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通假字的概念比较复杂,有些东西很难理解,难以表述清楚,所以就用错别字就是通假字这种说法来搪塞过去。于是将一些古文中和我们现在用的不太一样的字,比如说是通假字、古今字等,全部说成是古人的错别字专用名词“通假字”,这是一种概念上的模糊。
我们先来说,通假字是什么意思。通假就是通用和借代的意思。有些字能用读音相同或者相似的字来代替。比如说,有些古文中的“距”通“拒”,也就是把守的意思,这两者读音相同,古人说话直接说出这个字出来,联系上下文大家就能理解它的意思,所以这就叫通假。
另外的古今字,是在汉字刚发明的时候,因为文字数量有限,我们常常就用一个字来代替多个意思。这样的古字和后来细化的字就叫做古今字。比如说“内”,和“纳”,古人常会用“内”来表示“纳”,后来改进的也有用“纳”专门表示纳入的这种意思,这两个字就是古今字,而非通假字,因为他们读音不同。
在历史文献当中,为什么我们认为有那么多通假字,这种概念上的模糊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因为古人的疏忽问题,在转达和记录的时候说错了或者抄错了。后世的人尊重传统,也就跟着这样抄错了,继续延续下来,就出现我们认识到的一些所谓的“通假字”,其实就是单纯的错字。
现在我们的教学为了简化说法,很多都直接将这些“错误”的字全部认为是通假字,但关于通假字的产生是不是迷信造成的这种说法,还没有相关的证据来说明。
什么是错别字?
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字体的概括
小篆,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楷书,形成于东汉,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篆书的特点是,纤细柔美,无顿挫轻重,字体略长。隶书的特点是,浑厚圆润,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字体宽扁。楷书的特点是,端正雄健,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字形变方。草书的特点是,乱而有法,潇洒飘逸。
小篆问题的提出怎么写
多看篆字有关的参考书
首先,是篆书的字。近年来,篆书展览中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甚至是获奖作品,最后都因为一两个错别字而被拒之门外,实在令人惋惜。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如果对象错了,书法就不被认为是书法。尤其是篆书,它的字往往与现代的字不同。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字。在篆书中,文字的搭配是不同的。总而言之,篆书的正确性是篆书创作的关键。这是对书法家文字学知识水平的直接文字研究。
有鉴于此,建议对篆字创作有兴趣的书冈文字要多看一些书,特别是与篆字有关的参考书,如《甲骨文之林》、《古文之林》、《金文之林》、《说文解字》、《中华大辞典》、《如校借补》和《印章》(难记字)等。其次是篆书的质量问题。无论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还是小篆,都是变化无穷,线条无迹可寻,弹性极大。那么,什么样的线条才是极富"弹力"的呢?为此,胡小石在《简论书法艺术》中说,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必须深刻注意。任何用笔写书的线条都必须有血有肉,有感情。说起来很容易,必须有足够的弹性。硬的不是石头,软的不是泥土。打个比方,就是像手表的弹簧,而不是像汤锅里煮的面条。这样一点一画,只能破空杀纸,才能达到笔的最高要求。
如何避免"汤锅烂面",如何实现"破空杀纸"、"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我认为,首先是对行"力为美"、"力为成"最高要求的理解或感受;其次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真正达到"一日千里的境界"。三是善于从古代典范中发现和挖掘创新因素,善于从生活和自然中寻求自我,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提炼出力的线条表现因素,融于书法的线条中。最后是篆书的趣味性。我在参加第二届全国篆刻展的评选中发现了一个受挫的现象,当时有上千人投稿,作品量达数万件的篆字,实时丁,从"大缸丁"。"散氏盘"、"颂鼎"、"史壁盘"、"国字白盘"等国宝级的金文作品出在千斤顶上;表现大篆的雄浑、厚重、博大、庄重、飘渺等正大气象的作品很少。
大量的作品滚滚而来:甲骨文、楚金文、秦汉简、中山王器、秦代小篆。当然,这也是篆书体系,无可厚非,但全国各地的篆书名家不顾中原沃土,都到一两个偏远的地方去汲取营养,这势必造成整个书法家群体的不健康。主流的黄金在哪里?我认为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盘"、"鼎"、"簋"、"藉"、"壶"等一系列铸造有字的青铜器,这就是篆字,取其大意,承古出新,离开了中国的中原大地,我们中国的篆字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去看看,我们的文化遗产将被改变得面目全非。这种现象确实发人深省,令人惋惜。所以,在最近连续的"有雅集"活动中,我们提出了"整顿篆字风气"的口号,我反复告诫同学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对金文经典进行利用,费力地咀嚼、研磨,打下深厚的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承载在古今中外的自由王国。我还建议全国致力于篆刻的书法家方、奇、怪风格稍加收敛,回过头来,即使是复习经典,也要有清晰的篆书天空。
你说它那个 远字是错字 那它刻的是什么字啊,按理说电脑刻字是不会有错别字的吧
外行摹写的篆书。谬误百出。
那个字说是“远”字,其实是猜测的。这是一付对联,很容易猜出来。印章边款这样写本身就是个错字,篆书没有这个字。
还有“闲”字,也是错字。篆书的“闲”字里绝对不可能出现“木”字,里面用“木”字的“闲”是解放后推广简化字后才出现的。篆书里“闲”和“间”不分,里面都是“月”字。
另外,印文里的“灌”字也写的不对。
好了,关于“篆书别字写法”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篆书别字写法”,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