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有哪些传记 后汉书中有卫夫人传记吗

发布日期:2024-10-04         作者:千千百科网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来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司马彪,字绍统,晋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从小好学,然而好色薄行,不得为嗣。司马彪因此闭门读书,博览群籍。初官拜骑都尉,泰始中任秘书郎,转丞。司马彪鉴于汉氏中兴,忠臣义士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遂“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出,司马彪的《续汉书》渐被淘汰,惟有八志因为补入范书而保留下来。司马彪的八志中,《百官志》和《舆服志》是新创,但没有《食货志》却是一大缺欠。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后附殇帝,《顺帝纪》后附冲、质二帝。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在列传方面,《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这些列传既是新创,又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如东汉一代党锢大兴,许多比较正直的大臣都以结党的罪名被杀;另外,东汉的宦官多参与朝政,杀戮大臣,是党锢之狱的主要制造者。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范晔根据这些史实,创立了党锢和宦者两个列传。为列女立传,最早始于西汉的刘向,范晔在刘向的启发下增写了《列女传》,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现。他写《列女传》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传》中,有择夫重品行而轻富贵的桓少君、博学的班昭、断机劝夫求学的乐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纲五常的界域。《后汉书》的列传,还往往打破时间的顺序,将行事近似的人写成合传。

  如王充、王符和仲长统三人,并不是同时代的人,因为他们都轻利禄而善属文,行为近似,所以合传。

  《后汉书》的特点,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如,他不为那些无所作为的大官僚立传,而为许多“操行俱绝”的“一介之夫”写了《独行列传》,充分地表明了他爱憎分明的态度;《党锢传》则正面歌颂了张俭、范滂和李膺等人刚强正直的风尚;在《杨震传》中,多处歌颂了杨震及其子孙廉洁奉公的家风;《宦者传》赞扬了蔡伦等“一心王室”的忠介之士,对于侯览等人则直书其“凶家害国”。特别是《后汉书》的“论”“赞”,以犀利的笔锋评判是非,表彰刚正,贬斥奸恶而嘲笑昏庸,更是一大优点。

  《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范晔文笔较好,善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另外,因为记载东汉史实的其他史书多数已不存在,所以,《后汉书》的史料价值就更为珍贵。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黄巾起义为东汉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后汉书》原来通行的注本,纪传部分是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注的,重点是解释文字,但也参考其他东汉史书;对史实有所补正,为各志作注的是南朝梁刘昭,他的注侧重说明或补订史实。此外,清惠栋的《后汉书补注》、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这两家注,也颇受人们重视。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十五史随话》

后汉书中有卫夫人传记吗

  后汉书中没有卫夫人传记。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汉书·外戚传》卫皇后传记篇:

  卫子夫(前150年代-前91年9月9日),字子夫,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汉书·外戚传》卫皇后传记篇为“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可见,武帝之“策”的内容即为“收皇后玺绶”一项,而非“不可以承天命”、“罢退居某地”。

  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收玺绶时卫子夫自杀,正式的废后诏书还未来得及下,废后程序终结;二是武帝只是暂时收回皇后实权,待太子起兵事尘埃落定后再做出是否废后的决断。

后汉书的特点

  《后汉书》传记人物时,缘于史书性质,基本上还是叙其言行以显其性格的,不再赘述;然其中亦大量地运用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方法,概括起来讲,有序旨提要、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后汉书》还长于细节描写以刻画人物。例如,《严光传》描写刘秀称帝后,欲征召其昔日旧好严光入仕,然严光召至而不就。刘秀去看望他,他却躺着不起来,叫他,不应,当晚,二人同床共枕,严光竟又把脚压到刘秀的肚腹上。这些细节的描写,活画出了严光不拘礼仪的隐逸风度。《梁鸿传》中写梁鸿少时牧于上林苑中,曾因家里失火而殃及邻居,赔不起人家,便给人家作奴,足见其耿介旷达的隐士风范。又如《光武皇帝本纪》中写道:刘秀的亲叔伯兄长刘演(字伯升),因遭更始帝(刘玄)忌恨而受害,他听说后,“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这一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刘秀隐忍、狡诈的性格特征。再如《刘玄传》中写道:“更始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活现出了刘玄的懦弱无能。当然,上述等等细节描写可能皆有史实依据,然亦离不开作者提炼描摹之功。 《后汉书》还常用侧面描写——或假借他人评说,或援引时人谚谣等以记传人物。如《李膺传》载:“荀爽常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若此”;李膺遭党锢之祸死后,“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为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借别人的言行以见李膺的节烈高义、德高望重。再如,欲着郑玄的学问品德,便借助名流马融、何休的喟叹赞美;杜诗任南阳太守时,修水利,兴垦殖,着有政绩,时人比之于召信臣(西汉元帝时为南阳太守,有政绩),故南阳为之语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一段话,可视作他为《后汉书》作的序:“详观古今着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辩,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文中可见范晔对《后汉书》自视颇高,显现了他对自己着作的历史、思想及文学价值的认识,尤其中意于其文学价值。客观而论,《后汉书》的确也是富于多种文化价值的史学名着。 ,《后汉书》有肯定王权秩序、颂扬忠贞名节等儒家正统思想,亦有褒扬避世隐逸、狂狷放达的道家玄学思想,还有对佛教思想的批判等。宣扬儒家正统思想亦应为《后汉书》的基本内容。《后汉书》中对大部分人物的褒与贬,有一个正统儒家思想的标准:有利于社稷安定、国计民生的忠贞之士,即受褒美;反之,即受贬责。《后汉书》中褒赞了大量的勤政爱民者。如《循吏列传》中记传卫飒时,赞其人“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记传王景时,历数其修渠治水、教民耕作蚕织等政绩,赞其勤政爱民;记传王涣时,写其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清正廉明,善断案,“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佞奸伏……”又如在卓茂、鲁恭、魏霸、刘宽等传记中,赞其治行卓着;杜根、刘陶、李云等传记中,赞其仗义直谏;班超、梁谨等传记中,赞其大智大勇,立功西域……这种赞扬表现了对王权秩序和国计民生的维护。《后汉书》中还对仗义执节者大加赞美。《党锢列传》中写李膺受陷害,遭党锢之祸时,拒不逃避,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从容就死。范滂“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及遭党祸,亦慷慨就死:“其母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其弟)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这是一幅舍生取义、母子诀别的撼人图画。显然,范晔对此是大加赞美的,亦即是对封建忠义的赞美。与作者对上述记传人物的态度相反,范晔对外戚、宦官的横暴专权、祸国殃民则大加挞伐。东汉中叶,和帝、安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不能执掌朝纲,于是开始了外戚与宦官争夺王朝统治权的混乱局面。如桓帝与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宦官计议杀了梁翼,五人俱被封为侯。于是,他们居功自傲,把持朝纲,穷奢极欲,祸国殃民。《后汉书》对上述的外戚与宦官们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范晔在《后汉书》中,承袭了《史记》中的《滑稽》、《日者》、《龟策》而创制了《独行》、《逸民》、《方术》等类传,并首创了《列女传》以褒美女子中“才行尤高秀者”,打破了以往史书中拘于正统思想而除皇族女性外不为女性立传的禁例,等等,足见范晔着史书的科学态度和才华胆识,非班固等所能比拟。至于后世史家承袭《列女传》体例而将其内容改为“烈女节妇”传,比范晔的编着思想正统却逊色多了。

《后汉书》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后汉书》全书共120卷,记载自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 年)间195年的史事,包括本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后汉书》在撰写上,不仅吸取了前人的撰史经验,接受过去行之有效的治史方法,而且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进一步开拓了纪传体史书叙事的范围,并在 纪传体史书写作手法上总结积累出一定的经验。《后汉书》在编纂上有几点很有创造性:.《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体制,基本上按照已有的传目去叙事和写人,但又不完全囿于旧有的模式,而是针对东汉一代特有的社会风尚和特点,适时制宜地创设一些?新的传目去反映。立传以类相从,叙事繁简得宜。

  《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立类传的做法, 但在某些方面又有发展。《后汉书》中的类传,一般不受时间先后的限制,或按人品相同,或 按事迹相近,或按性质相类等原则来归类立传,使得某个历史事件或某类人物得到集中的反映。 《后汉书》的类传中,传主是各有独立的传记的,与整个类传联系起来看,可表现出其一般性; 而各人的事迹又表现出其个别性。注重史评,特崇论赞。论赞是《后汉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中占有相当多的篇幅。 在每篇纪或传之后的论,主要是针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而作评论,或者是作者对于历史、社?会、政治的见解。

《后汉书》里有哪些三国人物?

  以下是《后汉书》目录,三国人物传主要在71卷——75卷类似于《三国志》有单独传也有合传。三国前期毕竟是东汉的一小部分,所以其中记载并不太多。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冯衍列传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志第一 律历上

  志第二 律历中

  志第三 律历下

  志第四 礼仪上

  志第五 礼仪中

  志第六 礼仪下

  志第七 祭祀上

  志第八 祭祀中

  志第九 祭祀下

  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

  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国一

  志第二十 郡国二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志第三十 舆服下

《后汉书》的作者是谁?有哪些经历?

  《后汉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代表作。全书共有120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80卷,志三十卷。

  主要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近200年的历史,大约是195年。

  纪与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在范晔作《后汉书》之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家的后汉史。

  范晔在诸家后汉史,特别是在刘珍等人的《东观汉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写成了《后汉书》。

  但是他在元嘉22年,因为谋反罪被杀,这本书并没有完成。因此这本书仅存本纪10卷,列传八十卷。萧梁时期的刘昭把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补入,并作注,分成了30卷。

  《后汉书》继承了司马迁《史记》的优良传统,评价人物,爱憎分明,传记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因此他能够后来居上,淘汰了以前各家的后汉书。

  《后汉书》喜欢以类相从,不拘年代,比如说《党锢传》、《文苑传》、《列女传》等都是他首创的。该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简明周详,是研究东汉历史的基本史料。

  注本以清惠栋《后汉书补注》和王先谦《后汉书集解》最为重要。

  好了,关于“后汉书有哪些传记”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后汉书有哪些传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