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有多少用月亮来表达伤感的诗词?拜托各位了 3Q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火山云歌送別 岑参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 九曲棹歌 朱熹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 出塞 王昌龄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田家 聂夷中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山行 杜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咏田家 聂夷中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一共有相关诗词21704首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
(1)草, 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 (2)用典“长亭”:古人为亲人送行,常在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王孙”:活用《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在诗歌中往往代出门远游之人。?比喻:以萋萋春草比喻离愁和远思。?情景交融:明明写草,这草却出现在黄昏暮霭、凄切离歌中。 |
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孙是古代人的尊称)王维(唐)代《山中送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谁知道含“厚”字的诗词句,越多越好!谢谢
火山云歌送別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 火山五月火云厚 。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室思 徐干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 ,想君时见思。 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白居易 司空爱尔尔须知,不信听吟送鹤诗。 羽翮势高宁惜别, 稻粱恩厚莫愁饥 。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 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 子夜四时歌 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 , 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抛球乐 冯延巳 年少王孙有俊才, 登高欢醉夜忘回。 歌阑赏尽珊瑚树, 情厚重斟琥珀杯 。 但愿千千岁, 金菊年年秋解开。 感枫五首 李贺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 蛰蛰垂野厚 。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霜 徐寅 应节谁穷造成端, 菊黄豺祭问应难。 红窗透出鸳衾冷, 白草飞时雁塞寒。 露结芝兰琼屑厚 , 日乾葵藿粉痕残。 世间无此摧摇落, 松竹何人肯便看。 回心院 萧观音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 游丝络网尘作堆, 积岁青苔厚阶面 。 扫深殿,待君宴。 孽海情天对联 曹雪芹 厚地高天 ,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 晴髻离离, 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 一寸霜皮厚 。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 黄叶中原走。
李白是哪里人士?
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叔同之送別
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20多岁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好了,今天关于“送別的诗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送別的诗有哪些”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