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白云的小诗有哪些 适合毕业赠言的古诗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4-09-26         作者:千千百科网

  1. 古诗《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 (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山中问答》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诗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

   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山中问答》创作背景: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

   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

   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2. 有问有答的句子是什么句

   有问有答的句子是:设问句。

   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

   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 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至于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不管设问出现在文章的哪个部分上,也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总的来说,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设问要用得恰倒好处,也就是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设问句的意义和作用:1、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2、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3、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吸引读者。设问句应与反问句分别开:①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例:数学难吗?其实不难。②反问句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

   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例:"难道数学有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③陈述句:数学不难。

   参考:/view/1166194.htm。

3. 有关问路的诗词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扩展资料: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遥”,字面意义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

   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

   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

   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

4. 古诗山中问答的意思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地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

   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

   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5. 诗名里带问字的诗词有哪些

   你好!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酬问师》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刘长卿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问舟子》孟浩然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李白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问天》皎然 天公何时有,谈者皆不经。谁道贤人死,今为傅说星。

   《安公房问法》张继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问寇校书双溪》王维 君家少室西,为复少室东,别来几日今春风。新买双溪定何似,馀生欲寄白云中。

   《少年问》白居易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刘长卿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和宋之问下山歌》王无竞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皇甫冉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戏问山石榴》白居易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问韦山人山甫》白居易 身名身事两蹉跎,试就先生问若何。

   从此神仙学得否,白须虽有未为多。《问淮水》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白居易 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6. 问一些关于诗句的问题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题西林石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 问关于诗句的问题

   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苏轼《南国》诗写道:“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也是写丰年的喜悦的,很有特色。相比之下,似乎这首《西江月》的表现手法更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适合毕业赠言的古诗有哪些

  适合毕业赠言的古诗如下:

一、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翻译: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主题: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二、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翻译: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 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主题: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三、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翻译: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主题: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四、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翻译: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主题: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王维写的诗有哪些(至少写3首)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称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转)

关于母亲辛苦挣钱的诗句

  1.描写父母挣钱辛苦的诗

   帮你找了一首,也没作者名字,也不知道朝代。这个写的比较全面!

   举头望青天

   谁在白云间

   你可是神仙

   关注着人间

   救苦又就难

   慈悲把人怜

   看到不公平

   你就下凡间

   举头望青天

   太阳直晃眼

   看不到神仙

   心中好感叹

   历苦又经难

   鬼怪他难缠

   小妖真不少

   矛盾处处见

   举头望青天

   想起俺祖先

   曾经多征战

   英雄美名传

   建国六十年

   盛世真平安

   不再挨饥饿

   只愁不挣钱

   举头望青天

   想问白云间

   想问那神仙

   想问俺的天

   才华咋给俺

   才思满心间

   没有大文凭

   没有铁饭碗

   没有关系网

   亲友可怜见

   要说俺没才

   您到网络看

   妙诗人人赏

   佳论都称叹

   才华没处用

   大才不挣钱

   俺娘得大病

   尽孝只笑脸

   子女渐渐大

   读书没有钱

   老婆真命苦

   跟俺太可怜

   姐妹都如意

   数她最寒酸

   举头望青天

   俺也爱神仙

   也爱俺的国

   更爱美人间

   俺愿多良善

   俺爱写诗篇

   俺也去打工

   苦力挣钱难

   可笑流血汗

   诗思满肚转

   才华难得展

   诗人不挣钱

   苦俺也心甘

   父母太可怜

   苦俺不要紧

   子女可咋办

   怜妻在心间

   看妻对愁眠

   举头望青天

   天曾把谁怜

   不涝你就旱

   任谁把天怨

   不再怨地天

   养蜂甜蜜间

2.关于父母赚钱辛苦的谚语、古诗有哪些

   1、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

   2、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日本谚语

   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6、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谚语

   7、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著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颜之推

   9、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10、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1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12、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13、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14、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蓼莪》

3.要一个关于父母挣钱辛苦的诗歌,是我们的作业,谢谢

   出自《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希望天下子女能像父母当年对待自己一样好好回报双亲。

   全诗如下: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4.自己编一首赞美父母赚钱辛苦的小诗

   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晒 旧 衣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作者:(清)周寿昌

   纸 船(寄母亲)

   冰 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爱(诗)

   文章来源:《圣洁的母爱》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关怀母亲也是你我的升华净化

   替母亲试干眼泪共赏绚丽的恢弘

5.描写父母辛苦的诗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2.《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3.《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4.《灵芝篇》魏晋.曹植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6.(慈母情深)体现母亲挣钱的艰辛的句子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地敬意与无比地热爱。

  

大三线纪事(7)美丽、温柔、沧桑、流泪的大运河

  大三线纪事(7)美丽、温柔、沧桑、流泪的大运河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微山湖下来,像一个纯洁美丽的村姑,扭动着婀娜的腰肢,迈着着轻灵的脚步,洒下一路欢快的笑声,绕着徐州的东北面,甩一下大辫子,蜿蜒着,逶迤着,一路向东,向南,串起了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洋河、汴河等苏北平原上的串串明珠,向长江奔去。像个恋爱中的姑娘,带着满脸的幸福与激动,带着满腹的思念与情话,羞怯又急迫地投进情郎哥的怀抱。

   关于大运河,央视曾经制作播出了系列专题片《话说运河》,朋友们也可以百度去看看。在这里,我想说说京杭大运河徐州段。

   从网上得知,从微山湖到江苏省宿迁县这一段的大运河叫里运河,不过我记得,徐州这一段运河是叫里下河的。

   这一段的运河是美丽、温柔、恬静而娴顺的。无论是春风秋雨,还是酷暑严冬,运河两岸永远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河堤上是灼灼如火的桃林,两侧河堤下是苍翠的槐树林。二三月里,桃花盛开,粉红鲜艳,像姑娘的笑靥,美人的裙裾,撩起了旅人的勃勃春心;五月间,槐树花开了,那浓郁、芬芳、独特的花香在河面上涌动着,流淌着,在浪花上绽放着,沁人心脾,醉人心扉;还有那一丛丛的竹林,像一群风姿绰约的圣女,又像一群受惊的小鸟,站在河边,斜照清波,轻掠云鬓,含颦浅笑,娇羞带嗔,简直是说不尽的风流。冬不结冰,有素湍之貌,无艰绝之险;夏不横溢,有浩荡之胸怀,无泛滥之灾祸。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漫步于运河两岸。松软的土壤,浅浅地留下了你的足迹。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懒洋洋的。听那流水透着亮,在脚下笑出了声。鱼儿拍起的浪花打湿了你的思绪,也勾起了你的回忆;有时,一片孤帆若有若无地飘进了你的视线,人影绰约,雾霭迷离,你会觉得走进了海市蜃楼,既虚无缥缈,又触手可及;桃花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便如姑娘那散着淡淡的幽香轻纱飘过,使你心旌摇荡;那浓荫蔽天的槐树林里,回旋着鸟儿们的歌唱,一声声叫得心头欢情迭起,把一片深深地情意投向密林幽处;在丛丛竹林幽篁里,你会穿越 历史 ,与古来圣贤同游,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居不可无竹,无竹令人俗。昔日有七贤,林中共濯足。你会高雅,你会飘逸,你会圣洁,你会升华……1976年3月,我曾经写了一首小诗,描摹运河的春天——三月桃花树树鲜,运河流水映蓝天。小草遥看近尤绿,艳阳如火暖征衫。

   即使是盛夏的洪水季节,温柔娴顺的大运河依旧是那样的恬静,悠悠地,不慌不忙地,流着。绝不浊浪相击,惊涛夺路,肆意泛滥,戕害乡里。这时候的大运河就像一个成熟的妇人,丰满,多情,宽容,姣好,丰沛的河水涨满了河槽,就像女人丰盈的乳汁,昭示着一个醉人的年景。追着洪水,解放军的舟桥部队来演练了,我们便站在船头上跳水;肥美的鱼群,引来了了打渔的船只;各种驳船,拖船,承载着煤炭,稻谷,北上微山,南下江淮;赤日炎炎,我们在浓浓的树荫里,铺上凉席,杀西瓜,喝酒,划拳,输家要下河,用车胎推着赢家游一个来回。古老的大运河,便拥挤着笑声,挥洒着快乐,按摩着劳累,洗涤着痛苦,编织着梦想,催发着憧憬,无论是白天夜晚,无论是月圆月缺……

   记得一个下午,我坐在渡口,遥望着上游的一个渡口,依稀看得见人来人往,我觉得,两个小时完全能游到那里。于是,我与同伴打了个赌,赌资是一顿酒。我下了水,逆水向上游去。可怜的一米八的他,抱着我的衣服,穿行在桃林里,不了解情况的朋友可能以为,那是穿花拂柳,艳福不浅,多浪漫啊。其实不然。那桃树只有一人多高,在里边遛遛跶跶赏玩尚可,如果在里边走路,穿行,那树枝子啪啪地打脸,可就不怎么浪漫了。我一会蛙泳,一会仰泳,一会爬泳,一会潜泳,游过了日本人修建的煤码头,游过了渔民打火做饭的小港湾,眼看着天色渐晚,抬头看看,那个渡口还是那么远。他在岸上喊:到点了!我在河里喊:我认输了,再陪我游一会,我倒要看看它多远。我又游了两个小时,抬头看看,怎么搞的?还是那么远。敢情这水上看东西受折射影响,距离有误差,哦,我明白了,怪不得有海市蜃楼呢,就是光线折射啊。我上了岸,穿好衣服,他又下水涮了涮满身臭汗,我们俩回去喝酒了。家里的那帮哥们儿,还在等着我们呢。

   那是个苦难的年代,沧桑、古老的大运河,也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着共和国 历史 上最深重的苦难。上游的鲁南地区,下游的苏北,安徽, 都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逼得善良的人们走死逃亡,苟且偷生。在运河上打渔做工的人们,有很多就是这样的。可以说,那些年的大运河里,也流淌着受苦受难的人们的血和泪啊。根据那些人的故事,我从大三线回来以后,写了一篇叙事诗《槐花飘香的时节》,也算是给我在大运河边的经历留下点纪念吧。

  :那些年,在这古老的运河上,

   曾经发生这样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引子

   槐树花开满河香,

   槐花姑娘坐河旁。

   叫声浪花你莫走,

   来时可见微山郎?

   浪花笑,告姑娘,

   郎哥已来接姑娘。

   (一)

   记得那年槐花香,

   微山哥哥来这乡。

   衣衫褴褛面憔悴,

   孤篷小船桨一双。

   桨一双,人一个,

   孤苦伶仃度时光。

  白日撒网河上走,

   夜晚打火灶前忙。

   打得鱼来市上去,

   换得钱来买食粮。

   微山郎,多辛苦,

   风雨如梭运河上。

  槐花本是运河女,

   性格爽朗人大方。

   双眉青青画远山,

   二目流苏秋波漾。

   多少人,觑姑娘,

   没事也来走几趟。

  姑娘身轻似雨燕,

   扁舟来往渡客忙。

   自从渔郎来这乡,

   一个问号挂心上:

   这个人,不平常,

   来从哪里去何方?

   (二)

   那日运河初涨水,

   一只机帆乘浊浪。

   浊浪涌来船儿摇,

   微山哥哥心里慌。

   心里慌,不顾羞,

   只好上岸求姑娘。

  “大姐,你我萍水遇,

   一条河上各自忙。

   如今渔郎我遇难,

   还望大姐肯帮忙。

   我上岸,你进舱,

   有人问话你搭腔。”

  一股义愤填胸膛,

   姑娘跳到船头上。

   扯起帆桅逆恶水,

   险些撞到大船帮。

   凤眼怒,柳眉扬,

   怒火两道射对方。

  “呣?这船好眼熟的荒,

   船头莫非微山郎?”

   说话钻出两个人,

   头前一个公鸭腔:

   “问姑娘,可知道,

   船的主人在哪厢?”

  “二位目中可有珠?

   船头不是我姑娘?

   从小驾船河上走,

   踏平几多运河浪。

   莫乱说,莫乱讲,

   二位有屁赶快放。

  “俺们来自微山湖,

   此行专为微山郎。

   只因他反学大寨,

   被俺们专政投牢房。

   谁知鱼儿撞破了网,

   他逃出牢监走四方。”

  “哦,姑娘我已听清亮,

   原来你们抓人忙。

   夜来运河初涨水,

   敢莫不是入长江?

   请二位,赶快走,

   急趁水势下苏杭。”

  一个进舱开机器,

   一个呆立看桅樯。

   “叫声姑娘你慢走,

   有件小事要商量。

   这条船,好眼熟,

   莫非你把犯人藏?”

  姑娘一听微微笑,

   放下船桨把话讲:

   “你莫不是老眼花,

   白日不能辨阴阳?

   有何凭?有何据?

   无凭无据乱嚷嚷。

  “这船是我姑娘的船,

   这桨是我姑娘的桨。

   一挂帆篷亲手缝,

   大小补丁十多张。

   问白云,问流水,

   鱼儿鸟儿知姑娘。”

  “二位莫要胡寻思,

   姑娘我要去撒网。

   此去江河风浪险,

   当心莫要充鱼肠。”

   好姑娘,手一扬,

   小船似箭去远方。

   (三)

   风儿细细雨丝长,

   哥哥坐在渡口旁。

   手捋槐叶望河水,

   无限感激好姑娘。

   好姑娘,恩情长,

   大难中救了微山郎。

  那日姑娘回来后,

   刨根追问微山郎。

   小伙子无奈挠挠头,

   “罪恶 历史 ”告姑娘。

   “告大姐,你莫怕,

   我是清白受冤枉。

  “去年渔村学大寨,

   围湖造田来要粮。

   渔家几多会种田?

   船头站惯脚一双。

   两只手,像棰棒,

   秧苗插得蛇一样。

  “只因我说一句话,

   劳民伤财不应当。

   从此成了反革命,

   几回毒打进牢房。

   打不服,骂不服,

   如此专政为哪桩?

  “一日月黑半夜后,

   掰断窗棂到船上。

   从此家讯全不知,

   浪迹萍踪运河上。

   幸遇你,好姑娘,

   救得渔郎命一场。”

  姑娘脸上红霞飞,

   急忙笑止微山郎:

   “哥哥不要这么讲,

   我俩命运一个样。

   只因爹娘成分高,

   中学不要我还乡。

  “爹娘被打跳运河,

   哥哥一气走他乡。

   剩下姑娘伶仃女,

   一人把守运河旁。

   白日渡得人来往,

   夜半河畔哭爹娘。”

  良久无语夜色黑,

   姑娘渔郎泪眼望。

   小伙子怒从心头起,

   恨不能抓碎运河浪。

   两个苦瓜一根藤,

   一夜苦语到天亮……

  滔滔运河是红娘,

   同舟共济度时光。

   患难之交情意深哟,

   姑娘爱上微山郎。

   月儿缺,月儿圆,

   几年槐叶绿又黄。

   (四)

   烟敛雾收霞光耀,

   运河流水清亮亮。

   又是槐花飘香时,

   哥哥就要返故乡。

   昨日格,听人说,

   家乡已非旧模样。

  微山郎要回故乡哟,

   姑娘送郎泪盈眶。

   两只船儿并肩走,

   二人坐在一船上。

   知心话,说不尽,

   化作一江欢笑的浪。

  哥说,回去定来信,

   槐花开时接姑娘。

   姑娘低眉腮若霞,

   摘朵槐花送情郎。

   盼哥哥,快来信,

   莫让妹子日夜想。

  眼望归帆天际远,

   姑娘拨船碾细浪。

   轻舟熟路运河水,

   去时嫌短归时长。

   人儿去,茅屋空,

   从此茶饭都不香。

   (五)

   春风又绿两岸树,

   微山喜讯报姑娘。

   一说冤案已平反,

   二说分湖到户家家忙。

   第三件,要姑娘猜——

   哦,已经盖好成亲的房。

  姑娘读罢抿嘴乐,

   满天的鸟儿也跟着唱。

   喜泪漂进运河里,

   泪花开在浪尖上。

   姑娘的心哟,长翅膀,

   飞到微山郎身旁。

   尾声

   槐树花开满河香,

   槐花姑娘等情郎。

   掬朵浪花献哥哥,

   摘朵槐花插头上。

   运河就是好绸缎嘞,

   裁给姑娘做嫁妆。

  止不住的心房怦怦地跳,

   姑娘搭手堤上望:

   天边雾重云生处,

   帆桅依稀是情郎。

   姑娘一荡手中的桨,

   船头剪开槐花似的浪……

  1977——1983 从胜利油田到抚顺

  来

王维关于思乡的诗句有哪些

  1.王维思乡的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关于王维思乡的诗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 《送别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5.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3.王维思乡的诗

   这首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翻译: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4.王维思乡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去。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所谓诗中有句,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可以单独流传。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5.王维 表达思乡的诗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

   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

   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

   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

   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

   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

   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去。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

   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所谓诗中有句,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可以单独流传。

   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6.王维的思乡诗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赏析王维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代诗人王维,大多数人知道他对佛学有所领悟,在他的许多诗中有一种禅静的空明灵静的感觉。但是,在他的有些诗中,却有一种道的味道,就是他的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道的味道就很重。

   禅味在诗中表现为一种空静,虚明,灵智的精美感。所以,对于禅味浓厚的诗,许多都很注意诗的格律与对仗,使诗的形式上做到精美,然后是意境上对仗,做到动静相宜,虚明兼空,从而使诗具有灵性,仿佛月光一样玲珑剔透。

   因为佛是主要让人从内心修起,所以,一般的诗的意境都具有某种封闭性,以求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使意境无比的精美。在此基础上,使得心灵得以净化,以通向禅觉。

   拿 床前明月光 一诗来说,此诗的意境就是相对封闭的,只是由月光泄落床前,从而勾起了思乡之情,整诗精美,而其境只是床前一片月光。 独坐幽篁里 一诗,其境也是封闭的,只是选取一个景点,然后将外围的事物都模糊化了。

   再拿白日依山尽来说,此诗虽然提到白日,山,黄河,海,楼等,看似景远,但是其诗的意境还是封闭的,最终收到了一个固定的楼里。而且使成了说理诗,使诗味无多,而理性突起。

   但是,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则不然,这首诗以极平白的语言写出来,舒叙了一个生活上很细微的情节,然而他的意境却是无限遥远的。 开始只是在路边相遇友人,同时饮酒,然后问话,朋友回答,而其意缈缈。

   这首诗我不知平仄是否合律,但是整诗却不对仗,而每一句都是按事情的发展情况平平淡淡的写出,不着一点做诗的痕迹,所以,此诗来得很自然。 虽然来得自然得宛若随便,但是诗的味道很浓,其境意无穷尽。

   如果将诗划类的话,我想此诗应做为叙事诗,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写的诗或是诗中人物很自然的话语,但。

  

小学学过的古诗有哪些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 《绝句》(其三)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32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悯农》(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9 《悯农》(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0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 《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 《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 《四时田园杂兴》(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59 《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64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65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66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 《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8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0首哦!

王维的古诗古诗有哪些 还有古诗的意思呢

  青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每当我来到这黄花川上,总得要经过青溪的流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万转,其实这段路途不满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水流过乱石发出喧闹声,静谧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水波荡漾泛出碧绿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葱芦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我的心境早已恬静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静淡泊。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竟日悠闲垂钓了此终生。

  评点

  本诗写的是山水景色,是王维在蓝田南山隐居初期写的,又叫《过青溪水作》。诗人通过歌颂青溪的宁静,表明自己喜爱闲适生活的情趣。

  前四句总体介绍了青溪。黄花川在今天陕西凤县,青溪在今天陕西沔县,两地距离不远。“每逐”表明诗人曾多次顺着青溪进入黄花川游玩。山势的蜿蜒曲折使得这段不足百里的路程显得丰富多彩,非常吸引人。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了“移步换形”的手法,写了青溪的各种景色。诗人穿行于山间乱石之中时,青溪的水声喧闹,一个“喧”字在声音上形成了很强的震撼力。流过松林平地时,溪水又变得安静起来,没有任何声音。清澈的溪水与两旁翠绿的松树相互映衬。第五、六句,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诗的意境有声有色地营造出来。青溪流出松林后,到了一片开阔地,只见荇菜、菱叶浮在水面上,青翠荡漾;芦花、苇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充满诗意。这里的“漾漾”形容水动的样子,“澄澄”形容水静的样子,动静相应,非常生动。

  结尾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想法。青溪的景色谈不上秀美绝伦,但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呢?这是因为诗人的心情。诗人将青溪清新的景色的自己闲适的心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心境和物境的统一。之后,诗人用了东汉严子陵在富春江上垂钓的典故,表明隐居的意愿。

  本诗清新雅致,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很自然,诗意无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 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圣明的朝代没有隐居的人,精英俊秀都来为朝廷献力。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于是使那些东山中的隐士,不效法伯夷叔齐山中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你虽然落第离金马门很远,谁能说你的才能主张不对?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你经过江淮时度过寒食节,进入京洛时已经缝制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摆酒在长安路上为你送别,感叹知心好友要与我分离。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你将要乘船回归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门。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绿树伴随着你远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着落日余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我们的谋略虽然暂不见用,但不要因此就说知音稀微。

  评点

  本诗为诗人送落第友人归乡的赠行诗。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王维好友。

  落第可谓人生中的沉重打击。綦毋潜落第返乡,心情必然沮丧。作为綦毋潜的好友,诗人力图多方面给予他安慰。在这首赠行诗中,诗人不仅称颂“英灵尽来归”,还为“吾谋适不用”而由衷慨叹。这两句看似矛盾,却恰是诗人构思精巧之处。诗人对前者是讥讽,对友人是劝解和安慰,安慰友人不必灰心丧气,勉励他,并令他相信在圣明的朝代有才干的人最终会被重用。

  整首诗在“劝慰”的主旨上进行渲染,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既有慨叹,也有鼓励。全诗写景清婉,抒情自然,慨叹由衷,鼓励真挚,读来让人振奋不已。“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忧”,是清人对本诗的评语。

  送别

  王 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君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评点

  本诗为诗人送友人归隐之作。诗人对友人的归隐是支持的,但友人的归隐是仕途不得意所致,诗人对友人的遭际不顺也表现出了惆怅,但更多的是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全诗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很平淡自然,每句皆是按照事情的发展淡淡道来,丝毫不见雕琢的痕迹,仿佛诗人信笔写来,分外随意。然而细品之后不难发现,这首诗内涵深刻,意境悠远,可谓藏而不露。就像诗人的其他诗一样,这首诗也是诗中有画,而且这一画景并非诗人有心为之,而是浑然天成:诗人下马和友人共饮美酒,两人之间的问答,友人遥指远处的高山,白云无边飘荡。除了展现出一副淡雅的画面外,这首诗又体现了一个“情”字:两人相见时苦涩的欢悦,两人间的关心,友人的不得志,以及诗人对白云无边飘荡的慨叹。这些皆来自诗外,但却是诗中所包含的东西。

  诗的开头四句看起来平淡,其实写得很朴实。第一、二句写饮酒话别,文字质朴、意境藐远。诗人开篇点题,提出疑问,借此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诗人在路旁遇见友人,下马和他共饮美酒,之后关切问他要到哪里去。第三、四句简练说明了友人隐居的因由和处所。其中,“不得意”除了表达友人的隐居因由和不得志的真实情绪外,还从诗人的角度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意。“南山陲”指终南山边,离长安不远。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对友人进行宽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羡慕。诗人说:“我不再问了,你只管去吧。你不必感到沮丧和失望,除了那山中的白云,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不以为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情愫,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归隐的向往。结尾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全诗韵味骤增,诗意顿浓;诗人羡慕有心,感慨无限,让全诗耐人寻味。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评点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

  本诗的核心为一个“归”字。诗人一开篇,首先描绘了夕阳映照村落的景象,渲染出苍苍暮色的浓烈氛围,作为全诗的总背景。随后,诗人用一个“归”字,描写了牛羊缓缓回到村里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痴地看着牛羊回到村里,直到牛羊消失在深巷中。

  正在此时,诗人见到了更加动人的情景:柴门之外,一个慈祥的老者手拄拐杖,正等候着放牧回来的小孩。这样一种质朴的感情,深深触动了诗人,好像他自己也享受到了牧童回家的乐趣。刹那间,他感觉这田野上的所有生命,在这日落时分,似乎“皆在思归”。所以又写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四句,这四句更着重于体现“思归”的情愫。

  诗人亲眼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及遭遇,内心充满感慨。自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遭人排挤而离开朝廷后,诗人深深感到政治上失去依靠,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么能不羡慕而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为《诗经·邶风》里的一篇,诗人反复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是借此表达自己非常想隐退田园的心情。这两句不但在意境上同首句“斜阳照墟落”相呼应,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归”字相合,令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读完最后一句,才明白诗人在前面着重写“归”,原来是为了以“人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无所归”;以他人都能及时、自在、欢悦地归去,反衬自己隐退太晚和混迹宦途的孤苦、愁闷。本诗的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重心及灵魂之所在。

  西施咏

  王 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早晨还是越溪的民女,晚上已成吴宫的贵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不比别人特殊,显要后才感觉到稀奇。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招呼女佣人替她搽粉,用不着自己打扮穿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吴王宠爱更娇态迷人,爱怜过度竟不明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过去一起浣纱的同伴,不能够一同乘车回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劝西施邻家的女子,怎能够效法西施之美?

  评点

  这首诗借咏赞西施,比喻为人。本诗描写古代美女西施,赞颂西施的美艳绝伦不可仿效。西施,又称西子,名为夷光,春秋战国时越国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身卧柴薪、口尝苦胆,谋求复国。在国家危难之时,西施将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敬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吴王最宠幸的妃子。吴王因为迷恋西施美色,无心朝政,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相传吴国灭亡后,西施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去向。西施和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于首位,成为美丽的化身及代名词。

  在本诗中,诗人借西施由浣纱女到吴宫妃,由低微卑贱到无比尊贵这种偶然的命运变更,来讽喻有才能之士只能凭借偶然机遇获得君王看重的社会现实,抨击了不重才学重机遇的不平世态。恰如陈子昂曾经在《隗君》诗里所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诗人也在本诗中深深感慨“伴明君,做贤臣”这种际遇的难得。“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诗,对那些趋炎附势、平步青云的权贵进行了严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宦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四句,写西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低微地位。接下来,“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六句,写西施一旦获得君王的恩宠,身价便一下子高出百倍。“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四句,写容貌太差的人,想效法西施之美简直是自不量力。全诗语句尽管浅显平淡,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写道:“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句评价颇为中肯。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黄昏山色变得分外苍翠,秋天江水日夜缓缓流动。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倚着棍杖站立在柴门外,迎风聆听那傍晚的蝉鸣。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渡口边斜映着落日余晖,村落里的炊烟徐徐上升。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又遇到醉酒的狂人接舆,在我面前纵情高歌狂吟。

  评点

  这是诗人隐居辋川与友人裴迪相互唱和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辋川一带山川原野的秋日暮色,抒写了隐居生活的闲适情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辋川,本水名,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王维在此建有别墅,并常与裴迪游乐其中,赋诗唱和。

  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泉缓慢流淌,叮咚作响;天色渐晚,山色也显得更加苍茫。诗句并没有说出一个“暮”字,读者却感受到黄昏将至。“转”字和“日”字用得极好:山本呈静态,诗人用一“转”字,便通过颜色的转变使它有了动感;水是流淌的,诗人用一“日”字,就让人体会到水流源源不断、流动不息的永恒。短短十个字,描摹出一幅动静皆宜、音色俱佳的画面。

  颔联刻画诗人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诗人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诗人靠着柴门,迎风听蝉鸣。这两句将诗人闲适的心态、超然世外的情趣,描绘得生动传神。

  颈联写原野暮色。水边有渡口,陆上有村庄,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这是傍晚乡村的典型景观。夕阳是自然景观,炊烟则是人文景观,由此可见诗人在选景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渡头余落日”一句,准确地将落日与水面相切的瞬间定格,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悠长。“墟里上孤烟”一句明显化用了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不同的是,陶诗是以拟人手法表现远处村庄上空炊烟缭绕、不忍离去的情味,本诗则是以白描的手法意图展现傍晚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入空中的景象,可谓各有千秋。“上”字用得极妙,生动地写出了炊烟飘然升空的动态。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富有生机的田园风景画。

  尾联赞裴迪。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暗含对裴迪的欣赏之意。这两句成功地刻画出两个隐士的形象。

  全诗风光人物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堪称佳品。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评点

  本诗描写山村秋日暮色,把山村傍晚月照清泉、竹喧莲动的景色描写得极富生气,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诗人在山水中找到寄托、陶醉于隐居生活的惬意,也被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本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秋暝,秋晚。

  本诗开篇点题。首联仅用十个字就将空山雨后的秋季晚景形象地表现出来。写法大气,非常有写意性。其中,“空”字用得极妙,一语双关,既将雨后天高云淡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突出了世间万物之美,又暗示了诗人恬淡悠闲的心情。由此,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凉爽宜人,让人流连忘返的秋季晚景便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颔联紧承上联而来,继续写秋晚之景色。山雨之后,乡村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干净,令人心旷神怡。松林被雨冲刷后,一尘不染,青翠欲滴;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幽静的松林,四处一片静谧。到此,诗人描写的都是静景。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动景:清澈的泉水缓缓地在碧石上流淌,汩汩作响,犹如天籁般清脆悦耳。“明月”与“清泉”,“照”与“流”,这一上一下,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幽静清新的乡村美景渲染得淋漓尽致。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在此并未着墨太多,就自然而然地将景物的动人之处展现在人们面前,其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颈联的画面动感很强,由写景转而写人:竹林中传来了阵阵欢歌笑语,原来是少女洗衣归来了;碧绿的莲叶晃动着向两边倾倒,原来是渔船轻轻地摇荡过来了。少女和渔船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气氛,使本诗更加具有动感的魅力。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当时正值傍晚,这种写不仅合乎常理,也更能反衬出山村晚景的清幽。

  尾联两句为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很钟情这里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想留下来。即使现在已不是春天,但秋天更动人。另外,诗人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反用,含义隽永,志趣高雅,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语言清丽优美,字里行间满溢感伤情怀,颇为感人。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自在悠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啊好像对我充满情意,晚归的禽鸟同我一道回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评点

  本诗为诗人辞官归隐回嵩山途中所作,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清新淡远,描写了嵩山下江野清冷萧条的暮色,抒发了诗人淡泊的情怀,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感伤情绪。整首诗景的展开很有层次,前六句可以说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每句中都有一个主导的意象: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城、落日,把整个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嵩山,即嵩高山,古时称中岳,因居五岳之中山势又高,因此被称为嵩高,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

  首联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水草丰茂的沼泽地,诗人乘坐的车马从容不迫、缓缓前行。

  颔联写水与鸟,其实是托物寄情,移情及物。诗人将“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流水如有意”承“清川”,“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承接自然。

  颈联寓情于景,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寥寥十字,四组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诗人归隐途中所见秋景,黯淡凄凉,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变化。

  尾联写山之高,点明诗人的归隐地,并表明诗人归隐的宗旨。“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嵩高”,即嵩山,交代归隐的地点,照应诗题;“闭关”,不仅指关门,而且暗含闭门谢客之意,表明诗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世事的宗旨。

  全诗层次整齐,情景并举,于景中寄寓深情。在诗人笔下,既有归山途中的美丽景色,也有隐约可见的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从安详从容,到凄凉悲苦,再到恬淡安适。诗人既表现了对辞官归隐的向往,也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激不平与无可奈何。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才登上了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悠悠钟声。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傍晚在空潭弯曲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练功制服毒龙。

  评点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诗人抒写了探访香积寺的所见所感。探访香积寺,是诗人寻仙奉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本诗为写寺院的名篇,描写深山古寺幽深清冷的景色,抒写诗人消除世俗杂念安心修禅的心愿。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南。

  首联写香积寺隐在深山里,常人不知,诗人也不知。因“不知”,所以诗人想要寻访。诗人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走了好几里路,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却还没见到寺院,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情趣和洒脱不羁的性格。

  颔联、颈联写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颔联写,诗人来到山里,只见古木参天,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何处传来隐隐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诗人不知道钟声从何而来,只听见“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何处”二字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同时也巧妙地写暗示了诗人寻觅知音的急切心情。

  颈联写得最传神。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是绝妙。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只能用“冷”字形容。“咽”、“冷”不仅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而且映照出诗人此时暗淡的心态,与红尘官场喧嚣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抒发感想。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空潭”,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

  本诗的题意在于写山寺,但诗人并不正面描摹,而是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相扣。全诗在写寺院,又未见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终南山高耸入云靠近天都,山势连绵一直延伸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回头望可见白云连成一片,走进山中却又看不见云雾。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高高的中峰划定不同分野,大小的山谷阴晴变化悬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想要投奔一个人家去住宿,隔着溪水问那打柴的樵夫。

  评点

  这是一首咏叹终南山宏伟壮大的五言律诗。寥寥四十字,便将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地刻画出来,足见诗人创作功底之深厚。本诗是山水诗名篇。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终南山的雄伟壮丽,笔墨豪雄中又有细腻,壮美中又有妩媚。全诗气势磅礴,境界阔大。终南山,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首联以夸张的语言写远景,极言山之高远,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廓。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诗人却说它“近天都”,是夸张,也有道理:诗人在远处遥望终南,终南的主峰“太乙”在诗人的视野里的确与天连接,这显然是一种视觉上的真实。同时,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未到海隅,诗人却说它“接海隅”,固然也是夸张,然而从长安遥望终南,西不见头,东不见尾,确实有“接海隅”之势,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颔联写近景,写的是诗人身在山中的所见。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之间;然而继续前进,白云依然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成茫茫云海。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看不见了;回头看,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这两句,诗人用细致的笔法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山之南北辽阔和岩石沟壑的形态。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收全景于眼底,见南北辽阔,千岩万壑,千姿百态。

  末联写,诗人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便有了“隔水问樵夫”句。诗人既到“中峰”,这里的“水”可能是指深沟大涧。这两句中,人物的出现使全诗更加生意盎然。

  总的看来,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在于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从而使诗歌产生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望你发展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评点

  本诗的主题是赠别。一般的赠别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眼前的景物抒发离别之情。但这首诗中,诗人却将送别之情含于劝勉之中,鼓励李使君入蜀后效法先贤有所作为。全诗毫无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调昂扬开朗。此外,诗人开篇便用想象的手法,写了李使君将要任职的梓州的雄奇秀美风光,令人浮想联翩。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

  前四句主要描写了梓州山川树林的胜景。首联用了互文的手法,统写景色,颇有气势,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被后来的诗评家称为律诗工于开头的典型。颔联承接前首联,从细节处去写,将一幅奇妙的景色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下过一夜雨后,山泉涌出,远远看去,好像挂在树上一样。山的高险和山泉的奇美赫然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三句对应首联中的“山”字,第四句对应首联中的“树”字,构思巧妙。无论从画面、气势,还是意境、语言、结构,这四句都写得很奇妙。

  写完当地的自然景物后,诗人开始写那里的民风,劝勉李使君要为百姓谋福利。颈联中的“汉女”、“巴人”、“幢布”、“芋田”都极具蜀地特点,代表了那里的风俗:梓州的妇女要按时向官府交纳用幢木花织成的布匹;梓州的农民会因芋田发生纠纷。尾联,诗人借用了汉蜀郡太守文翁的故事,劝勉李使君要学习文翁,有所建树。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在蜀地兴建学校,培养人才,使蜀地慢慢发展起来,不再落后。

  本诗堪称唐诗中送别的佳作,全诗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自思没有那良好的谋策,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中明月照我悠然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你问什么是通达的道理,请看江深处唱歌打鱼人。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江在楚地连接三条湘水,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岸边都城好像在水上浮动,天水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啊,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好了,今天关于“问白云的小诗有哪些”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问白云的小诗有哪些”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