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奠的写法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

发布日期:2024-10-03         作者:千千百科网

  上联:端午节祭奠屈原

  下联:中秋夜思时离骚

扩展资料:

  毛笔字有五大字体:楷,篆,行,草,隶。

  1、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是我国发展时间最长的一种书体。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著名书家有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楷书一般作为入门书体,其上可追篆隶,下可及行草,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2、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3、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以宋代的最为著名,有米芾、苏轼、蔡襄黄庭坚等。

  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5、隶书:

  隶书在篆书之后,是一种非常优美的书体。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

   行书萌芽于隶变时期,成型于汉末三国、规范于东晋、介于楷书和 草书 之间的汉子字体。它在发展和定型过程中与楷书和草书相互影响,偏于楷者称行楷,偏于草者称行草。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毛笔字 行书书法 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欣赏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1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2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3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4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5

   书法基础知识普及?行书

   行书萌芽于隶变时期,成型于汉末三国、规范于东晋、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汉子字体。它在发展和定型过程中与楷书和草书相互影响,偏于楷者称行楷,偏于草者称行草。

   常见角度和结论有三种:

   一,按照与楷书和草书的关系划分为?行草?、?行楷?两类

   二:按时代风气来划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三:按审美风格来划分:妍媚、雄壮

   着眼于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分类:

   第一, 原生行书,没有特别明显地受过艺术化书写训练,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书写,而不是书法意义上的艺术书写效果

   第二, 经典行书,主要指晋唐时期的行书,它是在书法艺术经典时代出现的,奠定了行书最基本的艺术手段和艺术原则,是后来所有行书艺术创造的根源。

   第三,宋元明清文人行书,这是以文人精神为知道,以经典行书为基本典范进行艺术发挥的行书。这类作品有一些与经典行书较为接近,但也有一些个性过于强烈,不适合作初学范本,但适合作为主攻对象以较快地找到风格建构的门径。

   第四,明清大幅纵式行书。从宋代开始纵式大字行书开始出现,至明末清初达到高峰。

   第五,篆隶北碑影响下的行书。是清代篆隶北碑复兴以后出现的新发展。清代以来的部分行书,逐渐吸收篆隶北碑的成分,形成了新的面貌。这类作品的写法往往与传统行书有较大差别,需要学习者同时兼通篆隶北碑,难度较大。

常用字书法毛笔字行书写法?

  

  ,一起来学习,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书法作品欣赏,希望能帮助到你!

   书法作品欣赏欣赏

  书法作品欣赏1

  书法作品欣赏2

  

  书法作品欣赏3

   关于毛笔字的写法。 竖一般在字的左、中、右三个位置。垂露竖上方下圆,一般都在字的左侧,又称左竖。垂露竖的写法:

  1、提笔,提笔是毛笔字的换用写法,一般出现在在的第一笔。

  2、斜按,如图将毛笔自然按下。

  3、向下行笔,在第二部的基础上自然地向下行笔。

  4、轻提,向左下提笔

  5.再次斜按

  6、回笔,垂露竖就完成了

   毛笔字的情怀:

  应该指出,毛笔字教学,是功德无量的事。因为有这样的教学,一代代中国的孩子,都可以和有机会把中国字写得端庄方正、温文尔雅。中国字或许和世界上出现过的所有文字都不同。中国字是中国人所以被称为中国人的起点。中国字从它出生的时候起,就确定了中国人的文化走向和文化情怀。

  中国字的结构、笔划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象形,一种中国人为人为文的不容置疑的端正和温文。不管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中国人都可以从这样的中国字里,找回中国人共通的遥远记忆。有了这个起点,中国的孩子开始成长,经受历练,最后都有机会完成一个大写的人字。因为中国字重要,因为中国字的美丽总是被毛笔表达得很真切,所以历来的中国人都指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写一手美丽的毛笔字,能把中国字写得很端正很温文。怎样才能完成这样的心愿呢?

  就是从一个个字写起,把一个个字先写好。毛笔字代代相传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可以说做得很伟大,在毛笔字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漫长岁月里,无以计数的中国人把中国字一个个都写得很好。

   关于行书的写法:

  首先要了解行书的运笔特点,即行书是流动的楷书,它的基本笔画就反映了这一特征。因此,我们通过基本笔画训练,逐渐掌握行书运笔要领,为写好行书奠定基础。

  点画:行书点虽小,但很重要,起着笔画的起止、过渡、装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有独立点、组合点两种。

  独立点,写法如楷书笔画中撇点,右下顿笔由轻到重转向左下,方向视下一笔画起笔位置而定。组合点,分横式排列、竖式排列,重点体现出点与点之间的呼应关系。

  横画:行书横画在字中起平衡作用,随意性大,起、收笔变化多端,短横有时处理成点,数横并存忌平行划一,要姿态各异。

  短横:起笔轻,收笔重,末端收笔可向左下勾出,以呼应下一笔。长横:起笔向左下轻落笔,快而有力向右运笔,驻笔后左下方出锋运笔中间轻、两头重。

  竖画:竖画有左竖、右竖、短竖、悬针、垂露之分。左竖向右上回锋与下笔呼应;右竖向左下出锋引带下画.

  悬针竖:垂直书写,出锋不可随意甩出,以免轻浮。垂露竖:收尾呈露珠状,但不一定垂直,往往左侧向左凸,右侧向右凸。

  撇画:撇在字中是支撑重心作用,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其特点飘逸劲健,灵动活泼。

  小撇:乃字之精神,写法与楷书同。要注意长短、粗细及笔的走向,出锋锐利

  长撇:中间部分要粗些,但勿过分,笔法与楷书同。

  回带撇:起笔、中间部分与楷同,只是收笔处回锋出钩,以连带下面笔画。

  捺画:在字中支撑字的重心,姿态飘逸,一波三折,给人以流动的美。

  斜捺:由轻到重再轻收笔出锋,与左撇呼应,行书中亦可写成反捺或捺点;

  平捺:写法同捺,关键把握好它的角度和长短。

  钩画:钩画种类繁多***竖钩、横钩、卧钩、斜钩、弯钩、竖弯钩、横折钩、横折弯钩等***,要做到稳重而有气势,体现出内在力量。

  横钩:逆势起笔与上笔遥相呼应,转角处不必像楷书那样严格,但要有力;

  竖钩:竖垂直钩处多变,可向左上勾出,亦可作左下方出锋。

  竖钩:竖垂直钩处多变,可向左上勾出,亦可作左下方出锋。

  横折:起笔重落,徐向右运笔,拐弯处快速向下弯去,至收笔处稍驻。

  提画:提画尖锐挺拔,劲健有力,能增加字的力度和速度,美观。可分为短提、长提、撇提。

  提:行书提起笔由上而左下迅速落笔,稍驻回笔向右上方迅速挑出,出锋尖利。

楷书此房出租毛笔字

  楷书毛笔字写法如下:

  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扩展资料

  楷书字体分类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祭奠封包怎么写

  将打好的纸钱,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父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孝男:XX、XX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母称故显妣。孝男:XX、XX

  其格式如下: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故显妣(父姓)母(母姓)老孺人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孝男:XX孙:XX时间:年号(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

  其他亡亲称呼:

  九代:故鼻祖考(妣)孝耳孙

  八代:故远祖考(妣)孝云孙

  七代:故太祖考(妣)孝乃孙

  六代:故烈祖考(妣)孝弟孙

  五代:故天祖考(妣)孝来孙

  四代:故高祖考(妣)孝玄孙

  三代:故曾祖考(妣)孝曾孙

  二代:故祖考(妣)孝孙

  一代:故显考(妣)孝男

  父之兄:故伯考孝胞侄

  父之弟:故叔考孝胞侄

  父之堂兄:故堂伯孝堂侄

  父之侄:故堂兄(弟)堂兄或弟

  母之父母:故外祖考(妣)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故舅考(妣)孝外甥

  母之伯爷:故堂外伯祖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故堂母舅堂外甥

  父之姐夫:故姑父内侄

  父之姐妹:故姑母(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故姑公(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

  父之姑母:故姑婆(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故胞姐(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弟

  胞姐之丈夫:故姐夫(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内弟

  母之姐夫:故姨父(姓)府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姨侄

  母之姐妹:故姨母(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姨侄

  母之祖父:故外曾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曾外孙

  母之祖母:故外曾祖妣(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曾外孙

  妻之父母:故岳考(妣)孝婿

  妻之伯爷:故伯岳考(妣)侄婿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夫姓)母(自姓)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母:故内祖考(妣)孙婿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娘):故寄父考(妣)寄男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致敬英雄的毛笔字怎么写

  1. 关于英雄的毛笔字诗句

   关于英雄的毛笔字诗句 1.关于毛笔字的诗句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扩展资料: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搜狗百科——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2.关于毛笔字的诗词

   《和子由论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ss〗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我。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挽吴孟思》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云寿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百粤三吴称独步,八分一字直千金。

   桃花关外看红雨,杨柳堂前坐绿阴。

   今日窅然忘此景,断碑残碣尽伤心。

   《扇子诗》

   年代: 宋 作者: 李石

   拈花示病元来怕,遇酒逃禅却未真。

   三古绝编徒自圣,二王书法恐非臣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赵蕃

   苏公书法自颜行,犹谓蔡公居第一。

   我穷颇亦类贾胡,笔势翩翩疑可识。

   3.关于英雄人物的诗或诗句

   一、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二、蜀相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三、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朝代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四、八阵图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有关毛笔的诗句有哪些

   1.《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宋朝苏辙

   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 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

   2.《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宋朝苏辙

   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

   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

   3.《笔》 唐朝杨收

   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4.《咏笔》唐朝徐夤

   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

   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5.《咏笔》唐朝徐夤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6.《戏笔》宋代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7.《寓笔》 唐朝司空图

   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

   撩乱一场人更恨,春风谁道胜轻飙。

   5.有关于英雄的诗句

   英雄赞歌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倒海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6.有关书法的诗句都有哪些

   情话网首页 >> 诗词 关于书法的诗 作者:西海 阅读:4121次 时间:13-03-28 09:40:09 栏目:诗词 篇一:观书法 鉄画银钩藏雅韵, 粗微浓淡漫馨香。

   群龙墨海翻飞浪, 羡煞雏鸭翼欲张。 篇二:钟繇书法 飞鸿戏海逑劲藏, 舞鹤游天灵韵扬。

   佳作流芳传后世, 携手羲之称钟王。 篇三:论书法 诗书画印皆相通 笔行墨砚 犹如龙蛇动 形体神韵一脉承 风云变幻 尽在笔意中 神情飞扬天地外 全神贯注于毫锋 指点江山风雷吼 激扬文字 亦展时代英雄 篇四:书法 那种古典美,是你的灵魂, 要不然,为何你 走了这么久?踏过了这么多清秋? 那种清秀美,是你的姿容, 要不然,为何你 那么惹人爱?那么让贤人为你折服? 那种遒劲美,是你的语言, 要不然,为何你 巍然屹立?默默无闻? 那种含蓄美,是你的腼腆, 要不然,为何你 不张扬与世?不孤傲与人? 你是风中的雨 淋尽天下贤士,那口渴的心 你是雨中的风 深深感觉到雨打后,那是你的存在 篇五:咏书法 手握银笔蛟龙降 饱蘸金墨斗室香 挥毫满纸凤飞舞 泼墨顷刻皆文章 白云添翼蓝天翔 青山有足踏墨浪 翠柳妩媚频颔首 青松屹立迎朝阳 千般思绪字间藏 万句警言记心上 画龙描凤先做人 留取翰墨美名扬 下笔抒写人生路 潇洒飘逸走四方 世事不烦爱书人 送人玫瑰手留香 铺下岁月写沧桑 双鬓尽染如白霜 今生有缘能相聚 恐无来生再相逢 今人临摹圣贤书 字字珠玑劝人方 心胸广阔天地宽 长江黄河纸间淌 情寄纸笔精神扬 言词尽舞友情长 今朝有酒敬羲之 不枉兰亭聚一场 老友新朋叙衷肠 皆因书法做桥梁 民族文化要传承 健康快乐永不忘 篇六:书法悟 撇似云卷捺回剑, 点如鸟啄折浪滚。

   横取斜意竖求直, 形意合一字本源。 腑仰向背紧相依, 天覆地载重心稳。

   长短曲直顺势变, 前呼后应意相连。 收展连断巧中生, 轻重缓急筋骨现。

   疏可走马密罗雀, 着墨留白皆自然。

   7.描写书法的诗句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每扑通蚁

   关于描写书法的句子: 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 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

求毛笔字、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6)。"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7)。图8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9、10)。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3、14、15)。

  8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9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如 下图(其由左至右依序为:迭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

  汉字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说到汉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从一定程度上讲,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没有理由落于人后那么多!思索的同时,我们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会意和形声成分,在这些甲骨文中,“会意字”不到80%,形声字占20%多。这与古代埃及人、苏美尔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时,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侬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无论是跳跃着前进的文字文化,还是中国汉字这一庞大的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开始创造一些仅代表发音的符号来记录这些语言。中国人却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会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一个音节;

  通假字,如“说-悦”;开始出现于汉字中。

  提及汉语,免不了令人联想到同样占文化课很大分量的英语。同时,我们也想了很多。学习一种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想用母语思考一样。但是,最能发挥个人思想创造性的还是母语,更何况要学好“外语”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古罗马人并不因为羡慕希腊文明,而改用希腊语——尽管两种语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样要把拉丁文、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同样,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更进一步地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并加以普及。

  对于外语好的个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费劲。但要他翻译出来,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学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像历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一样,彻底消失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那样,以少数擅长语言的人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之后,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传播、普及。只有这样,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语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创新。

  汉语现在在英语面前面临的困境是:基于这个语言的文明正处于高峰期——并不象阿拉伯人面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样,是处于经失落的静态文明;也不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面对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兰文明。现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识、新思想依然在英语世界产生,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4亿多人。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可以说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所以,现在并不能简单地因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学生大量时间,就不该学英语了。光学好英语是不够的,全民学英语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质,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从利马窦、徐光启向中国传播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算起,已经几百年了;如果从鸦片战争,从林则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到现在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当代的中国,应该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转折关头。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学习英语,与翻译并重;最重要的是要开始用母语思考、创新。提高科研、新闻等行业从业者的英语水平,与普及基础教育,普及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并重。不应该在中国把英语变成象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那样的“贵族语言”。

  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痕迹,中国文字的演变是跳跃式的,是华丽的,是耐人寻味的,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人创造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也同样引导着中国人前进。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的字。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涵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好了,关于“毛笔字奠的写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毛笔字奠的写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