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执字写法 毛笔字一二三的写法

发布日期:2024-09-23         作者:千千百科网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毛笔字一二三的写法

   毛笔字一二三的写法:

   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示范)要求:五指执笔法(按、压、钩、顶、抵)、头正、身挺、脚平等 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讲解“一”字写法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

   初学者选用兼毫笔就可以,因为初学者多从楷书入门,而兼毫笔适合写所有楷书。墨汁一般选用市面上的工业墨汁即可,纸张就用毛边纸或者竹浆纸、元书纸,以后可以慢慢过渡到宣纸。因为都是工业墨汁,所以砚台从简,小碟子就可以。毛毡市面上的都可以选用,最好选用纯色的,有些带格子的毛毡容易掉色。

怎么练簪花小楷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执笔、运笔、用笔三方面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论笔法》说:“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

   次指实,指实则筋骨均平。

  次掌虚,掌虚则运用便易”指出了执笔的正确方法及其意义,今人沈尹默先生精研笔法,总结出“擫、压、钩、格、抵”的五字执笔法,其要旨在于指实、掌虚、腕平、掌竖。

   实践证明“五字执笔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执笔方法,它能保证书写者在书写时“管直、心圆”,所谓管直、心圆指的是笔管和笔心在书写过程中能随时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便毛笔在书写中能运任无方,八面出锋,点画既见力度又灵活多变。

   因此,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掌握好“五字执笔法”,执笔时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力度与高度的把握。

   一般而言,执笔太松则不稳,过紧则僵硬,总的原则是执稳而能运用灵活。

   但对于初习小楷者来说,因为点画细腻,难以控制,执笔可紧一点,等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放松些。

   执笔的高低常视书体大小的不同而变,对临习《灵飞经》这样的小揩,执笔以偏低为宜,其目的是为了运用稳健,便于控制。

   运笔法从广义上说要求指、腕、肘、臂、腰乃至脚及全身的协调,即古人所谓的全身力到,这一点在写榜书时体现得最充分。

   写小楷,重点注意运腕,个别小局部用指也无妨,再加上坐姿端正就可以了。

   腕法有枕肮、提腕、悬腕三种,写小楷用枕腕即可。

   其方法是把左手手背垫在右手手腕下。

   当然,从高要求而言,我们还是提倡提腕甚至悬腕,因为这样写出来的点画更生动。

   运腕的正确方法是:在腕平的前提下,手腕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摆动,这一动作在写横画时尤为常用,是必须下功夫掌握的。

   运腕时切忌以小臂为轴心旋转(这一毛病主要反映在写撇画时,写出的笔画常飘忽乏力)或者把竖起的手掌放平下压(这一毛病表现在写竖画上,写出的点画多怯弱疲软)造成上述弊病的关键是肘、肩僵硬,全身关节不灵活。

   可见,要真正写好小楷,同样要注意全身力到,因此,历代经验丰富的书法家们都提倡写小揩要像写大楷一样对待。

   一、点画点画用笔是笔法的最终实现和具体反映,故而人们常把笔法归结为用笔。

   古人曾说道:学书贵用笔,用笔贵用锋。

   确实,一千多年来书家总结出来的用笔方法都是围绕如何用好锋而展开的。

   古人总结的用笔法至多至繁,还时时夹杂一些神秘色彩。

   下面选取部分重要的用笔法,结合《灵飞经》作一简明剖析。

   顺便提醒读者,这部分是该书的中心,建议把这里选取的范字(作了放大)作为主要临习对象,以便深入学习《灵飞经》或其它小揩字帖。

   点画指书法中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

   唐代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真”即楷,以点画作为基本形质,要求每一笔的起、行、收都笔笔到位,干净利落。

   起笔的关键是如何发笔,发笔的关键是迅速落笔、折锋、铺毫,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要求是达到把聚拢的笔毫铺开,万毫齐力。

   行笔过程中,一要继续铺毫,二要有提按,三要用逆势,即“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收笔时要求笔笔送到,具体有送到即止和送到后一顿作结或启动下一笔两种方法,前者常用于短笔画的收笔,后者多用于长笔画的收尾。

   二、使转使转即笔画间的映带关系,是楷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手段,是楷书作品稳中有变的前提。

   楷书和行草书不同,笔画间的使转常表现在笔画间断开的地方,即所谓的“笔断意连”,清代桃配中认为:〔真用盘纤(使转)于虚,其行也速〕意思是说,楷书的使转用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了前后连贯,使转处的运行要快。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帖时必须深入体味每个点画间的往来关系,在临习中把笔势写出来《灵飞经》中小部分字,如“为”有行书笔意,容易看出其使转过程,但大多数字的使转关系还须读者细心观察才能体会得到(如图)

   三、提按对提按一法,要从两方面去理解,简言之,即‘提按二者,可分而不可分’(沈尹默语)所谓‘可分’即一般所说的要写细一点时就提,写粗一点就按。

   如“神”字笔画粗细悬殊,就是依靠提按的不断转换而实现的。

   但仅仅如此理解提按是浮浅的,我们还要看到双方‘不可分’的一面。

   清代刘熙载《书概》指出: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姑能免堕、飘二病。

   他不但点明了用笔按时须提,按中有提,提时须按,提中有按,这一提按之大义,还指出了提按结合才能避免死板或轻飘的笔病。

   因此,我们必须细心体味提按“不可分”的道理,把它贯彻到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

   可以这么说,明乎提按,于书法思已过半。

   《灵飞经》点画灵动而遒劲,提按自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如图)

   四、顿挫顿挫主要用在笔画的转折处,是调整笔锋过程中的动作。

   在笔画转换行走方向时,通过对笔锋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转向,有加刀挫一般,使点画转折处既有骨力,又气脉通畅,好比一个人的关节一样。

   顿挫法隶属于调锋法,因其重要性,故单独列出(如图)

   五、调锋初学书法者常常因为动辄写出软弱扁薄的偏锋而伤脑筋,束手无策。

   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由于他不懂得调锋所致。

   调锋法主要在笔画行走转向时使用,如竖弯、横折等笔画的转折处。

   以横折为例,我们知道,写横画时,笔向右行,锋却朝左。

   写接下来的竖画时,笔向下行,从中锋这一要求来说,锋必须完全朝上。

   这就需要我们在横竖交接的转折点调换。

   调锋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写横画的过程中,笔锋送足,再轻轻一提,使笔锋挺直,在纸平面上没有任何方向,再下按写竖画,笔锋在这时通过“朝左→无方向→朝上”的转换便顺利地调整到位了(如图)。

   陈簠斋在《习字诀》中所说的“转折即同另起一笔,不是断开,只是换法”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说书法要“八面出锋”才能变化无穷“八面出锋”的关键是每一次转换都要把笔锋调整到没有任何方向。

   六、铺毫铺毫的目的是为了能万毫齐力,点画骨肉相称。

   能提按顿挫,能调锋,才能毫铺纸面而不至裹束僵弱。

   铺毫一法,在书写《灵飞经》之类的小楷时尤其显得重要。

   许多人以为小谐笔画细,仅用笔尖描画就能奏效。

   事实上,这样写出来的小楷常会干枯而无血肉,骨气荡然无存。

   正确的写法应该力求笔锋着纸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逆涩而行,不但较粗的点画一如“不、子”要这样,较细的点画如“券”的前五笔也要丰满圆润。

   (如图)

   七、迟速唐代欧阳询说: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见《传授诀》一般地讲,行笔慢的好处是点画凝重浑厚,缺点是容易写得痴迷迟钝;行笔快能使点画明利爽健,而易带来的弊病则是轻薄浮滑。

   因此,单方面地强调“迟”或“速”都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二者结合。

   正如刘熙载《书概》所云: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

   是否能完备地表现出各种用笔法则,是衡量行笔迟速是否得当的标准。

   对初学《灵飞经》的人来说,特别须注意以下三点:一、宁迟毋速。

   二、切忌以为小楷易写而匆忙落笔。

   三、既要随着熟练程度适当地加快整体书写速度以求神采,又要时刻注意每一字之内、每一行之间的迟速变比,以求生动。

   八、藏锋落笔是否该藏锋?这是已困扰书法界很久的问题了。

   历来众说纷坛,互不用让。

   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只要拿历代留传下来的大量墨迹作依据即可找出答案。

   从晋、唐、宋、元、明的名家作品及民间遗墨来看,几乎没有哪笔点画的起笔不是露锋的,刻工精良的《灵飞经》也证明了这一事实。

   再看最早提出“藏”的东汉蔡邕的《九势》:藏头,因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这句话并无把点画起笔写成圆头圆脑之意,而是说要中锋行笔。

   认为要把起笔写成不露锋芒的人,一方面是受镌刻不精见已模糊不清的碑刻的影响,另方面是对蔡邕《九势》所谓“欲左先右”的错误理解所致,“欲左先右”是对笔势的要求。

   弄清这个问题对临习《灵飞经》乃至整个书法学习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小揩点画细小,每一笔都应直落而下,所追求的应是下笔方向的千变万化。

   当然《灵飞经》中不乏像“之”字撇画起首处看似不露锋芒的点画,但若联系起来看,它仅是一个转折处,和横画只是形式上的断开,书写时仍是一笔贯串的,其道理恰如第四画捺的起首一样。

   (如图)

   九、内擫与外拓内擫与外拓是两种效果相反的用笔方法,常常引发出完全不同的结体特征。

   如欧阳询书法用笔以内擫为主,故神采外曜,精神挺拔;颜真卿书法用笔以外拓为主,故元气内敛。

   一般而言,内擫用笔易得骨,结字体势外射;外拓用笔易得筋,字势内收。

   在书法史上,用笔纯内擫或纯外拓的书家极少,大部分都是二者结合,或以内擫为主,外拓为辅,或反之。

   《灵飞经》用笔亦不外乎此,通览全帖,则内擫居多,如“洁”字右上角横折钩之竖画;外拓辅之,如“通”字‘用’的左右一竖。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执笔、运笔、用笔三方面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论笔法》说:“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

   次指实,指实则筋骨均平。

   次掌虚,掌虚则运用便易”指出了执笔的正确方法及其意义,今人沈尹默先生精研笔法,总结出“擫、压、钩、格、抵”的五字执笔法,其要旨在于指实、掌虚、腕平、掌竖。

   实践证明“五字执笔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执笔方法,它能保证书写者在书写时“管直、心圆”,所谓管直、心圆指的是笔管和笔心在书写过程中能随时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便毛笔在书写中能运任无方,八面出锋,点画既见力度又灵活多变。

   因此,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掌握好“五字执笔法”,执笔时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力度与高度的把握。

   一般而言,执笔太松则不稳,过紧则僵硬,总的原则是执稳而能运用灵活。

   但对于初习小楷者来说,因为点画细腻,难以控制,执笔可紧一点,等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放松些。

   执笔的高低常视书体大小的不同而变,对临习《灵飞经》这样的小揩,执笔以偏低为宜,其目的是为了运用稳健,便于控制。

   运笔法从广义上说要求指、腕、肘、臂、腰乃至脚及全身的协调,即古人所谓的全身力到,这一点在写榜书时体现得最充分。

   写小楷,重点注意运腕,个别小局部用指也无妨,再加上坐姿端正就可以了。

   腕法有枕肮、提腕、悬腕三种,写小楷用枕腕即可。

   其方法是把左手手背垫在右手手腕下。

   当然,从高要求而言,我们还是提倡提腕甚至悬腕,因为这样写出来的点画更生动。

   运腕的正确方法是:在腕平的前提下,手腕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摆动,这一动作在写横画时尤为常用,是必须下功夫掌握的。

   运腕时切忌以小臂为轴心旋转(这一毛病主要反映在写撇画时,写出的笔画常飘忽乏力)或者把竖起的手掌放平下压(这一毛病表现在写竖画上,写出的点画多怯弱疲软)造成上述弊病的关键是肘、肩僵硬,全身关节不灵活。

   可见,要真正写好小楷,同样要注意全身力到,因此,历代经验丰富的书法家们都提倡写小揩要像写大楷一样对待。

   一、点画点画用笔是笔法的最终实现和具体反映,故而人们常把笔法归结为用笔。

   古人曾说道:学书贵用笔,用笔贵用锋。

   确实,一千多年来书家总结出来的用笔方法都是围绕如何用好锋而展开的。

   古人总结的用笔法至多至繁,还时时夹杂一些神秘色彩。

   下面选取部分重要的用笔法,结合《灵飞经》作一简明剖析。

   顺便提醒读者,这部分是该书的中心,建议把这里选取的范字(作了放大)作为主要临习对象,以便深入学习《灵飞经》或其它小揩字帖。

   点画指书法中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

   唐代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真”即楷,以点画作为基本形质,要求每一笔的起、行、收都笔笔到位,干净利落。

   起笔的关键是如何发笔,发笔的关键是迅速落笔、折锋、铺毫,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要求是达到把聚拢的笔毫铺开,万毫齐力。

   行笔过程中,一要继续铺毫,二要有提按,三要用逆势,即“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收笔时要求笔笔送到,具体有送到即止和送到后一顿作结或启动下一笔两种方法,前者常用于短笔画的收笔,后者多用于长笔画的收尾。

   二、使转使转即笔画间的映带关系,是楷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手段,是楷书作品稳中有变的前提。

   楷书和行草书不同,笔画间的使转常表现在笔画间断开的地方,即所谓的“笔断意连”,清代桃配中认为:〔真用盘纤(使转)于虚,其行也速〕意思是说,楷书的使转用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了前后连贯,使转处的运行要快。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帖时必须深入体味每个点画间的往来关系,在临习中把笔势写出来《灵飞经》中小部分字,如“为”有行书笔意,容易看出其使转过程,但大多数字的使转关系还须读者细心观察才能体会得到(如图)三、提按对提按一法,要从两方面去理解,简言之,即‘提按二者,可分而不可分’(沈尹默语)所谓‘可分’即一般所说的要写细一点时就提,写粗一点就按。

   如“神”字笔画粗细悬殊,就是依靠提按的不断转换而实现的。

   但仅仅如此理解提按是浮浅的,我们还要看到双方‘不可分’的一面。

   清代刘熙载《书概》指出: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姑能免堕、飘二病。

   他不但点明了用笔按时须提,按中有提,提时须按,提中有按,这一提按之大义,还指出了提按结合才能避免死板或轻飘的笔病。

   因此,我们必须细心体味提按“不可分”的道理,把它贯彻到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

   可以这么说,明乎提按,于书法思已过半。

   《灵飞经》点画灵动而遒劲,提按自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如图)四、顿挫顿挫主要用在笔画的转折处,是调整笔锋过程中的动作。

   在笔画转换行走方向时,通过对笔锋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转向,有加刀挫一般,使点画转折处既有骨力,又气脉通畅,好比一个人的关节一样。

   顿挫法隶属于调锋法,因其重要性,故单独列出(如图)五、调锋初学书法者常常因为动辄写出软弱扁薄的偏锋而伤脑筋,束手无策。

楷体字是什么样的?

  楷体字的样式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体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在楷体字又分为大楷和小楷

  1、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2、大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扩展资料:

  在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钟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

  百度百科——楷书

练习毛笔字执笔方法

  毛笔字的正确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书法基本常规)

  通过毛笔练习毛笔字,学习书法技巧,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执笔,因为执笔的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笔把字写好。

  一、关于毛笔字执笔法

  历来有很多说法,什么单钩法、双钩法、凤眼法、回腕法、拨镫法、五字诀、八字诀等等,这么多的“法”,看起来挺玄妙的,真是有点使人摸不着头脑,无从学起。其实,执笔法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是说,执笔很简单,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灵活自然,便于书写就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执笔呢?

  执笔又叫拿笔。由于毛笔已不是我们现代流行的使用书写工具,拿笔、用笔的方法与钢笔、铅笔大不相同,为了能使柔软而有弹性的毛笔在书写时笔锋能在笔画的中间运行,做到“中锋运笔”,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拿笔方法,前人传下来的拿笔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五指执笔法”最为常用易学。

  这种执笔法,强调每一个手指都在执笔中发展挥作用。前人将五指各自的作用概括为(yan,读作厌)、押、钩、格、抵五个字。因此五指执笔法又称“五字执笔法”。如图: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杆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注意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

  ②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注意也要用第一指节;(因为手的第一指节感觉最灵敏,最灵活,应用也最多。)

  ③无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笔杆的内侧;

  ④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两指合力,抵住笔杆,起辅助作用。

  切实掌握五指执笔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项要领:

  第一、笔杆必须正直不歪斜,这样毛笔的主锋则正,写起字来才不会像拿刷子刷东西一样。

  第二、执笔要注意做到“指实掌虚”。即在执笔时手指接触笔要实,手掌要虚,五个手指捏笔要紧密靠拢,手掌心空虚,像握着一个小鸡蛋似的,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碰到掌心。这样可以使毛笔在手中捻、转、提、按,灵活圆转、提按运用自如。

  第三、执笔时还要做到竖掌、平腕才能把笔拿正。竖掌就是手掌要斜立起来,不要像拿钢笔或铅笔那样使手掌卧桌上;平腕是要求执笔的手腕要与桌面平行,这和竖掌有密切关联,掌竖,腕就自然平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手腕一定要放松,切不可紧张僵死。因为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才能运动灵活,使通身之力不受阻碍地运于毫端,施于纸上。至于手腕与手掌的位置关系,要看写字的大小不同而相应变化。写小字(1cm 左右),腕部较低,运笔时多用指;写中字(3cm 左右)或大字(6cm左右腕部相应提高,并要自然放松,运笔时指、腕并用。更大的字(10cm 以上),最好站着书写,腕部相应的还要再提高些,肩与肘不要紧张。否则,笔就容易抖。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上述要求是作为初学书法练字时应养成的良好方法、习惯。至于练到相当程度,写字时(尤其是草书),笔在纸上提按、顿挫、进退、回旋,笔管在移动姿态时会有斜正变化,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必把问题绝对化。

  二、关于执笔的高低。

  明确了执笔的正确方法,还应了解执笔部位的高低,执笔高,运笔范围大,容易灵活,但不容易稳;执笔低,运笔范围小,容易稳,但不灵活。我们认为,除了写特小的字以外,还是采用高执笔法为好。一般执于笔杆的二分之一处或偏上一些,这样运笔灵活,范围大,既可以写楷书,也便于写行、草、篆、隶等其它书体。当然还要根据所写字的大小而定。

  写小字时,可稍微偏低一些。因为写小字基本以手指活动为主,用指多于用腕。把笔拿得过高,容易吃力,而且在写字过程中还难把握住运笔的准确性,不容易把小字写好。

  写大字时执笔就要高一些,因为写大字要向四面八方运笔,范围大、执笔高,这样才能便于运转。

  写行书、草书,不但执笔要偏高一些,还要强调悬腕。写很大的字(比如一尺左右)运笔则需要用腕、肘、臂、肩甚至全身的力量,手指的作用只是拿稳笔杆,执笔的高低就不是最要紧的了。

  关于执笔的松紧。执笔要以灵活、自然、松紧适度便于书写为好。因此,执笔既不要太紧,也不可太松,紧容易僵,不灵活;松没有力量,字写出来软弱无力。所以最好是松紧适度,才能挥洒自如。

  三、腕、肘的运用

  学会了执笔的正确方法,要把字写好,还应当掌握运用腕肘的方法。因为写字时不仅要用指力,还要靠腕力的运用。“执笔在指、运笔在腕”运用手腕的力量运笔写字,活动范围大,控制能力强,才能使写出来的点画有力,笔画圆满,把字写好。因此学会运腕对于写好字是很重要的。

  运腕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枕腕、提腕、和悬腕。

  1、枕腕法:写字时把右手腕平放在桌上,稍微贴着桌面,或用左手垫在右手脚下。此法书写起来稳实,写字不太吃力,适宜写小字、中字。

  2、提腕法:写字时右手腕悬提,右手肘部轻轻靠在桌面上,手腕灵活,笔锋运转进退自如,此法适宜写中字、大字。提腕写字需要注意的是肘部最好不要用力紧紧贴靠桌面,使手腕运转僵硬不灵活,以致影响写字的效果。

  3、悬腕法:写大字时,手、腕、肘、臂部都要凭空悬起,不要碰到桌面,手腕持平。向前伸开,这是写大字时必要的条件,因为字大,运笔进退幅度也大,不悬腕是没法放开来写的。学会悬腕写字,对于我们今后书写大字标牌、对联、广告、标语很有益处。

  初学写字,要腕肘悬起。手臂悬空,的确不容易,一开始简直不敢写,写起字来,笔画难看,时间稍长,手臂肌肉还会酸痛。这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练习,只要坚持练下去,有三个月就会逐渐适应,腕力能渐渐加强。习惯成自然,写字时就能够感到手腕、手臂轻松,下笔有力、运笔自如。

  四、关于毛笔字写字的姿势

  这不仅与写好字有密切的关系,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学习书法,就要注意用最好的姿势来写字,养成良好的习惯。写毛笔字有两种姿势。一种是“坐势”,一种是“立势”。在书写的时候,字小(10cm以内),篇幅小,宜用“坐势”;字大(10cm 以上),篇幅大,则采用“立势”为宜。

  “坐势”书写要做到:身直,头正,臂开,足安。

  1、身直 是指在写字的时候,要坐端正,不要曲背,更不能趴在桌上,胸部要离桌沿一拳左右。

  2、头正 是指在写字的时候,头部要端正,微向前倾,眼睛要离纸面约一尺左右。

  3、臂开 是指在写字的时候,两臂自然撑开,以便左右挥洒,书写自如。

  4、足安 是指在写字的时候,两脚平放在地面,要求自然踏稳,使身子稳定。

  “坐势”书写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写字姿势校正夹”,以便更快地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立势”书写方法:

  在“坐势”的基础上,站立书写,除了以上四点要求以外,还要悬臂书写,可以在桌子上写,也可以在地上写。用站势写字时,两脚可前后分开,上身微倾,但不要弯曲。左手按住桌面,右手悬腕执笔,使腕、臂及全身力气能用上。

  无论是“坐势”还是“立势”,在书写的时候都要使全身各个部位感到自然、得力;不应有任何紧张、僵硬以至别扭的感觉。这样才能在书写时得心应手,心、眼、手一致。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有人总喜欢讲写字的时候,笔杆要对这鼻子尖,其实这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书写方法,因为笔杆对鼻尖有时会挡住视线,影响书字。总之,从执笔方法到书写姿势,要以灵活自然为标准,五指齐力,指实掌虚,便于书写就行了。一切违背自然,对身体无益的盲目要求都是不足取的。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细心体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写一手好字打下基础。

  怎样才能做到以上讲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吗?告诉同学们两个方法:

  1、利用“姿势校正夹”;

  2、用一面镜子放在桌子左上方,照着自己,随时按照正确的要求校正自己的姿势与执笔的方法。这样,很快就能掌握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原文来源:世纪家园

  原文地址: /bbs_list.asp?Id=2762

  今天关于“楷书执字写法”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