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2、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扩展资料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
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参考资料:
楷书有几种字体
楷书有三种字体,可分为:小楷、大楷、中楷。其中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3-5厘米的为中楷。但这仅仅只是笼统的分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1、小楷:
小楷指的是字体小于1.5cm,也是比较小的楷书,相对于中楷、大楷来说用笔更加缓和一些,一般科举考试,抄写书经的时候用的比较多,小楷书法字形较小但是结构严谨,写起来有其特殊规律,主要表现在炼行成章,即对行气和通篇的控制上,因为是小楷所以省去了很多逆入回峰的动作,但结构局促,以宽绰有余为上。
代表作品:《老子列传》、《琴赋》、《清静经》、《黄庭经》、《道德经》等。
2、中楷:
中楷指的是字径一寸见方,也就是1.5cm-3cm,存在于小楷大楷之间,它的笔画相对比较挺拔,在古代的碑刻中,常见的就是中楷,中楷也是楷书学习者练习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字体大小都适中,在结构、笔法、章法等每个方面的掌握都比较容易好写。
代表作品:《九成宫》、《姚恭公墓志》、《遗教经》、《吴兴赋》、《妙严寺碑》等。
3、大楷:
大楷指的是字径二寸见方左右,也就是3cm-5cm,相对小楷、中楷来说是比较大的楷书,它的笔画之间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大楷由于字大,反而忌结构松散,以紧密无间为上,直径为一尺以上的特大字称为“榜书”,泛指匾额、门楣、告示等所书的字,榜书作为中国古代的应用书体之一,并不限于楷书,对于篆、隶、行、草各体都有。
代表作品:《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碑》、《多宝塔》等。
楷书小楷有哪些经典字帖?
您好,分享一些小楷经典法帖,供您参考。《 宣示表》
钟繇被称为 “楷书之祖”,他的小楷中有许多隶书笔意,书体介于隶书与篆书之间,有着扁拙质朴的风格,以古雅著称。
经典之作《宣示表》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无论在笔法还是结体上,都 显现出一种更为成熟的楷书形态和气息,点画道劲而显 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临摹时要注意保留部分隶书的笔法。
《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代杨宾赞其 “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它也被称为 “小楷极则”,是中国书法美的极致与高峰,也是由晋档自唐楷转变的承上启下之作,字形秀丽而结字古雅,有着更成熟的风格。
在这里,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临摹时要注意用细劲的笔尖去表现劲挺的线条,避免出现隶书笔意,要写出偏竖长的结构。
《 灵飞经》
古人形容《灵飞经》的用笔时,说它像山谷里的小鸟叫,声音高低变化,婉转清脆,很动听。
在定住格调、了知古朴后,从《灵飞经》入手可进入唐代写经的精熟阶段,学其技术,而不致流俗。
《灵飞经》是唐代小楷的典型代表,可以从中了解彼时关于写经的知识与法度。
《心经》
《心经》为唐代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所写,是中国传统的写经体书法作品。
彼时印刷术还没有普及,为了留存与传播经典,有专业的经生从事佛教典籍的抄写 工作。经生最早的范本为汉魏时期的日常手写体,后经两晋南北朝的变革、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唐写经体的基本 面貌。
写经并非只以墨落笔,还要注意对笔锋的体现,对提按的掌握,对紧凑结构的把握,一些书写的尝试与基本技巧都需知悉和实践。在对《心经》的临写中可以体会唐代经生日常的熟稳书写。
《道德经》
赵孟頫写的老子《道德经》有一种独特的流美和张力。他对唐代的写经体书法有着很深的研究,同时继承了钟繇、“二王”的古感。
与经生的然练书写相对比,他在其中加入了个人化的风格与艺术表达,亦在前人复杂多变的笔法中做了取舍。他降低了笔法的难度,也赋予了它们温和儒雅的气质,这样的创造与生成很值得我们学习。
《陶渊明闲情赋 》
祝允明的小楷上承钟繇与王羲之,融合了钟繇的圆厚与王义之的清雅,用笔精致有 厚度,线条润泽凝练。
《陶渊明闲情赋》也是如此,在巧与拙之间多奇思,多变化。临摹时应注意结构方面对于撇、捺、长横与长竖的表现,纵横屈伸,贯穿于全作,也起着平衡全局的作用。
《草堂十志》
文徵明的小楷一直被认为是明代第一,他直到 80岁,依然孜致不借地写着蝇头小楷,自律精进,如静水流深。
《草堂十志》是文徵明小楷的代表作品,可以窥见文徵明小楷在书写上的技术难度。因为纯以尖锋书写,运笔精到,结构谨严,故而更为瘦挺流美。
《游包山集》
《游包山集》为明代王宠所书。王宠笔下有魏晋小楷的风格,承袭《洛神赋十三行》,质朴疏朗,有着很好的气质。
《游包山集》用笔虚灵,方圆兼备,气息冲淡且消散。临摹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空白,留下可堪通气的空隙,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之内,一旦逸出这个尺度,字的结构就松散了。
《汲黯传》
汲黯是西汉名臣,《史记》中的《汲黯传》记录的就是他的事迹。
赵孟頫说自己的 《汲黯传》得了唐人笔意遗风,倪瓒也难得地称赞“子昂小楷,结体 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赵孟烦67 岁时写下了这件作品,笔法隽永秀丽,有峭拔爽利的意味,同时又从容不迫。临摹 时,可以想想唐人的写经体风格,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好了,今天关于“有的小楷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有的小楷写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