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法端 书法笔笔藏锋是什么意思

发布日期:2024-09-21         作者:千千百科网

  书法纸的写法格式如下:

1、扇面:有团扇的形状和折扇的形状两种,书写的方式则有三种,一种就是每行只写上两个字,一种是做横排得书写,只写两个字到四个字的样子,还有一种则是从上端开始依次的书写,而下端部分则隔行写,这样就造成一种错落形式。

2、楹联:就是常说的对联,一般有上联和下联,右为上左为下,其尺寸与条幅比起来可相同,可大于也可小于,对联在书写的时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常见的有五言以及七言的,但其实少的可以只有三字,多的可以达到上百字,十字以上的话最好分行写。

3、中堂:古代人把客厅中间的墙壁上挂的书画叫做中堂,如果是书法作品的中堂,一般是一张全开或者稍微小点的条幅,可以单独挂,也可以两边放上楹联一起挂。一般是竖行进行书写,多数只写福寿这样的单个大字,然后再配上与所写单字相关的对联。

4、横幅:横幅可以说现在家居装饰里面最实用的一种格式。可大可小,悬挂在高处不占地方。最为普遍的格式有四尺整张和四尺对开两种。四尺对开以四字的大字作品为主,而四尺整张的,书写内容则以宋词等偏长一些的诗词为主。其他尺寸的及其少见。

5、匾额:就是建筑的门头,古代一般要写一个横书的条幅装上框之后挂在门上,一般是有钱人家或者的商铺才会在建筑上挂匾额,而且在其边框上还会有各种装饰,花卉,龙凤等图案都是很常见的。

书法笔笔藏锋是什么意思

  藏锋的概念。藏锋,首先是自然的回转。不藏锋,就无法写出浑圆饱满的笔画。绝不是任何笔画都要藏锋那种要求笔笔藏锋的说法是根本没有搞懂笔法的人的教条。

  笔锋运行线路图,这是错误的,初学者往往上当受骗

  搞清楚藏锋的概念很重要。然后才能知道藏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藏锋?就是在落笔和出笔时,将笔锋收纳在笔迹的中间,而不是外露在笔画的边缘。这是中国书法中非常重要的笔法之一。

  藏锋,首先是自然的回转,因为汉字总是一笔结束后另起一笔。 比如写“二”字,两横,写完第一横,必然要从向右的笔势转为向左,这样,在第一横的末端和第二横的首端,就会有一个转换运笔方向的过程,也就自然形成了所谓“藏锋”。

  其次,不藏锋,就无法写出浑圆饱满的笔画。笔毛的分布不是永远整齐的,特别是在运笔一段距离之后。如果不用笔锋在收笔时勾画一下外轮廓,让笔锋再收回到笔画的内部,就会出现笔画边缘的瑕疵,出笔之处不够圆满。

  当然,绝不是任何笔画都要藏锋,比如平撇,比如勾挑,比如一些点画、横画的入笔。那种要求笔笔藏锋的说法是根本没有搞懂笔法的人的教条。

  中国书法中,关于笔法的教条很多,很容易让初学者上当受骗。绝大部分教程都画了空心的笔画然后用运行的箭头来表达藏锋的动作,太害人了!

  怎样不上当受骗?两条,一,自己分析,二,请教我。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综合历代书评,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楷、行、草三体,自汉魏以来,在逐步演变。演变的方向,是删繁就简,趋于快速实用。演变的途径是民间匠人、官方书佐和达官显要、清流雅士的各自努力,相互影响,经由高门大族杰出书家的锤炼升华,汇成主流。王羲之便是这些杰出书家的典型代表。

  王羲之 (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行书和楷书的特点(书法)

  一、行书

  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二、楷书

  1、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2、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3、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扩展资料: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百度百科-行书

  百度百科-楷书

请问一下,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起笔:

  1、起笔的角度: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

  2、起笔的藏露:《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

  3起笔的轻重:《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

  收笔:

  1、顿收: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3、放收: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

  4、锋尖送到随处: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扩展资料:

  初学者练书法的技巧:

  1、先练线,每天用三指执笔法在旧报纸或毛边纸上画两尺长的横线、竖线和直径为一尺左右的圆线各20个,行笔要慢,起笔要藏锋,线条一样粗,刚劲有力,力透纸背为好。坚持15天即可。中锋运行习惯基本养成。

  2、练习点,每天练5钟不同走势的点各20个,坚持15天。

  3、练字,先从字体或书法大字典中选临1—2个你比较喜欢的字,看准比例,反复练,练得和字帖对照一模一样后,再从头到尾通临一遍。

  多参加一些书画笔会交流,现场细看每位名家的执笔技巧,只要有兴趣真下决心,方法正确,心诚力到,一般经过3到5年的持续努力就会小有成就。

人民网-书法家谈书法:初学者学书法三技巧

  百度百科-起笔

书法的八个基本毛笔要点

   导语: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文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1、点; 逆锋起笔,再折笔下顿,使笔毫沿中线向两边铺开,顺势下拖,完成笔画长度。最后提笔回收。写点时,要?落笔轻,着纸重,取势远,收锋疾。?写点时,注意使毫随锋顺,不要让锋毫扭曲。

2、横; 在字中起着横粱的作用,要写的挺秀。运笔时,起笔、行笔、收笔要步骤分明,一丝不苟。其形状是:方头(或斜头),尾圆(实为斜圆),中段稍细,上线平直,下线微弯。其写法是:笔锋先从右向左作一段逆行,此即?欲右先左?。再根据横画直落笔的原理,画一条短的直线或斜线。由于取了逆势笔毫极易铺开。随即微微提笔调锋,使笔锋由下变为向右,然后中锋行笔。行笔时中间一段稍提笔,收笔时,先将笔向上微提,稍住,下顿成形,迅速提笔回收。此即?有往必收?。写横最重要的是起笔和收笔时的运笔过程要完整无缺。

3、竖; 起者支撑的作用,要写的劲键挺拔。其形状为?垂露竖?和?悬针竖?两种。垂露的写法是:逆起横落,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即笔锋从左上角由下向上逆行一段,再横向落笔,之后,略微提笔,调整笔锋,由向右改为向下中锋行笔,行至末端,再微提笔回收,此即?无垂不缩?。悬针竖至末端正锋出尖,空收挥手。写竖要注意?努过直而力败?。竖要写的直中有曲,如果板直,反而显得无力。

  

4、 撇; 撇和捺是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两两对称。撇是向左伸展的一笔,要写的仪态舒展,弧度适中,首尾粗细相当,力度贯注撇尖,使它既有兰叶般潇洒,又有象牙般坚实。其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顿后向左下用力撇出。长撇末锋飞起,短撇迅速锋利撇出。

5、捺; 捺与相反,是向右的一笔。捺作波浪形,有一波三折之势。捺的上边线要写的斜而直,不能凹下去。捺角要丰满,不能缺角、散尾、垂尾、翘尾。其写法是:先逆锋向左,然后转锋右下,再右下行笔,捺角处停顿使笔毫尽量铺足,最后慢慢提笔出锋。写捺时,要做到?束的紧?、?提的起?、?按的下?、?收的起?。

6、钩; 钩是其他笔画的附属品,但须形态饱满锐利,才能为主笔增辉。左竖钩的写法是:先写好竖,再写好钩。写钩时,须先将笔锋向上一提,再向下一按,使笔毛铺开,然后稍一停住迅速出锋。钩不宜太长。

  

7、挑; 又称提,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的一笔,仰势。逆锋取势,向下起笔,铺豪转锋,沉着有力地向右上方行笔,速度渐渐增加,笔锋渐渐收拢。力到笔尖。出锋时宜快不宜慢。

8、折; 折是横和竖连接处的方形转角。楷书多折,写好折,是写好楷书的基本功之一。写折时,行笔至转角处,要特别注意提和按,因为行笔至方向转弯处,只有提笔,才能转换笔锋;只有按笔,才能保证中锋行笔。具体写法是:要在转角处先提足笔,再按下去,然后原地略提笔,这样笔锋就能在改变的方向上保持中锋行笔了。重点词语提示为:提?按---略提,3个步骤缺一不可。

书法的规范字体,是什么体?

  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书法的规范字体是楷体。

  一、简介: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二、楷体的演变与发展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扩展资料

  传统书法字体的分类

  传统书法字体包括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

  一、行书字体

  1、释义: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2、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等。

  二、草书字体

  1、释义: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2、代表作:唐代张旭 《肚痛帖》、《古诗四帖》,唐代怀素 《自叙帖》等。

  三、隶书字体

  1、释义: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代表作:《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等。

  四、篆书字体

  1、释义: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代表作: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等。

  五、楷书字体

  1、释义:也称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

  百度百科-书法字体

  百度百科-楷书

  好了,今天关于“书法写法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书法写法端”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A+
标签: 书法写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