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嫦娥的名句有哪些 关于七夕和嫦娥的诗句

发布日期:2024-09-25         作者:千千百科网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的一则传说,讲述了嫦娥因误食仙药而飞向月宫的故事。嫦娥奔月的好句如下: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句诗描绘了嫦娥对于自己偷窃仙药后无法与人间的亲人相见的痛苦和悔恨。

  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嫦娥在寒冷的月宫中与其他仙女共度时光的情景。

  3、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这句诗描绘了嫦娥飞向月宫后,地面上的人们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

  4、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双睩。这句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嫦娥在月宫和地上的生活差异。

  5、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这句诗讲述了嫦娥因偷窃仙药而被送往月宫的故事。

  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嫦娥的怀念和对她生活状况的猜想。

  7、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这句诗描绘了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惆怅的心情。

  8、自从窃药归去,天上几千年。这句诗表达了嫦娥在月宫生活的孤独和无奈。

  9、玉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句诗描绘了月宫中只有玉兔陪伴嫦娥的孤独景象。

  10、水调歌头·三五嫦娥月 [宋] 陈德武三五嫦娥月,夜色正婵娟。这是一首描绘嫦娥奔月的诗词,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11、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这句描述的是嫦娥吞下仙药后身体变得轻盈,飘然起飞的场景。

  12、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朝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这段描绘了后羿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他无力改变嫦娥奔月命运的无奈。

  13、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这段描绘了后羿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痛苦。

  14、一幅为嫦娥奔月,另一幅为花好月圆。这两句诗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种主题,一种是悲剧性的嫦娥奔月,另一种是美好愿望的花好月圆。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嫦娥奔月,但也是描绘月亮的经典之作。

  16、嫦娥应悔偷灵药,此生此夜不长好。这句诗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表达了诗人对嫦娥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嫦娥奔月,但也是描绘月亮的佳作。

  18、清风明月,岁月如流;皓月千里,镂月裁云;风月无边,风花雪月;风清月朗。这些词句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人仿佛看到了月亮那静谧、神秘的美丽景色。

  19、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这句诗描绘了新月的形象和光辉,使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20、玉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句诗描绘了月亮上的寂静和孤独,使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关于七夕和嫦娥的诗句

  1.在乞巧和嫦娥古诗里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十六夜玩月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十七夜对月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夕望月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海上生明月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中秋月二首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 洛水高低两颗珠。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咏月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2.求与乞巧和嫦娥相近的古诗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3.乞巧和嫦娥都是描写什么的古诗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文解释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词语解释

   长河:银河。

   诗文赏析

   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

   乞巧

   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文解释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几万条红丝线啊。

   主题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诗文赏析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4.古诗《乞巧》和《嫦娥》的诗意

   乞巧⑴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⑶。

   注释

   ⑴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题解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赏析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明朝的边贡写了首《嫦娥》诗:“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首诗以神话故事中的嫦娥为题,描写清凉沉寂的月宫,实际上是秋夜望月的感兴之作。三、四两句,用语平易,但蕴藉深沉,是历来吟咏月中嫦娥的名句之一。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

   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相传她本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月宫。事见《准南子·览冥训》及高诱注。

   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

   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

   长河:银河。

   渐落:渐渐西沉。

   晓星:晨星。

   沉:落。

   应悔:定会悔恨。

   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夜夜心: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诗意历来解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讽刺女道士的,有人认为是悼亡,有人说是抒发“流落不遇”之情,有人则说是自忏之作。这些说法都不主观臆断之嫌,最好还是就诗篇所描写的内容去理解。诗题是《嫦娥》,但并非咏月中仙子嫦娥,似是描写一个和嫦娥的处境、心情相仿的妇女的感受。第一句描绘深夜室内情况。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烛光暗淡,屏风上的烛影也越来越暗。这里用一“深”字,表现烛影,同时也展示了夜色之深,又暗示女主人公独处无眠。次句写室外景物。女主人公长夜不眠,庭中仰望,天将拂晓,耿耿银河已逐渐西移,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中,但随着天色将明,晨星渐渐隐没。这句的一个“渐”字,表明时间推移,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又将度过了一个彻夜不眠的长夜。这两句的特点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女主人公孤寂凄冷的情怀。三四两句写女主人公展开想象。她由银河、晨星而想到月,由月而想到月中仙子,再想到嫦娥奔月后的孤寂无侣,结合自己独处孤室的情况,很自然地会有后悔偷药奔月的想法。这虽是想象之词,但又合情合理。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5.关于牛郎织女和嫦娥的诗词

   1.《七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2.《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绮疏遗恨》明. 唐寅

   乞巧楼前乞巧时,

   金针玉指弄春丝;

   牛郎织女年年会,

   可惜容颜永别离。

   4.《古意》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5.《乞巧》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6.乞巧和嫦娥的诗意

   ☆乞巧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这个传说虽在《诗经》中就已肇其端,但当时并无七夕渡河的记载,到汉代《淮南子》中始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风俗通》亦记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从东汉崔?C85C?的《四民月令》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夕,宋太宗曾颁布诏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胶东的招远、莱州、长岛等部分地区,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从前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针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飘浮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果与巧灯,各庭院和花山顶上,摆以巧果为主的点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织女会面。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佛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佛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乞巧节的节日活动,带有竞赛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旧时长岛县的拉巧,其实就是斗巧。节前,姑娘们聚在一起,精心装饰巧棚,巧棚中有狮子、斗鸡、凤凰、鲤鱼跳龙门、戏出子、转灯、饽饽、金钟等。节日期间,把巧棚布置一新,晚饭后,姑娘们聚在一起,明灯蜡烛,唱喜歌拉巧。观众络绎不绝,有的带到外村去表演,一般延续四天左右。无棣、长岛等地有做巧芽、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荣成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看巧云。无棣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据说七夕是牛的生日)。曲阜、宁阳等地习惯于七夕之日晒衣物。日照妇女在这一天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头头发明亮柔软,没有汗臭味。临沂一般都在这天洗涮油罐子,据说这一天油罐子特别容易洗涮,用水轻轻一冲就洁净了。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认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乞巧节的饮食,一般是面条、水饺、馒头和烙果子等。临沂习惯用储蓄的露水做面条,堂邑县把七夕做的面条叫云面,意为巧云,昌邑用七种野菜包包子,胶东家家户户烙“巧果子”(先用油、鸡蛋、糖把面粉和好,再用荷花、桃、鱼等模子制成各种花样,最后烙熟),用线穿起来,给小孩挂在脖子上,边玩边吃,亲友之间相互馈送。临朐等地,妇女习惯在七夕之日回娘家串亲。 嫦娥又称姮娥.女性.神话中的人物. 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嫦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的版本很多,有许多矛盾之处,我个人认为,不如撇开灵药后羿,直接说嫦娥是"天生"的月宫神女,与后羿灵药没有关系 这是其中一个版本: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7.古诗《乞巧》《嫦娥》原文

   1、诗歌原文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注释 《乞巧》注释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嫦娥》注释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3、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8.古诗《乞巧》和《嫦娥》的诗意

   乞巧⑴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⑶。

   注释

   ⑴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题解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赏析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明朝的边贡写了首《嫦娥》诗:“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首诗以神话故事中的嫦娥为题,描写清凉沉寂的月宫,实际上是秋夜望月的感兴之作。三、四两句,用语平易,但蕴藉深沉,是历来吟咏月中嫦娥的名句之一。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

   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相传她本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月宫。事见《准南子·览冥训》及高诱注。

   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

   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

   长河:银河。

   渐落:渐渐西沉。

   晓星:晨星。

   沉:落。

   应悔:定会悔恨。

   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夜夜心: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诗意历来解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讽刺女道士的,有人认为是悼亡,有人说是抒发“流落不遇”之情,有人则说是自忏之作。这些说法都不主观臆断之嫌,最好还是就诗篇所描写的内容去理解。诗题是《嫦娥》,但并非咏月中仙子嫦娥,似是描写一个和嫦娥的处境、心情相仿的妇女的感受。第一句描绘深夜室内情况。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烛光暗淡,屏风上的烛影也越来越暗。这里用一“深”字,表现烛影,同时也展示了夜色之深,又暗示女主人公独处无眠。次句写室外景物。女主人公长夜不眠,庭中仰望,天将拂晓,耿耿银河已逐渐西移,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中,但随着天色将明,晨星渐渐隐没。这句的一个“渐”字,表明时间推移,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又将度过了一个彻夜不眠的长夜。这两句的特点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女主人公孤寂凄冷的情怀。三四两句写女主人公展开想象。她由银河、晨星而想到月,由月而想到月中仙子,再想到嫦娥奔月后的孤寂无侣,结合自己独处孤室的情况,很自然地会有后悔偷药奔月的想法。这虽是想象之词,但又合情合理。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9.春日,乞巧,嫦娥所有的诗意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文解释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词语解释 长河:银河. 诗文赏析 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 乞巧 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文解释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几万条红丝线啊. 主题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诗文赏析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

10.古诗《乞巧》《嫦娥》原文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扩展资料

   《乞巧》注释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嫦娥》注释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嫦娥的千古名句。

  嫦娥的千古名句是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全部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赏析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

与奔月有关的名言名句

  岂是人间不可居,飞身自跨玉蟾蜍。祗缘天上无离别,织女牵牛莫笑渠。——胡奎《嫦娥奔月》

  甓社明珠奔入月,脱壳政似风蝉洁——张雨《奔月卮歌荅铁雅所作》

  碧海青天奔月后,良辰美景葬花时。——况周颐《浣溪沙·其一》

  瑶池羿妃奔入月,窃得丹砂鍊金骨。——胡奎《题茅山外史奔月卮歌》

  扬花输蚌蛤,奔月恨蟾蜍。——李群玉《龟》

  却笑乘鸾,奔月望长生。——莫蒙《江城子》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苏轼《花落复次前韵》

  好了,今天关于“有关嫦娥的名句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有关嫦娥的名句有哪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