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隶书写法 昀什么意思

发布日期:2024-10-06         作者:千千百科网

  书法作品欣赏古诗《赠汪伦》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关于书法的诗词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饮中八仙歌》

书法毛笔字作品欣赏五言诗,20字

   我收藏的田英章老师的楷书不知道你喜欢么。

  

推荐一首诗词 书法作品 5分

   推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觉得这首词大气,有气势,更能表现你的文字功底,只不过可能要求高一点,但是绝对是书法好词~字数也不多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新生寄语范文 新生致辞范文 下一篇: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450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450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楷书古诗词竖式

   很多啊

   书法江湖

   书法论坛

   书法屋

   书法家网站

   随便都可以看到

   各种风格

   我前几天写的

唐诗春花秋月何时了书法作品欣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晓古诗书法作品张玄墓志铭欣赏

   唐诗欣赏·《春晓》

   诗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参考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其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又悠远深厚,独臻妙境。整首诗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写情,诗人选取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烂熳的春光,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景物活泼跳跃,生机勃勃。写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时间跳跃、阴晴交替、感情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整首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

   《张玄墓志铭》释文:

   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已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荡寇将军、蒲坂令。所谓华盖相晖,容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琼①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捎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杰②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风翔,泽从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凋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川③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韬④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张玄墓志铭》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一般称《张黑女墓志》。刻......>>

钢笔书法作品欣赏 爱国诗词

   郭沫若《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艾青的诗也可以,你可以上网搜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

毛笔书法作品适合比赛的诗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图)要,清楚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适合隶书)我经常拿这个参赛。

   楷书的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等,弄点豪迈的。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新生寄语范文 新生致辞范文 下一篇: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450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450

昀什么意思

  昀的意思是日光。

  1、昀的基本含义

  昀是一个汉字,它的基本含义是“日光”。在古代汉语中,昀常用来形容阳光明媚、明亮的场景。例如,当我们说“昀光”时,就是指阳光照耀下的明亮光芒。

  2、昀的引申意义

  除了基本的含义外,昀还可以引申为其他的意义。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昀被用来比喻希望、光明和温暖。例如,当我们说“昀明的天空”时,就是指天空晴朗明亮,寓意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3、昀的文化背景

  昀作为一个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昀常常与自然景观、诗词歌赋等联系在一起。

  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中的“白日”就是指太阳的光芒,也可以理解为昀。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光明的追求。

昀字的起源和历史

  

  1、古代起源

  昀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在甲骨文中,昀字的形状类似于太阳升起的样子,代表着光明和新的开始。这个字形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所使用的昀字形状。

  2、金文时代

  随着历史的演进,昀字进入了金文时代。在金文中,昀字的形状更加简化和规范,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装饰性的笔画。昀字在这个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铭文和碑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字符号。

  3、隶书时代

  到了隶书时代,昀字的形状进一步规范化和统一化。此时昀字的笔画更加简练,结构更加稳定。隶书时代的昀字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书写字体。

  4、楷书时代

  楷书是现代汉字的主要书写形式,也是昀字最常用的书写方式之一。在楷书中,昀字的形状已经基本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昀字的结构和笔画在楷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整理,使得书写昀字更加方便和流畅。

  5、现代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昀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昀字不仅出现在各种书籍、报纸和杂志中,还被用于标识、商标和广告等领域。昀字作为一种美丽而富有内涵的文字符号,继续为人们传递着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意义。

20个字的古诗词繁体字隶书

  1.隶书唐诗三百首28字

   隶书唐诗三百首28字唐代杜牧《山行》释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杜牧的这首《山行》是即兴咏景诗,也是咏物言志的诗篇,蕴含着诗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志趣的寄托,给后人无限的启迪和鼓舞。诗中不仅用蜿蜒连绵的山路、高居山巅的人家、多姿多态的白云、如火的红叶,装点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美好画面。

   还把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的美丽,和江南二月绚烂的春花做比,让霜打之枫叶胜出几分。这正是作品的可贵之处,透过那一片红色,诗人看到的是秋天热烈蓬勃的生命力。

   杜牧跳脱出一般封建文人悲秋伤秋的哀伤叹息,浓墨重彩地来歌颂秋色之美,体现的是豪迈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人英爽俊拔之气,使这首诗成为秋色的赞歌。

2.适合小学生楷书书法练字的20字诗有哪些

   你所说的是指五言绝句。

   历代流传下来的有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现提供部分资料,以供您选择参考。

   祝孩子书艺奇进,猴年有成!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权德舆: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李颀: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有哪些适合写书法作品的简单的诗句或对联?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什么是古诗什么是宋词

  古诗

  古诗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

  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李白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以及《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机吸收。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

  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

  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

  自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

  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在这幅画中,我们

  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

  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

  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的意思是,那一片孤帆渐去渐远,慢慢地在蓝空中消逝,只见那

  滔滔长江水滚滚而下,汹涌膨湃,向天际奔流。要真正读懂这首诗,必须有

  一定的综合知识,其中“碧空尽”怎样理解? 这可以用视角变小、地球是圆

  形的知识来解释,“天际流”涉及到的知识是:长江流域的地理地貌特征是东低西高,重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能的转化,该诗实际上是一道融力学、光学为一体的综合题,同时又是一道多学科交叉综合试题。学习鉴赏这首诗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又如,引用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在解释其诗的含义后,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与郊区的温度差越大? 要求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析归纳出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改变此现象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是可以从比热、对流,蒸发吸热、机器放热等方面得到答案的。

  可以说,祖国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也多涉及力、

  热、光、声、磁等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善于充分利用古诗同,挖掘其中的物理知识,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大有裨益.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

  /view/195266.html

  古诗体

  古诗体,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这里全部都是宋词

  /qsc/qscml1.htm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词原是了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它最初民间流传,晚唐时期,文人开始创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词的艺术水平。到宋代,词达到了其艺术顶峰,和唐诗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

  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字,最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和美,浑融蕴藉。它深微隐幽,意味渊永,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

  词坛正宗的婉约派,香软艳丽,柔到极处,最善娱宾遣兴,写男女幽怨,曲折隐微。诗文之不可道者,皆以词出之,“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追寻已远。”豪放一派,则词如诗文,举凡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人词。雄放慷慨,动人心魄。

  它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树,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怀,美轮美奂,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宋祁、张先、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张来、晁补之、周邦彦、张元千、张孝祥、朱敦儒、史浩、岳飞、李清照、辛弃疾、陈亮、陆游、姜夔、吴文英、文天祥、元好问……这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为我们缔造了中国最美的词文学殿堂。

  只有一个唯美的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绝美的艺术。

  它们是千古流芳的璀灿经典,是风雨人生路上的最好伴侣。

  词: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详见附录中的<词学名词释义>(施蛰存著)]。约始唐朝,盛行于宋代。

  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亦称为曲或曲子词。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长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西江月》、《如梦令》等。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按句数、字数的多少,词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小令:一般指字数较少的词。前人以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虽无根据,亦多沿用。

  中调:一般指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的词。前人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后多沿用。

  长调:一般指字数较多的词。前人以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后多沿用。

  「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它原来就是「辤」字。这个字,古籀文写作「□」,省作「辤」,现在写作「辞」,汉人隶书简化为「词」。所以,「诗词」本来就是「诗辞」。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诗辞」了。

  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都是诗。诗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辤,或说歌辤。《诗经》中的诗,其实也都可以歌唱,在当时,诗就是辤。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辤或歌辤,简称为辤。「楚辤」就是从音乐性的观点来定名的,因为它是楚国人民中流行的歌辤,其实,如果从文字的观点定名,楚辤也就是楚诗。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辤分了家。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辤」字,魏晋时代,有白紵辤,步虚辤,明君辤等等。这个辤字,晋宋以后,都简化为词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拓枝词、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三阁词,这一切「词」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还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我们在《花间集》的序文中知道,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表明这是菩萨蛮曲子的歌词。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牛娇女冠子云:「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黄庭坚词序云:「坐客欲得小词。」又云:「周元固惠酒,因作此词。」苏东坡词序云:「梅花词和杨元素」,又有云:「作此词戏之。」类此的词字,也都是歌词的意思,不是指一种文学形式。南宋初,曾慥编了一部《乐府雅词》,今天我们说这是一部词的选集,但在当时,这个书名仅表示它是一部高雅的乐府歌词。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秦观的词集名为《淮海居士长短句》,欧阳修的词集名为《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周邦彦的词集名为《清真集》。没有一部词集称为《××词》的。

  南宋初期,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它指的是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的这些曲子词。无论「乐府」、「长短句」或「近体乐府」,这些名词都反映作者仍然把它们认为属于诗的一种文体。「诗余」这个名词的出现,意味着当时已把曲子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换句话说,就是已把它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了。一部《草堂诗余》,奠定了这个过渡时期的名词。

  不久,长沙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诗余专集,绝大多数都改标集名为《××词》,例如《东坡乐府》改名为《东坡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改名为《淮海词》,《言真集》先改名为《清真诗余》,后又改名为《青真词》。

  从此以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词」这个名词才确定下来,于是有了「诗词」这个语词。

  文学史家,为意义明确起见,把歌词的「词」字写作「辞」,而把「词」字专用以代表一种文学形式。

  /question/18342447.html?si=7

  一、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相对于诗,这是一首地道的词,它的情韵、它的色泽、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词味儿的。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一品味,却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与唐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诗人的独创,但实际上,登高抒怀、寄愁正是唐诗人常用的写法,此类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杜牧的“楼倚霜树外,镜天玩一毫”(《长安望秋》)、李商隐的“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安定城楼》)、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诗的渊源,如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李商隐的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赠刘司户贲》)至于接下来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写法;甚到 “铲尽还生”一语,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下面的“柳外”、“青骢”也一样,单纯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说了,就是以“柳外青骢”来暗示恋情、离别的写法,也不是完全无所本的,如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储光羲的《钓鱼弯》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虽然它们之间有较大的区别,但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联系。至于“青骢”代车马、“红袂”代女性的写法,也是唐诗中庞大的借代体系中所有的。至于下片中“夜月、春风、飞花、细雨、黄鹂”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类似意象来渲染愁绪的写法,以及它所创造的迷朦的意境,与唐诗都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运用了大量的这类意象来渲染愁绪,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帘、十里柔情”这些词语及其组合,应该说与唐诗也是有关系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笔者选择秦观这片词来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并不是它与唐诗有特别多的雷同处、借鉴得特别多,这实在是宋词创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并不足怪,下如唐诗是在前代巨大遗产的基础上创新、 发展一样,宋词亦是在唐诗丰富的遗产的基地上进行创造的。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几道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在这首精彩的词中,不要说意象、写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运用上继承了唐诗的艺术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几处与唐人的诗句有些关系的,最末两句,几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赠别》诗:“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若单以个别的句子来对照,晏几道是万万逃脱不掉书袋之名的。但若从词的整体来衡量,杜牧的这两句诗被稍加变化,放在一首结构、韵味全新的词中,却并不给人以多少摹仿、陈旧之感。如果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词对于诗而言,是一个不同的系统,即使同样的诗句进入词中,它也会获得新的系统质。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实际也有所认识,例如明王世贞说:“‘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阳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说:“晏元献《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中腹联,一入词即成妙句,在诗中即不为工。此诗词之别,学者须于此参之,则他词亦可由此会悟矣。”为什么“语虽蹈袭”的句子,“然入词家尤是当家”呢?为什么“在诗中即不为工”,“一入词即成妙句”呢?这便是因为词是一不同于诗的新的系统,同样的诗句一进入词,就获得了新的系统质。至于更巧妙无痕迹的化用,那更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如此词中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可以说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但晏词化用后,不仅更凝炼,更由于句式的变化,使它比原诗获得了更深长的韵味。这种现象在宋词中很多,可以说举不胜举。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白日依山尽隶书写法”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