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发篇网文,相信有助于你解决疑问。
议唐代送别诗
论文摘要: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送别就是与朋友告别。送别诗就是给朋友送别时写给朋友并用以共勉的诗。唐人给朋友送别时喜欢以诗相赠酬。按照惯例,送别诗一要叙友谊,二要叹离别,三要祝前途平安。本文试图探讨唐代几首送别诗的风格与感情色彩。
在唐人送别诗中,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以其豪迈的气概、昂扬奋发的精神,向来为人们所传咏。这首诗的首联就把送别地长安和杜少府即将奔赴的目的地联系起来,既切合题意又显示出开阔的视野。颔联点题,但关键还在于把自己与行别之人的共同点突出来。今天你将远行,我留长安,但长安既不是我的故乡,也难于永久居留,有一天我也会同你一样远游,因为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为了出仕从政而不得不四处奔走的人。这既是对出行者的安慰,又可使他感到下面的祝词更为亲切。颈联是诗的中心意思所在;四海之内到处都可以有知心朋友,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犹如近在咫尺。因此尾联告诫说.我们今天分别,一定不要学那些没有出息的儿女,哭哭啼啼弄湿了巾袖。显然,这样的祝词是有助于壮行色、鼓勇气的。
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一首借送别诗之题,寄寓自己高洁品德的诗。芙蓉楼之别是在一个阴雨的秋夜。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丹阳即今江苏省镇江市。诗人时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而江宁属今南京市.东临镇江。诗人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这首送别诗。诗的前两句,集中写送客,点出送行的时间、地点。其中首句写雨夜饯别,二句写平明相送。而后两句转写自己的为人。其中第三句是写辛渐回洛阳,但诗人未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却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最后一句出人意外,不说彼此的思念之情,不说客居的感慨,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做结,意在告诉友人,自己是决不会被功名、富贵所诱惑。诗人以“冰心”、“玉壶”作比,用以表达自己的纯洁高尚和清廉自守。
相比之下,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除了依依不舍之情外,多少还有些悲壮、凄凉之感。诗的前两句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和时间。“渭城”是饯别之地。“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朝雨”和“柳色新”说明送别时间是在春天的一个早晨。“浥轻尘”三字,表明雨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而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种景象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由于诗人心中已先装着一个“别”字,所以“柳色新”三字在诗中便有了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这一意象被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诗的后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彼此分别时可能有许多话要说.但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而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于是这一斟一酌,情意便格外地重。“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西出阳关无故人”,则使这杯酒显得份量更重。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西出阳关,涉足大漠,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内心不免会产生无限凄凉之感。而前来送客的亲友也自然会怀有同样的心情。
同样是送别诗,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是一首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诗,虽亦是送别,却全然没有了凄伤之感,而是叙述了友人对他的深情厚谊。
这是李白别离安徽泾县桃花潭时写赠给送他的友人汪伦的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在?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李白在此留待数日,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李白还有一首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久传不衰的送别诗。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不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杰作。诗的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行见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像一条无形的纤绳,拉近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这首诗的情愫主要表现在后两句。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到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的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诗中四个动词:“辞”、“下”、“尽”、“流”的运用,从不同角度(行者与送行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不仅给人以流动之感;而且由于动词自身所具有的动势,使诗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李白送孟浩然之广凌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送别诗写得神采飞扬。
高适的七言绝旬《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一首充满慷慨激昂,鼓舞有为和有胆有识、傲岸自负之气的诗歌,显出边塞诗的风格。这首诗名日别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帅董庭兰),而实际上是诗人用比兴手法,抒写自己的不凡抱负和落魄不得其志的处境。在这一点上,颇与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相同。全诗感情慷慨豪放,用字精确,毫无沮丧落寂之情。
诗的一二句很有特色地写出眼前实景,既点名时间是在严冬,又对北国雪景作了动人的描写,并为下面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千里黄云把太阳遮住了,天气阴沉沉的。呼呼的北风送走了雁群,又吹来了满天大雪。在你即将与我分手登程的时候,气候是这样的恶劣,隐隐露出一种低沉的悲痛情调。面对如此景况,前途是吉是凶,很难预料,不免要为朋友的前程担忧了。但三四两句出人意外,笔锋一转,以洗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苍劲的形象。心中悬起的疑难顿时消失,为一种自豪和喜悦的情感所代替。这慷慨激昂、落落大方的诗句,是对朋友的诚心鼓舞,也是诗人自己有胆略有气魄以及傲岸自负之气的流露。这首诗似乎质朴浅显,但内涵却很醇厚,警策动人,不失为一首好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盛唐时期由于唐朝社会处于上升时期,所以表现在送别诗中,就普遍具有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到了中晚唐,由于唐朝社会由盛转衰,所以这一时期的送别诗中不但失去了初盛唐时期的感情色彩,而且显出了低沉、悲伤的情调。
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是如此。
这首诗写的是难分难舍的离情别绪,其中第一句抒发难以遏止的离情。本来是因多情才难分难舍,分别时当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因离别伤怀,满腔情绪一时无从表达,相对无言,彼此倒像无情似的。貌似无情,实含深情,正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二句进一步写离情别绪。在饯别的酒筵上,别人是欢声笑语,只有自己情绪黯然,更难强作欢笑。随着时问推移,离筵已散,分别在即,与对方相对枯坐,无限情意,却无从说起.只有照明的蜡烛好象还有惜别之情而“垂泪到天明”。无知无情的蜡烛尚且如此,那么情人之间,绵绵话别,伤心落泪就不言自明了。诗的后两句是借物言情,而涉想奇特。
杜苟鹤的《别从叔》“立马不忍上,醉醒天气寒。都缘在门易,直似别家难。世路既如此,客心须自宽。江村亦饥冻,争及问长安。”和他的《送黄补阙南迁》“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亦是如此,都表达了作者对行人离别的无奈和安慰。
同样,温庭筠的《送人东游》:“荒戊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也表达了悲惨凄恻的心境。
观览唐人送别诗,我们感到,无论是赠送朋友与之共勉还是用以表示深情厚意;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具体地说,就是送别诗的感情色彩每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感怀、不同的寄予和不同的风格。
急求初盛唐和中晚唐送别诗各一首,并比较差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前者(初盛唐)景物清新明丽,衬托人的心情比较开朗,给人的感觉只是淡淡的离别之愁;后者(中晚唐)景物暗淡,人的心情更显沉重,给人的感觉离别让人难以释怀。
要一首送别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12、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3、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16、《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1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18、《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21、《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22、《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23、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当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24、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25、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26、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绝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求能代表唐朝各个时代的诗!!!谢谢各位啦!
初唐:初唐四杰 陈子昂 王勃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盛唐: 王之涣 杜甫 李白 王昌龄 王维
1、出塞
隋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渭川田家
隋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庐山谣》《行路难》《梁甫吟》等等,最能天线盛唐气象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其余如张若虚、孟浩然、高适等
5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晚唐:是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 温庭筠 司空图、聂夷中、杜荀鹤等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商山早行
隋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关于送别诗
唐人送别诗极多,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我们所讲的这些送别诗,大都是七绝或七古,林庚先生曾经说绝句和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恨;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代有折柳留客的风习,"杨柳"与送别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
酒也是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最著名的要数王维的《渭城曲》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唐以前的送别诗歌简介以及送别诗的一些特点: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送别诗很早就有了。《诗经》里的《邶风·燕燕》、《秦风·渭阳》当是现存最早的送别诗 。屈原“楚辞”中也多次写到过送别的内容,汉代则出现了托名苏武、李陵的《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这是一组送别诗。魏晋南北朝时送别诗的数量不断增多,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一种诗歌类别,此后唐代时已为大观,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余首唐诗中就有送别诗近300首。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不难发现,它们却都有一条情的血脉贯穿其中---写生离的惆怅。尽管“言志抒情”原是中国古代诗歌数千年间积淀而成的一种民族特色,而非独为送别诗所专擅,然而这类诗在抒情方面较其他类属作品却来得更为挚厚、强烈。正如前人所说:“古伤逝惜别之词,一披咏之,愀然欲泪者,其情真也。”(《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录骚隐居士语)形成这种特点,不是没有缘由。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古人说“悲莫悲兮生离别”(《九歌》语),“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江淹《别赋》),只此一端,就可使人“黯然销魂”,此其一;古代交通不够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故而深为“古人所重”(《颜氏家训》语),此其二;或军阀混战,朋党交争,或农民举义,“犯上作乱”,统治阶级内部频繁的权力再分配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尖锐化造成了古代社会政治局面的动荡不安,“忧患意识”时常笼罩着封建士人的心灵。以此面对离别,难免产生一种“风尘何处期”的悲观意绪,故而离别更为人们所看重,此其三;隋唐以后,受科举制度的引诱,士人“参政意识”浓厚,为得一官半职,建立功业;他们往往远离家园,多方游处,或者科场失利而别图一骋,或名获咎朝延而戴罪远窜,终年行无定所;新交故旧,实难影从,遂每有“浮云”、“流水”之叹。在这种情况下离别,发为诗歌,其情必然真切,此其四。诚如钟嵘所说:“若乃……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妇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归……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序》)证之以诗,则“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笑蓉楼送辛渐二首》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岑参《奉送贾侍御使江外》),“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等,无不以感情真切见长。
送别诗一个特点是它们都程度不同地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前者的“欲留不能,欲舍不忍”,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举诗为例: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在这首送别诗中,少小孤独,正需亲友抚慰,却过早为客,一可悲也;相识恨晚,当抵掌促膝,朝夕同处,然又临别,欲留不能,二可悲也;适逢衰草暮雪,那堪凄凉时节?三可悲也;别后期聚,却不知相会于何时何地,四可悲也。可见,正是这种主体意愿与客观现实的严重背违导致了作者渐次腾涌的感情冲突,从而使作品染上一层浓郁的悲剧色彩。
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元稹《六年春遣怀》),“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因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一个于江陵贬所把自己比作“笼中鹤”,一个在屡遭朋党排斥的背景下隐痛“难遣”;“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陈子良《送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崔曙《送薛据之宋州》)——客中送客的生活内容加强了离别的悲伤,同病相怜的特殊情境更在恨别中增添了“天涯沦落”的感慨。在这些送别诗里,意愿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同时运的冲突,如此交相错杂,显现出更加引人注目的悲剧色彩。
借景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表现艺术之一,送别诗也往往如此。送别诗表现的是恨别之情,而古人送别又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在这样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环境里,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所谓“登山临水送将归”是也。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形态。“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春江渺茫,境界廓大而苍凉,包孕着作者无边的离情别绪。后两句在联想中开发意境,在沉挚的“天涯一望”中深化感情,顿使全诗情景浑成一体。它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不如此。这些送别诗多从大处、远处和动处着笔进行描写,不仅使人从其空间的无限扩展和延伸产生一种知交远别的失落感,而且给人以“兰舟催发”、“桂轺不驻”的躁动感和忧烦感,从中体味到离别的惆怅与悲伤。
虚实相生,是送别诗创作特色上的又一个特点,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如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后两句即是推想,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恬的幻象,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送别诗的向前推想,构成了眼前情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是作者珍重友谊的情感的外向伸展,体现了虚实相生的辩证统一。
2、唐人的送别诗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佳作。
离别是悲哀的,但是初、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唐人七绝送别诗有以下特点:
(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
(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代表作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王昌龄《送柴侍御》、《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唐以后,国势式微,送别诗中的迷惘、悲哀之情渐多。
3、唐人的送别诗分析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此诗为唐代赠别名作,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的。首联属于“工对”中得“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第三联推开以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成为千古名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全诗别具一格,以开朗昂扬的格调写送别之情,气象壮阔,表现了朋友间以事业为重的观念,充满进取精神。
(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高适的《别董大》比较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位姓元的朋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全诗先写景,后抒情。所写之景春意盎然,热烈美好,而所抒之情转向婉约缠绵,略带感伤情绪。最后两句是诗眼,语浅意浓,壮怀中带有悲凉之意,惜别中带有关注之情。高适的《别董大》诗虽短,却充分表现了高适诗的“皆胸臆语,兼有气骨”特点。这首诗与《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同样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同样是诗眼,但所写之景昏暗、寒冷、迷茫、凄清,基调哀怨、惆怅、消极,而所抒之情转为开朗、振作、进取。
(3)李白的《赠汪伦》
此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简洁明了地展示了送别画面,“乘舟”表明是循水道,使我们仿佛看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两字比较含蓄,为下文制造悬念。诗的后两句是抒情,是全诗诗眼,第三句遥接起句,既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是在桃花潭,又为结句预伏一句。结句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成为千古名句。
(4)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唐代送别诗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李白送别他的好友孟浩然前往扬州旅行而作的。此诗前两句叙事兼有写景,渲染了一种浓郁的送别气氛,“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聚会之地,因此一提黄鹤楼,就带出种种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既交代了时令,又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更渲染了一种离别的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在碧空的尽头消失,可见目送的时间之长,也可见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挚诚。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综观全诗,可以说描述了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展示了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形象,余味无穷。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诗开头四句先从大处着笔,总写边地的奇寒奇景,一个“卷”字极言北风来势之猛,一个“折”字又从侧面补写了它的强劲有力。“忽如”两句比喻新颖,可谓神来之笔,使全诗平添了不少奇情异彩,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面对风雪任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漫天大雪给边疆带来了奇寒,“散入”以下四句便抓住军营中富有特征的物件,通过人的种种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军营中的苦寒,从中反映戌边将士生活的艰苦,但因笔力矫健,气势豪放,使人浑然不觉。“瀚海”两句手法夸张,大气磅礴,展示了一幅寒上冰雪图。全诗由此由咏雪转入送别,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军”以下四句写诗人在边地设宴饯别武判官的情景,重点渲染了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写诗人送行朋友的情景,余味无穷,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手法异曲同工。全诗以写雪起,以写雪结,将咏雪与送别交织在一起,以雪景衬托惜别之情,洋溢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和异域情调。
(6)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此处用葛晓音先生赏析文)
我想找有关边塞的诗(题目、朝代、作者、内容)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全部送别诗
1、《送沈子归江东》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2、《送别》
唐代:王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3、《送邢桂州》
唐代: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4、《送别 /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5、《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好了,关于“中晚唐送别诗歌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中晚唐送别诗歌有哪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