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哪些作者 关于兰亭曲水流觞的诗句

发布日期:2024-09-25         作者:千千百科网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

  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 江绍兴),遂为绍兴人。

  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

  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

  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不下乃翁,世称“小王”。

  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成一体。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与王?《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 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拟。”。

  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

  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

  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

  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

  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

  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

  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

  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 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

  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

  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

  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

  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关于兰亭曲水流觞的诗句

  1. 关于曲水流觞的诗句(请问王羲之曲水流觞中所作的三十七首诗是哪三十七首)

   2. 关于兰亭诗句

   关于曲水流觞的诗句(请问王羲之曲水流觞中所作的三十七首诗是哪三十七首) 1.请问王羲之曲水流觞中所作的三十七首诗是哪三十七首

   《兰亭集》与《兰亭序》是不同的,《兰亭序》是为《兰亭集》而作的序,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兰亭集》却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跞,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了。

   具体是哪些你去买本兰亭集看看吧。

   2.请问王羲之曲水流觞中所作的三十七首诗是哪三十七首

   《兰亭集》与《兰亭序》是不同的,《兰亭序》是为《兰亭集》而作的序,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兰亭集》却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跞,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了。

   具体是哪些你去买本兰亭集看看吧。

   3.含有曲水二字的古诗词

   您好,搜到诗词几首,希望能够帮到您。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唐·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

   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唐·李商隐)

   家近红蕖曲水滨,全家罗袜起秋尘。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暮春(宋·王安石)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浣溪沙(宋·欧阳修)

   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绿荷风里笑声来。

   细雨轻烟笼草树,斜桥曲水绕楼台。夕阳高处画屏开。

   清平乐(宋·晏几道)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劝金船(宋·苏轼)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4.“曲水流觞叹如何,人生如梦易蹉跎

   释义:酒杯顺流而下,停在面前,长叹一声世事无定,生命短促,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虽然手中掌握了千军万马,放下酒杯回过头来,满座宾客却无人理解自己的志向。

   “曲水流觞叹如何,人生如梦易蹉跎。金戈百万尽在握,饮罢回首谁知我”出自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袁绍”,但并没有确切记载为“袁绍”所作。

   字词解释: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叹:感叹。如何:疑问代词,怎么;怎么样。

   人生如梦:人的一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这是人们对于人生短暂的感叹和珍稀;易:快速;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浪费时间。

   金戈:借指军队;百万:数量代词;尽:都的意思;在握:掌控的意思。

   饮罢:喝完;回首:这里作反思、总结的意思;谁:疑问词;知:了解、理解;我:代词。自己。

   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

   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5.请介绍曲水流觞

   “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段注》:“韩诗说,爵、觚、觯、角、散、五者总名曰爵,其实曰“觞”。例句如:“请行觞。《礼记·投壶》”如“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当自周始。《周礼·春官》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之汤沐浴。”《诗经·郑风·溱洧》篇中》“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定为“上巳”节。汉朝《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徐广《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渭之禊”。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在这一天,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此谓之“修”。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三月三日为上巳日,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有巳,不以三日也,事见宋书明·谢肇杭著,《五杂俎》”。[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这样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佳话。

   所谓的“曲水流觞”,就是游乐的人们,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关于兰亭诗句 1. 关于兰亭的诗句

   《兰亭诗六首》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创作并编入《兰亭诗集》而流传至今的六首诗,其中一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这六首诗的地位与名气均不如诗集的序文《兰亭集序》,但标志着诗人进行一种新的尝试:诗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

   兰亭诗六首

   其一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迤携齐契,散怀一丘。

   其二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

   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

   其三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其四

   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

   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

   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

   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

   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

   其五

   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

   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

   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

   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

   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

   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其六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

   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

   於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

   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

   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2. 关于兰亭的诗句

   《兰亭诗六首》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创作并编入《兰亭诗集》而流传至今的六首诗,其中一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

   这六首诗的地位与名气均不如诗集的序文《兰亭集序》,但标志着诗人进行一种新的尝试:诗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

   兰亭诗六首其一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迤携齐契,散怀一丘。

   其二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其三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其四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

   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

   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其五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

   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

   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

   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其六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

   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於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

   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3. 描写“兰亭”的诗句有哪些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释义: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禹庙兰亭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释义: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

   一夜寒霜,使湖边的树林像染过一样。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释义: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释义:不能来兰亭相会,只能自己一人吟着诗。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释义:从古至今的盛会中有谁会停下来画兰亭。原文:魏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宋?陆游《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禹庙兰亭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

   他时相遇知何处。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

   神仙须是闲人做。3.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4.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5.唐?崔护《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垧。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4. 咏兰亭诗歌

   夜临《兰亭序》一盏清茶漫品时,案头闲诵暮春词。

   神游高古共谁快?笔走龙蛇难自持。俯仰之间曾顿悟,纵横以外正沉思。

   更深欲饮杯中影,得意忘形浑不知。浣溪沙·梦游兰亭昨夜春风画柳屏,山光竹影载云行。

   堤边伫立觅鹅声。 一旦文章逢曲水,千秋笔墨仿兰亭。

   可怜西北望昭陵。浣溪沙·兰亭纪行展卷行吟赋小诗,堤边索句柳丝丝。

   来寻幽境问谁知。 不敢金貂赓狗尾,何堪拙笔染鹅池。

   一湖晋水碧参差。鹧鸪天·兰亭序几许幽情怜暮春,风徐天朗涨精神。

   流觞载咏清波远,游目骋怀时趣新。 凭雅韵,净红尘。

   诗成集后序斯文。休言一纸书生语,倾倒芸芸百代人。

   兰亭新咏永和九年三月天,云淡风轻柳如烟。曲项白鹅层波里,层波荡漾碧无边。

   遥山近水望中收,惠风和畅拭清眸。吴声越调溪无语,雅韵千年款款流。

   当年此处多王公,气宇轩昂唤书僮。少长咸集风雅事,流觞曲水诗兴浓。

   虽无丝竹管弦盛,畅叙幽情心淡定。一觞一咏笑春风,倚马才思答与赠。

   诗集蔚然成大观,何人执笔序一篇。望归东床坦腹者,鸿儒意在妙笔前。

   洋洋洒洒得心手,心手相应龙蛇走。群贤瞠目啧啧声,文采飞扬将进酒。

   烟霏露结缠绵后,凤翥龙翔纸背透。使锋使转逸兴飞,笔下卓然云出岫。

   神韵已然胜秦汉,笔情墨韵何烂漫。二十八行三百言,第一行书天下叹。

   掷笔狂歌鹅池畔,书僮洗砚游鱼乱。柔枝漫舞效先生,先生与柳互艳羡。

   心为游目骋怀高,放浪形骸兴难消。桃花时节逢知己,携手谢安唱青郊。

   仰观宇宙意如何,俯察品类感慨多。当其欣欣于所遇,得乐且乐莫蹉跎。

   忘形于斯千杯少,茫然不知身将老。俯仰之间揽镜悲,两鬓经霜如秋草。

   人生如梦几时休,漂泊无处可停留。终期于尽如逝水,逝水一去不回头。

   兰亭明月任浮沉,春复秋来秋复深。养鹅道士知何处,阵阵鹅声枉自吟。

   清风入怀酒一杯,婵娟朗朗共清辉。当年赏月君去后,更有何人踏月归。

   文海浩瀚潮来去,淘沙剩有哲人语。兰亭诗有几人知,世人只知兰亭序。

   一纸兰亭枕泪眠,昭陵深处梦已残。望眼欲穿长安北,但教何日见真颜。

   真颜不过一张纸,何必耿耿情于此。真本摹本已无关,看透人生说生死。

   时过境迁气象新,我辈有幸读斯文。盛世和谐今同古,谁不仰止王右军。

   运河北傍紫禁城,河水悠悠近绍兴。千秋风雅连南北,兰亭今咏咏兰亭。

   金水桥下漾金波,纵目燕山势巍峨。天地悠悠空万里,听我一曲兰亭歌。

   5. 兰亭序诗句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咏兰亭诗歌

   夜临《兰亭序》

   一盏清茶漫品时,案头闲诵暮春词。

   神游高古共谁快?笔走龙蛇难自持。

   俯仰之间曾顿悟,纵横以外正沉思。

   更深欲饮杯中影,得意忘形浑不知。

   浣溪沙·梦游兰亭

   昨夜春风画柳屏,山光竹影载云行。堤边伫立觅鹅声。 一旦文章逢曲水,千秋笔墨仿兰亭。可怜西北望昭陵。

   浣溪沙·兰亭纪行

   展卷行吟赋小诗,堤边索句柳丝丝。来寻幽境问谁知。 不敢金貂赓狗尾,何堪拙笔染鹅池。一湖晋水碧参差。

   鹧鸪天·兰亭序

   几许幽情怜暮春,风徐天朗涨精神。流觞载咏清波远,游目骋怀时趣新。 凭雅韵,净红尘。诗成集后序斯文。休言一纸书生语,倾倒芸芸百代人。

   兰亭新咏

   永和九年三月天,云淡风轻柳如烟。曲项白鹅层波里,层波荡漾碧无边。遥山近水望中收,惠风和畅拭清眸。吴声越调溪无语,雅韵千年款款流。当年此处多王公,气宇轩昂唤书僮。少长咸集风雅事,流觞曲水诗兴浓。虽无丝竹管弦盛,畅叙幽情心淡定。一觞一咏笑春风,倚马才思答与赠。诗集蔚然成大观,何人执笔序一篇。望归东床坦腹者,鸿儒意在妙笔前。洋洋洒洒得心手,心手相应龙蛇走。群贤瞠目啧啧声,文采飞扬将进酒。烟霏露结缠绵后,凤翥龙翔纸背透。使锋使转逸兴飞,笔下卓然云出岫。神韵已然胜秦汉,笔情墨韵何烂漫。二十八行三百言,第一行书天下叹。掷笔狂歌鹅池畔,书僮洗砚游鱼乱。柔枝漫舞效先生,先生与柳互艳羡。心为游目骋怀高,放浪形骸兴难消。桃花时节逢知己,携手谢安唱青郊。仰观宇宙意如何,俯察品类感慨多。当其欣欣于所遇,得乐且乐莫蹉跎。忘形于斯千杯少,茫然不知身将老。俯仰之间揽镜悲,两鬓经霜如秋草。人生如梦几时休,漂泊无处可停留。终期于尽如逝水,逝水一去不回头。兰亭明月任浮沉,春复秋来秋复深。养鹅道士知何处,阵阵鹅声枉自吟。清风入怀酒一杯,婵娟朗朗共清辉。当年赏月君去后,更有何人踏月归。文海浩瀚潮来去,淘沙剩有哲人语。兰亭诗有几人知,世人只知兰亭序。一纸兰亭枕泪眠,昭陵深处梦已残。望眼欲穿长安北,但教何日见真颜。真颜不过一张纸,何必耿耿情于此。真本摹本已无关,看透人生说生死。时过境迁气象新,我辈有幸读斯文。盛世和谐今同古,谁不仰止王右军。运河北傍紫禁城,河水悠悠近绍兴。千秋风雅连南北,兰亭今咏咏兰亭。金水桥下漾金波,纵目燕山势巍峨。天地悠悠空万里,听我一曲兰亭歌。

   7. 关于兰庭的诗词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集序 / 兰亭序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 兰亭醉月的诗句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春夜宴桃李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

   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

   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

王羲之的《兰亭序》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 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 江绍兴),遂为绍兴人。 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 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 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成一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慱物院收藏。《快雪时晴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 异字异构, 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 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 ,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 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

陕西的八大景有哪些

  陕西的八大景分别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

扩展资料:

  一、华岳仙掌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以它的奇瑰壮观与神奇传说,成为“关中八景”之首。舞美影像将华山的“险、奇、峻、绝、幽”呈现在舞台。

  二、太白积雪

  太白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盛夏三伏仍白雪皑皑,十分壮观。这一幕的舞美影像也是对全剧舞美水墨风格的典型体现。灰色调画面呈现水云氤氲的流动感。雪山在屏幕上呈现,映衬着屏幕前方演员扮演的雪山。进而屏幕暗下,飘起了鹅毛大雪,配合音乐与拟人雪山营造了六月飞雪的诡异灵动。

  三、曲江流饮

  曲江是汉唐时期一座富丽堂皇的开放式园林,曲水流觞的故事别具雅趣。影像中,春光明媚的曲江畔,溪水洄流,片片花瓣逐水而流,花枝摇曳招展,光影、亭台、水中的鱼儿,让场景更显生趣。

  在欢快的乐声中与舞蹈,观众将重新看到古代文人们“曲水流觞”的文雅游戏,并重读杜甫的《丽人行》。

  四、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是八景中唯一以声作景的。舞美影像依次呈现禅院景象、佛殿内佛像庄严,以及佛光聚合,形成巨大的莲花座。最后,青石佛塔外景旋转,仿佛述说着佛法无边,与青灰衣僧人的《扫地禅》、天女的起舞共同形成静静的梵唱,表现出佛国禅境。

  五、灞柳风雪

  自古以来,“折柳赠别”为文人骚客所乐道,灞水、灞桥、灞柳便与离别息息相关。每年初春,灞桥边柳絮纷飞,有如冬雪。本幕中,绿色纱幔垂挂悬吊,营造春日绿柳的轻盈感觉。影像中,摇曳的柳枝与演员共同组成了一幅杨柳依依,柳絮飘飞的画面,十分唯美。大诗人李白与友人的惜别之景跃然舞台。

  六、草堂烟雾

  草堂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国立译场,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草堂街道。塔前一口古井内常年出现烟雾升腾奇景,加上终日缭绕的香火而得名“草堂烟雾”。

  视频影像将草堂寺与松柏、竹叶写意呈现,烟雾缭绕的中国风水墨丹青别具雅致。当道具莲花在井口上方盛开,影像画面继而烟雾云散,莲花开遍,幽静飘渺。

  七、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是秦中第一大渡,舞美影像诗意再现咸阳古桥建成到毁坏的历史过程,以及千百年来咸阳古渡上往来不绝的渔舟与人。简洁的笔画呈现出咸阳古桥修建的场景,叠加在画面上的河水奔涌影像溅起朵朵浪花。

  在战争中,古桥终毁于战火,在熊熊烈火里,古桥坍塌过程清晰可见。汹涌的浪涛、古朴的摆渡人,咸阳古渡千年古风舞台再现。

  八、骊山晚照

  周秦汉唐以来,骊山是皇家园林地,当夕阳西下,景色格外绮丽。舞美影像首先在石刻纹理上依次呈现周、秦、汉、唐等文字,并叠加展现具有这些朝代特点的画面,如兵马俑、壁画、铜鼎等画面。

  霞光之后,影像画面由纸张质地,不着一笔的画面,到笔锋勾勒风景轮廓,再到上色,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一幅幅骊山不同季节的场景以及典故特写。

  百度百科-关中八景

想起一首古诗,大概的意思是说在河边喝酒,然后把酒杯放到水中,流到谁面前谁就喝酒

  流觞曲水 是一个成语

  流觞曲水出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流觞曲水[1],亦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则将此俗发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尚,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作流觞曲水之戏,所谓"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些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据记载,类似上巳曲水之类的"雅事",其余韵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禊赏亭"、"流杯亭"之类的景致,迄今还可在北京故宫、绍兴兰亭等处可见,不过均为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之沟槽的微型景观,无复王羲之笔下"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

新荷叶曲水流觞赏析

  新荷叶(曲水流觞)辛弃疾

  原文赏析翻译作者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今天关于“曲水流觞哪些作者”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