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2、未腊梅先实,经冬草自薰。——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
3、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4、故里琴樽侣,相逢近腊梅。——崔道融《江上逢故人》。
5、不愁穷腊梅开晚,豫喜年来麦食新。——刘克庄《台历》。
6、浑疑入腊梅花放,已卜来年稻颗香。——吴潜《和袁尚书韵》。
7、江梅未有腊梅破,丈室不须香屈盘。——赵蕃《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并竹作门亭得山》。
8、柯茎全与腊梅同,色洁香幽梅亦通。——赵蕃《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柯茎全与腊梅同》。
9、腊梅开尽欲凋年,痛饮千江壁底眠。——黄庭坚《送何君庸上赣石》。
10、剑南剩腊梅迎使,塞下新春柳映营。——宋祁《张宫苑拜嘉州刺史知恩州》。
11、此身不是京尘里,饭了沿山看腊梅。——楼钥《即事·壮志摧颓貌亦衰》。
12、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欧阳修《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13、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欧阳修《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14、腊梅孤馆路,疲马有谁逢。——欧阳修《送王公造判官》。
15、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戴复古《雪后暖》。
16、破腊梅花强半白,先春草色未多青。——喻良能《陪通守李丈出郊》。
17、已霜桂树垂冻壁,未腊梅蕊辉晴岚。——韩维《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作诗答之》。
18、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胡寅《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不辞开后苦寒侵》。
19、飞笺岳麓吟秋草,把酒襄阳醉腊梅。——孔武仲《寄刘贡甫》。
20、简舆日日溪南北,看尽江梅看腊梅。——曾几《观四种梅·花信风从底处来》。
有什么描写天津的诗句
1.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初到津门》翻译:在北京的南方有一个风花雪月的无双地,它是蓟北繁华第一城。
2.直沽日月尘烟霏,篱槿门蓬生事微。——《失 题》汪 来
翻译:直沽日月的尘烟霏,篱笆撞门蓬生件微。
3.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杨柳青》吴承恩
翻译:壮年惊心频繁客路,故乡回头几长亭。
4.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舟泊天津》孔尚任
翻译: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在天空海势东。
5.缥缈飞楼壮,登临放眼赊。——《登静海城楼》王 鼎
翻译:缥缈虚无的飞楼看上去很壮观,登临放眼远。
6.天津桥上,月明横笛。——刘克庄 《水龙吟》
翻译:天津桥上,在明亮的月色下吹起了笛声。
7.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洛桥晚望》孟郊
翻译: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8.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 桥上舌尽刳。——宋文天祥《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
翻译: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头都挖。
9.丁字沽旁旧板桥,一回送别一魂销。——《沽上送别》潘逢元
翻译:丁字沽旁边旧板桥,一回送到另外一魂销。
10.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首尾吟》邵雍
翻译:邵雍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季耗尽时。
有丁的诗句寓意好的
1. 关于丁的诗句
关于丁的诗句 1. 带有“丁”字的古诗词
刘禹锡的《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 一首带丁字的诗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在江西空阬的惨败让我到了惶恐滩依然惶恐,在零丁洋我沦为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但是一想到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零丁洋“”三字中有“丁”字。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该句是全诗最巧妙之句,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的地名,反衬出作者当时愧疚惶恐,孤苦零丁,无依无助的落魄惆怅之情。为下句的升华起到了铺垫对比由悲而壮、由郁而扬的反衬和过渡作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句是全诗最出彩的点睛之笔,充分表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也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绝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1279年正月在潮州与元军作战时,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诗人以此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3. 含有丁字的诗句
《幸蜀西至剑门》李隆基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一斛珠》李煜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丹景山至德寺》徐氏
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
晴日晓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当。
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
虔炸六铢宜铸祝,惟祈圣祉保遐昌。
《相和歌辞?董逃行》张籍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董逃行》张籍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西州》张籍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卧疾》张籍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
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
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
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相和歌辞?难忘曲》李贺
夹道开洞门,弱杨低画戟。
帘影竹叶起,箫声吹日色。
蜂语绕妆镜,拂蛾学春碧。
乱系丁香梢,满阑花向夕。
4. 带有“文”字的诗句,带有“丁”字的诗句,自我介绍时要用的,要
丁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李贺《贝宫夫人》
嗢嗢檐溜凝,丁丁窗雨繁。——元稹《景申秋八首》
文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李世民《正日临朝》
紫庭文佩满,丹墀衮绂连。——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李世民《赋帘》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李隆基《答司马承祯上剑镜》
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李商隐《寄蜀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个人认为选择辨识度高、又比较雅致的诗句来介绍好一点。李隆基和李璟的两句就好
5. “丁”开头的所有7言诗
丁宁相约速悬车。
丁东细漏侵琼瑟。
丁宁独受金妃约。
丁宁劝学不死诀。
丁宁附耳莫漏泄。
丁鹤能歌尔亦知。
丁冬环佩满彤墀。
丁珰玉石和埙篪。
丁丑二月十四日。
丁丑闰三月五日。
丁丁寒漏滴声稀。
丁丁向晚急还稀。
丁男夜行候消息。
丁宁回语屋中妻。
丁固梦时还有意。
丁年奉使白头归。
丁宁莫遣春风吹。
丁丁啄门疑啄木。
丁当玉佩三更雨。
丁当急响涵清秋。
丁秦国太夫人忧。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令归来有旧巢。
丁香风里飞笺草。
丁香结梦水潺潺。
丁香筇竹啼老猿。
丁字虽刚屈莫难。
丁令王乔每往还。
丁丁海女弄金环。
丁壮者控弦而战。
丁丁漏水夜何长。
丁宁唯恐滞吴乡。
丁丁暖漏滴花影。
丁丁玉漏发深宫。
丁香空解结同心。
6. 诗里有丁花两个字的诗句
丁香 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钱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丁香结 方千里
烟湿高花,雨藏低叶,为谁翠消红陨.叹水流波迅.抚艳景、尚有轻阴馀润.乳莺啼处路,思归意、泪眼暗忍.青青榆荚满地,纵买闲愁难尽.勾引.正记著年时,乍怯春寒阵阵.小阁幽窗,残妆剩粉,黛眉曾晕.迢递魂梦万里,恨断柔肠寸.知何时重见,空为相思瘦损.
丁香结 周邦彦
苍藓沿阶,冷萤粘屋,庭树望秋先陨.渐雨凄风迅.澹暮色,倍觉园林清润.汉姬纨扇在,重吟玩、弃掷未忍.登山临水,此恨自古,销磨不尽.牵引.记试酒归时,映月同看雁阵.宝幄香缨,熏炉象尺,夜寒灯晕.谁念留滞故国,旧事劳方寸.唯丹青相伴,那更尘昏蠹损.
丁香结 吴文英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丁香结 杨泽民
梅雨犹清,冷风乘急,遥送万丝斜陨.听水翻雷迅.冒雾湿,但觉衣裘皆润.乱山烟嶂外,轻寒透、未免强忍.崎岖危石,耸峭峻岭,都齐行尽.指引.看负弩旌旗,谩卷空、排素阵.向晚收云,黎明见日,渐生红晕.堪叹萍泛浪迹,□事无长寸.但新来纤瘦,谁信非因病损.
丁香结 陈允平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勾引.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
丁香 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7. 过丁零洋的全诗
出自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丁字开头的诗句唯美
丁字开头的诗句唯美如下:“丁”开头的诗句
1、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出自唐·杜甫《江头四咏·丁香》
2、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3、丁防是新差,资财非旧有。——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出自唐·韦应物《观田家》
“丁”结尾的诗句:
1、洎老检黄籍,依前住白丁。——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出自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丁”在中间的诗句:
1、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出自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2、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出自唐·陈去疾《西上辞母坟》
3、文章深掣曳,珂佩鸣丁当。——出自唐·贯休《古意九首》
4、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出自唐·牛峤《感恩多》
5、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6、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出自唐·白居易《朱陈村》
7、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出自唐·吕岩《七言》
8、气力龙钟头欲白,凭仗添丁莫恼爷。——出自唐·卢仝《示添丁》
关于“天津”的诗句有哪些?
1、《天津桥望春》唐代: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译文: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2、《舟泊天津》
唐代:孔尚任
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
翻译: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在天空海势东。
3、《天津陌》
唐代: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天津人。
译文:天津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天津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4、《水龙吟》
唐代:刘克庄
天津桥上,月明横笛。
翻译:天津桥上,在明亮的月色下吹起了笛声。
5、《洛桥晚望》
唐代: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翻译: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6、《首尾吟》
唐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翻译:邵雍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季耗尽时。
叮当的诗句叮当的诗句是什么
叮当的诗句有:环佩叮当,银铃叮当哦。
叮当的诗句有:已经被拉得叮当直响,环佩叮当。拼音是:dīngdāng。词性是:拟声词。注音是:ㄉ一ㄥㄉㄤ。结构是:叮(左右结构)当(上下结构)。
叮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叮当dīngdāng。(1)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二、引证解释
⒈形容玉石、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引宋许月卿《梦中作》诗:“金翘何婀娜,玉佩遽叮_。”清洪_《长生殿·重圆》:“仙佩互趋_,趁天风,惟闻遥送叮_。”刘半农《铁匠》诗:“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丁玲《给孩子们·幼稚园》:“跑着,跑着,忽然叮当叮当的响起来了。”⒉指争吵。起来,都一下子涌到院子里。”引《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这时一帮社员从门口路过,听到桂兰和铁柱你一句我一句地“叮当”⒊僧人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形如铜锣,有木把,用丁字形细木棒敲击。引《儒林外史》第四回:“吃了开经_,打动_、_、叮_,念了一卷经,摆上早斋来。”《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小孩子吹的_,打的叮_,女人戴的锡簪子,挝着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
三、国语词典
状声词。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击的声音。《西游记.第一一回》:「只见那壁环_叮当,仙香异常。」《红楼梦.第五三回》:「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也作「玎_」、「丁当」。如:「他们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当起来了!」
关于叮当的单词
tinklejingle
关于叮当的成语
豺狼当涂稳稳当当正正当当想当然当场出彩
关于叮当的词语
千叮万嘱豺狼当涂安步当车当场出彩石敢当想当然
关于叮当的造句
1、泉水叮叮当当地响,就像音乐家演奏的乐章。
2、我怎么也猜想不出究竟是谁在厨房里弄得叮叮当当地。
3、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
4、半夜醒来最拍听到一室友手中的铃铛“叮叮当当”的响,不知道的人以为鬼来了。
5、贪污受贿,灯红酒绿苦夜短;镣铐叮当,铁窗牢狱恨天长。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叮当的详细信息
关于丁氏的历史和现状
[编辑本段]一、姓氏源流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数民族改姓、赐姓而来:
① 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④ 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赐姓。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其儿子名,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伋,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伋,称为丁姓,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四。
[编辑本段]三、历史名人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氏(宋)女。洪庆善妻。贤而有文,字画劲丽。
[编辑本段]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山东省东明南境。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2、堂号
驯鹿堂:源出东汉的时候,丁茂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丁姓以“驯鹿”为堂号。
此外,丁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济阳堂”、“钟德堂”、“梦松堂”、“双桂堂”、“留馀堂”、“承德堂”、“五果堂”等。
山东日照丁氏字辈(丁肇中家族)
自十三世起
惟我家谱,履历备祥。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
每四个字为一代,不分主次,不分先后,丁肇中为日照丁氏十六代,“肇始武昌”四个字中的肇字,也就是说十六代的人可以选用四个字中的任意一个。
============================================================
[编辑本段]五、丁姓宗祠通用对联
〖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麟分帝里;
凫伏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司马丁复,以越将从同祖起兵,至霸上,入汉。定三秦,破龙且于彭城,为大司马,讨项籍,封阳都侯。下联典指东汉孝子丁密,字靖公,岑溪人。性清介,毫发之馈,不受于人。遭父母丧,并庐墓三年,有双凫游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感。
留仙女塔;
入名宦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丁真君之女丁秀英,相传她曾在瑞州崇玄观炼丹,后成仙而去,家人葬其衣冠,又建塔,称“仙女塔”。下联典指南宋常州人丁允元,淳熙年间官少卿,因忠谏贬为潮州太守,在那里兴学筑桥。百姓怀念他,祀于名宦祠。
梦松应兆;
刻木事亲。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人丁固,少年丧父,家贫而敬母至孝。官尚书的时候,曾梦见松树生于腹上,醒来后对人说:“‘松’字可拆为‘十八公’,十八年后我要做到‘公’吗?”后来果然官至司徒(三公之一)。下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少年丧母,用木头刻母亲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邻居张叔,酒醉骂木像,还用手杖击木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因此被捕,辞别木像时,木像为之落泪。
刻木世泽;
生松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济阳世德;
虎观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丁姓宗祠“济阳堂”堂联。
麟分帝里;
凫宿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人丁复,在薛地随刘邦举兵,后协助刘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项羽大将龙且,官至大司马,封阳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京都。下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以孝闻名。父母亡故,他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临屋帝水池,见人而驯服。人们以为是他的孝行所感应。
飞凫驯伏;
化鹤归来。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丁密父母丧,守庐墓三年,双凫游于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心所致。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后化鹤而归。
刻木世泽;
生松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
〖丁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木刻乡贤第;
谈经学士家。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事典。下联典指北宋祥符人丁度,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
凫游家池水;
化鹤归辽乡。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丁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事典。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事典。
藏书八千卷;
同堂三百人。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晚清藏书家丁丙,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钞补。下联典指宋代名人丁隽,醴陵人。习春秋,时称“丁三传”。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无闲言,大中祥符中,诏旌其门曰“义和坊”。
昨天文**;
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毛泽东赠丁玲联。
圣哲承休运;
伊夔列上台。
——唐·丁仙芝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丁仙芝《越裳贡白雉》诗句联。
六试七联捷;
四闱十登科。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回族丁氏宗祠联。生活在泉州的“回回蕃客”有数万人之多,晋江市陈埭回族村丁氏家族,也就是丁家胡子便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丁氏族人蓄着“闻名天下”的大胡子,就是丁氏祠堂也和传统的汉族祠堂别无大样。若非有人指点,很难从中看出宗祠的回族信息:不仔细看,这些寻常的花纹其实都是阿拉伯文字,那么泉州的回族人为何也造宗祠,又将其宗教色彩、民族背景埋藏得如此之深?丁氏祖先为了改善后代的生存空间,在继续伊斯兰传统礼拜仪式的同时,开始接受汉族儒家文化,并争取科举入仕。明弘治正德年间,丁氏并修建了丁氏本族人的祠堂。在这里,可以说是宗祠和清真寺并肩耸立,儒家与伊斯兰文明互相交融。明清两代,丁氏族人出了不少朝廷命官、诗人和艺术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丁拱辰,他曾编著《演炮说》,是中国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他们自小就生活在这座叫做泉州,也叫刺桐的城里。
-----------------------------------------------------------------
〖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同飞翰范时名重;
遍立朝端主意深。
——唐·丁稜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丁稜《和主司王起》诗句联。
豪游畅比王乔鹤;
良晤欣同范蠡舟。
——清·丁敬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篆刻家丁敬(1695~1765年)撰书联。丁敬,字敬身,号钝丁,别号龙泓山人,浙江钱塘人。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形成“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刻木孝亲绵世泽;
梦松应兆振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见上《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梦松应兆;刻木事亲》联之联释。
-----------------------------------------------------------------
〖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学透春秋,大儒景仰;
才长骁勇,黑丁戏呼。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丁恭的事典。丁恭,字子然,东缗人。习公羊严氏春秋。学义精明。建武初,为谏议大夫博士。下联典指明肛指挥使丁德兴,定远人。伟其壮貌,以“黑丁”呼之。因功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
官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
绩崇名宦,千秋禋祀荐仙田。
——明·黄锦公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潮州市磷溪镇仙田乡丁宦大宗祠联。祠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原为明代建筑,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后捐资重修,古祠焕然一新,宗祠前有明末礼部尚书黄锦公赠的这副石刻对联。丁允元,原籍江苏常州,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谏免盐铁税由太常寺少卿被贬为潮州知军州事。在任期间,主持在韩山古揭阳楼遗址建韩文公庙,把原城南的韩庙迁往韩山,并以唐贤赵德、宋贤陈尧佐配祀,题匾为“忠佑庙”;主持增筑韩江西岸石墩,在石墩上架设桥梁,建亭修屋,修建后的韩江西桥被潮人称为“丁公桥”;重视教育,曾拨田租365石作为教育经费,使学子有所养……丁公卸职后,占籍海阳县,为仙田丁氏之始祖。后人对丁公知潮期间的政绩予以充分的肯定,于乾隆二十三年潮州知府周硕勋议定丁公配享韩庙。黄尚书在赠联中高度评价了丁公为政的作风和政绩。上联历数了丁公的官职。太常:九卿之一,司祭祀礼乐之官。丁公贬潮之前为太常寺少卿。五马:太守之代称,宋代以后的官制已无太守之官名,但仍习称知府、知州为太守。丁公贬后知潮,故黄尚书称之为五马。丁公虽历居要职,而为官之清,比韩江水还清。下联说丁公崇祀名宦,他在知潮任期间的政绩,可说是上承前贤,下启后俊。用清·乾隆年间邹朝阳《太守丁公配享碑》可为注脚:“丁公以太常忠谏而出守潮州,类于表谏佛骨;置于公桥而民无病涉,类于驱鳄安澜;购田瞻士,创置六斋,类于延师训学……韩公之祠亦屡更矣……自丁公首创斯庙,历宋而元而明,迨我国朝未之或改,岂非韩公之灵有默眷斯土者,而叹丁公实获我心,凿井得泉也……”丁公继往开来,功泽潮州,故能千秋万代享祀于仙田。黄尚书生于明末,尚未知后世对丁公如何景仰,而只说享祀于自家之宗祠,若有灵获知今丁公已配享韩祠,且建有允元亭,以广观瞻,定必挥毫改其联为:“……荐韩祠。”该联以淳朴的笔调抒写作者的感情,毫无雕琢之痕,对仗工稳,贴切,针对性强。黄尚书也是潮州之名宦,为官极清廉。他官至礼部尚书,虽与丁公生不同代,而与丁公同司礼职,对丁公的崇敬,在联中可见一斑。自潮州建制以来,守潮之官可谓多如牛毛,而能给后人留下佳话,闻名而起敬者,可谓凤毛麟角。丁公的事迹,与哪些所谓:“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之人,形成强烈的反差。丁公能享祀千秋,得民心而为后来者所标榜,实为干载难得的人民父母官。
汉时将,宋时主,飞珠定四海;
活为臣,死为神,威名震三江。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三国吴大将丁公(奉)祠联。祠在湖北嘉鱼陆溪口。丁奉,字承渊,安丰人。以骁勇闻,累立战功。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官至右大司马。
济阳继世代,繁衍杭川新福地;
谈经留训古,传家诗礼绍趋庭。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新生巷48号丁氏祖厝联(1)。
千岁鹤归来,觉世高吟垂不朽;
三公松发育,薰天伟绩荫无疆。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丹阳县司徒镇余巷丁氏宗祠联。
太丘星聚,一德以传,此日堂阶随顾问;
义地风高,寸心如接,他时杖履应寻求。
——丁懋德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宁县丁家祠堂联。
六百年肇造丕基振铎与鸣琴,克壮鸿图依望族;
廿一代相承后泽参军而作牧,更期燕翼绍封公。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新生巷48号丁氏祖厝联(2)。
============================================================
[编辑本段]六、丁姓典故、趣事
〖目不识丁〗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后来,人们称文盲为,“目不识丁”,意为“丁”字都不识,可见其不通文字的程度。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丁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丁秋生中将
丁炳生少将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锡山市荡口中学55届毕业生。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是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双拥学院院长。几十年从事作战指挥和教育训练,具有很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教学经验。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丁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丁楷烈士
丁楷(1907~1931.9),安徽省霍山县人。1922年考入设在黄栗杪的霍山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曾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26年在安庆工业专门学校加入中国***。
好了,关于“含有丁字的诗句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含有丁字的诗句有哪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