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书的几个要点:
1、摆脱楷书的法则: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时要尽量摆脱和忘记。
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硬笔行书主张书写流畅,字形大致上合乎规范,这就是好的行书。
2、认真的临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补。毛笔字是精雕细刻,硬笔字是反复琢磨,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强对书法学习的理解。
3、读帖: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我们起点书画班牌匾的书写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爱好和我差不多。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本来是写隶书的,但是行书也非常优秀。学书法有从楷书入手的,也有从隶书入手的,写隶书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书常常写不好,而田先生的行书,却是功力深厚,一派大家风范。据他自己讲,他的方法就是读帖。
4、勤于练习: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
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要善于从多方面吸取营养,名人题字,商家牌匾,学校老师甚至是同学之间,只要你认真观察,都可以找到别人写的好字,学会了,就成了你的字。
乃是乃的繁体字吗
乃是乃的繁体字。乃(nǎi),汉语汉字,笔画9画,左下包围结构,字义同“乃”;也指姓。组词有乃在、乃公。
资料扩展
繁体字,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简体字来源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也包括合并汉字,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也明确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行书是字怎么写
行书是字怎么写如下:第一种行书写法:
1、是字的左半部分稍微向上倾斜,右半部分略向下倾斜。
2、右半部分的横折钩要向左上方倾斜,钩要短小,向右上方挑钩。
3、下方的日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竖画要直,下方的横要平。
第二种行书写法:
1、是字的左半部分与横画的角度略大一些,右半部分的竖折折钩与左边的竖折折钩相平行。
2、右半部分的竖折折钩要向左上方倾斜,钩要短小,向右上方挑钩。
3、下方的日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竖画要直,下方的横要平。
第三种行书写法:
1、是字的左半部分要写得稍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竖折折钩要比左边的竖折折钩稍微宽一些。
2、右半部分的竖折折钩要向左上方倾斜,钩要短小,向右上方挑钩。
3、下方的日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竖画要直,下方的横要平。
扩展资料: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书写起源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
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乃的笔画顺序
乃的笔画顺序如下: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笔画是指汉字中用笔的走向和次数,而笔顺则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的书写顺序。掌握了笔画和笔顺,可以更轻松地书写汉字,而且还可以帮助认识汉字的结构和构造原理。笔画可以分为横、竖、撇、捺、点等五类。其中满分是64笔画,部分字的笔画因为特殊结构,无需写出来。
书写汉字时,如果不掌握正确的笔顺,可能会导致汉字书写错误甚至无法识别。常见的笔顺有左起、右起、上起、下起等,需要根据每个汉字的特征选择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
掌握了笔画和笔顺,有助于提升书写汉字的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在汉字输入法还不普及的时候更为重要。此外,了解汉字的结构和构造原理,也可以帮助理解、记忆和运用汉字。总之,笔画和笔顺都是书写汉字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扩展知识: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竖、撇、捺、折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
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笔划”,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汉字的字体分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
手写体是指文字的手写形式,它灵活多样,易于表现个人风格,现代汉字手写体主要有楷书、草书、行书等三种。手写体的汉字笔形因书写时使用硬软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使用硬笔书写的竖笔类笔形,用软笔书写时还可分为短竖、长竖、悬针竖和垂露竖等笔形。
印刷体是指文字的印刷形式,现代汉字印刷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四种,其中宋体和楷体是最常用的印刷体。在汉字字形整理之前,印刷宋体和印刷楷体的笔形、笔势差异较大,如印刷楷体的“即”,在印刷宋体中则为“?、卽”两种字形。
古诗行书书法作品
行书书写或是创作,都要注重取法自然缩势多于伸势,往往表现在竖画的处理关系上。伸缩除了垂露用实抢,悬针用虚抢外,行书用伸则草书往往多用缩;草书用伸则行书往往用缩。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行草书在开合伸缩上的灵活变化。通过缩可以产生一种重力势能,高处落墨,远处养势。这种取势方法,古人称之谓“留”法,所谓“留“者,“留不尽之情,敛有余之态也。”以缩取势往往在字的最后一笔表现出来,而这一笔往往与下一字起笔顾盼呼应的关键之处。行书,乃正书(楷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这说明了行书简便易认,而且书写起来流畅而明快。因此,无论在实用范畴还是在艺术领域,行书都是很受人欢迎的一种书体。我们知道,行书的笔画和结体形态是变化多端的,而且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据其“简易”程度的不同,我们将行书中写得比较规整、相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写得比较放纵、相近于草书的叫做“行草”
行书中的折笔写法,不外折锋转笔和裹锋转笔两种用笔。折锋转笔外露,裹锋转笔内含,各有千秋,但一般说在行书中以裹锋转笔为主,折锋转笔为辅。衄锋勒笔,就是点画中间稍用力顿挫一下,再中锋勒笔而出。衄锋勒笔大多数是用在反撩与撇的交接处,衄锋勒笔,用笔收敛蓄势,短小精悍,而形态也有变化。这种用笔米芾书法中常用。提锋连笔即提笔连锋,也就是在点画相连处用笔提而不断,锋尖着纸带出牵丝。凡是点画间有牵丝相连者都是提笔连锋用笔。
好了,关于“行书乃写法”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行书乃写法”,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