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字的古诗有哪些 秋分的古诗五字诗句 秋分的古诗五字诗句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4-10-07         作者:千千百科网

  第一个字是调的古诗

  1. 《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 作者:武则天

  调云阕兮神座兴,骖云驾兮俨将升。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征。

  2.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作者:卢照邻

  穆穆圣皇,雍雍明堂。左平右墄,上圆下方。调均风雨,制度阴阳。四窗八达,五室九房。南通夏火,西瞰秋霜。天子临御,万玉锵锵。

  3.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作者:李白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4.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 作者:皇甫冉

  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江山欲霜雪,吴楚接风烟。相去诚非远,离心亦渺然。

  5.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宁亲》 作者:李端

  游宦今空返,浮淮一雁秋。白云阴泽国,青草绕扬州。调膳过花下,张筵到水头。昆山仍有玉,岁晏莫淹留。

  6. 《酬窦校书二十韵》 作者:元稹

  鸥鹭元相得,杯觞每共传。芳游春烂熳,晴望月团圆。调笑风流剧,论文属对全。赏花珠并缀,看雪璧常连。竹寺荒唯好,松斋小更怜。潜投孟公辖,狂乞莫愁钱。尘土抛书卷,枪筹弄酒权。令夸齐箭道,力斗抹弓弦。但喜添樽满,谁忧乏桂然。渐轻身外役,浑证饮中禅。及我辞云陛,逢君仕圃田。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足听猿啼雨,深藏马腹鞭。官醪半清浊,夷馔杂腥膻。顾影无依倚,甘心守静专。那知暮江上,俱会落英前。款曲生平在,悲凉岁序迁。鹤方同北渚,鸿又过南天。丽句惭虚掷,沉机懒强牵。粗酬珍重意,工拙定相悬。

  7. 《杂曲歌辞·秋夜长》 作者: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8. 《汉上题韦氏庄》 作者:岑参

  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9. 《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 作者:杨师道

  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调弦发清徵,荡心祛褊吝。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秋分的古诗五字诗句 秋分的古诗五字诗句有哪些

  1、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2、云散飘飙影,雷收振怒声。

   3、琴弹南昌调,风色已高清。

   4、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5、秋分—夜停,阴魄最晶荧。

   6、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7、秋分气初爽,灯火新照夜。

   8、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9、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10、近学衡阳雅,秋分俱渡河。

   11、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12、山客秋分蜜,溪氓夜捕鱼。

   13、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14、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15、热时吟—句,凉冷胜秋分。

关于汉字的古诗有哪些

  1.《花下醉》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2.《再下第》唐·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3.《华下》唐·司空图

  日炙旱云裂,迸为千道血。天地沸一镬,竟自烹妖孽。

  尧汤遇灾数,灾数还中辍。何事奸与邪,古来难扑灭。

  4.《塞下曲》唐·张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5.《下第夜吟》唐·戴衢

  扰扰东西南北情,何人于此悟浮生。

  还缘无月春风夜,暂得独闻流水声。

  6.《竹下残雪》唐·丘为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7.《题树下禅师》唐·于鹄

  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

  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

  8.《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七步诗》魏晋·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饮酒 其五》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基本释义: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详细释义:

  〈名〉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动〉

  下来 ?落下;降下

  组词:

  足下 坐下 乡下 下去 低下 下午 下手 水下 下巴 在下 躺下 下级 趴下 下棋。

有情调的古诗词 有情调生活的古诗词

  寻比较有情调的古诗……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谁有唯美情调的古诗词

   纳兰词,字字唯美。

   1.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2.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3.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4.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5.鹧鸪天 离恨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6.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7.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8.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9.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10.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且试天下』

   苍茫残局虚席待,

   一朝云会夺至尊!

   且视天下如尘芥,

   携手天涯笑仙家供

   雪舞天涯

   乱雪撩空舞,

   天涯安可依?

   独去浮云散,

   如何与君思。

   人自飘零月自弯,

   小楼独倚玉阑杆。

   落花雨燕双飞去,

   一川秋絮半城烟。

   5楼

   《别离》

   昨夜谁人听箫声?

   寒蛩孤蝉不住鸣。

   泥壶茶冷月无华,

   偏向梦里踏歌行。

   苍穹浩浩兮月皎然,红尘漫漫兮影徒然。欲向云空兮寻素娥,且架天梯兮揽明月。三万六千兮不得法,黯然掬泪兮化泠水。泠水如镜兮映花月,花浓月近兮我陶然。唉噫……天降寒冰兮碎我月,地划东风兮残我花。

   唉噫……倾尽泠水兮接天月,镜花如幻兮空意遥。镜花如幻兮空意遥……空意遥……

   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莺语话底落 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含有情调的诗句

   你好

   比较有情调的有

   1.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2.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3.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4.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5.鹧鸪天 离恨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跪求一下比较有情调的诗句的有哪些?急需要啊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表达自己很惆怅的句子 很惆怅的句子 下一篇:谦虚和骄傲的名言 骄傲和谦虚的名言俗语

   有格调的古诗文言文句子,只要你印象最深的!

   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快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情调的诗词

   冯延已《蝶恋花》--小桥独立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王国维《蝶恋花》一霎车尘生树纱,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自己的《蝶恋花》--游伴寒光泪渐歇,月下人昏睡。《水调歌头》--秋水接天去,月照小舟流。吴文英《踏莎行》--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姜夔《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你说的可能是有意境的诗。推荐你看下冯延已和欧阳修的词。

熬夜最浪漫有情调的诗句

   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到宋太平兴国年问,有书生于月夜渡采石江,见锦帆西来,船头上有白牌一面,写“诗伯”二字。书生遂朗吟二句道:“谁人江上称弗伯?锦绣文章借一观!”舟中有人和云:“夜静不堪题绝句,恐惊星斗落江寒。”书生大惊,正欲傍舟相访,那船泊于千石之下。舟中人紫衣纱帽,飘然若仙,径投李滴仙伺中。书生随后求之词中,并无人迹,方知和诗者即李白也。至今人称“酒仙”、“诗伯”,皆推李白为第一云。

   人江上称诗伯?锦绣文章借一观!

   夜静不堪题绝句,恐惊星斗落江寒。

找一些 经典的诗句。优美 有情调。

   给你整一首方文山的< 答案> >,不错! 有时候不一定要有意义 就像这行白底黑字的细明体

   就像 这网志留言跟宋刻本线装书 的关系

   落差有落差的美丽 不是所有的事情 都必须解释的很 彻底

   就像 永远 不会爱上我的 你

请教一下比较有情调的诗句的有哪些?急需要啊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 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苏武《留别妻》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宋祁《玉楼春·春景》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 武则天《如意娘》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表达自己很惆怅的句子 很惆怅的句子 下一篇:谦虚和骄傲的名言 骄傲和谦虚的名言俗语

哪些古诗词带有“琴”字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1.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33.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35.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37.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3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40.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41.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2.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43.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44.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45. 琴书著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46.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47.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48.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49.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0.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51.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52.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53.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5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55.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6.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

  57.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58.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59.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60.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61.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62.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63.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4.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65.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66.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

  67.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68.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69.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70.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71.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72.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73.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7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75.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7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求简介古诗平仄 和押韵

  关于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的用韵叫做押韵(压韵),也叫“叶(xié)韵”,是语音学上的名词.

   从《诗经》、《楚辞》到后来的诗、词、曲,包括民歌、歌词、戏曲,只要是吟咏歌唱的,没有不押韵的.韵又叫“辙”,押韵又叫“合辙”,所以人们常说“合辙押韵”.

   所谓韵,大体就是汉语拼音音节中的韵母,押韵就是把同一个韵部(韵母相同)中的字,放在诗歌(包括词曲)规定的固定位置,一般都用在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末尾,这样就构成了押韵,所以又叫韵脚.

   汉字大都是拼音字母拼出来的,一个字(音节)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在前,韵在后,比如“忠”字,用拼音字母表示,写成“zhōng”,还有一些字和它的韵母是相同的,如“童”(tōng)、“弓”(gōng)、“空”(kóng)等,所以它们都是同一韵部里的同韵字.凡是同韵字就可以用为韵脚押韵.(字下带点的字是入声字,下同)例如:

   陆游(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āi),尚思为国戍轮台(tái).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lái).

   句中的“哀”、“台”、“来”,它们的韵母都是“āi”,构成押韵.第三句按格律是不押韵的.

   在汉语语音单韵母a、o、e的前面,还可以有i、u、ü这些韵头,有了韵头又可以组成若干韵母: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它们虽然韵头不同,但主要的韵母(韵腹)相同,也是同韵字.例如:

   范成大(宋)《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徬桑阴学种瓜(guā)

   杜牧(唐)《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chén),流水无情草自春(chūn).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rén).

   “尘”、“春”、“人”,都是押韵的平声字.其中“春”(chūn)字的韵母“ūn”是“uēn”的略式.都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十一真”里的字,读起来也是押韵的.

   押韵是为了声韵的和谐,构成诗词的音乐美,也便于吟咏、歌唱、记忆和传诵.

   但是有时候我们诵读古诗时,觉得诗中的韵脚读起来并不押韵,感到有些别扭.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语言的发展,语音有了变化的缘故,如果按过去的语音读,那是押韵的、合辙的.当然今天让现代汉语诵读,自然就觉得不押韵了.

   诗歌押韵自古就有,但将它格律化是从齐梁时期讲究四声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高峰.同韵相押(即音节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是诗人根据当时的语音用韵,后来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用韵也就有所不同了.

   古人写近体诗是严格依照韵书用韵的,汉字的音节,都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声、韵、调.韵书就是依照音节声、韵、调的不同情况把汉字编排起来的工具书.按字韵分部编排,每一个韵部收有若干同韵的字,以便写作用韵时查阅,这样的韵书实际上就是查阅诗韵的字典.

   关于韵书据文献考证,我国最早的一些韵书,因为历史的原因多已散失,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隋代,陆发言继承和总结了前代韵书的精华,编写了《切韵》一书,盛行于世.这部书共二百零六韵,因太繁细,不便于使用.唐人孙缅把《切韵》改为《唐韵》,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成了当时作诗用韵的官书,用韵的标准.到南宋时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和并起来,编成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成一百零七韵.其后又有金人王文郁(山西平水)合并为一百零六韵,被称为“平水韵”,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诗韵》,成为后世用韵的依据.康熙时代编辑的《佩文诗韵》和后来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都是根据“平水韵”整理而成的.

   “平水韵”(佩文诗韵〉的韵目,共有一百零六个韵部,现分列如下:

   上平声(十五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十五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上 声(二十九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珍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篠(筱)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ge)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xian)

   去 声(三十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置 五未 六御 七迂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入 声(十七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he)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说明:

   (一)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是因为平声字多,故分为上下两卷,无其他含义.

   (二)韵部表示韵母的分类(种类),把同韵母的字归在一起,找出其中一个字做为代表,就是所谓的韵部,如“一东”、“二冬”等等.

   “平水韵”在金、元以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直到今天写近体诗有时还要按照“平水韵”用韵.至于某一韵部中有哪些常用字,可参考后面的附录《古诗韵常用字简表》.

   诗韵有宽有窄,韵部里同韵字数量多的是宽韵,使用时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用韵方便.字数少的叫窄韵,也叫险韵,使用时没有更大的回旋的空间,不大方便,故没有坚实的基础和出人的才华,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

   我们今天写近体诗,如果通晓古韵,自然可以依照《诗韵》用韵,否则就不一定用古韵,可以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韵用韵.

   目前我国诗词界的宿老、专家们,在继承“平水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发表了《中华新韵》,把一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十四个韵部,大大方便了近体诗的用韵.尽管《中华新韵》还在逐步完善中,但它已经为诗韵改革、繁荣诗词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我国诗词界的一件大事.

   附: 关于《中华新韵》的韵部,现简介如下: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目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e uo

   三皆 ie ü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ue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iou)

   八寒 an ian ua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ieng) ong(ueng) iong(üe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i) (★)零声母

   十四姑 u

   这十四个韵部中的汉字,刊登在二零零四年第六期《中华诗词》上.《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见后面附录二.

   近体诗在用韵上我们主张“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双轨并行,互不排斥和影响,作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同时我们大力提倡使用新韵.但应注意的是:在一首诗作中新旧韵不能混用,用新韵要注明.如用旧韵仍要求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出韵,否则就是混韵,这在创作时应引起重视.

   关于平仄

   诗词格律的第二个要素是要讲平仄,毛泽东同志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什么是平仄呢?

   平仄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是汉语音节声调的研究.要学习平仄,首先必须知道四声,所以要先从声调说起.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和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是声调的主要因素.汉字读音古代就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平声自成一类,叫做“平”;上、去、入合为一类,叫做“仄”.“仄”是不平的意思,“平”、“仄”是相互对立的两大类.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它们是:

   (一)阴平声 高平调

   (二)阳平声 中升调

   (三)上 声 降升调

   (四)去 声 高降调

   古代汉语的四声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不完全相同,它高低、升降的具体形状和读法,现在已无法详细知道了,但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个中平调,上声是个升调,去声是个降调,入声是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说明了古四声的读法特点: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描述虽然是不明确、不科学的,但从中我们也可了解古四声读法的大概,那就是:平声要平读,不上扬也不下降,尾音自然延长;上声从下向上读,猛烈高亢,没有尾音;去声从上往下读,尾音哀远简短;入声发音板滞短促,出声即收,毫无尾音.

   古代的平声,现在已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字,现在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字;只有去声字,现在仍为去声;入声字在某些地方方言中仍然保留着,但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

   我们现在以普通话为标准来划分平仄,通过古今四声的对比就十分清楚了:

   普通话四声: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

   古代的四声:平声(上平声、下平声)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字都转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去了,这就是人们说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字派入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这样看来,古平声字尽管现在分为阴平和阳平,但仍然是平声;上声、去声仍是仄声,这些都不必用心去记.只剩下一个入声,入声派入上声、去声中的仍然是仄声,也可不去理睬,要辨认的是入声派入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即可,而这类字数量并不太多,不难记忆.更何况《中华新韵》(十四韵)中把入派三声的入声字都整理得很清楚,已附在相关的韵部中,查用起来极为方便,入声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诗词是一种可以咏唱的文学形式,讲究平仄可以构成声调高低、升降和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节奏感和强烈的音乐美,增强了诗词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知道了四声,平仄就好解释了.平,就是平声(上、下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仄是诗词格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平和仄这两种声调在诗词语句中交错使用着,使声调多样化,避免了平淡和单调,因而诗词作品读起来铿锵悦耳、优美动听.

   但平、仄在诗词中是如何交错使用的呢?简单地说: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互(交错、交替)使用的.

   第二: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使用的.

   如 杜甫(唐)《春望》首联两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它们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

   第一句是仄起,仄仄(国破)后面跟着平平(山河),最后一个音节又是仄声(在).这就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第二句是平起,平平(城春)后面跟着仄仄(草木),最后一个音节又是平声(深).这也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但如果这两句做为一联成为对句的话,那么“国破”对“城春”,是仄仄对平平;“山河”对“草木”,却是平平对仄仄;句末的“在”对“深”又是仄对平.这就是平仄在对句中的对立使用.

   不仅近体诗讲究平仄(有些古体诗,像入律的古风也讲平仄),就是词、曲也离不开平仄,所以懂得了近体诗的平仄,学习词和曲的平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节 关于对仗

   (一)什么叫对仗

   对仗又叫对偶、骈偶,古代的仪仗队都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个词语的来源.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相互映衬、对比,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对仗是指上(出句)下(对句)两句相对,构成一联,所以诗中对仗的一联也可叫“对联”(对子).

   诗中的对仗,主要是字面相对,不一定句子结构也完全一致(当然结构相同更好,只是有时难于做到而已),一联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类、相关或相反.出句、对句的字,尤其是同一字位上的字和句尾押韵的字不能重复(相同).

   律诗和绝句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如王之涣(唐)《登鹳雀楼》的首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出句、对句都是五言句,字数相等.“白日”对“黄河”,是主语对主语,名词相对;“尽”对“流”,谓语对谓语,动词相对;“依山”对“入海”,状语对状语,动宾词组相对,分别修饰和形容动词“尽”和“流”的具体状态.诗句的意思是:太阳依徬着远山落下去了,黄河向大海汹涌奔流.两句的结构和词性完全相对.其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也完全对立,这是最工整、最标准的对仗句.

   对仗的基础是词的分类,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九类:

   ⒈名词 ⒉形容词 ⒊动词 ⒋数目词 ⒌副词 ⒍虚词 ⒎代词 ⒏方位词 ⒐颜色词.

   同类的词才可以组成对仗.

   但下面的几种情况要引起注意:

   ⒈数目词 除数量词一、二、三……万、亿等以外,如孤、半、独、双、单、群、匹等,也是数量词,它们自成一类,一般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⒉颜色词 自成一类,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⒊方位词 自成一类,不和别的词相对.

   ⒋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可以相对,组成对偶.

   ⒌连绵字只能和词性相同的连绵字相对,如:“鹦鹉”、“鸳鸯”等,这是名词性连绵字;“逶迤”、“磅礴”等,这是形容性连绵字;“踌躇”、“踊跃”等,这是动词性连绵字.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是不能相对的.

   ⒍叠字词、双声词、叠韵词,都应是各自为对.

   ⒎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均应各自为对.

   为使对仗工整,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⒈天文类:天、日、月、星、辰、云、雾、风、雨、霞、宇、霭等.

   ⒉地理类:山、海、河、野、地、路、岭、江、峰、郊、嶂、洋等.

   ⒊时令类:时、年、昼、夜、月、分、日、秒、春、晨、秋、寒等.

   ⒋器用类:舟、船、盘、盏、刀、戈、灯、鼓、屏、棹、镜、杯等.

   ⒌服饰类:衣、冠、巾、带、盔、衫、裘、鞋、袄、袍、钗、镯等.

   ⒍动物类:犬、鸡、马、猿、虎、鹰、龙、狮、象、牛、兔、鼠等.

   ⒎植物类:草、木、桃、梨、书、竹、麦、枝、菊、松、叶、柳等.

   ⒏人伦类:父、子、儿、孙、友、女、叔、侄、婿、姑、舅、兄等.

   ⒐人事类:情、名、禄、恩、仇、惭、宠、志、利、妒、德、等.

   ⒑形体类:身、头、指、法、心、肝、手、爪、唇、眉、胸、足等.

   ⒒宫室类:房、门、窗、台、阁、坛、宫、楼、殿、亭、榭、阙等.

   ⒓干支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等.

   ⒔代名类:吾、我、子、熟、尔、彼、君、谁、伊、余、他、之等.

   ⒕方位类: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边、角、内、外等.

   ⒖数量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千、亿、群、两等.

   ⒗颜色类:朱、尺、绿、红、白、黑、紫、青、蓝、灰、丹、黄等.

   ⒘文艺类:诗、词、歌、赋、书、画、典、章、文、句、简、笔等.

   ⒙专有名词类:具体的人名、地名等.

   这些小类如能组成对仗则更显工稳与巧妙.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我们平常说的对联(对子),也叫楹联,律诗中对仗工整的一联,也可以用为对联.所以对联也要符合对仗的标准和要求(当然对联更有它自己的格律要求).如我们熟悉的一幅春联:

   五风十雨皆为瑞,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联出句、对句,字数相等,用字对仗工整,平仄相互对立: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词性和修辞来说,它的对仗很工整:“五风十雨”对“万紫千红”是两个形容性成语相对,也是主语相对;“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都是形容性的偏正词组,分别在句中自对,又是两句相对;“皆为”、“总是”,是副词和动词构成的偏正词组相对,也是谓语相对;“瑞”和“春”,是名词宾语相对.

   从句子结构看:

   五风十雨(主语)皆为(谓语)瑞(宾语),

   万紫千红(主语)总是(谓语)春(宾语).

   上下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巧妙.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调字的古诗有哪些”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A+