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树的宋词有哪些 赋得江边柳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发布日期:2024-10-03         作者:千千百科网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描写柳树的'宋词,欢迎参考学习!

描写柳树的宋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兰陵王·柳

   宋代: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清平乐·留人不住

   宋代: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长亭怨慢·渐吹尽

   宋代: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踏莎行·情似游丝

   宋代: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宋代: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洞仙歌·咏柳

   宋代: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宋代: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西平乐·稚柳苏晴

   宋代: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宋代: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赋得江边柳原文_翻译及赏析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唐代·鱼玄机《赋得江边柳》 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柳树 , 写景 , 抒情愁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上。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鱼玄机被弃之后。另有传说此诗作于鱼玄机少女时期。鱼玄机时年仅十三,但其诗才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知道鱼玄机的名气,就找到她,让她当场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鱼玄机思索片刻就给出答卷。 赏析

   此诗题为“赋得江边柳”,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诗视角敏锐,画面绝美,笔锋老到。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连”,不是一棵树,是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该是衰老的颜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种苍老的美,暗示著诗人已身心疲惫。草木枯黄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说明诗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

   诗人想:烟波渺渺,隐隐约约中,依稀能看见远方的楼宇,这些楼宇才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惜,温馨的家庭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

   颔联三四句,写柳影、柳絮,语句对偶:“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成了虚的东西,诗人眼前的处境梦幻迷离,一片茫然。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顶,命运无非就是被人无情地摘扔而去,甚至不曾有过一眼相看,终归被抛弃的担忧涌上心头。

  

   颈联五六句,写柳根、柳枝,语句对偶:“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柳树老了,根部溃烂,成了鱼儿的避难所。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鲜,已经成了他们的暂寄处,就像一个旅店,过往行客们,匆匆来也匆匆去。柳枝虽然能系客丹,但那是暂时的,客舟终要远行。“枝低”就像诗人伸出的双手,双目企盼地牵扯著客人的角衣,结果无济于事。

   诗的前六句看似写景,实则述己,写江边柳的秋色实是喻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尾联七八句,写心情:“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诗人终于站出来,直抒胸臆。梦醒了,是因为有潇潇风雨;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猛醒之间,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鱼玄机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宋词精选 , 离别柳树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唐代·张籍《蓟北旅思 / 送远人》

   蓟北旅思 / 送远人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柳树思乡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唐代·刘禹锡《柳花词三首》

   柳花词三首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咏物 , 写花 , 柳树抒怀

《江南柳》张先宋词鉴赏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张先词作鉴赏

   此为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兰陵王·柳译文 | 注释 | 赏析

  兰陵王·柳 [宋代]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柳树,送别,婉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 *** 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创作背景

少年游兰陵王柳宋词赏析

   少年游

   北宋 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兰陵王柳

   北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注释(①蘅臯: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②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③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3分)

   参考答案:

   10.答:柳词写的'是秋柳,用的是比喻,诗人借伤柳以伤别,一反古人“乐景写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衬手法,突出了人间离恨之深。周词写的是春柳,用的是夸张,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2)答:“独自凭兰桡”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动见意,把读者引入词情最苦处,“独自”二字下得沉重,写出自己带着深深的别离愁情倚着船浆孤身飘零而去的愁苦况。

   “愁一箭风快” “愁”字下得新奇,代行者设想,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愁”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长亭怨慢·渐吹尽翻译及注释

   翻译 渐渐吹尽了,枝梢上淡香的柳絮,到处人家,柳树浓密的绿荫将门户遮蔽。船儿顺着弯曲回绕的河浦渐渐远去,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究竟奔向哪里?看人间离别多矣,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有情时,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落日昏暮,高耸的城郭已望不见,只见乱岩层叠的群山无数。我难忘临别的叮嘱:「韦郎这一去呀,怎能忘记你交付给我的玉环信物。」「最要紧是记住早早归来,我怕红萼孤独无人为我作主。」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

   注释 率意:随便。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树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红萼:红花,女子自指。算空有: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此处化用以上句意。并刀: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杜甫《戏题王宰画水山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长亭怨慢·渐吹尽创作背景

   姜夔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时日一长,往来酬唱,情投意合。无奈客子行色匆匆,终有一别。后来,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情意愈浓。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作者再次来到合肥,但不久就离去了,这首词大概作于离去之时,以寄托对二女的无尽眷念之情。

  

长亭怨慢·渐吹尽赏析

   《长亭怨慢》,词调名,姜夔创制,旁注工尺谱。此词虽非单纯的咏柳词,但以柳枝头的「香絮」起兴,经柳丝般的「离愁行缕」收尾,词人身心沉潜其中,早已物我莫辨,主客难分。杨柳,无论柔条还是纤叶,无论绿荫还是飞絮,它浑身上下都散发著浓厚的文化气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此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前六句写别时别地,就时而言,正是「渐吹尽」时节,柳絮代表着无情流逝的时光,就地而言,绿荫深深,遮掩著门户,作为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柳树凸现了框人词这一艺术世界中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面对「青青如此」的长亭树,作者又一次隐入了困境,「望高城不见」的主人公显然已被深深的孤独感所包围,他希望树亦有情,可这只是空幻人生的一个空幻的要求,「怎忘得」一句,「第一是」二句都是无力的呼唤,最后,连并刀也是「空」有,末句展示给读者的只是「离别之神」——柳树那森然的面孔。

   上阕是咏柳。开头说,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 。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 。「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阕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

   下半阕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 。「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恋不舍。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 *** 相恋,别时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侣之意。「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韦皋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不会像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必将重来的。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 ,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这半阕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凄怆缠绵。

   姜夔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来弃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将江西诗派作诗之艺术手法运用于词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 宋词 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词则与众不同。他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温、韦,不同于晏、欧,也不同于小山、淮海,这是极值得玩味的。

   诗词作品:长亭怨慢·渐吹尽 诗词作者: 宋代 姜夔 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咏物、柳树

描述柳树的诗词有哪些

  描述柳树的诗词有《漫兴》、《雨霖铃》、《忆秦娥》。

  1、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

  赏析:

  柳絮随风飞舞,落花逐水漂流,这是暮春的特有景色,但却勾起了诗人的无限感伤。在诗人笔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像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丝毫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这正是诗人痛苦的原因。这里面,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后来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势利小人的代名词。漫兴九首,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太宗上元二年(761)。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的卐花溪畔,景色秀美,诗人本应在这安定的环境里修身养性。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却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尽管眼前繁花似锦,家国的愁思依然在心头萦绕。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寄托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及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赏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赏析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此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

  “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唐宋词简释唐圭璋之深,如泣如诉;后两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唐诗和宋词中有哪些以折柳寄情为主题的诗?

  因“柳”与“留”谐音,因此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树意象常常与送别、惜别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出现了大量的这方面的诗句,比如:

   折柳赠行人

   ?唐· 雍裕之

  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

  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暮春送人?

  唐·无闷

  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澹澹草萋萋。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资料扩展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情人等。

因“柳”与“留”(留别、挽留)谐音,在加上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树意象常常与送别、惜别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出现了大量的这方面的诗句。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较早当推巜诗经.采薇》,比说有一句词:"昔我往矣,相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了柳意象,则是六朝时期,比喻用来挽留与祝福的诗词,裕之著有诗集一卷巜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江边柳》中有"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所表达的是写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船儿系住。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总导演张艺谋的《折柳寄情》,表达中国人依依惜别之情,和浪漫情怀。

  今天关于“关于柳树的宋词有哪些”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