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的故事有哪些 卢纶的《塞下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发布日期:2024-09-24         作者:千千百科网

  唐朝诗人。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位晋西南隅芮城县西北)人。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玄宗(李隆基)天宝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之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位景德镇西南)。代宗(李豫)大历初,又数度至长安(今西安市)应举,均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今河南省灵宝县,位三门峡市西南)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使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德宗李适贞元间,在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位晋西南隅运城县西南)节度使浑瑊的军幕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户部郎中。他的诗,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在从军生活中的《塞下曲》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所传诵。他年轻时因避难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著作今存《卢户部诗集》十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三卷,收有十卷本及《全唐诗》佚诗五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五卷。

卢纶的《塞下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译文:

  林中昏暗的草被风吹动,

  将军夜中急速拉开弓.

  天明寻找那支白羽箭,

  才发现箭头深深插入石块中.

  卢纶的《塞下曲》讲了将军射老虎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故事

塞下曲 其二 卢纶的写作背景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塞下曲·其二

  唐代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话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扩展资料

  作者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

  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

  代表作

  《卢户部诗集》是唐卢纶创作的诗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卢纶诗集》十卷。此集不传,以后其诗散佚颇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宋版集部》虽录为十卷,然仅存诗三百三首。此宋椠今亦未见,仅南京图书馆有一明翻十卷宋本。

  百度百科-卢纶

塞下曲 整个故事

  标题: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标题: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影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标题:塞下曲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

  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

  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

  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八面玲珑出自什么典故

  八面玲珑出自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

  八面玲珑,汉语成语,拼音bāmiànlínglóng,出自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八面玲珑,本意是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成语故事:

  唐代诗人卢纶,来自河北涿州,天宝初来到长安,当时只有二十来岁。他和其他大多数唐代オ子一样,来京城只为应举,求取个功名可他没钱没靠山,世道也一直不太平,他考了几次,次次落第,因此榜上题名的愿望也落空了。几次考试期间,他在终南山隐居过,还随舅舅在鄱阳生活了一段时间。

  唐代宗即位后,卢纶再次来到京城应试,可最终还是没能摆脱落第的命运。考场总是失意,可卢纶并没有像贾岛那样就此沉沦下去,除了继续读书写诗,他还抽出大把的时间用于人际交往——既结交志同道合的文人,也积极主动地同各路权贵显要套近乎,通过广泛联络,用心经营出属于自己的人脉。

  在文人圈,卢纶牵头,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等诗人一起,互相唱和,打响了“大历十才子”的品牌。更重要的,卢纶要在那些高官和名门子弟面前混个脸熟。通过积极走动,他和能认识到的封疆大吏或大权在握的人物,个个打得火热。

  鲍防、黎干、卢甚、皇甫温、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肖昕……均是他朋友圈里的人脉资源。宰相级的人物,那更是能攀则攀,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令孤楚、裴均……都跟卢纶有过来往。

  这类人中,还有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就是宰相元载,再一个就是大诗人王维的弟弟——王缙。也不知道卢纶是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进入元载的视野的,反正,元载知道有卢纶这么一个人,并且也很欣赏卢纶的诗歌。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的某天,元载就把卢纶其人其诗在代宗面前作了推荐。

  代宗觉得既然是个人才,那就给他个官当呗,于是,卢纶就在未中举的情况下直接入仕,被授予阌(wen)乡尉一职。另一宰相王缙也给予助力、提携,卢纶的职位随之逐步提升: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密县县令。可是好景不长,大历十二年,元载倒台被赐死,王缙获罪被贬,卢纶作为关联人物,也被关入了大牢。

  虽不久就被释放,但他的官路却因此中断了直到德宗李适上台后,卢纶才重新被起用。

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的背景故事

  背景:“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出处:

  《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扩展资料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

  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

  百度百科-塞下曲

  好了,今天关于“卢纶的故事有哪些”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卢纶的故事有哪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