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字的草书写法 几字草书怎么写呀?

发布日期:2024-09-21         作者:千千百科网

  于右任先生整理的一套草书标准,同名字帖(《标准草书》)由现代书法大家于右任编纂的草书帖。

  普遍可以购买到的版本包括 《草圣千字文》(采集了张芝、钟繇、王羲之、张旭、怀素、何绍基等历代草书大家的千字文写法,部分字样采自于右任创建的标准草书社),《草书代用符号表》(草书符号代用楷书的部首),《草书基本理论》等,其中普遍认为较为重要的、较有影响力的是前二者。《标准草书》现在是草书学习的一本重要的字帖,该书集字较多,且选字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书中的千字文草书字样绝大多数为历代名家集字双钩,个别字由于右任所书,民国时期的“标准草书社”工作人员在整理并编辑,如已经去世的刘延涛先生。近现代在不断深入研究地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人,有于右任先生唯一活着的的养子和弟子刘田依先生,尤其是刘田依先生目前在中国南京、上海、广州的个人艺术工作室里,潜心研究并补充完善其很多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于右任艺术思想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六十多年的学习、实践、研究、比较,刘田依先生重新创作的“中国汉字常用标准草体字”大字典第一稿已经基本完成。2014年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刘田依书画作品集>里收录了刘田依先生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

  刘田依先生一直在着手整理、研究于右任书法的相关工作,并且在编著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这部书是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使《标准草书》跳出了个人及小部分人保守、陈旧的汉字书法艺术及学术思想的局限性、片面性认识,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目前刘田依先生已经完成了两万八千字的初稿,以及重点常用的五千个字中又筛选出一千个字,构成了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下面就是详细介绍刘田依先生为什么要重新编辑本书的历史与现实的动机和意义。

  刘田依先生认为,汉字书法的草书必须简单化 、普及化。因为草书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书体,艺术价值高,而且书写简便,可以趋急应速,实用价值也很高,书家通过草书的书写,书法的美质可以发挥到了极致。而于右任先生生前也经常对刘田依教导的是,西方的外语尤其是英文,平时日常交流的书写格式都是以草书为主,中国人是汉字的楷书来交流,而汉字楷书的结构太过复杂,书写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普通老百姓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比较繁琐,容易半途而废,那么,把常用汉字的草书书体,通过精心地选择并规范化,进行推广普及,这才是他(于右任)要编辑《标准草书》的初衷动机和目标。

  所以,于右任先生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草书的各种规律与形式,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虽然编辑出版了几次,但都是因为自己公务繁忙,政治环境不好导致工作条件与精力也跟不上,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钻研推敲并编辑,再加上起用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一定修养与高度,他们自身书法书写的水平良莠不齐,致使很多选编的字不够实用,不够精致准确,造成理论与实际的错位,视觉与实际的差距。所以,他一直深恶痛绝草书中的“难识、难写,难以记忆”这些“怪”现象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那么,刘田依先生在此删减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地书写比较,从而在把它字数丰富了的同时,重新分类组合成一个更加简便、实用的工具书。

  这部《标准草书千字文》是刘田依先生参阅历代草书名家艺术成果的结晶,这是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  刘田依先生按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原则,依古意补入,大部分采自古代书家作品之中的字体。从古帖中选用的七百多字,共参阅了历代三百八十多位书家的碑帖。其中最知名的如智永、汉崔瑗、张芝,锺繇,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孙过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欧阳询、孙过庭、虞世南、鲜于枢、邢桐、苏东坡、赵孟頫、黄庭坚、董其昌、李世民、黄宾虹、何绍基、于右任、吴昌硕、刘觉民等。参考的其它草书作品,上自西汉,下迄近代,时间跨度二千余年,还有大量的今人罕见的书经法帖。“历朝历代尽收其中。经过刘田依先生七十年的潜心探研,并且在亲自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里增加了200 多个具有自己风格的体貌。这样,使汉字草法标准化、规范化更加趋于完整,也可以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起来举一反三,引申推衍,使草书的辨识与书写便会得心应手,十分方便。这些新字体的形成,揭示了中国汉字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解开了中国草书古今难传之谜,刘田依先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去沉静忘我地探索与挖掘,开发前人所未发现的,完成了后人无法企及的伟大工程,从草书妙理到普及推广到所有爱好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掌握中国汉字的草书书写方法,这是中国汉字草书发展真正规范化历程上的又一里程碑。

几字草书怎么写呀?

  几字的草书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几的释义

  [ jǐ ]

  1、询问数量多少。

  2、表示不定的数目。

  [ jī ]

  1、小桌子。

  2、副词。将近;差一点。

  二、笔顺

  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组词

  一、几乎 [ jī hū ]?

  1、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2、表示眼看要发生而并未发生;差点儿。

  二、几多 [ jǐ duō ]?

  1、询问数量;多少。

  2、多么。

乙未两字的草书写法

  1、如图:

  迷你简黄草书

  章草体

  方正狂草

  博洋草书

  博洋行草

  2、简介 :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王羲之用的就是草书。

  3、历史发展: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

  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

  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

在草书书写过程中一般用什么代替?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书谱》。)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

  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惊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这里用两个竖点来处理,恰与上面的草头两点相呼应,既省了笔画,又协调统一。谏字的两点一个是竖点,一个是斜长点,既有所变化,又突出了气势,形成均衡之势。

  三笔点:所、峰、体、端、挫、态、心

  草书的笔画相连也体现在点的运用上。比如三点水连成一条竖画,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写成不向上挑的竖面。孙过庭的写法比较认真,三点都交代出来了。

  体、峰的三点写法相同,都是第一点单独写,后两点相连,但都相互呼应。所、峰、挫、态的三点写法都相近。引带关系清楚。但心字的写法比较开放,第一点露锋点成圆笔后,再转锋向右下过渡,稍稍停顿后再向右上挑,然后转锋,顿笔后向左边出锋收笔,整个过程既清楚,节奏又鲜明,形态也很好。

  2.横

  草书的横画都不是很平的横,而且也不宜过长。写法往往根据字的结构而定。灵活变化,不拘一格。

  亦、态、息、点

  前面讲过,草书的特点是点画相连,而且以点代画、以画代点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以上四个字都是以画代点的字。

  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横画听取代,点的下面四点也是如此、态和息都是以横画代替心字的三点,但写法都不相同,态的横画起笔重按,而收笔较轻,形状像三角,息字的横画厚重,起收都回锋重按,形状梯形,其凝重的笔触与上面灵动的笔画形成对比。

  一、古、工、丁、士、七、是

  一字如一条扁豆,两边露尖,全身饱满,毫不板滞。而古字起笔一顿,十分有力,再向右侧行笔时有个小弧度,最后则轻按收笔,这一笔与下面的口相协调,照应得体。

  工字横画多有变化,上面一横较规范,下面则与上面的竖笔相连,形成一条弯曲的弧度,强调了对立变化。

  士字和七字的横画部是露锋起笔,但士的横画显得稳重,在它起笔后立即加重按笔,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与下边的一横形成鲜明对照。

  而七字的起笔则充满动感,起笔轻按并向右下画出一个孤;线,然后再向上行笔,最后重按收笔,这很大的起伏既充满活力,又与下一笔竖弯相呼应。

  是字的横画写法与上面几个字的横都不同,它起笔重按并露锋,行笔很有力,收笔也回锋重转,整个横画像个平放着的S,但又和上下笔画相呼应,笔断意连,因此十分自然。

  3.竖

  顷、纠、诮、往、也

  草书中以竖笔代替其他笔画的情况也很常见,以上五个字都是这种情况。

  便、针、布、引、轩、於

  草书因行笔速度较快,而且富于动感,因此,笔直的竖画在今草中不多,在狂草中更是极少。而中锋运笔的基本要求就是写竖画的也较少见。便字的竖画是中锋运笔,起笔露锋,上笔回锋成垂露。

  针、布两字的两个长竖均为侧锋运笔,这从墨迹、线条的形态变化便可看出,起笔时笔锋都向左侧指,然后向右下转去。

  引字也是明显的侧锋行笔,由于按得较重,上端显得很饱满,向下逐渐细小,最后出锋收笔。

  轩字和上面的便字都是垂露,到下端后回锋收笔,但轩字是侧锋行笔,因此富于动感。

  於字的竖画起笔收笔均采用回锋转笔,两端都不露锋芒,线条又十分粗重,因此显得很沉着、强健,与右边纤细多变的笔画形成对比。

  4.撇

  人、少、见、右、答

  以上几个字的撇都各不相同,人字像箭头,少的飞白笔意如枯藤、树枝,见、答两字如笔杆般直,在字的撇向左上抛并带出横画,各有形质,富于变化。

  5.捺

  反、史、萃、敷

  这4个字的捺笔均与上笔相连带,但收笔都又各有所别。如史字收笔为重顿后略出锋芒,反字都藏锋不露,萃字向下撇钩,敷字转笔向上回钩。真是随机应变,巧妙自如。

  文、尺、弊、伏

  捺在草书中的写法也多种多样,随使转变化而变化。如文的捺笔为藏锋起笔,向下行笔时线条由粗细,收笔时出锋,显得婀娜多变。尺字的捺恰与文字相反,起笔出锋轻按,再逐渐加重行笔,最后转锋收笔。弊、伏字的捺都处理为点,弊为短点,伏为长点,其长短变化均根据字的结构而定,弊字下面写得比上部小得多,因此点也小;而伏字是左右组合的字,处理为长点方与字形相吻合。可见,草书的一点一画,都是视需要而定,而不是任意涂抹的。

  迷、回、近、道、追

  这五个字的走之均长捺,但都各不相同。如迷字的捺向下后转再回锋向上略挑,而回这字则向下捺既急转行笔,直至该收笔时突然向上重挑出锋,颇似章草的走之。近字轻捺一下,都是出锋起收笔,十分灵巧。道字的捺很像蜗牛抬头,收笔处拐个小弯出锋,很显生动。追字的捺与原字相连,一气呵成,收笔时转向左下出锋,写成强有力的钩。

  6.挑

  抗、胜、孰、据、挥

  草书的挑笔也写法不一,有的连带,有的不连。如抗、孰、挥上下都与其他笔画相连接。而胜字则成为向右上的挑点,据字的挑势较明显,也很饱满。

  7.钩

  横钩

  穷、学、赏、百、气:

  穷、学、赏都是宝盖写法,也都上下连带。而气和百的横钩笔画都相同。

  竖钩

  乎、用、图、伪、时:

  以上都是右竖钩。乎、用、图均为方笔钩,外角尖锐、有力,有的角度较小,有的角度较大。伪字为圆笔钩,时字的钩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戈钩

  识、威、或、哉、成:

  戈钩的处理形状也多种多样。识字的钩是较清楚、规范的。威字的钩则变为重重的捺笔,而或字的钩很像碑刻中的棱角分明的捺笔,都没有出钩。哉字和成字则恰恰相反,把戈钩变成倒钩,向左上钩了。

  背抛钩

  规、绳、风、龟、既、究。

  规字的背抛恰好相反写成,背抛变成了向下回钩。绳和风的钩都差不多相同。龟字的钩向右出,既字在收笔前略微向回钩,形成不大的钩。究字的钩则直向上挑。

  8.转折

  转

  画、有、南、速:

  画、有、速在转时笔画提按交代清楚,有轻有重,南字转得较快,都是圆笔转。

  同、图、属、多:

  同、图、属、多等字的转都是方圆相济、圆中寓。图、属两字是转中带折,如图的折笔即外口的最后转折处,属字的折笔上边两横的连接笔处。

  折

  行、调、书、际:

  行的右上角、调的右半部周的右上角都是折笔,书的3个转角和际的耳刀旁都是方折笔。

  今草的结构

  草书的结构原则是以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写便捷而为目的。尽管历史上各家草书的结构不尽相同,但草法的规律却基本一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因此,它的结构规律是严格的,正如前一节草书识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结构方法。

  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

  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书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在点画那一节中,我们已经作过介绍。

  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

  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3.气势贯通,挪腾变化

  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因此,草书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

  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小字草书写法

  “小”字草书写法如下:

  谈中国书法时,我们通常会说有篆、隶、真、行、草五种字体,其中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能发挥书法家个性的书体,同时草书也是难度最大的字体,我国书法家们历来通常把草书划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一、章草:

  章草名称的来历是这样的,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个"章"字,所以命名称章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草化的结果。

  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有的风格平和、有的风格谨严、有的风格豪放不拘。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字形扁方,仍有隶意。

  传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章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皇象,字休明,三国时东吴著名书法家,官至青州刺史,史书称他擅长隶书,小篆及章草,后人评价他:草书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八分指的就是隶书,因为隶书的结构向外撇,与八很像,故得名,皇象所传墨迹不多,最有名的就是《急就章》。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书写更快捷洒脱。今草把字的方形变为圆形,把波挑笔画改为收笔,字与字之间有牵丝连绵不绝,呼应感强。

  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成的,与章草不同之处是,章草还保留着隶书的“尾巴”,而今草已完全去掉了隶书的“燕尾”笔法,结体也由扁方趋于长方,横势改为纵势,字与字之间也偶相连续,打破了章草每个字不相连读的规矩。

  汉代张芝是最早的今草书法家,也是狂草的创始者,张芝有《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传世,(前两帖近大草,后近小草)。

  今草发展到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已把今草写到很完美的境界,而王羲之奠定了真、行、草的今体,《淳化阁帖》卷六、七、八为王羲之书,卷九、十为王献之书。

  王羲之《十七帖》刻本为其小草典型,“简而动”,“流而畅”,法度谨严,秾纤间出,风骨洒落,故《书法雅言》称:“书不入晋,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讵称逸品”。

三、狂草:

  狂草也可称为大草,大草对小草来说,是一个极端,草势狂放不羁。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中就有《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这里的“大”和“小”不是字大小的区别,是指草书写法的区别,小草比行书类似,又称行草,更易识易认。

  大草比小草更加狂放,相比之下一般欣赏者不易识别。大草用笔流畅跌宕,笔势凌厉,字与字多连绵,其运动感与节奏感强烈,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狂草狂放不羁,比今草更夸张,更放纵,用笔速度更快。变化多端,常把几字组成的字组看作一个单元。唐代书法家张旭与怀素是草书大家,并称为“巅张狂素”!

简写"车"字横上多一点的古行草体是什公字

  很多草书的字形都非常接近的,光听你这么说肯定答不准确,最好上图来看。

  以下是按你的描述感觉比较相近的一些字的草书写法,你自己看是哪一个,也说不定都不是。

  来字草书

  成字草书

  奉字草书

  本字草书

  花字草书

如何欣赏草书?

  一,接着第一点末尾说,表面上看一个线条弯来弯去,实际上是有固定要求的,弯几下,弯多少还是打一个圈,还是说不封口这些是固定的,不按这个来就是错字。那么创作空间在哪里?写草书很讲究提按,虚实,表现出来就是一个线条的粗细变化,甚至笔离开纸面都是要按照规矩来走笔的,这个表现出来就是笔锋之间的呼应,说玄一点叫血脉连通。再举个对比,为什么小时候中性笔字,父母老师都叫你不要连笔写,很潦草,这就是这样的硬笔体现不出虚实,也就是某个线条所占这个字的比重,毛笔一直连笔都没问题,粗细之间可以分辨得出哪里是断开的哪里又是接上的,比如三点水。这些你用硬笔是不好表现的。二,为什么平常人都觉得草书不太好欣赏了?其实,我感觉是文人太矫情,把技术上的要求说的太抽象,都是一些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跌宕起伏,气势磅礴这些词语,这是对新手不太友好的,让平常人在没见过相应的作品下,没办法对应起来这些词,当你自己也写,看的作品多了,就知道这些玄乎的词在指什么了。三,草书只有成功的作品,与不同的风格,并不要去比优劣,没什么意义。至于一副成功的作品,符合章法(这里当然指更高的要求了),表达自己的风格,就够了。书者,抒也。更高境界就是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把线条布局玩的透彻了,你或愉悦狂放,或激昂慷慨,或淡然不惊,写出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么说可能又玄了,但人的情绪本身就够玄,观者也是这么被感染的呀。

  好了,今天关于“斤字的草书写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斤字的草书写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