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写的诗有哪些 唐代诗人魏征著名的诗

发布日期:2024-09-29         作者:千千百科网

  魏征的名言如下: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四、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七、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八、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十、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十一、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十二、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十三、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十四、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

  十五、君子之怀,蹈大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馋佞以为身谋。

  十六、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十七、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十八、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十九、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二十、简而能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信者效其忠。

魏征的简介和代表作:

  一、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是唐太宗的重要辅臣,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谏太宗十思疏》等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尊为“千秋金鉴”,为历史上著名的谏臣。

  二、代表作

  《隋书》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唐太宗皇帝想以史为鉴,以知兴替,命贤臣谏官魏征撰写《隋书》,魏征不负重托,依时完成使命。

  《群书治要》是2011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徵、虞世南、褚遂良。《魏郑公集》是唐代魏徵编著的一部诗文别集。

唐代诗人魏征著名的诗

  《述怀》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诗作,全诗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诗

  述 怀①

  中原初逐鹿②,投笔事戎轩③。

  纵横计不就④,慷慨志犹存⑤。

  杖策谒天子⑥,驱马出关门⑦。

  请缨系南越⑧,凭轼下东藩⑨。

  郁纡陟高岫⑩,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1]

  2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①述怀:陈述自己的怀抱、志向。

  ②中原:原指黄河南北一带,这里代指中国。逐鹿:比喻争夺政权。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③投笔: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事戎轩:即从军,戎轩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

  ④纵横计:进献谋取天下的谋略。不就:不被采纳。

  ⑤慷慨志: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⑥杖:拿。策:谋略。谒:面见。

  ⑦关:潼关。

  ⑧请缨[yīng]:出自《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而致之阙下。”终军:字云长,汉武帝时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⑨凭轼:乘车。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下:是敌人降服。东藩:东边的属国。

  ⑩郁纡[yù yū]:山路盘曲迂回,崎岖难行。 陟[zhì]:登。岫[xiù]:山。

出没:时隐时现。

古木:老树。

千里目:荒凉冷落,令人凄伤的景象。

九逝魂:旅途遥远而艰险。九:表示多次。

惮:畏惧、害怕。

怀:感。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恩:待遇。

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诺:答应,诺言。

侯嬴:年老时始为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

感:念。意气:指志趣投合,君臣际遇,必须实践诺言,感恩图报

谁复论:谁还能去计较。

  作品译文

  如今是一个群豪并起争夺天下的时代,男儿当弃文从武成就一番事业。我曾经向李密献计但不被他采纳,但我心中的壮志并没因此丧失。我拿着自己的计谋献给天子,领命纵马西出潼关。终军当年请缨缚南越王,我乘车东去招降李密旧部和各路豪强。盘旋在崎岖的山路间,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时隐时现。山林间寒鸟悲鸣,深山中不时传来猿啼。远望去一片荒凉,不知前途几何,凶吉难卜。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不担心个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不敢不尽心以报其知遇之恩。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气当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

  出关

  唐 · 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然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唐 · 魏征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

  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锵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淑景辉雕辇,高旌扬翠烟。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

  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愿奉光华庆,从斯亿万年。

  赋西汉 唐 · 魏征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暮秋言怀 唐 · 魏征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五郊乐章·舒和 唐 · 魏征

  千里温风飘降羽,十枝炎景媵朱干。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扌从金会七盘。

  五郊乐章·肃和 唐 · 魏征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次极阳乌,纪穷阴兔。

  火林散雪,阳泉凝冱。八蜡已登,三农息务。

  免费

  五郊乐章·雍和 唐 · 魏征

  金悬夕肆,玉俎朝陈。飨荐黄道,芬流紫辰。

  乃诚乃敬,载享载諲。崇荐斯在,惟皇是宾。

  享太庙乐章·长发舞 唐 · 魏征

  濬哲惟唐,长发其祥。帝命斯祐,王业克昌。

  配天载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锡无疆。

  享太庙乐章·大成舞 唐 · 魏征

  周穆王季,晋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齐芬。

  藏用四履,屈道参分。铿锵钟石,载纪鸿勋。

  享太庙乐章·雍和 唐 · 魏征

  于穆清庙,聿修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

  笾豆撤荐,人祗介祉。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享太庙乐章·永和 唐 · 魏征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

  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魏征生平及有关他的诗句

  魏征(580-643)字玄成,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62米,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出关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然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释:

  (1)“投笔”,用东汉班超故事。

  (2)“请缨”,西汉武帝时,终军奉命出使南越,自请赐长缨缚南越王来归。

  (3)“凭轼”句,用楚汉时郦其食故事。郦其食为刘邦游说楚王,楚以七十二城降汉。

  简析:

  此为魏征出潼关,按抚华山以东地区所作.全诗义气高昂,全无宫体诗的脂粉气.

  《西汉》: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诚信的诗句有哪些?

  咏商鞅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出自魏征的《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诚信的诗句: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魏征有哪些事迹

  魏征是一位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直言敢谏和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而著称。

  魏征早在唐朝建立初期就投身政治舞台,先后担任多个要职。他在担任谏议大夫期间,多次直言进谏,对唐太宗的错误决策提出批评和建议。魏征的进谏不仅言辞犀利,而且常常针对唐太宗的个人行为提出批评,但唐太宗却能够虚心接受,从而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此外,魏征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撰写了《隋书》等多部历史著作,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其诗文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内涵,被人们广泛传颂。

  总的来说,魏征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事迹不仅影响了唐朝的历史,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述怀》魏征古诗鉴赏

   《述怀》魏征唐诗鉴赏

   中原初逐鹿,

   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

   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

   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

   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

   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

   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

   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

   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

   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

   功名谁复论。

   魏征诗鉴赏

   《述怀》又作《出关》,是魏征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抒情诗的名篇。作于唐高祖李渊称帝初期。当时,魏征初投唐不久,高祖以礼相待,极重其才。为报答高祖的知遇之恩,魏征便主动请缨赴华山以东地区去劝降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旧部。临行之际,作此诗以抒怀,表达了他重意气不畏艰险,誓报知遇之恩的思想。

   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投唐前的胸襟怀抱。

   “中原”等二句,表明了诗人弃文就武是在隋末群雄争夺天下的动荡年代。逐鹿,比喻争夺政权。《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投笔,掷笔。《后汉书》四七《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以投笔喻弃文就武。事戎轩,即从军。纵横,合纵连横,引申为谋划策略。战国时苏秦、张仪在列国间游说。苏秦主张齐楚等六国联合抗秦,即“合纵”之计;张仪则主张诸国听命于秦,即“连横”之计。苏秦张仪因此而被称为“纵横家”。魏征借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献策。一介书生,在时局动乱之际,能够为“济世艰”而毅然“投笔”从军,参与中原“逐鹿”,可见其以兴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纵横计不就”,委婉地透露了诗人有苏秦张仪之雄才而不逢明主的苦恼;而“慷慨志犹存”一句,则表示了他百折不挠、壮志未泯的情怀。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四句,主要勾勒诗人自告奋勇出潼关去安抚山东的雄姿,并表现所负使命之重大。“杖策”句透露出他投奔李渊时的果断和义无反顾:“驱马”句又传达出其奉使安抚山东时的豪迈、敏捷和急迫之态。

   “请缨”等二句,则用汉终军和郦食其的故事比拟自己的山东之行,表明所负使命的性质之非同凡比。“请缨”句:以汉终军自喻。西汉时终军自请安抚南越,他向汉武帝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意思是只要一根绳索就可把南越王捆来,后来终于说服南越王降汉。“凭轼”句:以郦食其自喻。

   西汉初郦食其曾向汉高祖请命,说降了齐王田广,“凭轼下齐七十余城”(见《汉书·郦食其传》),为汉之东藩。“系”、“下”二动词轻捷活脱,生动地表现出其安邦定国的宏图大志,蕴含着大唐江山的辟建就在此行之意,显示了诗人卓越的政治远见。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四句,表现的是想象中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郁纡”等二句,是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所以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反衬出抒情主人公心情因任务艰巨而起伏不平。“古木”等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来渲染旅途的荒凉凄楚;古代森林里寒鸟悲啼,深山夜间猿猴哀鸣,构成了一幅深山老林的凄寒图景,同时也暗寓了诗人告别唐主后心情的孤寂。这里,诗人把复杂的心情,都融汇到生动的旅途景物描写中,做到意境两浑,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四句,既有对出关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伤”二句既表现对故国的怀念又蕴含任务特殊而艰巨,个人吉凶未卜之意。伤千里目:是说远望心里伤感的意思。《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九逝魂:屈原《哀郢》中有“魂一夕而九逝”的诗句。九逝,极言精神之不集中。“逝”一作“折”。“岂不”二句的自问自答,更显示出诗人胸襟的坦荡。“岂不惮”意为有所惮,如同不掩饰自己的感伤一样,不但无损于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反增加了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和丰满感,更突现了他重意气、报主恩的心灵之纯真。

   最后四句“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重视信义不图功名的思想。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诺:答应,诺言。侯羸:战国时魏国人。家贫。

   年老时始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监门小吏。信陵君救赵,侯羸出奇计助之,但因年老不能随行,表示要杀身以报,后来果然实践了这一诺言。意气:情谊,《玉台新咏·皑如山上雪》:“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里,诗人以季布、侯赢自比,表达了自己既然请缨就决不负使命的决心。“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明确地反映出魏征的人生观。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诗人善于抓住在历史进程中的巍峨奇观,以粗犷的笔触,一扫汉魏六朝绮靡浮艳的诗风,成功地展示了诗人急欲建功立业的感情世界。魏征本人后来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提倡一种将南朝的清绮与北国的气质合一的“文质彬彬”的雅体,《述怀》就基本上实践着这一主张。它一方面措语朴素,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与声色大开的南朝诗风相异。另一方面又融汇典语,自铸新辞,对仗妥贴,与理胜其辞的河朔诗风不同。因而《唐诗别裁》评论说其“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

  好了,关于“魏征写的诗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魏征写的诗有哪些”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