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有哪些姓韩 宋代诗人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4-09-26         作者:千千百科网

  1,韩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2,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3,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今河南禹州人),与李斯同师事荀卿。4,韩 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国吴名将、都督。5,韩 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6,韩 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7,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8,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9,韩山童: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10,韩 偓: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11,韩复榘:河北省霸县人,行伍出身,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后脱冯附蒋,任山东省主席八年,。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那么,宋代诗人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宋代诗人

   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苏辙(1039-1112)

   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号颖滨遗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行新法,轼、辙力言不便。又尝罢蔡确、韩缜、章dun 、吕惠卿等,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以事忤元丰诸臣,累贬徙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徽宗时,复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苏辙为文汪洋澹泊,与兄轼齐名。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宋代的相关介绍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宋室被迫南迁。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时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有哪些姓韩的名人、古人

  韩非子(诸子百家之一),韩馥(三国群雄之一),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昭侯:战国名君,建立了因功行赏制度,于是韩国大治,诸侯不敢来犯。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韩非子》一书,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信: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名将,垓下一战,击灭项羽,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后为吕后所杀。

  韩延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名臣,声名远播,为人所忌而杀。

  韩当: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吴都督,英勇善战,佐孙氏建奇功。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新安)人,隋朝大将,助隋文帝灭陈,有胆有识,闻名当世。

  韩愈: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他大力提倡儒学,反对佛教、道教,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昌黎先生集》,被尊为“唐宗八大家”之首。

  韩滉: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书法、绘画颇具功力,擅画牛马。

  韩偓: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末诗人,所著《香奁集》,诗体有“香奁体”之称。

  韩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世忠:延安人,南宋抗金名将,曾重创金兵于建康黄天荡,主战派之一。

  韩山童:河北永年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袖,颍上起义前,因人告发,被捕牺牲。

  韩复榘:河北霸县人,行伍出身,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后脱冯附蒋,任山东省主席八年。

姓"韩"的诗人有谁?

  韩愈就不用说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晚唐诗人韩偓,中国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10岁即席赋诗。龙纪元年(889)始登进士第,一度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遗,迁左谏议大夫。后因忤触权臣朱温,贬濮州司马,于是弃官南下,这期间,唐王朝曾两次诏命还朝复职,皆不应。

  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他的作品多写上层政治变乱,触及民生疾苦者较少。而艺术上缺乏杜甫沉雄阔大的笔力和李商隐精深微妙的构思,有时不免流于平浅纤弱。

  韩偓的写景抒情诗构思新巧,笔触细腻。而最大的特色,还在于从景物画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浑涵无迹。七律《惜花》写得悲咽沉痛,被人视作暗寓亡国之恨。一些写景小诗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构图明晰,设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饱含诗意的水墨画卷。至于反映农村乱败景象的《自沙县抵尤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寓时事于写景之中,更有画笔与史笔相结合之妙。

  韩偓作《香奁集》写男女之情,风格纤巧。对此历来评价不一。今有明汲古阁刻本《韩内翰别集》1卷,附补遗1卷。另《香奁集》有元刊3卷本和汲古阁1卷本传世。

  宋代诗人韩元吉,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绍兴二十八年(1158)曾为建安县令。隆兴间,官至吏部尚书。乾道九年(1173)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淳熙初,曾前后二次出守婺州,一次出守建宁。后晋封颍川郡公,而归老于信州南涧,因自号南涧翁。平生交游甚广,与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其子韩□(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也有文名于当世,成就稍逊于其父。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韩元吉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物,黄□称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体文格,均有欧、苏之遗,不在南宋诸人下"。他不喜"纤艳"的诗和杂以"鄙俚"的歌词。曾将自己所作歌词"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焦尾集序》),自编词集1卷,题为《焦尾集》。现存词80首。其词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黄蓼园《蓼园诗话》)。他很眷恋北方,曾在词中写道:"梦绕神州归路"(〔水调歌头〕《寄陆务观》);"中原何在,极目千里暮云重"(〔水调歌头〕《雨花台》)。他不忘北伐抗金,多次写到"鸡鸣起舞"和"勒功燕然";也常有英雄迟暮,功业无成的感叹。其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陆游称赞他的作品"落笔天成,不事雕镌。如先秦书,气充力全"(《祭韩无咎尚书文》)。亦有婉丽之作,如〔六州歌头〕"东风著意"等。

  元吉是尹焊的学生。尹焊的老师程颐死后,尹焊在洛中聚徒讲学。靖康二年(1127),宋朝廷闻知尹焊名声,曾召入京师,焊不肯留,宋廷称他为“和靖处士”。

  元吉继承尹焊的学风,弘实笃行。在任建安知县时,因官署费用多,赋税收入少,鉴于福建沿海地区产盐,而闽北山区销盐,便办起运售食盐买卖,取利以弥补支出,不增加人民负担。在任建宁府知府时,“表率端庄、笃意学校”。重视政教的勤惰和民俗的淳朴。

  建宁府是闽北的活动中心,联络赣浙,自汉代设置会稽南部都尉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至南宋,时逾千年,尚无志书记事。元吉细察山川形势,户口繁耗,以及政教得失,撰写《建宁府志》,得48卷。其后庆元重修,明代弘治、嘉靖、万历再修,以至清代康熙纂辑建安、瓯宁2志,都以此本为底稿.民国18年(1929)《建瓯县志》又根据建安、瓯宁2志重修。建瓯有志始自元吉。

  宋咸平元年(998),建州曾建丰国监铸钱,供皇室使用。引倍岗涧水入监,供铸钱用。绍兴二十六年(1156)停铸,水道淤塞,水池干涸。元吉到任,在北岗种树1.5万株。在府署后开辟北园,疏导涧水入大池,池边建亭,取“幔事紫霞洲溽”之义,又建了一座五仙堂,其地在今紫芝街。韩元吉调走后,“民甚怀之”。他的著作有《桐阳旧话》、《南涧甲乙稿》、《焦尾集》。韩元吉所撰《南涧甲乙稿》70卷,已佚,今传本是清人从《永乐大典》辑录而成。有文15卷,诗赋6卷,词1卷。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又《□村丛书》收有《南涧诗余》1卷。

  主要词作

  水调歌头 (落日淡芳草) (今古几流转)(今日俄重九)(潋潋桂华满) (明月照多景) (江路晓来雨)

  念奴娇 (去年秋半) (定交最早) (湖山泥影) (春来离思)

  满江红 (梅欲开时) (寂寞山城) (江绕层城)

  醉落魄 (楼头晚鼓) (菊花又折)

  虞美人 (西风斜日兰皋路) (登临自古骚人事) (烟霄脉脉停机杼) (诏书昨夜催春到)

  菩萨蛮 (春残日日风和雨) (江南雪里花如玉) (薄云卷雨凉成阵) (梧桐叶上秋萧瑟)

  诉衷情 (疏疏密密未开时)

  好事近 (华屋翠云深) (秋意满芙蓉) (凝碧旧池头)

  秦楼月 (莺声寂)

  西江月 (一度难逢佳节) (山路冥冥雨暗)

  浪淘沙 (席地赏残红)

  临江仙 (记得年时离别夜)

  韩翃- 唐五代朝诗人,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编辑本段]著名诗作

  诗文如下: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同题仙游观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

  《复 偶 见 》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复 偶 见 》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复 偶 见 》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想 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章 台 柳》

  章台柳,章台柳,[1]往日青青[2]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注释

  [1]章台: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战国时建。台下有章台街。

  [2]:青青:柔软貌。《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简析:

  这是一首寄人的小令。柳氏是韩翃的歌妓,两人感情很好。后来作者外出作官,因时局动乱,不敢带眷自随,只好把柳氏暂置京城,约好到任后再接她去。但一连三年都因故失约。于是就写了这首《章台柳》寄给柳氏。

  《羽林少年行》(选一)

  千点斑斓玉勒骢,青丝结尾绣缠鬃。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注释《羽林少年行》原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有多种名称与诗体,均出自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此首诗虽取旧题,却采用七言绝句的格律。

  其他就不知道了。

  至于说现代的韩姓诗人,百度上一堆一堆地,实在要承认韩寒也是个著名诗人,那也没办法了。

姓“韩”的诗人与姓“柳”的诗人

  韩愈

  768~824(甲辰年),

  字退之,

  唐河内河阳(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和

  柳宗元

  (773年-819年),

  字子厚,

  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

  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

  经后人辑为三十卷,

  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

  人称柳河东,

  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

  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

  中唐古文运动的***物,

  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

  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

  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代表作品

  《江雪》 

  《渔翁》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黔之驴》

中国历史上姓韩的知名人物

  韩 厥(韩姓始祖);韩 康(春秋);晋国有韩万,又有韩简,为大夫;韩 婴(战国);韩非(战国)、韩信(汉)、韩愈(唐);韩翃(唐朝诗人);韩湘子(唐.韩愈侄子);韩擒虎(唐);

  韩世忠(南宋);韩侂胄(南宋);韩林儿 (元末);韩山童(元末);

宋代八大诗人是谁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宋代八大诗人是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苏辙(1039-1112)

   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号颖滨遗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行新法,轼、辙力言不便。又尝罢蔡确、韩缜、章dun 、吕惠卿等,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以事忤元丰诸臣,累贬徙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徽宗时,复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苏辙为文汪洋澹泊,与兄轼齐名。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好了,关于“宋朝诗人有哪些姓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宋朝诗人有哪些姓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