几乎被杀。后出知成都府,入任参政知事。绍熙三年,知太平州,仅逾月即归,退居故乡石湖。有文名,尤工诗,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范钦:(1505-1585年),明代藏书家,为宁波天一阁主人,字尧钦,号东明、东明山人,浙江宁波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任湖北随州知州,迁工部员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广西参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阁集》。 范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号香令,别署吴侬荀鸭。明末戏曲家。是松江人。生而颖异,能文善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著有《花筵赚》、《梦花酣》、《鸳鸯棒》(以上3种明刻本尚存,合称《博山堂3种》)、《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驹》、《金凤钗》、《清画眉》、《斑衣欢》、《晚香亭》、《闹樊楼》、《绿衣人》、《生死夫妻》、《欢喜冤家》(以上无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张琦《衡曲尘谭》谓“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结构玄畅,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时绝叹。” 范文澜:(1893-1969年)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字芸台,后改字仲云。浙江绍兴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简编》等。 范瑞娟:生于1924年。女,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别名范竹山,时浙江嵊县黄泽镇人。表演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男性阳刚之美。擅演正大刚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调腔〕基础,吸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唱腔处理之长,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谓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健在。 范涛:(生于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开朗,家族观念重>男,新时代的年轻人。毕业于一所社会大学,精通音乐,书法。绘画,服装,语言,商业,心理学等。时山东琅琊人。为近祖籍山东兖州范氏后代,中祖籍为河南范县。据悉:建国后范氏在山东兖州开始衰落,文革的时候开始各地迁徙,一支迁徙江苏等地,一支留在山东临沂。山东境内的分族谱为:(友。学。长。存。龙。百。凤)。范涛,系“长”字辈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谱,致力于范氏族人的沟通和建范氏名人 范武子 范蠡 范增 范滂 范晔 范缜 范仲淹 范成大 范宽 范钦 范文程 范筑先 范文澜 范汉杰 范长江 范止安 范敬宜 范曾 范进 范仲淹、范伟、范玮琪 范仲淹,范.巴斯腾 范仲淹 范进 范姓历史名人范 蠡: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曾献计于勾践,一举灭吴,越国立事后乃急流勇退,于山东定陶经商,资产千万,称“陶朱公”。可谓“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至千万”。从此未返越国。范 睢: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今河南省开封一带)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游说秦昭王,主张远交近攻,为始皇一统天下立下大功。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范 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好奇计,年方七十方为项羽谋士。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范 丹:又名范冉(112-185),字史云,汉陈留外黄县(汉置,唐以后废,故城在今河南杞县东)人,东汉高士,桓帝(刘志,公元147年登基)时授莱芜(汉代的莱芜县故城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今莱芜县是汉代的嬴县)长,因母亡丁忧未到任。后来朝廷有意用他为太尉府侍御史,但因遭党锢之祸,逃到梁沛间靠卖卜为生。家里穷极,时常断炊。闾里间有歌谣说他“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死后谥为贞节先生。范 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末年享有盛名的士人领袖,他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第一次党锢之祸起,与李膺同时被捕,被释还乡时,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县令郭揖欲弃官与他一起逃亡,他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范 晷:字彦长,西晋南阳顺阳人。少年时游学于清河,于是迁家侨居。郡守命他为五官掾,历任河内郡丞。太守裴楷久闻其名,举荐为侍御史。调任上谷太守,遭遇丧事,没有前去就任。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转任冯翊太守,很有政绩,善于安抚百姓,百姓很爱戴他。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当时西部土地荒毁,少数民族时常侵扰,田桑欠收,百姓困顿凋弊,范晷倾心教化引导,劝勉农桑所辖地区百姓全仰仗他。元康中,加封左将军,卒于官。有两个儿子:范广、范稚。范 广:字钟将,西晋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范晷之子。被举孝廉,任灵寿令,不去就任。其姐嫁给孙氏,早亡,有个孙子名叫迈,范广一直抚养带他南奔,即使在盗贼四起的时候,始终没有丢弃。元帝承制,任他为堂邑令。县丞刘荣犯法当死,郡守让刘荣回原籍服刑。刘荣是本县人,家里有老母,很有气节,范广常常听凭他回家省亲,刘荣也会如期而返。县堂被野火所烧及,刘荣脱去刑械救火,事毕,又自我戴上刑械。后来天大旱,米贵,范广散发私家谷粮赈济百姓,用去了几千斛,远近流落的人都前来投奔他,当地户口增加了十倍。卒于官。范 稚:西晋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范晷之子。范稚自小就知名,征召为大将军掾,早卒。有子名范汪,别有传文(见下)。范 汪:东晋代医家。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孙,范稚子。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曾任东阳太守。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晚年屏居吴都。善医术,常以拯恤为事。凡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之治疗,每多治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此书为唐以前研治伤寒较有成就的医学方书,于外科治疗亦有一定水平,并收集当时民间单验方,故陶弘景谓其书“勘酌详用,多获其效。”范 宁: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东晋经学家,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范 晔: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出生于官僚世家。所著《后汉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既是一位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少年明代就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隶书,是个多才多艺的少年。17岁时就踏上仕途。历任秘书丞、司马、新蔡太守、吏部尚书郎等,因在彭城王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时,饮酒作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历任南下郡太守、太子詹事等职务。范晔呕心沥血写成了《后汉书》包括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200年历史的宏篇巨著。范 缜: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范 云:南朝齐诗人。字彦龙,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省泌阳)人。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卒谥“文”。范云是当时文坛领袖之一,与沈约、王融、谢□等友善,和何逊也有交往。他8岁时就能写诗,稍长即善属文,文思敏捷,时人多疑为宿构。《文选》录其《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五言诗3首。《诗品》将其列之于中品,评为“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范履冰:河内(今河南省武陟)人,知名于唐高宗,武后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 范仲淹: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后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经略陕西,使夏族、羌族望风而走。其《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佳句,存《范文正公集》。 范中立:陕西耀县人,北宋画家。其画落笔雄健凝炼,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颇大,有《溪山行旅图》和《寒林雪景》传世。 范成大: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南宋诗人,以善写田园诗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范文程:清初大臣。字宪斗,号辉岳,范仲淹后裔,辽宁省沈阳人。自愿投效努尔哈赤,参加后金政权。为参与帷幄的主要谋士之一,深受倚赖。前后历任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官至大学士、太傅等职。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卒后康熙帝亲写祭文悼念,谥文肃。 范文澜:字云台、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省绍兴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校教授。1939年参加中国***,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撰写《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建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对中国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均有独创见解。主要著作尚有:《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唐代佛教》、《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等。 范长江:四川省内江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曾任《大公报》记者,创立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同年在长沙创办国际新闻社。以后在香港参加创办《华商报》的工作;担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和华中版《新华日报》社长、新四军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表人等职。解放战争时期跟随党中央转战陕北,负责宣传工作。解放后历任上海《解放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新华社副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等职。著有《塞上行》。 范伟,范志毅,范晓萱,范逸臣,范玮琪,范冰冰 范氏的知名人物,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不少,例如:春秋战国时的政治家范蠡,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县)人,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后游齐国,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范雎,战国时魏人,他游说秦昭王,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力量,终使嬴政吞并六国而统一天下。东汉学者范丹,通五经,尤精于《易》和《尚书》。东晋时的范宁,撰有《春秋榖梁传集解》。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等人,都是范姓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一位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少时贫困苦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世人奉为千古名句。还有南宋的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近现代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等。当代基督教的领袖人物范承祖 古代名人:范蠡、范仲淹、范会、范丹、范长生、范宁、范晔、范缜、范宽、范成大、范钦、范文若、范文澜、范瑞娟、范涛。 当下的姓范名人:范冰冰、范玮琪、范晓萱、范思威 、范学斌 、范琳琳 、范小宁 、范植伟 、范逸臣 、范明、 范伟 、范雷 、范文芳 、范志毅。 范晓萱 范玮琪 范伟 范冰冰 范仲淹 范文芳 越多越好.
姓范的人最高做到什么官
春秋战国
范武子范会(士会)
范昭子范吉射(与中行氏相睦,结为姻亲。晋定公时,帮助中行氏对赵氏发难,结果被智氏等四卿所败,逃往齐国。
范蠡[4]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
范雎(前?-前25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
秦汉
范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谋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封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范式(生卒年待考),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东汉名士。曾任荆州刺史、泸江太守等职。
范丹(112-185),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指的就是范丹,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范明友(生卒年待考),为霍光女婿,初为中郎将,又被封为度辽将军。宣帝继位,封范明友为关内侯。
范迁(?-65),字子庐,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大臣,官至司徒。
魏晋南北朝
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
范长生[4]
范长生(218-318),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西晋时大成名相。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
范贲(?—349),范长生之子,十六国初期蜀地(今中国四川省)民变领袖,曾任成汉丞相。347年,成汉被东晋所灭,成汉将领隗文、邓定等因此推范贲为帝,据成都。根据史书记载,范贲“以妖异惑众”,因此蜀地很多人归附。349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攻击范贲,范贲被杀,益州平定。
范汪(约308-372),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之孙,范稚之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
范宁(339-401),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范汪之子。著名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泰(355-428),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范宁之子。南朝宋大臣、学者。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后升中书侍郎,加振武将军,升侍中。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后加特进、王师如故。卒谥“宣”。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泰之子。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缜(约450-515),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重臣,政治家、诗人。历任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
隋唐
范履冰(?-689),河内人(今河南武陟)。唐朝重臣、史学家。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后被诬坐举逆人,为酷吏所杀。
范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唐朝名将。任河东(今山西)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及右金吾卫大将军,随即又拜检校司空,太子太保。元和九年(814年),范希朝去世,朝廷赠太子太师,谥忠武,后又改为宣武。
五代宋元
范延光(生卒年待考),字子瑰,相州临漳人。后唐同光中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即位,擢宣徽南院使,迁检校司徒,迁枢密使,出为成德军节度使。长兴中加同平章事,清泰中徙宣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晋祖入立,封临清王。天福二年举兵反,寻败降,改封高平郡王。以太子太师致仕,为杨光远所杀,赠太师。
范质(911-964),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肖国公。
范文虎, 男,祖籍山东省 ,南宋军队指挥官。
范宽(约950-1027),字仲立,陕西耀县人。著名北宋画家。同董源、李成并称为宋初山水画三大家。后人认为三家遗作,照耀千古,为百代之师。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等图。
范雍(981-1046),字伯纯,河南人(世家太原,祖葬河南),北宋大臣。真宗咸平初进士。历洛阳主簿、殿中丞、知端州、兵部员外郎、户部副使、度支副使、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陕西转运使、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枢密副使。
范仲淹[4]
宝元二年(1039年),以资政殿学士、吏部侍郎为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后知河南府。卒谥忠献。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经考察,范公出生在(河北正定),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曾任参知政事。逝世后封楚国公,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子范纯仁哲宗时为宰相,范纯礼为尚书右丞,范纯粹为龙图阁直学士。
范镇(1007-1088),字景仁,四川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以直言敢谏闻名。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政治上,支持司马光,与王安石不合,后职官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卒谥“忠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宋史本传》及《四库总目》传于世。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迁给事中,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称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范百禄(1067-1131),字子功,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为刑部、吏部侍郎。六年,权知开封府、中书侍郎(宰相)。
范锺(?-1248),字仲和,兰溪青口村人。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历任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徽州知州。五年,特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东阳郡公。赠少师,谥文肃。
范宗尹(1100-1136)南宋初宰相。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少笃学,工文辞。北宋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吕颐浩罢相后,宗尹摄其位。授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绍兴元年,因与秦桧交恶,旋落职知温州。
范成大[4]
及退居临海,不久病卒,年三十七岁。
范浚(1102-1150),人称香溪先生。字茂名(一作茂明)兰溪人。南宋理学家。一生撰述甚富,多散佚。今惟存诗赋、议论杂著二十二卷,曰《香溪文集》,收入《四库全书》。
范成大(1126-1193),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大臣,“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初为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淳熙五年以中大夫为参知政事,是著名“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封崇国公,谥文穆。
范汝为:建州瓯宁(今属建瓯)人,南宋农民起义军首领。
范天顺(?-1273)南宋末抗元将领。任荆湖都统制。1273年,主将吕文焕降元,他不屈,自缢而死。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县人(江西樟树市)。元朝诗人,是当时文坛领袖,“元诗四大家”之一。
明清
范文若(生卒年待考),字香令,号荀鸭,自称吴侬,松江人。明朝戏曲家。
范钦(1506-1585)字尧卿,一作安钦,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代著名藏书家。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与张时彻、屠大山称为“东海三司马”。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
范景文(1587-1644),字梦叔(梦章),号思仁,吴桥(今河北吴桥)人。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进士,崇祯间起用,累官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入参机务,京师陷,俄传帝出,景文草遗疏,赴井死,谥文贞(文忠)。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宁沈阳人。著名清朝开国宰辅、文臣领袖,杰出政治家、谋略家。有“清初第一文臣”之称,曾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职,封太傅兼太子太师,谥号“文肃”,清圣祖为他亲提“元辅高风”匾额。其子孙范承谟、范承勋、范时绎等十几人,分任总督、尚书、侍郎等要职,家族官居高位者之多为中国历史少见。
范承谟(1624-1676),字觐公,一字螺山,镶黄旗汉军人,范文程次子,清朝大臣。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官浙江巡抚、福建总督。任上历勘浙江荒田,请免赋三十余万亩,赈灾抚民,漕米改折。“三藩之乱”起,被耿精忠囚禁,后被杀。赠兵部尚书,谥忠贞公。诗宗盛唐,字则骨劲神清,法兼颜、米。
范承勋(1641-1714),字苏公,范文程第三子。历官至云贵总督、江南江西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三藩叛乱时,督运粮饷于湖广、云南。裁贵州卫所二十五,改并为州县。多次疏请免、缓征当地逋赋。赈淮扬灾荒,监修高家堰堤工。康熙五十三年卒。
范当世(1854-1905)近代诗人。字肯堂,因排行居一,号伯子。原名铸,字无错。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勋,海宁郭店人。清代围棋国手,被棋坛推崇为“棋圣”。著有《桃花泉弈谱》2卷,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等。
范汝增(1840-1867),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以功封首王。
范渊(1453~1512),字静之,号君山。明桂阳(今汝城)县热水人。范渊自幼聪敏,写得一手好字。稍长,考入县学。笃志好学,长于吟咏,弘治元年(1488),省提学副使沈钟来考试生员,选拔范渊为第一名。弘治九年(1496)登进士,授刑部陕西司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
老舍是现代作家还是当代作家
现在作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人物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今天关于“姓范的现代作家有哪些”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